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23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可波罗游记》真相还是谎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6:0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後由 水印 於 2012-7-29 16:02 編輯
8 v5 q5 r# K7 i6 w; y7 n  T* A6 a5 V0 N$ D& q+ |: v' \, C$ [
距今700年前,一位名叫马可·波罗的威尼斯商人留下了一本有趣的游记,书中描绘的那个东方古国震惊了整个欧洲。1492年,正是这本游记,鼓舞着航海家哥伦布扬帆出海,踏上寻找富庶的东方之路。 . y$ h& A; d# X8 j& k; n* I$ C
然而,马可·波罗的游记问世不久后,许多历史学家对它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在中国现存的史料中,人们没有找到马可·波罗的蛛丝马迹,虽然他在游记中声称自己曾在扬州做过地方官,但在扬州县志上却找不到他的名字;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之久,可他的游记里却没有提到中国文化中最能唤起外国人好奇的长城、中医、茶叶和书法。 $ A/ y, E. C& I7 B; K& J
人们想知道的是:马可·波罗究竟有没有到过中国?他游记中记录的内容都是虚构的吗?难道马可·波罗是个欺骗了世界700年的说谎者?
- v$ i+ }. J$ T2 G! ]) f1295年,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意大利威尼斯。然而他们却被拒之门外,因为亲友们实在很难把眼前口音和举止都很奇怪的这三个人和20多年前离开的马可·波罗一家联系起来。无奈之下,他们拿出了从东方带回来的各种珠宝,这才让人们开始相信,马可·波罗一家的确到过那个神秘的东方国度。
2 N; x' [% R  N( |! W% }就在他们回到家乡不久,一场战争改变了他们的命运。1298年,威尼斯和热亚那这两个意大利城邦发生海战,马可·波罗参加的威尼斯舰队败北,不幸被俘入狱。 ; @7 {( H5 m( I/ g" C/ H6 T( z9 x
在阴冷闭塞的牢房中,马可·波罗向狱友们描述了一个遥远、神奇的中国:“在那里,我生活了17年,并当上中国皇帝的官员。中国有富丽堂皇的宫殿,殿内墙壁上镀着黄金……即使是普通人家,也像欧洲君主一样富足。” 7 H* f$ }& G" i! n3 g
马可·波罗的描述甚至引起了他的敌人——热亚那人的兴趣,他因此在狱中受到了优待。 , E% R* G; ~% @! e
被马可·波罗的故事所吸引的,还有一个战俘,他就是比萨作家鲁思蒂谦。马可·波罗的神奇故事令他激动不已,他决定记下马可·波罗到中国以及沿途看到的一切。 ) t8 @. {: U, Y; T# {- a7 X
由鲁思蒂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一经问世,就被大量抄写、翻译,被称为“第一奇书”。在当时战争和瘟疫肆虐的欧洲,人们通过这本书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600年后,这本书被引入中国,先后被称为《寰宇记》、《马可·波罗行记》,但今天,更多的人把它叫做《马可·波罗游记》。
0 t/ |: V* n( [8 U, J. P% T5 I尽管《马可·波罗游记》成为当时最畅销的书籍,但是随着欧洲人对于中国的逐步了解,书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疑点也渐渐地浮现出来。 3 @) B' ^! K6 l
其中一个重要的疑点就是,这本极为详细的游记为什么没有对中国的长城有任何记载呢?
