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15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23:26:05 | 只看该作者
本觉原来就是清净无碍的常存觉性,  
它又是空性之核心,  
因此被称为如来性,即佛心或佛种。  
你若明了此究竟奥义,便已超越一切论说,  
因此它又被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即圆满智慧。  
又因它超越了理性及观念的范畴,  
因此又被称为大手印,即无上的象徵奥义。  
因此,不论你了解与否,它皆自适其所。  
由於它是涅盘极乐与娑婆苦海的根源,  
故被称为阿赖耶,意即一切种。  
由於它本来面目平凡无奇,  
这空明常在的觉性,  
又被称为平常心(觉)。  
不论它具有多少个深奥而美妙的名相,  
最终所指,不过是这当下觉性而已。  
   
二十二  
於此心外,向外驰求,  
就好比外出追寻象迹,其实你的象正安居家中。  
即使你通晓整个宇宙,也无法穷究这奥秘的究竟。  
如果你不了解万象皆出自一心,便无由证得佛果。  
不知识取本觉之人,自然向外驰求,  
一味向身外寻求自我的人,怎会找到自己?  
好比一个笨人,进到人群中,  
便受到外境所惑,而忘失了自己,  
一旦忘失自我,便四处乱寻,  
不断误将他人当作自己。  
同理,如果你不知万物之本性,  
不知外境原是出自一心,便会再三流转於娑婆。  
你若看不透自己的本来心性就是如来,  
涅盘便变得遥不可及。  
所谓娑婆与涅盘,全凭你一念无明或一念明觉。  
若由究竟义观之,两者本质实在无所分别。  
你还以为它们存在於你的自性之外,  
真是极大的错误!  
其实错误与无误,本来也是一味(自性而已)。  
一切有性的心念本来不可分割,  
不修不整的心性,  
只需安住本来自然之境,便是解脱。  
如果你认不出那根本的迷惑及幻相也是出自本心,  
你便无法认识法界的实相。  
   
二十三  
你应努力觉照那自始自生者,  
由外相观之,起初似有所生,  
存在期间,似有所住,最後终将归於某处。  
可是你若加以细究,它却似乌鸦照井,  
当乌鸦离井而去,它的倒影也一逝不返。  
同理,一切表相皆由心所生,  
既由心生,也由心灭,  
唯此心性了知一切,且知一切本空本净,  
有如天上穹苍,它的空虚与澄澈本不可分。  
自生的本觉虽能生出外境,  
变成光明透澈又井然有序的万象,  
此即法性,也是实相。  
它虽藉外相来显示自身的存在,  
你心中却明明白白,那便是你的自性。  
由於它是如此明朗透澈,故被视为虚空。  
但虚空只是心性的一个比拟而已,  
不足以涵盖其意。  
因为自性虽如虚空,却具本觉,无所不明,  
天空却无觉性,它的空虚好似死屍一般地空虚,  
了无生命,  
因此,心性的真相,是无法以天空作譬的。  
总之,能毫不散乱地任心性安住本然便是。  
   
二十四  
何况纷纭万象,也具有俗谛(相对性的真理)的价值。  
没有任何现象真正地存在,它们迟早会消逝。  
涅盘及娑婆中的一切事物现象,  
只不过是表相而已,靠那唯一的自性去觉察。  
每当内在的心境有所改变,  
感受到的外境也随之变迁,  
因此,你所见的一切,只是心性的流露。  
六道众生都是依照自己的业报而认取外境的。  
   
二十五  
有些外道常持二元论,或以不灭论来驳斥空论,  
密法九乘中也各据立场来观外境。  
人们不仅观察外境的方式不同,解说立论也互异,  
一旦执著於变化无常的表相,谬误便由此而生。  
你若能对自心所见的表相,  
不论它们是虚是实,始终不执不取,便是佛境。  
   
二十六  
外境本身并无过错,因为执著才成障碍。  
你若了知那执著外相的念头,就是自性,  
此念当下解脱。  
一切显现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整个宇宙毕现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六道众生毕现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人的福报毕现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下三道的苦境毕现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贪瞋痴等五毒毕现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自生的本觉呈现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涅盘道上的善念呈现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种魔难障碍出现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界神祇及其境界出现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种净念出现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证入无念的定境,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观得万物光影交错,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证入色无边处定或识无边处定,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证入一多不二,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一切色与一切空毕现於前,这也是心性的流露。  
没有任何境相,不是出自心性。  
   
