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64428|回复: 20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为西方神秘学?它研究什么? (2.0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8 14:26: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为西方神秘学?
6 x* z) e  R- x4 c% A

  i. ^4 J$ K1 W" K
“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 y& D" B$ t. z, S
  刚到论坛的时候,许多童鞋都问过一个问题,即“什么是神秘学”?
9 t* E7 X0 s8 z  v  大致来说,我们可以粗略的将其分为西方神秘学和东方神秘学。东方主要指我们祖先传下的“玄学”,以《周易》等经典为主要代表;而西方是指建立在两希文明基础上的一些非科学的知识体系。本文主要来讲西方神秘学

( _! o7 k2 m3 Z( w$ ?0 ~  当然,从这个十分粗糙的介绍就可看出,“神秘学”这个词是非常具有歧义的。它所包含的意象千差外别,有人把宗教、神学也算作神秘学,有人把灵视、降灵也看做神秘学。然而在学术意义上来讲,我们想要研究的神秘学究竟是哪一种?
) W- {8 V6 R& v: v& \
, W3 ^# `0 t+ Z; A8 K; L5 Q
  
来讲一讲小生个人的观点。首先,指引社作为一个以论坛为依托的、松散的爱好者群体,其主要讨论方式为文字,主要话语对象为理性知识。因此,我们所希望讨论的也是以【理性】为基础的神秘学【知识】,而非信仰、直觉、灵通等非理性的实践。0 r2 N6 S! S+ z# Y
  其次,学习神秘学的目的是什么?西方神秘学内涵杂多,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个神秘学者,其终极目的应是探求真理、提升自我;而非谋取私利、满足虚荣。耐得住寂寞,方能获得智慧。所以,非【理性】不可担此重任。& m; [5 O$ M' P# }# m+ n4 X8 K
  第三,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网络上鱼龙混杂,信息真假难辨。小生见到过许多国内的所谓“神秘学”团体,从外国请来各种“大师”,收取高额的学费来讲授“开天眼”、“量子神秘学”、“顺势疗法”等在国外学界饱受恶评的东西。这种行为不仅无益于国内学术规范的建立,还造成圈外群众对神秘学的反感。因此,小生认为学习神秘学的第一步,务必是要建立【理性】的判断标准,不轻信、不盲从。
# f0 u( M2 Z! q( w  x4 a- H

8 \5 L& l+ U& e- T8 c0 O/ L  是故,谨以下面这篇翻译献给各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客观的认识西方神秘学。

* T2 X* b# _# F/ Q& k9 W9 n' {

) z+ c6 q8 U3 l, T* q* Z+ Q: x0 t, i# t. t4 U; F

- V% w/ S0 m3 ~8 x4 O/ p4 H9 P
西方神秘学

2 ]4 {4 [5 ?" d6 a; j
原文:英文维基Western Esotericism词条
BRANCH翻译组 羽落弦
  D7 Y3 x) M! }6 }2 n
7 i5 u+ r3 M& W$ x6 u
  西方神秘学,或称“西方神秘传统”[1],是对一类西方社会中涉及广泛、关系松散的理论与运动的统称性学术术语。其与正统犹太-基督信仰和理性主义启蒙运动都截然不同。作为一个跨学科的论题,神秘学以各种形式散布在西方哲学、宗教、迷信、艺术、文学、音乐之中,并持续地影响着知识观念和流行文化。, W' l2 T. @$ h3 B. X1 z

: W& ]% g1 D! o. i  将这些遍布西方传统和哲学中的思想统一安放于“神秘学”大标题之下的想法诞生于欧洲17世纪晚期。各家各派就“西方神秘学”的确切定义展开辩论,并提出了大量的不同观点。一种学术视角是,采用某些神秘学学派本身的思想,将“神秘学”视作一种长青主义的、隐秘的内部传承。第二种视角是,将神秘学视作一类在不断祛魅的世界中,仍追寻“附魔的”世界观的思想。第三种视角是,将神秘学视作那些既不被科学建制所接受,又不被正统宗教所采纳的“被拒知识”之总称。6 T! q! G# q/ Y& q( s; y6 ~* \

! T) p* y! u; b/ \6 t9 K+ R6 O  那些被后世学者标记为西方神秘学的最早传统,发源自古典时代晚期的地中海东部。在那里,赫尔墨斯主义、诺斯替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发展成为不同于主流基督教义的思想学派。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人们对这些古典思想的兴趣增加;同时,大量的知识分子正尝试着将“异教”哲学、卡巴拉思想和基督教哲学相融合。在这种氛围中产生了各种神秘学运动,如基督教神智学运动等。在17世纪,深入研修神秘知识的早期结社诞生了,其中包括玫瑰十字和共济会。而在18世纪——启蒙主义的时代,则催生了一批新形式的神秘学思想。到了19世纪,被称作“隐秘学”(occultism)的神秘学思想开始出现。这一时代的著名代表组织包括神智学会(Theosophical Society)和金色曙光隐修会(Hermetic Order of the Golden Dawn),后者影响了泰勒玛(Thelema)教派的思想。而现代异教主义也在隐秘学思潮中发展壮大,其中包括了威卡(Wicca)在内的宗教运动。神秘学思想还渗透于20世纪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和随后的文化浪潮之中,并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的新时代运动(New Age)。
. U% Y  [1 ?* S! b
+ Q& U9 [  Y. S) D
图1. 包含源质(Sephiroth)的卡巴拉生命之树
* y  r& b+ b" a( t, u
* z! k' I1 K/ ~& O2 f& C
- |" {( s# ]0 O* V# q
  虽然将这些不同运动统一在“西方神秘学”大标题之下的思想于18世纪晚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这些神秘学流派在学术领域中被大大忽略。对西方神秘学的学术研究只出现在20世纪晚期,代表学者有弗朗西斯•耶茨(Frances Yates,1899-1981)和安托万•费弗尔(Antoine Faivre,1934-)。其间,神秘学思想也对流行文化产生了诸多影响,出现在艺术、文学、电影和音乐等领域。
5 Y' ]  d# [4 X% y. K
% H+ l- O' d. Y# o; C8 q  Z1 ]/ ~+ G- Z7 j. u' S% T
1、词源' E/ s* K7 J* K
0 m$ u# N' M, H4 K) t1 k1 A
& Y! i$ f( p) X) K, T$ ?
  形容词“神秘的”(esoteric)最初以古希腊语“esôterikós”的形式出现在公元2世纪,已知的最早文献出处是萨莫撒塔的吕西安(Lucian of Samosata)的讽喻诗[2]。
* B5 h; J# P& V9 i7 Z0 l" l# ]: L$ J7 Q: w1 e  c' O
  名词“神秘学”(esotericism)以其法语形式“l'ésotérisme”最早出现在1828年[3]雅克•梅瑟(Jacques Matter)的著作《诺斯替主义的历史》(Histoire du gnosticisme)[4]中。在书中,梅瑟用该术语描述了启蒙主义获得觉醒、并对宗教建制展开批判的时代,非正统的宗教团体开始与主导着西欧的基督教划清界限。[5]到了19和20世纪,“神秘学”逐渐常用于描述那些背离基督教的事物,即那些至少从文艺复兴以来与基督教主流文化相区别的亚文化。[5]19世纪50年代,这个术语因法国神秘学家、仪式魔法师埃利法斯•莱维(Eliphas Lévi,1810-1875)而流行,并在1883年由神智学家阿尔弗雷德        佩尔西•辛尼特(Alfred Percy Sinnett,1840-1921)引入英语。[4]莱维还使用了术语“隐秘学”(l'occultisme)来反驳当时社会主义与天主教辩论的理论背景。[6] “神秘学”和“隐秘学”时常被当作同义词使用,直到后来的学者将它们区分。[7]( ^0 _6 j; O' E0 p: C0 w
4 @5 o# b4 X. F, k0 N, d! f# S
# b8 H; o7 n; |: a( ~  g
2、概念发展
" d3 B0 [5 |' K( b! y+ t5 d5 c9 O8 e; I$ N9 x( M
( x, [4 v" A2 R2 t& b8 ^
  “西方神秘学”的概念是一种现代的学术建构,而非预先存在、自我界定的思想传统。[9]在17世纪晚期,一些欧洲基督教学者们提出将某些西方哲学与思想的传统归为一类,统称“西方神秘学”。[10]第一个这样做的人是德国的路德宗教士耶芮格特•丹尼尔•科尔伯格(Ehregott Daniel Colberg, 1659-1698),《柏拉图-赫尔墨斯主义基督教》(Platonisch-Hermetisches Christianity,1690-91)一书的作者。正值文艺复兴,一种针对众多西方思潮——包括帕拉赛尔苏斯主义、魏格主义、基督教神智学等——的批判出现,而科尔伯格在他的书中将这些传统都归于“柏拉图-赫尔墨斯的基督教”之名下,声称这些思想相较于他所支持的真正的基督教,都是异端邪说。[11]尽管对这些思想传统持敌对态度,科尔伯格却是首位将这些迥异的哲学与研究统一名号之人,还为它们溯源到了更早的哲学,与古典时代晚期思想相区分。[12]4 k; F" g. D/ J

