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籍上傳
封面: |
|
簡介: |
《楞严经》全经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 [1]。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 |
語言: |
中文 |
格式: |
pdf |
作者: |
唐朝中天竺国(印度)沙门(出家人)般剌密谛 主译 |
目錄: |
《楞严经》,著名佛教经典。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译,10卷。般剌密谛在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于广州的“制止寺(今光孝寺)”诵出楞严经十卷,时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铄佉译语,沙门怀迪证译,菩萨戒居士房融笔受。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清代,章嘉呼图克图等将其译成藏文,并刊有汉、满、藏、蒙四体合璧的《首楞严经》全帙。在日本,此经亦流传不断。 |
据《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一浅释说:早于天台智者大师研诵法华而创立三观,后遇梵僧,与智者曰:“此与天竺楞严意旨相符。”智者闻后辄向西方叩拜,冀能一观楞严的意旨,不料这么一拜便拜了十八年,而终未能得见这部楞严经。
本经译主般剌密谛,依于愿力,要利益中土之人,第一次身上藏着《楞严经》东来之时,被守边界的官吏查获,而不许他出境,这反而使他的宏法之愿更加坚定,并且更加精进。他并想到了一个方法,可以将此经携带出境而不被发觉;他用极细的白绢书写此经,然后剖开自己的肩膊,将经文缝藏在其中,等疮口平复之后,再申请出国,海关搜查无疑,才得航海东来。大师于唐中宗神龙元年(西历七〇五年)到达广州,那时正好首相房融被贬在广州,房融便请大师住在制止寺。般剌密谛于是剖膊出经,并诵出,与另外两位法师一起译成汉音,房融笔受。大师如此艰辛冒险,乃至不惜荣辱、身命,正是所谓重法轻身,所成功德,不可思议;我国之众生,均沾其法施之益。
众所周知,《楞严经》是一部极重要的大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亦不为过。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见真(明心见性)、依性起修(设坛结界、于实际上起正修行),并详细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圆通、三界七趣众生),令于圣境起企慕、而于凡外得知解,从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令行者于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后更广开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于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难,所修圆满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