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母圣咏》经俗称:「玫瑰经」,是用珠子念的经文,此词由拉丁文的Rosarium而来,是由Rosa一就是「玫瑰花」为根,因此Rosarium本意是「玫瑰花圃」或「一束玫瑰花」,今取意一连串的祷文,如一束玫瑰鲜花的馨香和可爱,献给天主和圣母玛利亚台前。这名词是由西欧之使徒,道明会士圣文生、婓瑞Saint Vincent Ferrer推广开来的。「玫瑰经」是连串的经文,故用串珠子来念,我们称为「玫瑰念珠」。) Y1 o M. d+ W0 G
/ \+ D. i+ H4 f% ?" E; p: R 经珠的用途很早,公元前已有。根据历史记载公元前786年 ,回王亚哈地的母亲要干涉<敏感詞>,回王向她说:「妇女不要参与<敏感詞>,快回去祈祷,数您的念珠吧」。印度教徒、佛教徒都用经珠用来计算他们祈祷的次数。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方法,不能说是谁专有的。" F& h0 a. w: [6 V" p0 C7 _
& k; h, E' F1 h% ^* _4 C# _$ I
教会初期,教友常用经珠来祈祷,尤其是旷野的隐修士们,他们在小亚细亚和北非洲一带的旷野度隐修的生活,终日祈祷,故有用些小石头或绳结来数他们日中该念的经文,初期教会史记载:隐居者圣保禄St Paul the Hermit每日装上三百粒石子,每念一段经文即,抛去一粒,抛完三百粒就是念完一天的经文。类似的记载甚多。
7 h* z0 i _/ Y, m8 D2 V2 X0 K3 I& y; {. o7 b0 f% A3 \5 |& J
在第四世纪以后,隐修士渐多,由独居的隐修士,活进为团体的隐修生活。他们每天的工作,主要是诵经祈祷,念一百五十篇的圣咏,不懂拉丁文的修士,便念「天主经」来代替,诵念一五十遍「天主经」代替一百五十篇的圣咏。凡遇有同道弟兄的死亡,不能作追思弥撒的应该念一百五十篇圣咏去代替,不会念圣咏的,就该念「天主经」。这是一般隐修士们的规矩。诵念一百多遍的「天主经」自然要有一种方法来计算,隐修士便用绳结或石块制成圣珠来念。他们便称这种念珠做「天主经」念珠,或称为「文盲者的日课经」。中世纪时,这种「天主经」念珠仍很盛行,时至今日从冢墓中有时可发掘出这些遗物。一百五十遍的「天主经」念珠,到后来便能成一百五十遍的圣母经念珠也称为「圣母经」念珠。2 \; c' a$ b* U. ^; t% H
+ S! O" q2 q/ w" q, _
玫瑰经的进展
# j3 g9 F! y4 X, i' k9 c+ h
( h- x- X2 P7 n: O 初时的隐修士们念「天主经」念珠是一气念下的,后来,在爱尔兰有人开始把念珠的经文分成三段,每段五十遍,当作补赎的经文念,很快便传到欧洲各地,在古手抄本内,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隐修士们应该为恩人诵念三份之二的圣咏或念三份之二的念珠经。
1 _9 F: {8 v" D; v, D2 \6 ~
& _: V' r$ l& b/ C 十一世纪时,「天主经」念珠在英国和爱尔兰十分盛行,制造念珠的成了一项小工业:造念珠的人称为Pater-noster,甚至伦敦有一条街道名Paternoster Road,因为该道上几乎都是制造或出售「天主经」念珠的铺子。1496年,威尼斯驻伦敦大使曾记载说:他们(英国人)都去参加弥撒和公开颂念「天主经」念珠;女人的手也常拿着长长的念珠。' F) l* a1 Q6 [" b( K
7 H/ a1 S Q; g, w1 U
我们说过:「天主经」串念珠是代替念一百五十篇圣咏而产生的「圣母经」经珠也是代替念一百五十篇圣咏而产生的。让我们首先说,什么是「圣母圣咏」。
: l" G' P7 r: H* a7 I7 j2 p
) V3 B. R, k6 L, c 圣母玛利亚的地位在教会内,是崇高的,没有一个热心的信友不恭敬她,不孝爱她,不论是在公开的,或私下的,常尽可能,给圣母玛利亚加上至高的敬礼和恳切的呼求。天使佳播曾用极美丽的辞句称赞她,于是热心的信徒,也用天使的话来赞美圣母,说:「万福玛利亚,妳充满圣宠,主与妳同在」。十一世纪末,教会再把圣妇莉萨向圣母致候的话:「妳在妇女中受赞美,妳的亲子耶稣同受赞美。」加入天神的赞语后,而成为圣母经的前段。直到十六世纪时,脱利腾大公会议再加「天主圣母玛利亚,为我等罪人,今祈天主,及我等死后,阿们」。成为今日的整篇圣母经。$ l6 u3 w2 N8 Z( Q8 ^) A2 ?