* U- T' e( A: Z            
4 e+ }, R4 b  V& n# A; m  “西方神秘学”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术语,而是在回溯一系列流派与观念时人为定下的分类;这些流派与观念至少在18世纪末之前,还拥有着各种不同的名字。这意味着究其源头,并非所有这些流派与观念都必然被归为一类。毕竟直到17世纪,才有人开始尝试将它们呈现为单一且连贯的领域,并试图解释它们的共同点。简而言之,“西方神秘学”是一个现代的学术建构,而非早就存在于历史之中只待发掘的独立传统。
, X) h" M* p! ~; m     ——神秘学学者乌特•J•哈内赫拉夫(Wouter J. Hanegraaff,1961-),2013。[8]

5 f+ C9 {$ q4 L( J; Q* f: @. [; x3 D2 r

! z9 m2 S' I& U* }: X- l  o  在18世纪启蒙时代的欧洲,这些神秘学传统越来越多地被贴上“迷信”、“魔法”和“隐秘知识”的标签,而这三个标签也时常混为一谈。[13]发展到现代,“隐秘知识”标签下的议题一直遭到学界的拒斥与忽视,研究它们的人也大都是学术界之外的爱好者。[14]一如神秘学史研究者乌特•J•哈内赫拉夫所说,对“神秘”议题的拒斥正是想要归属学术界的知识分子们的“关键身份象征”。[14]/ ]+ Y5 o, K* a
* C3 J( H  ?! O$ a
  在确定了“众多思想家与运动的观念和世界观”存在“结构相似性”之后,18世纪晚期的学者们建立了“西方神秘学”这一分类;而在此之前,这些思想从未被放在同一组分析框架中。[8] 根据神秘学学者哈内赫拉夫的说法,这个术语为“长久以来被视为存在家族相似性的那些庞杂繁复的历史现象”提供了一个“好用的类标签”。[7]
( Z% k3 ^7 v" ~! h) z* p# A" Q- a* Q' y8 J: T* @  @
  许多学者都强调,神秘学是一种西方世界独有的现象;如费弗尔所说,从“经验视角”来看,“神秘学就是一个西方概念”。[15]费弗尔、哈内赫拉夫等学者还指出,不存在一个相应的“东洋”或“东方”神秘学。[16]不过这里对西方神秘学的强调主要是为了区别于那种普遍神秘学的观念。[17]哈内赫拉夫将它们描述为“在西方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一直富有争议)的可辨认的世界观和认识进路”。[17]宗教史学家亨里克•博格丹(Henrik Bogdan)指出,西方神秘学与“宗教信仰、理性”一起构建了“西方文化的三大支柱”,虽然它被前者斥为异端,被后者责为非理性。[19]不过,学者们也发现存在众多对西方神秘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非西方传统,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神智学会将印度和佛教的概念融入教义。[20]考虑到这些影响,以及“西方”一词的模糊性,神秘学学者肯尼特•格兰霍姆(Kennet Granholm)建议学界取消“西方神秘学”这个词,而单用“神秘学”来描述此类现象。[21]这一观点也受到艾基尔•阿斯普瑞姆(Egil Asprem)的支持。[22]
; K4 @: W7 S! q% e  J
% M/ f: e# M% r5 M& W5 x* s. J+ k8 Y
4 h  h! e3 ?! t. {: S3、定义
$ D' v1 O" _+ b% w2 A/ S3 ]. }3 E* f) W8 n5 a! X# T$ O
+ L( o9 ^; v" H: s7 C7 ]
  神秘学史家安托万•费弗尔写道:“[神秘学]从不是一个精确的术语,它跨越边界向各个领域蔓延”。[23]费弗尔和凯伦-克莱尔•沃斯(Karen-Claire Voss)都将西方神秘学描述为“遍及哲学、宗教、艺术、文学和音乐领域的众多作者、趋势、作品”。[24]学界的广泛共识是,能够归入“神秘学”名下的思想流派可以包括古代的诺斯替主义和赫尔墨斯主义,到后来的玫瑰十字和卡巴拉,再到一些晚近的现象,如新时代运动。[25]不过,“神秘学”依然是个有争议的术语,该领域的学者们对其定义仍存在不同见解。[25]
/ n/ |6 k! W% _
, L* y9 u8 H8 d& m8 K* s4 t. u& {) J. _! n
·神秘学作为一种普遍的、秘密的内部传承( L" ]8 u% h+ J% ^

