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教法劍的威力你瞭解嗎 
 
道教法器,斬妖除魔斷貪嗔! 
 
法劍威力非凡,在道教具有非比尋常的重要性。 
 
古時,道士們傾心鑽研鑄劍技術並親自鑄劍,歷史上有高道為帝王造劍的記錄可引為佐證。 
 
據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記載:「北魏太武帝太延六年,有道士為拓跋燾造劍長三尺六寸,太武帝拓跋燾因此改元太平真君。」 
 
梁普通元年,陶弘景曾應梁武帝之命「造神劍十三口,用金銀銅鐵錫五色為之,長短各依劍術……所以作十三口象閏月故也。 
取上元甲子時加斗魁,加歲正月旦合,合之取風雷雨震,日止環偏,長八寸,文曰 ‘服之者永治四方’ 小篆文。」 
 
此外,還有著名的上清景震劍,是上清派的另一位高道司馬承禎所鑄,他於唐開元十五年將景震劍並自己所鑄銅鏡一起進獻玄宗皇帝。 
 
上清景震劍的圖樣及有關的記載保留在《正統道藏·洞玄部·靈圖類》文獻中。 
 
《景震劍序》云: 
「夫陽之精者,着名於景;陰之氣者,發揮於震。 
故以景震為名,式備精氣之義。 
是知貞質相契,氣象攸通; 
運用之機,威靈有應。 
據神代形之義,已睹於真規, 
收鬼摧邪之理,未聞於奇制。 
此所以劍面合陰陽,刻象法天地。 
乾以魁罡為杪,坤以雷電位鋒。 
而天罡所加,何物不伏,雷電所怒,何物不摧。 
佩之於身,則有內外之衞, 
施之於物,則隨人鬼之用矣。」 
 
劍身有銘文: 
「搗雷電,運玄星。 
摧兇惡,亨利貞。 
乾降精,坤應靈。 
日月象,嶽瀆形。」 
 
唐玄宗得到這兩件寶物十分讚賞並親制御批: 
「得所進明照寶劍等, 
含兩曜之暉,稟八卦之象。 
足使光延仁壽,影滅酆城。 
佩服多情,慚式四韻」; 
 
御製《答司馬承禎上劍鏡詩》曰: 
 
「寶照含天地,神劍合陰陽。 
日月麗光景,星斗裁文章。 
寫鑑表容質,佩服為身防。 
從茲一賞玩,永德保齡長。」 
 
司馬承禎隱居於浙江天台山修行時,曾於山中修建鑄造所用的丹爐,他留下的「鏡劍台」遺址至今猶在。 
 
宋元以來內丹學興起後,道教的法劍又有了新的內涵。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記載:孚佑帝君純陽祖師呂祖仙師呂洞賓言: 
 
「世言吾賣墨,飛劍取人頭,吾聞哂之。 
 
實有三劍: 
一斷煩惱; 
二斷貪嗔; 
三斷色慾。 
是吾之劍也。」 
 
在這裏,法劍不再指實體的劍,而是轉向降服人內心的「妖邪魔障」,使人最終得道成真。 
 
道教的法劍整體上可分為「有形」「無形」兩端,有形之劍是道教科儀中廣泛應用的法器,也作為師徒間乃至道派的傳承信物代代相傳; 
 
無形之劍多用以法劍指稱道教內煉丹法。 
 
無論有形無形,劍在道教文化中都是神聖而不可取代的。 
 
呂祖留詩讚美寶劍云: 
 
「我有龍泉匣裹藏,令人肝膽瑩神光。 
一從提上中宮帳,萬里羣魔不敢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