8 {3 T; Q  i  l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为了发展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派遣马嘎尔尼率领400多人的船队来到中国,巍峨的长城给马嘎尔尼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些沿山脊而建的墙垣,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几乎每隔100米,就有一座岗楼。你站在任何一处都能看到这一景象,这是一个规模巨大无比的工程。” % x1 @( J4 |6 \+ j1 S- z0 \
马嘎尔尼的秘书斯坦顿在走马上任前,翻阅了许多有关中国的书籍,其中就包括《马可·波罗游记》。在亲眼见到长城后,斯坦顿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马可·波罗竟然没有提到长城,按照游记中所说,他是从蒙古出发,经陆路到达中国京城的,按道理必定在长城沿线的某一点穿过。然而,他却闭口不谈长城,这的确令人怀疑。” & R7 k# M! Z& f% s: }$ M
学者李志安认为,马嘎尔尼看到的长城是明长城,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也指的是明长城,因为它是现在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的长城,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可能马可·波罗看到的长城就是这个样子,没有引起他的注意。我们注意到13、14世纪来中国的传教士也没有提到长城。 8 z$ P- E+ r3 I! C2 R
随着《马可·波罗游记》越来越广泛地传播,这本书暴露出的疑点越来越多,人们对马可·波罗究竟是否来过中国也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 T* C! ]8 o9 e/ J7 f在所有的疑点中,最为奇怪的就是在他的游记中,丝毫没有提到中国人司空见惯的书法、中医、筷子和茶叶。要知道,这些事物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对于每一个初来中国的欧洲人来说,这些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6 h5 ], D# T' V/ s或许,由于马可·波罗在中国17年的光阴,主要是与蒙古人相处,这使得他没有机会深入到汉族人的生活中去,也正因如此,马可·波罗对于中医、茶叶和筷子等没有记载。但是,这个理由对于它没有提及中国的汉字,却很难解释过去,因为在马可·波罗居留中国的日子里,他曾经到了南方许多地区,而在这些汉族人聚居的地区,汉字无疑比比皆是。如果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那么他是肯定接触过汉字的。
5 {6 i3 F8 Y% `  Q- O汉字与欧洲的拉丁字母有很大不同,1254年,法国传教士威廉·鲁不鲁乞比马可·波罗早十几年到达了蒙古的哈剌和林,他就注意到了印在钞票上的汉字,并对汉字的书写方法十分感兴趣,形容为“用画家所用的那种刷子一样写字”。如果马可·波罗到过中国,那么汉字和汉语真的没有引起他的注意吗? & E) q8 E: E- c7 |
马可·波罗出身商贾家庭,由于他们经常与波斯人做生意,所以他很早的时候就掌握了波斯语,而中国元朝时使用的官方语言除了蒙古语之外,就是波斯语,当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波斯语的优势使得他很快受到统治者忽必烈的赏识。此外,马可·波罗在中国的17年里,一直生活在统治阶层中,因此,他是没有必要去学习当时下层的汉人才使用的汉语的。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可·波罗不懂汉语,对于汉字没有注意一点都不奇怪。 + b) f7 J9 F/ U5 t/ w' b) w7 @
至此,关于《马可·波罗游记》的所有疑点似乎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国际上对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的争论,也渐渐平息下来。 $ |; B7 ]4 T6 v5 G3 H0 \
20世纪末,一位英国博士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疑点,重新掀起了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的争论。 7 g' ]+ u( p4 a* ^" D8 ~, f' n
1995年,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中国部主任弗兰西斯·伍德博士发表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在书中,她明确表示马可·波罗并未到过中国。 % O2 e  M3 }/ d9 H  I7 c) f
《马可·波罗游记》中描写了元军围攻襄阳城的情形。襄阳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当时南宋的残余部队退守到这里,蒙古军队曾围攻了5年,但仍旧没有攻下襄阳。《马可·波罗游记》记载:马可·波罗一行三人献计说,有一种器械可以帮助攻破城池,这种器械叫做“茫贡诺”,也就是投石机,可以向城中投大石头,石头击中的一切都将被摧毁。忽必烈大喜,下令赶紧制造,在马可·波罗一行的指导下,短短几天的时间内,投石机很快造出,并顺利攻克了襄阳城。
* p" h% X" n6 a% v问题就出在了围攻襄阳城的时间上。根据史料的记载,蒙古大军围攻襄阳的时间是1268年到1273年,而从《马可·波罗游记》记载的年代推断,马可·波罗一行在中国逗留的时间是1275年到1292年之间,也就是说,襄阳城破之时,马可·波罗一行应该还在来中国的路上,这几乎可以肯定,马可·波罗奉献投石机一事是不存在的。
  c4 K5 N. ^$ c# Z2 M很显然,马可·波罗并没有亲眼见证襄阳城破,但他却把自己写进了这个道听途说的故事,这足以证明他在自己的游记中撒了谎。 2 k% U/ e% N* @" N
也许仅凭马可·波罗在襄阳城的问题上撒谎一事,人们并不能否认他曾经来过中国的事实,但接下来的证据,对于马可·波罗来说更为不利…… ( l7 v4 g# ^+ r3 i: S) _. ^) o
那就是,在中国的所有史料当中,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关于他的任何记载。 3 k1 `. _/ S/ _: I+ E( T3 \1 u' N
弗兰西斯·伍德博士提出,马可·波罗声称自己与蒙古大汗的关系密切,因此他被忽必烈任命为扬州总管。既然他曾经在扬州担任过这样的重要职务,那么在汉文或蒙古文的历史典籍中应该有所记载。但是,伍德博士查遍了所有的元朝史料,并没有发现“马可·波罗”这几个字的蛛丝马迹。
- N: _6 j% D6 I- z3 h这,难道可以仅仅解释为史料记载不够详细吗?