0 V. M! h9 L; T& }% u7 i% B
8 y5 `6 N7 O: V# x% j! \  一些学者使用“西方神秘学”一词,来指称这样一些“内部传承”:这些内传的体系关注“现实的普遍精神维度,与单纯的现有建制的外在(‘外传的’【这里用的词是‘exoteric’,与神秘学的词根‘esoteric’相对立——译注】)信仰体制和教义系统相对立。” [26]按照这种说法,“西方神秘学”可被视作普世“神秘学”的一个版本,存在于世界上所有宗教和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中,反应着那潜藏的隐秘实在。[27]这种对“神秘学”的用法与其在古典主义晚期的原初含义最为接近。在那时,该术语用于指称那些远离大众、只在特定精英群体中流传的秘密精神教义。 [28]这一定义在19世纪随着神秘学家阿瑟•爱德华•韦特(A.E.Waite)等人的出版著作而广为流传,这些学者致力于将自己的神秘学信仰与神秘学的历史阐释相结合。[29]随后,该定义也在一些神秘学运动中广泛应用,最著名的要数马丁主义(Martinism)和传统主义(Traditionalism)。[30]
8 {" Y; q$ E. Q% U9 m0 i1 U9 ^$ l8 R+ T+ U3 a
图2. 1888年弗拉马里翁板雕彩色版
) f, K  ^0 w1 ~% C% d( c
% o: Q4 k- c/ _+ {, J

7 u* x9 E' O, @9 k% p8 L2 S! Y% V0 j$ q
  对神秘学的这种定义——最初是由神秘学家们自己所定义——在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学术界成为流行,并对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昂利•科尔班(Henry Corbin)和早期费弗尔的作品有着重要影响。[30]在宗教学界,有一类学者被称作“宗教主义者”(religionists);他们研究各种宗教,探寻它们共有的内在普遍维度。[27]这些宗教主义者的思想也对更加晚近的学者产生了影响,例如尼古拉•古德里克-克拉克(Nicholas Goodrick-Clarke)和阿瑟•韦尔斯路易(Arthur Versluis)。[27]例如,韦尔斯路易将“西方神秘学”定义为“在西欧历史流派中传承、并流传到北美和其他非欧洲地区的、内在的或隐藏的精神智慧”。[31] 他还补充道,这些西方神秘学流派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寻求灵知(gnosis),抑或对宇宙论或形而上学的直接精神洞见”。[31]【英文wiki误将“metaphysics”作“spiritual insight”,查阅韦尔斯路易原书后更正。——译注】根据这一点,他提出此类流派可被等同地称作“西方灵知派”(Western gnostic)或“西方神秘学派”(Western esoteric)。[32]- m* q+ v2 ^4 w+ y" j- O8 ~

8 |. L7 I( X/ G* |  b  但是,这种对西方神秘学的解释模型也有很多问题。[27]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建立在客观存在一个“普遍的、潜藏的、隐秘的实在”的信念之上。[27]而这个普遍内在传承并没有被科学或学术的研究所确证。这就导致了一些否认其存在的声音。而乌特•J•哈内赫拉夫教授主张,最好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一种方法上的不可知论,即“我们根本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它是否存在。他写道,就算这种真实而绝对的实在是存在的,也只能通过“隐秘的”精神修习得知,而不能被“外传的”科学工具或学术调查所发现或测量。[33]哈内赫拉夫还强调了,那种想在所有神秘学流派中找到统一的内在隐秘核心的做法,忽视了这样的事实——不同流派之间常常有着本质性的差异,这些差异根植于其自身的历史社会背景,其对理论与事件的描述是相互排斥的。[34] 第三个问题是,许多被广泛认定为是神秘学的流派从未隐藏他们的教义,而且在20世纪,这些教义反而开始向流行文化渗透。这就与定义中“隐藏的、秘密的本质”相矛盾。[35]此外,哈内赫拉夫还表示,当学者们使用这个定义时,通常表示了他们赞同其所研究之群体的教义。[7]
# b% f: M# i4 ?0 P+ u# \; J8 d* N* [0 j0 I- L# B) A; E

9 ^& J* U) Y4 C8 J1 B·神秘学作为一种附魔的世界观
1 c% D6 }& T5 k" M, Y' T% Q4 n6 U! O4 U3 O: M9 H' X

' y3 {% H. K6 B5 k  另一种方式是,将西方神秘学视作一种“附魔”世界观,与那种笛卡尔、牛顿之后的观念与实证主义科学影响下的“除魔(祛魅)”世界观相对立。[36] 因此,神秘学的世界观被理解为:抛弃工具性因果律;即相信宇宙万物相互联系,但不需要因果链的作用。[36]是故,神秘学代表了一种激进的替代性观念,以反对科学革命以来主导西方文化的除魔世界观,[36]也因此常常被世俗文化所诟病。[37] 9 {9 {+ a: F! @* a2 D* A

- Y& z" _& V. G* J& b  对该定义的一个早期阐释,是文艺复兴思想史学家弗朗西斯•耶茨在对“赫尔墨斯传统”的讨论中提出,即作为对既定宗教和理性主义科学的一种“附魔”替代。[38] 不过,该定义的主要阐释者还是费弗尔,他在1992年提出了如何定义“西方神秘学”的一系列标准。[39]费弗尔认为,神秘学可被“六个基本特征或要素所定义”。其中有四个是“内在的”,是界定某思想为神秘学的关键;剩下两个是“附属的”,并非所有形式的神秘学都具有。[40]他所列出的特征如下:: G7 N/ ~- a: H! [5 ^

  `% t3 p8 B( U7 k  1、“联应”。宇宙万物即是实体的对应,又是符号的对应。[41]例如,费弗尔指出,大宇宙与小宇宙的神秘学观念常常被表述为“如其在上,如其在下”(as above, so below)的格言;同时,占星学中也认为,行星的运行对人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42]

  @+ E8 _3 G% _

# ~# b) r4 x+ @6 h: P) n; O/ }

; g, z: P) c* H. A
图3. [韦特塔罗的]魔术师。这张牌体现了“如其在上,如其在下”的赫尔墨斯观念。费弗尔将此观念归于他提出的神秘学第一个特点:“联应”。
; Y, Z2 p% I7 {. R+ m& u. E2 k( g
- C2 n. G# x" z2 [
  2、“活的自然”。费弗尔指出,所有的神秘学都预设了自然宇宙浸润于自身的生命之源中,因此,他们将自然视作“复杂的、多元的、层级的”。[43]
' z2 N! B; P- b# d1 a1 u3 N
2 p2 e; r# ]$ c  3、“想象与媒介”。费弗尔认为,所有神秘学者都重点强调了人类的想象力,以及媒介——“例如仪式、符号图象、曼陀罗、灵魂介入”——的作用。它们作为工具,帮助人类进入位于物质世界与神圣世界之间的不同世界与层级。[44]【费弗尔提出想象与媒介是互补的,是想象使得通过媒介获得灵知成为可能。——译注】; b* y- ~) P2 r