二十七  
正因自性无碍的本质,境相才能不断生起,  
有如大海及波浪本是一体。  
因此凡是生起之现象,必将在心性内自然解脱,  
不论你用多少不同的名相去指称它,  
由究竟观之,心性不曾离开过一切而存在。  
这一体性并非建筑在任何有形基础上的,  
它虽是一,你却无法由任何一边而得其全貌。  
它也不是存在某处的实体,因为它不由造作。  
它也不是虚无,因它的光明及觉性光辉遍照。  
它更不是各种形色,因为空性与光明是不可分割的。  
当下此刻的自觉是如此空灵及实在,  
虽有此觉照,却找不到觉照的主体,  
所悟实在只是被悟而已,一无实质。  
只要据此修行,一切自然解脱,  
我们的官能(五根)便能不受理性意识的干扰,  
当下体认一切。  
有如芝麻榨成麻油,牛奶搅成奶油的过程一样,  
不经榨压,哪来麻油?不经搅拌,哪来奶油?  
一切众生虽本具真实佛性,  
不经修持,如何证入佛果?  
若肯修持,即使放牛郎也能悟道解脱。  
他虽不了解其中学理,  
仍能从经验中一步一步地调练自己。  
譬如有人亲口嚐过糖的滋味,  
哪里需要他人解说其中滋味?  
错失本觉,即使班智达(博学之士)也堕入歧路,  
不论他们学问何等渊博,通晓密宗九乘的次第,  
缺乏证量经验,所说难免以讹传讹,  
离佛地益远。  
一旦了知本觉,一切功德业报当下灭尽;  
若不识本觉,一切德行或恶业,  
终将累积为业报,在善恶二界中轮回流转。  
只要你能识破自性中空虚的觉性,  
善、恶、德、业,便不致落实成报。  
就如虚空流不出泉水一般,  
功德与罪业在虚空之境也无法滋生业果。  
那自生的本觉方能观照透视一切,  
以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是如此深奥!  
你必须熟谙自己的觉性。  
这秘密教敕何等深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23:26:23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八  
何等奥妙!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直接为人开示本觉,  
这是为了未来众生的利益。  
此论虽精简非常,  
所有密法、要门、口诀,尽在於此矣!  
我既已传授此法於当世,仍另将它隐藏某处,  
作为巖藏密法,  
使未来善业成熟之人,有缘闻此妙法。  
三昧耶 嘎嘎嘎  
   
以上论述是开示人的当下觉性,  
定名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此文乃是邬金教主莲华生大士所作,  
愿这殊胜的解脱之道永不失落,  
直到娑婆众生毕竟解脱。  
   
木牛年第八个满月日,此巖藏定名为Rig-pa ngo-sprod gcer mthong rang-grol,取自Rigdzin karma lingpa传承的Zab-chos zhi-khro dgongs-pa rang-grol。一九八五年Vajranatha恭译为英文,一九九一年刘巧玲恭译为中文,回向众生毕竟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02:30:11 | 只看该作者
就没有人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发表于 2008-1-6 20:32:38 | 只看该作者

密宗简介

:loveliness: :handshake :lol 呵呵,莫要哭啊,我来顶!!!:P 真是非常好的帖子呀!赞!赞!赞!我转走好多了,非常感谢您:handsha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发表于 2008-1-7 12:38:01 | 只看该作者
这帖子小雪发了一晚上...谢谢楼上的,他的辛苦这下没有白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发表于 2008-2-5 23:35:11 | 只看该作者
:loveliness: 的确是非常好的帖子,只是藏在这里没人识,就像众生的如来藏一样,本来具有好东西,就是没人认识或者找不着,哈哈。 辛苦版主,别泄气,辛苦不会白费的,至少还有某人在欣赏呀。:lovelines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发表于 2009-2-1 22:59:4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顶顶顶~~~

[ 本帖最后由 安魂 于 2009-2-2 10:5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发表于 2009-2-9 03:15:0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最深的坑原来是自己挖的  太强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发表于 2009-2-23 10:27:05 | 只看该作者
说简单点
密宗的最终目的就是由染入净,净中识染,从分别到无分别,另外密宗只因为叫密宗,也是因为其师承,没有师承,就无法有本尊,无法进行更高的修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