: f& C" R5 T. \' h8 R
天使佳播的赞语,其实就是天主向圣玛利亚的赞语,有那一句赞语能比「万福玛利亚,妳充满圣宠,主与妳同在」,更美妙呢!因此,热心的教友们便不停地用这句赞语「万福玛利亚」来赞美圣母和效法天神佳播向她安。十二世纪时,这个敬礼已很普遍;尤其隐修士们,更用念「天主经」念珠的方法来念「圣母经」念珠。有一次念一百五十遍的,也有分为三部,每部份念五十遍的。从这个转换上,便有人产生创造「圣母圣咏」经的思想。/ L0 G& E& Y6 y$ E, G8 X
, `$ A5 ~4 ?: y+ \/ n 十三世纪初,冈定堡主教德范当曾按圣咏方式写成「圣母圣咏」经又另一位冈定堡主教,圣黎谟和圣文德曾追效,文都拉之圣母咏共分三份,每部五十节,第一部的开端用Ave;第二部份的开端用Salve。第三部的开端用Gaudeo因此有些学者说这是玫瑰经分成三部奥迹的开始:欢喜、痛苦、荣福的起源。
4 F+ v5 g! [) A' E r+ c7 X- F- ?2 e
奥迹默想
" z7 ^* p/ B2 c- n7 C( E H
2 [; m. n* k2 `7 z& }, n2 T 一般学者的理论说,构成玫瑰经文,不单口诵的经,主要的一部是奥迹的默想。因此,倘一个人单诵念天主经,圣母经、光荣经,而不加入默想不能算为教会所称的「玫瑰经文」。教宗保禄六世曾说:「(默想玫瑰经的奥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没有它,玫瑰经就彷佛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使我们以最接近耶稣的眼光默想耶稣一生的奥迹…(让)我们吸收奥迹的不可测量的宝藏。」
7 M, t5 p. |" c, ^! F& K9 r/ }4 B) T; j3 i
十五世纪中叶,嘉笃会隐修士道明布斯传扬奥迹的默想,要口诵经文,心想奥迹,来念经。4 f: j2 r- J/ ]
6 a* @4 H& \$ |. [" w* }8 S |
这些奥积分为:欢喜五端:救主降生事迹。痛苦五端:叙述耶苦难的救赎事迹,荣福五端:叙述耶稣圣母在救赎后的事迹。
& b& Z# M& ]" s" ?3 i* s6 @
9 Q; _: m* E; e+ R 默想奥迹的方式很多,各地习惯不同。在德国有些人习惯把奥迹加在每十篇「圣母经」前,如我们现在所念的方式相似。也有些念珠,有六十三粒,每间十粒有一大珠,念「天主经」用。嘉笃会士道明布斯Dominic of Prussia和道明会士嘉斯德罗的默想方式,喜欢把奥迹加在每遍圣母经前。
5 y/ d: v, h8 |# S/ A* G' i& {9 o9 C4 j8 k
圣道明与玫瑰经6 R9 m8 r! l1 O
# [5 i% a& b+ R
根据传统,以为玫瑰经是圣母直接授与圣道明的,但我们看了以上玫瑰经演变的历史后,便可明了这些观念是受了传说的影响,与历史的根据有不符的地方。- R2 ~# D# A2 z
" y4 J& V1 P9 O1 I8 U 所谓《玫瑰经》的初期演进,早在圣道明之前二三百年;默想方式的产生是到第十五世纪才有,与圣人时代相差了数百年。且查考第十五世纪以前,最著名的几件有关圣道明文献,皆未提及玫瑰经的事迹。圣道明列品案上,甚至圣人创立修会亲订的会规和文件上,也未提及玫瑰经,而且在那一二世纪内亦找不到道明与玫瑰经有关系的文件或图像等的遗迹;可见圣道明并不是圣母玫瑰经的创始者多位道明会的作家亦承认这是事实。
* N' Y5 j( t6 |9 Z0 W- j) B6 X; p7 f0 d9 m7 T H- e