; W9 r4 S& T* @6 B: }) C  4、“嬗变经验”。费弗尔所提的第四个本质特征,意在强调神秘学家将通过实践进行自我转变作为基础,例如,通过精神转变以获得灵知。[45]【费弗尔区分了“转变”(transform)与“嬗变”(transmutation),认为嬗变不是单纯的改变,而是本质性的蜕变。——译注】
0 D0 x3 p+ b- ]" O9 n" u3 d& e! W( k# w2 f3 D4 B
  5、“整合的实践”。费弗尔所提的第一个附属特征,是许多神秘学者——例如传统主义学派——所持有的一种信念。其认为,存在一种基本的大一统法则或根源,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与精神实践都发源于它。这种普遍的神秘观认为,通过探知这个大一统法则,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信仰能够被整合起来。[46]
7 T* j% {: a5 i- E/ t) ~
7 t1 K- u' J) y! O$ q$ S  6、“传承”。费弗尔的第二个附属特征,指的是神秘学的教义与秘密通过启蒙的方式,从师父传承到学徒。[47]【英文wiki误将“disciple”作“discipline”,查阅费弗尔原书后更正。——译注】
+ @& j" R4 k4 h0 t9 [0 w& g/ d7 I$ w) F! C  I
  费弗尔的归类方式受到了古德里克-克拉克 [48]等学者的支持。2007年,博格丹指出他的定义已经成为学者们当下使用的西方神秘学“标准定义”。[49]2013年,肯尼特•格兰霍姆称费弗尔定义是“长久以来的主导范式”,并且“也持续影响着西方神秘学研究领域之外的学者”。[50]费弗尔定义的优点在于,其允许各种神秘学传统放在“同一体系样式中”进行对比。[51]然而,批评者也指出费弗尔定义存在诸多缺点。[52]哈内赫拉夫认为,费弗尔的方法是“通过原型推理”,其先入为主地建立了西方神秘学应是怎样的“最佳范例”,然后再拿其他现象与之对比。[53]神秘学学者科库•冯•斯图考特(Kocku Von Stuckrad)也指出,费弗尔的分类法是基于他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文艺复兴的赫尔墨斯主义、基督卡巴拉,以及新教神智学——而非站在开阔的视野,去看待从古至今整个历史中广泛存在的神秘学。[54]因此冯•斯图考特认为,它对于理解“现代早期的基督神秘学”来说是个好的分类;但也仅限于此了。[55]
  I6 U1 q1 {$ n4 ]
! t8 o) z2 X+ z
4 I- P! @9 y# ^8 h: o·神秘学作为对高层智慧的诉求
, j- ^1 N$ z6 g
+ C- O9 y  c/ ~# B+ @2 r2 c
           " a; g0 [# X/ [8 _
  大体来说,神秘学可被描述为这样一种西方的精神:强调凭借个人努力获得精神智慧——即“灵知”;而通过灵知,人类就能够触及存在物的神性一面。
- b- C) A0 q- ]! M2 J                      ——宗教史学家亨里克•博格丹,2007。[56]

4 a+ o6 T$ ?: l; I; }
' b' \" l5 T/ W: I* w; W4 k$ z2 u( F0 W+ o7 i* f
  作为费弗尔定义的替代,冯•斯图考特提出了自己的版本,但他认为这个版本与其说是“定义”,更恰当的说是一个供学术讨论的“分析框架”。[57]他写道,“在最普遍的分析中”,神秘学代表着“对高层智慧的诉求”,即希冀去掌握那种“高于其他对宇宙和历史的解释之智慧”,这种智慧是“破解人类一切问题的金钥匙”。[58]因此,他认为神秘学团体如此强调秘传,不是因为他们固有地植根在精英阶层,而是因为他们的核心教义就是去揭示隐藏的秘密。[59]是故,对于冯•斯图考特来说,神秘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西方文化中的结构要素”,而不是从各种思想流派中选出的某一些观念。[5]
) g3 r: n1 r3 F" r* a
  d1 A) ~7 |6 k& o) \3 f1 ]( X6 }! v; R" V( U9 j
·神秘学作为“被拒知识”
0 P; _3 v; c3 U  w
& ^2 {9 H6 |0 L$ S2 Q  o  t1 x
% y  g% v& d$ `5 L, j  哈内赫拉夫也提出了另一种替代定义,将“西方神秘学”作为一类“存放被学术界拒斥之知识的垃圾箱”。[18]这个定义包括了所有因不符合“宗教、理性与科学的标准理念”,而被主流学术群体所拒斥的理论与世界观。[18]哈内赫拉夫的定义是基于思想史的角度,并强调了各种思想在时间中的变化与转向。[61]
3 H& h% Z+ S  Z0 o& p: k8 U! P& g' U! b
  古德里克-克拉克对哈内赫拉夫的定义提出批评。他认为,该定义将西方神秘学贬低为了“一种19世纪实证主义与唯物主义者眼中的偶然事件”,从而加强了那种认为西方神秘学传统没有什么历史价值的偏见。[62]博格丹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哈内赫拉夫对西方神秘学的归类“无所不包”,因此在分析中是无用的。[63]
2 W  S) L( _- {4 b& B; S  O4 z' ^( r) j* ]( B9 r' W
/ Z- f1 w7 _4 \$ T2 d# `1 M
4、历史7 T: }! g8 {# L7 k1 d, t1 y

7 _2 F7 T4 d$ M& G  S: ?
6 `, Y: f) |1 ~(1)古典时代晚期
; h- [# a% O- L. I5 @
2 r' P# n/ F* A0 B% j* M& k' v: b% J: j" j
  西方神秘学起源于希腊化的东地中海,接下来,在包括公元头几个世纪的古典时代晚期,罗马帝国的部分领土上也诞生了神秘学思想。[64]当时的环境中融合了来自希腊、埃及、黎凡特、巴比伦和波斯的宗教与知识传统,全球化、城市化和多元文化主义为之带来了一场社会-文化变革。[65]# `: f/ k8 i3 _* L

* O0 a6 J/ _2 K# L, E8 b  其中的代表之一是赫尔墨斯主义,一个埃及的希腊化思想学派,得名于传说中的埃及智者: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Hermes Trismegistus)。[67]在公元2世纪和3世纪,出现了众多归于他名下的文本,包括《赫尔墨斯秘文集》(Corpus Hermeticum)、《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和《第八和第九论说》(The Discourse on the Eighth and Ninth)。[67]尽管对于赫尔墨斯主义到底是一个纯粹的文本现象,还是真的有践行这些思想的结社存在仍有争论,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文本讨论了上帝的真实本质,强调人类必须超越理性思想和世俗欲望,以获得救赎并重生为非物质的光之精神体,从而实现与神的精神合一。[67]9 i& \( j2 l% D9 P6 o

