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Luxferre 於 2011-4-29 20:43 編輯
( G2 e: O9 |" |7 v5 e
! D8 Q g' R* T9 u/ y2 C8 p. ` 关于路西法的由来,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误读,还有一个是误写。) n4 m4 A, X& x @3 k
路西法Lucifer在拉丁语中是“持有光明的人”,Lux是“光”,fero是携带、产生的意思,在拉丁语中,Lucifer表示金星,同时也是一位与“晨星”有关的神。在圣经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叙述:# }4 l5 G; x% T5 ?. E- j; F& N$ g
《旧约·圣经·以赛亚书第十四章12~15》 ' o; c0 }" l% s/ m3 W
12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从天坠落?你这攻败列国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
6 u; |: @8 k' Y1 f- d; u13 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
6 e4 v9 j- p9 S% \: |) }! E14 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 s: y+ B) n' c: x
15 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
: Q9 s8 M& _ t, _( N* D- } 无论是以西结书说的“受膏遮掩约柜的基路伯”(这段被认为是撒旦)还是在以塞亚书说的“明亮之星”(这段被认为是说路西法),其实都是以讽刺的手法预言巴比伦王(以塞亚书说的“明亮之星”)和推罗王(以西结书说的“受膏遮掩约柜的基路伯”)。而一般看圣经的人都喜欢断章取意,不看上面的解释,只看到后面讽刺的话语。而且还把那些话语给误以为是真实的(事实上只是一种讽刺)。
- j# O3 x3 M8 X* n7 }: f 但是我们如果连系上下文看不难发现,其实经上都已经说的很清楚。
( z& j7 y M& R. v6 H8 b, t 在《旧约·圣经·以赛亚书第十四章第4节》里上帝说过“你必题这诗歌论巴比伦王说”。(不相信的话找本圣经仔细看看吧)
. t: D. e+ [% c* k8 h" `8 _ 其实都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但是大部分人都认为是说撒旦和路西法。那么我们用归谬法来论证,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即西结书和以塞亚书说的真的是撒旦和路西法。然后连系上下文推论,如果真的是说撒旦和路西法,那上帝前面说的话算什么?上帝的权威性呢?这不是上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么?最后得出一个逻辑上的矛盾。, m& d4 P$ a8 H
所以,以塞亚书里说的“明亮之星”并不是说的路西法,以西结书里说的“受膏遮掩约柜的基路伯”也不是说的撒旦。其实都是以讽刺的手法预言君王的命运罢了
. |& c. ~) l ^$ x& f* ~7 v$ u How art thou fallen from heaven,
8 I& w: A/ _8 n' C" y# i! l) j( _8 N O Lucifer, son of the morning!
7 o! n+ C5 j y! u" F how art thou cut down to the ground,
& \) s! r6 S8 E9 h p6 E which didst weaken the nations!
, O+ Y# m# Q `) w2 u (KJV版圣经译本,400多年前由拉丁文翻译的英王钦定本)$ }4 C& [1 s! @' y
5 K, g) @, H$ d c4 z% W( \$ `1 t
12 quomodo cecidisti de caelo lucifer qui mane oriebaris corruisti in terram qui vulnerabas gentes(Isaias14:12 ) (拉丁文圣经,我们可以发现KJV版在翻译过程中根本就没动lucifer这个词,而圣经中,只有名字是不动的,由此可以推论,路西法的诞生时间是在拉丁文圣经和KJV圣经之间)
7 n4 i# ~7 s( ^ m4 G y2 G8 K" d8 P8 G; e% b- G5 K
How you have fallen from heaven, z/ F$ c0 ^ y8 K
O morning star, son of the dawn!