圣母玫瑰经与圣道明关系的传说,实在起源于第十五世纪以后,出自一位道明会士名洛亚伦Alain de la Rupe。* q0 ^2 p; @8 B/ O+ R
! A+ C6 `' O6 L* s 他生于公元1428年,为法国比达尼人,富有学识且长于口才和著作。他是一位杰出的神学家,有着非凡圣德。洛亚伦因才德兼优,为道明修会建立了不少的伟业。是修会中一位富有声望与地位的人。但他的著作颇偏于幻想,与事业常有出入。道明会的一位权威历史家,依沙Echard曾下这样的评语:「亚氏确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但著作中常有捏造之处,富有幻想性,他能写出没有的事实」。玫瑰经来源的捏造就是出自亚氏的手,大概在公元1470年以后,洛亚伦描写圣道明获得了一次显示,圣母发显与他,递给玫瑰念珠,命他传扬这敬礼,这种捏造的传说便借着他生动的笔墨与图像遍传到各地,成了今日的讹传。
3 d5 f8 I2 }6 D6 H
- h) ^! ]' n e- e 「玫瑰经故事」的作者J.G. Shaw用两个可能性解释洛亚伦因何以认为圣道明为玫瑰经的创始人:首先,亚氏也许以玫瑰经是圣母赐与他修会内的一样独有的特恩,因而以自己的会祖圣道明作代表,遂说圣母显现,将玫瑰念珠交给圣道明作为修会中特有的恩赐和表记,这事件有可能的事,也容易解释相传的理由。另一样解释是亚氏是以考据而说玫瑰经是创自「道明」,则这道明应是嘉尔本会士的道明、布斯,Dominic of Prussia他确是玫瑰经奥迹默想的创始者,而不是道明会的会祖圣道明,这种混乱的错误也是可能的。
! d" ?; ^6 J7 @1 Q3 w0 O
% {9 C7 Q& d5 e0 W4 A; g 第三个可能性解释与第一种的解释类似。那些曾否认玫瑰经是由圣母直接交与并教导圣道明诵念的作者,没有否认圣母曾显现给这位洛亚伦。可能圣母命亚氏传扬玫瑰经;数字作者亦说这十五端诵念玫瑰经特恩是圣母对亚氏说的。亚氏亦实在是玫瑰经善会的第一个创办人,曾竭力传扬玫瑰经的敬礼;因此亚氏可能把自己的功迹和所见的显现全归于会祖圣道明身上,而出的传说:圣母显示给会祖圣道明我,命令他传扬玫瑰经,成了玫瑰经的创始者。
. f9 C2 t/ u7 q% e5 W5 X: O8 b+ q. e2 A0 V
美国俄亥州的一位道明会总主教,麦尼各老曾说:「洛亚伦论圣道明见的显现和讨论玫瑰经的道理,都不能视为有历史的价值。道明会的著名大神学家格日登亦曾以严责亚氏捏造的故事,有碍历史正观,道明会史上最初提及「万福玛利亚」经文是在1266年所召开的总会议上,议决辅理修士当念完天主经后应加念一篇「万福玛利亚」。那时已是圣道明死后45年。/ e, k' a8 n1 G+ B6 P# r3 ^( S. F
1 L5 N# M1 |3 u3 E2 C, E
无论如何,教会在十五世纪正式颁布了玫瑰经是起源发扬于圣道明。从此玫瑰经便于道明会及其会祖圣道明息息相关。
2 Y- E* }7 i; F: `
: T& w8 y! Q& _/ \; v 最后,我们可以用真福苏斯德枢机Cardinal Schuster讲论「玫瑰经」的起源的语作结论:「从历史的证明上,我们不能把玫瑰经的起源归于圣道明;因为这早已是公教徒的一样热心神工,只是到了十五世纪,才由洛亚伦讹传捏造把玫瑰经的起源置于圣道明的身上,然而,玫瑰经能有伟大的成就和迅速的广传,作为教友一种普遍的热心神功,这伟大的功绩就该归于道明会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