% n: g) V1 Z, \5 i( J3 G
图4. 一张较晚期关于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的插图
: P1 D; J2 i5 k, P* y1 I
' H) y) X3 Q; r: Y+ j) `7 b0 k
7 |0 Q& Y( F+ c3 F9 K' ?. C
8 r8 U6 w8 d; M( t2 D' h: O# L# {
  另一个古典时代晚期的神秘学思想传统是诺斯替主义,它与基督教有着复杂的关系。诺斯替主义有许多教派,他们普遍认为,神圣之光被一个被称为巨匠造物主(Demiurge)的邪恶实体囚禁在物质世界中,辅佐祂的是恶魔助手阿尔康(Archon)。诺斯替主义者相信,浸润神圣之光的人类应当寻求获得灵知,从而逃离物质世界,重返神圣之源。[68]

# ~" ^3 q# N: j6 b6 P
  古典时代晚期的第三种神秘学思想是新柏拉图主义,一支受哲学家柏拉图影响的思想流派。由普罗提诺(Plotinus)、波菲利(Porphyry)、扬布里柯(Iamblichus)和普罗克洛斯(Proclus)等人发扬光大。新柏拉图主义认为人类的灵魂从神圣之源堕入了物质世界,但可以穿越一系列存在层级,再度回到神圣之源。[69] 根据《迦勒底神谕》(Chaldean Oracles)等资料记载,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者们还发展了名为神通术的仪式实践。目前学界对其具体内容尚不明确,可以知道的是,该仪式的目的在于令神现世,从而提升神通师的意识到神之领域。[70]
0 b. G1 Q% b% j1 E
- t' n! L" ]6 D4 r. V( N+ ]' Q# n1 \0 H/ T8 s. H
(2)中世纪2 k* m' s& @) i5 q& |

0 K7 A2 u# R% y* _/ N4 s7 D! \' f& g1 I5 m1 j
  罗马沦陷后,炼金术、哲学以及其他传统文化大部分流入了阿拉伯和近东世界,并经由犹太人,以及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的基督与穆斯林文化交流重新引入西欧。12世纪的意大利南部和中世纪的西班牙,又出现了卡巴拉思想的发展。
0 D* E# n8 ?' h! R1 R, e
) i7 P7 u+ d: X. e1 w8 _* R+ B  在中世纪,还有一些魔典出版,这些书籍通常涉及了神通术与魔法所用的复杂魔术式。许多魔典都可能受到卡巴拉思想的影响。这段时期炼金术文献中的人物似乎也有创作或使用魔典。
% D" L) O' ~  U/ B" L$ J# X% Z7 N
6 n" N  }, n4 r/ k7 a+ O/ r! R7 S% _5 U
(3)文艺复兴与现代早期- V  N1 A. |4 d" o5 l
0 z7 M2 e9 ?1 A

; x1 `: b0 b" k. o+ ?  在文艺复兴时期,一些欧洲思想家开始将由阿拉伯译本传回的“异教”(即,非基督教的)哲学与基督教理论、犹太卡巴拉思想综合起来。[71]最早这样做的是拜占庭哲学家普莱东(Plethon,1355/60-1452?),他认为《迦勒底神谕》是优越的古代宗教之一,并由柏拉图主义者传承下来。[72]8 J! Y$ L1 L8 X7 ?! y
/ ?+ d/ h7 M9 {/ {3 v2 A8 _
  普莱东的观点引起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科西莫•德•美第奇(Cosimo de Medici)的兴趣,他雇用当地思想家马尔西利奥•菲奇诺(Marsilio Ficino,1433-1499)将柏拉图的作品翻译成拉丁文。菲奇诺持续翻译和出版了大量柏拉图主义者的作品,并认为他们的哲学与基督教是相容的,这为一场广泛的运动——文艺复兴的柏拉图主义,或曰柏拉图主义东方化——提供了土壤。[73]菲奇诺还翻译了《赫尔墨斯秘文集》的一部分,未译完的部分后由与他同时代的学者洛多维科•拉扎莱利(Lodovico Lazzarelli,1447-1500)完成。[74]
4 ]5 S  v- w3 [7 F  `/ P% D1 `2 V/ D+ @
  在此文化背景下的另一位核心人物是乔万尼•皮科•德拉•米兰多拉(Giovanni Pico della Mirandola,1463-1494),他因1486年邀请欧洲各地学者参与他的900议题大辩论而著名。米兰多拉认为这些哲学议题反映了一种普遍智慧,但他遭到了教皇英诺森八世的谴责,批判他将异教、犹太思想与基督教相融合的企图。[75]4 Y9 z! \+ i3 z7 V( ~2 J
" p# @) ^2 \) z! I8 i3 B, k4 F
  在对犹太卡巴拉与日俱增的志趣引导下,米兰多拉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基督卡巴拉。他的工作由德国学者约翰内斯•罗伊希林(Johannes Reuchlin,1455-1522)进一步建构,关于该主题的著名文章《论卡巴拉的技艺》(De Arte Cabbalistica)即出自罗伊希林之手。[76]基督卡巴拉在德国学者海因里希•科尔奈利乌斯•阿格里帕(1486-1535 / 36)的作品中得到了扩展,他以基督卡巴拉为框架,来探索古典时代的哲学与科学传统,著成《论隐秘哲学》(De occulta philosophia libri tres)一书。[77]阿格里帕与其他神秘哲学家的作品都是建立在哥白尼之前的世界观,而随着哥白尼理论的推广,更加精准的宇宙模型被确立起来。焦尔达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吸收了哥白尼宇宙论,以此建立他的神秘学理论,但他的观点被罗马天主教会斥为异端,最终导致对他的公开处决。[78]
+ X. M; u* M* ]; p7 d1 x' N4 `( h, ?+ X" s3 G$ X/ ]' i
  而一支独特的神秘学思想在德国生根发芽,即后来被称作自然哲学(Naturphilosophie)的理论;虽然受到古典时代晚期和中世纪卡巴拉传统的影响,但其只承认知识有两种主要权威来源:圣经经文和自然界。[79]为之定下基调的是帕拉赛尔苏斯(Paracelsus,1493 / 94-1541),他从炼金术和民间法术中汲取灵感,对抗当时的主流医学建制,反对医学界拘泥古典时代传统,固守2世纪医师兼哲学家、罗马帝国的希腊人盖伦(Galen)之思想。相反,帕拉赛尔苏斯敦促医生通过观察自然界来学习医学;尽管在后来,他的关注点也包括了明显属于宗教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他的研究在这两个领域都得到了重大支持。[80]
( @. l# k% f3 v+ w& I" ^" R; H5 D
  受帕拉塞尔苏斯影响的重要人物之一是鞋匠出身的德国学者雅各布•波墨(Jacob Böhme,1575-1624),他对解决邪恶问题的尝试引发了基督教神智学运动。波墨认为,上帝是由一个深不可测的神秘之源——无底(Ungrud)——所创,而上帝本身则由被光与爱的力量包裹的怒核(wrathful core)构成。[81]尽管遭到德国路德宗当局的谴责,但波墨思想还是传播开来,成为许多宗教小团体的思想基础。如约翰•格奥尔格•基希特尔(Johann Georg Gichtel)在阿姆斯特丹组建的天使兄弟会(Angelic Brethren),以及约翰•波德基(John Pordage)和简•利德(Jane Leade)在英格兰组建的非拉铁非会(Philadelphian Society)。[82]
2 R: d! I9 H) k+ R& B) u' B+ E. f* C8 A4 I: Z+ H& k
  1614年到1616年,三篇《玫瑰十字会宣言》(Rosicrucian Manifestos)在德国出版;文章声称代表一个秘密的启蒙兄弟会,该兄弟会由一位名叫克里斯蒂安•罗森克罗伊茨(Christian Rosenkreutz)的德国大师于数世纪前创立。没有证据表明罗森克鲁兹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或玫瑰十字结社真实存在过。相反,三篇宣言可能只是路德宗神学家约翰•瓦伦丁•安德列亚(Johann Valentin Andreae,1586-1654)的文学创作。然而,这些文字激发了广泛的社会兴趣,各路人马都声称自己是“玫瑰十字会成员”,因此可以获得秘密的神秘学知识。[83]6 U1 w+ g; W, `% \: k

