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書籍上傳
| 封面: |   |  
| 簡介: | 《周易》由卦爻象符号系统与卦爻辞义理系统两大要素构成,历代注释研究《周易》也分为象数与义理两大派。由于象数派在解《易》时,涉及天文、历法、音律、伦理、哲学、医学、占测等内容,致使象数学体系十分庞杂,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因此遭到了一些误解甚至不公正的评价。本书在比较汉代与宋代象数学的基础上,探讨了“象数”范畴的博大内涵和“象数派”的演变过程,分析了象数派的本体论、方法论、天道观、人道观,从而论证了 “象数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揭示了“象数派”宇宙世界与人文世界同构、物理之学与心性之学会通的理论图式,呈现了“象数学家”坦夷旷达的宇宙情怀与中和安乐的生命境界。 
 张其成,著名国学专家、养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委会会长,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级非遗“张一帖”医家第十五代传承人。
 
 幼承庭训,易医并进,章黄一脉,佛道双修,为北京大学专攻易经的哲学博士,首位黄帝内经博士后。首次提出“易道主干,三教合易”的观点,首次创立“国学管理”和“国学养生”的概念,首次建立“修心开智管理模式”“五行识人用人系统”“三宝五心养生法”及“易道功五部功法”。从2004年开始系统讲授“国学五经”,2011年设立“张其成国学基金”,2019年成立“北京张其成中...
 |  
| 語言: | 中文 |  
| 格式: | pdf |  
| 作者: | 张其成 |  
| 目錄: | 总序一(任继愈) 总序二(朱伯崑)
 前言
 章 “象数”的内涵——象数范畴论
 一、卜筮与象数
 二、《易经》中的象数
 (一)卦象
 (二)爻数
 三、《易传》象数论
 (一)《易传》论“象”
 (二)《易传》论“数”
 四、易学中的象数观
 (一)象数学派论象数
 (二)义理学派论象数
 五、象数与数术
 (一)数术源流
 (二)象数之学与数术
 六、象数与义理
 (一)义理是易学“意义”与“道理”的动态系统
 (二)象数为「周易」之体,义理为「周易」之用
 (三)象数派与义理派的偏向与互补
 七、小结
 第二章 象数易学的发展与演变——象数学派源流论
 一、两汉象数学
 (一)孟喜与京房:象数学
 (二)《易纬》与郑玄:爻辰九宫说
 (三)荀爽与虞翻:卦变说
 二、两宋象数学
 (一)陈抟:象数学
 (二)刘牧:河洛学
 (三)邵雍:先天学
 (四)周敦颐:太极图说
 (五)张行成:象数学
 (六)蔡元定与蔡沈:河洛学
 三、明清象数学
 (一)来知德:错综变中说
 (二)方以智:象数学
 (三)焦循:天元术
 四、象数学派的特征
 第三章 对宇宙本源的探索——象数本体论
 一、象本论
 (一)象与数
 (二)象与气
 二、数本论
 (一)数与象
 (二)数与理
 (三)太极
 三、象数本体论的特征
 第四章 传统思维方式的典范——象数方法论
 一、《周易》思维形式与象数思维形式
 二、象数思维方法
 (一)取象-观象法
 (二)取数-明数法
 (三)符号模型法
 三、象数方法论的特征及其影响
 第五章 穷宇宙造化之妙——象数学派天道观
 一、气化流行:宇宙的生成过程
 (一)卦变-宇宙变化是一个气化过程
 (二)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宇宙发生四阶段九宫序
 (三)“一分为二”的生成法则与“元会运世”的演进数理
 二、象数模型:宇宙的结构次序
 (一)卦爻:时空合一的宇宙模型
 (二)九宫五行与河图洛书:宇宙生成变化的结构图式
 (三)四象:天地间物事皆成四片
 第六章 人文情怀与生命境界——象数学派人道观
 一、借卦占以定人伦明王道
 二、五常伦理与政治神学
 三、从太极到人极
 四、作为人伦图景的河图洛书
 五、先天心法与性命之学
 (一)天人相为表里,推天道以明人事
 (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性命之学的建构
 (三)修养功夫与生命境界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