" D9 l- e1 m+ _7 S在中国,所有大的城市和地区都有编纂地方志的传统,凡是地方上的重大事件和地方名人,都会被记录在案。这样看来,如果马可·波罗真的做过扬州总管,那么《扬州志》中不会漏掉他的名字,但人们找遍现存的所有《扬州志》,都没有发现有关马可·波罗的任何记录。 * m  N1 o+ X2 l0 v5 }
学者李志安认为,一种可能就是马可·波罗确实在扬州当过官,但不是我们理解的扬州最高行政长官,这可能是翻译的错误。有可能马可·波罗在扬州只是一般的长官,即元代所称的平章政事,英文翻译为“Governor-general”这一名称再译回汉文,就可译为“总督”,恰巧元代扬州的行政长官又有“总督”一职,因此,马可·波罗便由西方人理解的行省长官变成中国人理解的扬州总管了。
; a7 @. f7 H7 l$ J0 K按照这种解释,马可·波罗只是担任过扬州城的一个普通官员,因此没有被扬州志记载,但是这个解释依然只是一种猜测。 % Y2 X1 K6 G! p$ O- }2 O, ?, o
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志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元史研究,当他在翻阅《永乐大典》时,偶然发现了一段十分重要的文字……
6 R: R% X2 l% I8 w' O1 f《永乐大典》的《站赤》一书中记载:当时统治波斯的君主,因妻子去世,派遣三位使臣到中国来,请求忽必烈再赐给他一位与他妻子同一家族的王室女子,对于这件事的记载,《马可·波罗游记》与《永乐大典》不谋而合,《马可·波罗游记》中提道:忽必烈赐给这位君主一位名叫阔阔真的姑娘,三位使者回国时,因为知道马可·波罗一家熟悉路途,于是邀请他们参与护送。
* U6 O" ?( E  D# k杨志玖教授介绍说:我们发现两段文字说的是同一件事,连三位使者的名字也完全一样,孤立地读《站赤》这篇公文,我们只知道三位使臣将要出使,却不知道出使的任务和缘由,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哪国的使臣,因为有《马可·波罗游记》的补充,我们才读懂了这道公文,因为有了这道公文,我们才能够证实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 # B' w: K3 t1 ~9 v5 g  t0 I8 _
假如马可·波罗没有跟随这个使团从中国去波斯,他不可能知道使者的名字和使团离开中国的时间,因为那是一个非常小的使团,关于这个使团只有零星记载,这些记载除了保存在中国明朝时出版的《永乐大典》中,在国外,也只有在波斯最重要的史书《世界史》里有所提及,但是这部史书却成书于1311年,因此,马可·波罗是不可能看到他去世后十几年才出版的这部世界史的。
2 d8 }. T! u0 n( ^杨志玖教授的这一重要发现,终于平息了长达数百年的争论。
* J* F% t( n, {/ y- l% Z1 w% }7 N对于《马可·波罗游记》中一些不准确的地方,人们或许归结为一个人的责任,那就是马可·波罗口述的整理者鲁思蒂谦——这个传奇小说作家,他更关心的是书的可读性而不是科学性。而游记的原始版本,早已不见,人们看到的都是经过手抄和删改的。
) p  r% j. }6 e) a) f. o或者能够站出来证明马可?波罗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从蒙古带回家乡的一个奴仆,他也许是13世纪到达欧洲腹地最远的一个东方人,但不幸的是,关于这个小人物,历史并没有留下任何纪录……1 z4 R% Z, Q/ d+ n, E9 L+ O9 O
8 _6 T4 |% G7 ~+ z7 a3 L9 R.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