1 U8 @4 t4 j9 Z3 a  而在16世纪晚期的苏格兰,通过改造中世纪石匠行会使之容纳非石匠行业之人,一个真正的启蒙兄弟会得以建立:共济会(Freemasonry)。很快,共济会的分支也在欧洲其他国家落地生根。在英格兰,共济会很大程度上去除了神秘学特征,而融合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在法国的发展则与新的神秘学理念相结合,特别是基督教神智学。[84]
: d: W$ V2 c% F & N" S* s0 w3 t; N* |' }

! }* U6 j9 M. h$ i  k! q
图5. 共济会的石匠尺规
# z5 r5 G3 r! \8 V2 I+ Z# R

2 y* [; |9 T3 J8 ]
' ?1 W1 v+ |. h9 F- A: j) m. G6 Y2 E& f: O

+ h! X$ k4 O5 h% q(4)18、19及20世纪早期, a( Y' i4 Q8 {0 {. ?0 K7 h% B
# v( V: o2 [: |* M8 B) Y3 x
4 ~0 \7 @+ O/ K
  到了启蒙时代,欧洲政府逐步世俗化,知识界向现代科学和理性敞开大门。反观神秘学,此时出现的“现代主义隐秘学”(modernist occult)则反映了神秘学者们对上述发展的多种应对方式。[85]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神秘学者之一是瑞典博物学家伊曼努尔•斯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1688-1772),他在经历了对耶稣基督的灵视体验后试图调和科学与宗教。他的作品集中描述了他之灵思游走天堂和地狱的景象,以及他与天使的对话。他声称可见的物质世界与不可见的精神世界是平行关系,两者之间存在联应,而非因果。在他去世后,其追随者建立了斯威登堡式的新教会(New Church),而他的作品对神秘哲学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86]这一神秘学运动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德国医生弗朗茨•安东•梅斯梅尔(Franz Anton Mesmer,1734-1814),他提出的动物磁性(Animal Magnetism)理论在后来被更多地称为“催眠术”(Mesmerism)。梅斯梅尔声称,普遍的生命力量渗透在包括人体在内的一切事物之中,而疾病就是由于这股力量的紊乱或阻塞所致;他还开发据称可以清除阻塞、使患者恢复健康的技术。[87]梅斯梅尔的追随者之一皮塞居侯爵(Marquis de Puységur)发现催眠治疗可以诱发一种恍惚的梦游状态,被催眠者表示他们进入了灵视情景,并与精神体进行交流。[88]
" j  ~- N1 d1 l/ t' U
4 [4 a% @* n8 j% ^, ]  这种梦游状态强烈影响了唯灵论(Spiritualism)一派的神秘宗教,该宗教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美国,并传播到整个北美和欧洲地区。唯灵论基于这样一种信念:人类能够通过降神会与精神体相交流。[89]大多数唯灵论者从事的是没什么理论深度的实践活动,但安德鲁•杰克逊•戴维斯(Andrew Jackson Davis (1826–1910)和阿兰•卡德(Allan Kardec,1804-1869)却为运动发展了一套完整的神学世界观。[88]另一方面,对唯灵论的科学兴趣带来了精神科学的发展。[88]梦游症研究也对早期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神秘学思想为这个领域的众多早期人物提供了素材,尤其是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但随着20世纪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的兴起,这些学科逐渐远离了神秘学。[90]同样受人工梦游技术影响的还有新思想(New Thought)教派,由美国催眠师菲尼亚斯•昆比(Phineas P. Quimby,1802-1866)创立。其围绕“心灵超越物质”的理念,相信疾病和其他负面状态可以通过信仰的力量获得治愈。[91]

* n( H. h& C& ^! v- m  ^
& w0 \6 o0 w+ r6 u& C3 N# C
1 K  S, b- z/ L( U0 J
图6. 催眠降神会(Hypnotic séance),瑞典画家理查德•伯尔格(Richard Bergh)作品,1887年

( H; h  m  C" w  ~
- |! o% ?+ \/ h  在欧洲,各派学者试图寻找基督教和实证主义科学之间的,基于古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神秘学传统的“第三条道路”,由此催生了通常被称作“隐秘学”(occultism)的运动。[91] 在法国,随着1789年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隐秘主义环境中出现了众多深受传统天主教影响的领军人物,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埃利法斯•莱维(Eliphas Lévi,1810-1875)和帕普斯(Papus,1865-1916)。[92]同样重要的还有勒内•盖农(René Guénon,1886-1951),基于对传统的关注,他创立了一派称为传统主义(Traditionalism)的隐秘学观点;其认为存在一种原始的、普遍的传统,以此拒斥现代性。[93]传统主义对后来的尤利乌斯•埃沃拉(Julius Evola,1898-1974)、弗里特约夫•舒昂(Frithjof Schuon,1907-1998)等神秘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93]! Z' Y' c/ n" V- w" |# R
/ P, Y; M/ J# ?1 ^, J6 k
图7. 埃利法斯•莱维的五芒星" \  g4 d# z, R' t

