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是中国道德伦理的基石,儒家正是从孝出发来定义美德,父母作为生命的赋予者和抚育者,不仅有养育之恩,也是子女与他人建立的最初的交往和联系,因此,儒家的尊师、忠君等美德都是孝道的道德延伸,和孝具有相同的结构和本质的契合。而西方则把勇气看得异常重要,正如辜正坤老师所说,中国人骂人喜欢说“六亲不认”,而西方最狠的骂人话则是“You are coward”。相比之下,中国文化虽然强调勇气的重要,但并不鼓励盲目而无节制的勇敢,因此孔子说虽然也说“勇者不惧”,但当子路问他“君子尚勇率”,他则回答:“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另一个场合孔子也说过“好勇而疾贫,易生逆乱”。
0 Z/ j3 A1 \ q a
4 X* v" k I2 l: \% u* }9 ?对乌鸦和鹰的各自侧重同样折射出东西方文化的另一个侧面,那就是“智取”与“力擒”的差别。中国神话和印度神话中乌鸦以巧计克敌制胜,这和老子“怀柔守雌”、武术中“四两拨千斤”、兵法中“以少胜多”、“游击战”等均有相通之处,与西方的拳击、重视军备和兵力的战术思想有着深刻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根源也许正是“孝”与“勇”的价值观念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因为正是中国致密的家族结构让中国人采取迂回的策略,避免正面冲突;西方家族关系的松散促使他们鼓吹个人主义、勇气和武力。7 4 X2 K2 @2 B9 c* ]: H
- n" m% A3 F; f; B4 I3 h2 w ?
- E+ W, d+ ]8 Q- x3.乌与巫:一种观点。
& I. i( R4 {$ r! H/ M: p2 g! }0 `9 q- I Y, z0 a# z0 J
张福三先生在《太阳·乌鸦·巫师》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认为乌鸦的神圣性来自巫师,他比较了乌鸦和巫师的职能或作用,提出了“乌者巫也”的结论。张福三认为,乌与巫的相同之处可以在下表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 N, @3 ^$ N* T* Q; o6 W( ^ K- O
比较项目 乌 巫 M- X& O0 c& Q+ H- x& U" j
读音 wu wu
; l E* I( g6 Q$ U. x& u+ K* l, z颜色 黑色 尚黑
1 q' w' m1 R# K2 N" V, \' W9 [% w职能 医药之神 巫医不分 . B/ y' X" e" c6 x9 t9 \4 y; b" c
文字的启迪者 文字的创制者
# M. g3 s8 o# a8 ?! v) H! Y% {智慧之鸟 智者、精英 % g) d* k3 _- ]4 M* ^( t
人神之间的使者 人神之间的中介者
4 z6 w0 r% Z2 |$ N; q- Y/ l w& {. ^1 w, Y5 P4 H' ~4 k
张福三先生的观点别具一格,很有启发性,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述。
0 Y0 ~, e4 O" Z9 F. W/ m4 @9 z3 I* w | {+ K
总之,乌鸦在中西方文学中都是一个相当暧昧的形象,从乌鸦的身上可以读出很多深层的文化意味。
, V, } k7 b/ U8 R* C
5 o2 w+ ?1 l1 G, j0 ]终于完勒,感觉真的很有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