, r- K& l4 |4 s" V3 j5 b You have been cast down to the earth,
) W% c5 x: p2 m1 I you who once laid low the nations! (现,英文版,已经完全看不到lucifer这个词); s( n+ H6 E+ d% j, w* n8 q, B) ]6 ^
6 p' X& `; h: O4 `4 x6 {) n9 n& d
这是误读过程,然后我们来看看误写过程。
* @4 [( z0 p& z2 O8 c: y
! G& _$ V! ?3 `7 h! _ 在希伯来文本圣经里,这一句中的Lucifer是用eill(意为嚎叫)代替的(不要说这是教会篡改的结果,出土的古卷的年代远比教会早得多)。极有可能是在圣经由希伯来文翻译成希腊文的过程中,抄写员把eill错写成ell,ell在希腊语中是eospearo,即明亮之星(一位小小的抄写员造就了路西法~~)。公元5世纪圣经由希腊文翻译成拉丁文时,这个单词最终被写成了Lucifer。17世纪英国国王詹姆斯钦定本圣经也同样采用了Lucifer这个词,不仅如此,这位国王的圣经中充斥了大量妖魔的名字,因为他深信自己的国家布满了巫师和恶魔。4 J0 i! X. T; {+ q r& D
在圣经的正经和次经中都没有路西法的名字,在伪经中虽然记述了许多堕天使,但仍然没有他的大名。真正使路西法一举成名的是英国的弥尔顿,他的《失乐园》使路西法成了近现当代无数无知青年的偶像,“宁在地狱为王,不在天堂为仆”的豪言也成了“个性一族”的口头禅(恺撒好像说过,我宁在老家当老大,也不在罗马当老二)。1 Q- F, {+ m$ m$ C
失乐园中的路西法的主要事迹有变成蛇诱惑亚当、夏娃,率领天使叛乱被米迦勒击败。其实在列为“撒但级”的魔王中,有两位的事迹跟他很接近,而且两位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撒但叶Satanail。这两位是萨麦尔Samael和彼列尔Beliel。萨麦尔是七位创世天使之一,是唯一造人成功的天使,因此被授予了人类的生杀大权,在希伯来语中意为“有毒的光辉使者”,罗马帝国的保护神。诱惑亚当、夏娃的恶魔就是这位死亡天使,相传他拥有12翼,并且是“莉莉斯的丈夫”,又被称为“红龙”(虽然全是伪典里的记载)。而彼列尔在新约圣经和死海卷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圣保罗就曾将彼列尔与基督并列。在死海卷《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大战》(The War of the Sons of Light Against the Sons of Darkness,又称War Scroll)中,他是被上帝所造的“黑暗君主”,与光之君主(文中没有明言具体的姓名,但他也是上帝所造,所以必然是一位天使,又因为书中对米迦勒推崇备至,所以推测是米迦勒的可能最大)在末曰之战中交手6次,3胜3负平分秋色,最后上帝亲自在第七战中将彼列尔打倒(新约中彼列尔的崇高地位极有可能就是拜此文所赐,而彼列尔原是巴比伦的神)。而中世纪基督教异端派别鲍格米勒派的教义中,所设定的魔王撒但叶——他的主要事迹与上帝交战、并诱惑亚当、夏娃——可以说就是将萨麦尔和彼列尔两位堕天使的事迹融合在一起,不过其中有一些细节和犹太民间的“原版”不尽相同。7 B: i, Q( h1 g4 w* J- M8 y
如果对照一下《失乐园》就可以发现,路西法的“事迹”和上述的情节几乎是一致的——就主要脉络而言。而萨麦尔、彼列尔是有圣经依据的(尽管其中有一部分伪经),但路西法却连一点圣经依据,哪怕是伪经的依据都没有(至于后世的《菲利普福音》纯粹是圣经误写后的产物,连伪经的价值都没有)。
9 w2 C3 x3 E- z9 t 也许有人会拿迦南神话中的“晨星”沙赫尔说事。路西法虽然和他具有相似的神格,但不能就这样把他们混同,毕竟迦南神话和罗马神话并不像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那样关系“密切”。( b. b+ U6 v$ V; i) }
综上所述,路西法的身份纯粹是笔误和抄作的产物。
1 y: f3 v0 d, H6 o0 e
; Z- Y5 |+ x: d* s% q# H
0 x' Z* H: g: d, O& ~2 A误读过程为原创,误写部分由其它人整理0 \5 Y6 Y9 g7 ?. P: s* ?8 B) J%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