  G' D+ i: W# T6 y" F/ g$ [( `* `4 u" A/ j5 K4 M) T/ Q' b* f

' j. b: ^, G( d  在英语世界中,隐秘学运动的蓬勃发展主要归功于启蒙主义的自由精神,因此其更多体现了一种反基督教倾向,认为智慧发源于欧洲前基督教时期的异教信仰。[93]各种唯灵论者逐渐对当时的神秘学思想感到幻灭,转而向斯威登堡之前的学派中寻求灵感;其中最突出的学者是艾玛•哈丁•布里顿(Emma Hardinge Britten,1823-1899)和海伦娜•布拉瓦茨基(Helena Blavatsky,1831-1891),后者呼吁复兴曾在东西方并存的古代“隐秘科学”(occult science)。布拉瓦茨基撰写了卓有影响的著作《揭开面纱的伊西斯》(Isis Unveiled,1877)和《秘密学说》(The Secret Doctrine,1888),并在1875年与同伴共同创立了神智学会。[94]该协会的后续领导人安妮•贝赞特(Annie Besant,1847-1933)和查尔斯•韦伯斯特•利德比特(Charles Webster Leadbeater,1854-1934)将现代神智学解释为一种普遍基督神秘学,宣称印度大师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乃是世界的救世主。[95]而由于反对这一观点,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1861-1925)单独创立了人智学会(Anthroposophical Society)。[95]
; ?, H1 `6 r0 W  [# l% I7 c; N+ L* g) v
  19世纪晚些时候,学者们对魔法进行了新的神秘学解释。先驱者之一是美国的帕斯卡尔•贝弗利•伦道夫(Paschal Beverly Randolph,1825-1875),他认为性能量和精神药物可用于魔法目的。[95]几年之后,金色曙光会——一个具有入门仪式、基于卡巴拉的魔法结社于英国创建。[96]该结社的代表人物之一阿莱斯特•克劳利(Aleister Crowley,1875-1947)后来创立了泰勒玛宗教,并成为东方圣殿会(Ordo Templi Orientis)的重要人物。[97]同时期的部分学者也组建了一些不限定于魔法的神秘学派,代表人物如希美混血的教师乔治•葛吉夫(George Gurdjieff,1866-1949)和他的俄罗斯弟子P.D.邬斯宾斯基(P. D. Ouspensky,1878-1947)。[98]
  X+ S; s) z0 j1 [1 q" F1 y9 Y4 ]; [* f1 X0 [( h2 u
  20世纪初期,新兴的隐秘学和神秘学体系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在西欧尤为显著。隐修会和秘密结社在该时期的欧洲知识分子中风靡一时,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传统的基督教形式。此外,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混乱的德国出现了大量秘密教义和魔法实践的狂热追随者。如吉多•冯•李斯特(Guido von List)等著名作家,传播了基于沃坦主义(Wotanism)和卡巴拉理论的新异教与民族主义思想。诸如图勒会(Thule Society)等秘密结社吸引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德国富豪。图勒会的活动家卡尔•哈勒(Karl Harrer)正是德国工人党(German Workers' Party)——即后来的纳粹党——的创始人之一;[99]阿尔弗雷德•罗森伯格(Alfred Rosenberg)、鲁道夫•赫斯(Rudolf Hess)等纳粹党成员,包括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导师迪特里希•埃克哈特(Dietrich Eckart)都被列为结社的“贵宾”。[100]然而,在纳粹党上台之后,隐秘学者却遭到了他们的迫害。[101]虽然像希特勒和约瑟夫•戈培尔(Joseph Goebbels)这样的纳粹领导人对神秘主义持敌对态度,但海因里希•希姆莱利(Heinrich Himmler)却聘用了“灵视者”卡尔•玛利亚•威利古特(Karl Maria Wiligut),“时常为党卫军的符号和仪式问题寻求他的帮助”,但不会涉及重要的政治决策。1939年,威利古特因精神错乱而被收治,自此“从党卫军强制退休”。[102]另一个德国的魔法隐修会——土星兄弟会(Fraternitas Saturni)于1928年复活节组建,是迄今尚在运作的最古老的德国魔法组织之一。[103]1936年,纳粹政权下令取缔土星兄弟会。学会领导者们为了避牢狱之灾而移居国外,但其主要领导人之一欧根•格罗舍(Eugen Grosche)在战争期间被纳粹政府逮捕并监禁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土星兄弟会进行了新的改革。[104]
, g8 o! o7 A6 t% o1 X$ d& y. u$ n. {7 ?: n- Z# H
- u4 [' Y4 u+ `, V9 T# J
(5)20世纪晚期# w8 u: O& {0 f) n2 N

$ k: D% a( F+ B3 u/ _: \/ M1 M; t; e  b6 r2 X. c# Y6 x) c4 T
  20世纪60到70年代,神秘学与在西方蔓延开来的反文化思潮日益联系起来,追随者认为他们正在参与一场标志水瓶座时代(Age of Aquarius)到来的精神革命。[105]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种千禧年背景下的思潮被广泛称做新时代运动。随着企业家对精神市场的开发运作,它沾染了越来越多的商业习气。[105]与之相反的是另一派保留了20世纪60到70年代的反商业与反文化情怀的神秘学思想,即特伦斯•麦克纳(Terence McKenna)和丹尼尔•平奇贝克(Daniel Pinchbeck)等人推动、建立在人类学家卡洛斯•卡斯塔尼达(Carlos Castaneda)思想之上的技术萨满运动(techno-shamanic movement)。[105]& i' z* e  Q  }0 X8 l+ w
与之相伴的是现代异教主义(modern Paganism)的发展壮大,这一运动最初由杰拉尔德•加德纳(Gerald Gardner)推广的威卡巫术所主导。[106]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的成员——特别是斯塔霍克(Starhawk)——援引威卡为盟友,并发展成为女神运动(Goddess movement)。[106]威卡也极大地影响了新德鲁伊(neo-druidry)和其他凯尔特复兴主义(Celtic revivalism)等异教的发展。[106]为了回应威卡,一些自称传统巫术追随者的著作者和团体发声反对日益公开化的威卡教派,并提倡回到比杰拉尔德•加德纳(Gerald Gardner)更加古老的思想根源。[107]20世纪晚期出现的其他西方隐秘学趋势还有撒旦主义(satanism),代表组织包括撒旦教会(Church of Satan)和赛特神殿(Temple of Set);[108]以及塔纳特洛斯光照会(Illuminates of Thanateros)主张的混沌魔法(chaos magick)。[109] [110]
) w9 x6 w; h$ l. e5 S, G& k! \6 J  ~. p5 p6 }' X- M( L3 H

6 }2 ]  X2 b# u0 r! W$ }+ e- Q5、流行文化
6 ]+ E6 [; G, {' z7 e0 v' ?9 [9 P% v& z, b
) B* g& K0 V& U! v/ f8 m
  在2013年,阿斯普瑞姆和格兰霍姆强调指出“在当下,神秘学正密切地,并不断增长地与流行文化和新媒体结合起来。”[111]& N1 h/ Q; q2 T, ~
8 D2 i# c  K/ x% G, X2 J8 w7 Y7 z
  格兰霍姆写道,神秘学思想与图象出现在西方流行媒体的各个领域,例如《吸血鬼猎人巴菲》(Buffy the Vampire Slayer)、《阿凡达》(Avatar)、《驱魔神探》(Hellblazer)、《黑暗元素》(His Dark Materials)等等。[112]他认为这种现象也造成了一些问题,需要区分神秘学与以之为范本的非神秘学成分。以“极端金属”(extreme metal)音乐为例,很难区分哪些艺术作品是“正统的隐秘学作品”,哪些只是借鉴了隐秘学主题或出于审美的“表面使用”。[113]/ l- j/ A: N: G, B8 v5 {
& w$ n. j9 N( [2 _, ~& @4 ?4 |4 m
图8. 威卡的有角神雕塑,康沃尔郡博斯卡斯尔巫术博物馆藏品2 E9 p  i1 l" I0 H
4 {1 B# x7 r' ?' Z
* _6 B7 `& Q, X' F

/ W7 k) t  ]9 t' K  对隐秘学主题感兴趣的作者主要有三种对待它的方式:第一种是在作品中对隐秘知识旁征博引,包括吸引人的图象与隐秘学家们;第二种是将隐秘学思想隐藏在“文本编织的网络”中;第三种是表达反对态度,并试图解构它。[114]% R, |) N: w: J: I8 V7 X
6 b$ R2 H2 q; l7 c  u
& G. ^+ l+ H$ |  [6 L8 u
6、学术研究( d! `! a% N# ?# q

% B3 t! u* t  f6 `$ r& w- m+ t. |2 Q
  西方神秘学的学术研究是在20世纪初由研究世界古代史和欧洲文艺复兴史的历史学家开创。他们认识到前基督教与非理性主义的学派对欧洲社会文化影响重大,值得学术界关注——而这些在先前的学者那里被忽略了。[62]神秘学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中心是伦敦的瓦尔堡研究所(Warburg Institute),代表学者包括弗朗西斯•耶茨(Frances Yates)、埃德加•温德(Edgar Wind),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和D•P•沃克尔(D. P. Walker)等,他们提出神秘学思想对文艺复兴的文化产生的影响比以往所认为的更大。[115]以耶茨的著作为尤,特别是1964年的《焦尔达诺•布鲁诺与赫尔墨斯传统》(Giordano Bruno and the Hermetic Tradition)一书,被誉为“神秘学现代学术研究的重要起点”,并且通过更全面地辨析神秘学思想对现代科学的影响,“一举将学界导入新的轨道”。[116]
+ K* J( k: O' ]( @$ `( l

5 M* a1 k% ]0 t* c# F3 N: R! U8 K% M
; T8 n$ x7 o: `& `' S! f  D' |

. u5 m) w/ A6 t, S5 F. ^$ @
图9. 伦敦的瓦尔堡研究所,最早支持西方神秘学学术研究的机构之一

' w9 T2 B* a  G4 Q- @- y9 m. y4 T. F* k; C9 `* H/ I4 K' A$ p
  1965年,在学者昂利•科尔班的推动下,世界第一个关于神秘学研究的学术职位在巴黎索邦的高等研究实践学院(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EPHE)得以设立。该职位的名称为基督神秘学史,首任者是基督卡巴拉领域的专家弗朗西斯•塞克瑞特(Francois Secret),但他对于将神秘学作为更广阔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行扩展并无兴趣。[117]1979年,费弗尔取代塞克瑞特继任该职位,并将其更名为“现当代欧洲神秘学与秘密流派的历史研究”。[118]费弗尔自此被认为是将西方神秘学研究正规化之人,[119]他于1992年的著作《神秘学》(L'ésotérisme)也被誉为“将西方神秘学作为学术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120]他在位至2002年,随后由让-皮埃尔•布拉奇(Jean-Pierre Brach)继任。[116]
- T0 [7 V$ N4 n$ a1 }/ p# d) Y( Z6 A& p+ P  V8 D, O+ E
  费弗尔指出,对神秘学领域的研究存在两个关键阻碍。一是学术界对神秘学的偏见根深蒂固,以至于大家普遍认为神秘学史不值得进行学术研究。[121]二是神秘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对其的研究与任何一个特定学科都不完全相符。[122]如哈内赫拉夫所言,必须将西方神秘学作为一个与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等相分离的学科,因为其“掺杂了所有上述领域”,故而与其中任何一个都无法完好地匹配。[123]此外,他还提到“在人文领域恐怕没有哪个学科像西方神秘学这样被如此严重地忽视了”。[124]' _/ l3 A% Z- y9 o, A; X* I

# S8 J. M- l# E  1980年,罗伯特•A•麦克德莫特(Robert A. McDermott)设立了美国的赫尔墨斯学院(Hermetic Academy),吸纳对西方神秘学有兴趣的美国学者。[125]从1986年到1990年,学院成员持续参加了美国宗教学会年会的“神秘学与长青主义群体”分会场。[125]至1994年,费弗尔认为西方神秘学的学术研究在法国、意大利、英国和美国已经起步,但遗憾的是研究阵地尚未铺展到德国。[121]- p& ?- z& ^4 u  f& E) U
3 t6 b, D4 ~5 t. x* H" t& B
图10. 神秘学领域杰出学者乌特•哈内赫拉夫: C( h# w, J5 w5 g

6 N7 ?0 i/ D6 O; }' f
& _& x4 b: n; Y6 B( o" C2 l8 V2 v/ i( v$ {; g& k! N: Z2 ^
  1999年,阿姆斯特丹大学设立了“赫尔墨斯哲学及相关流派”的教职,由哈内赫拉夫担任。[126]2005年,埃克赛特大学创立“西方神秘学”教职,由埃克哈特大学神秘学研究中心主任古德里克-克拉克担任。[127]至2008年,神秘学领域已经拥有三个专门的大学教职,阿姆斯特丹大学和埃克赛特大学还为之设立了硕士生项目。[128]在宗教史国际协会五年一期的大会中,也有一些神秘学主题的会议得以开展。[129]2001年,同行评议杂志《白羊座:西方神秘学研究杂志》(Aries: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Western Esotericism)创刊。同年,北美神秘学研究协会(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Esotericism,ASE)落成,紧随其后的是西方神秘学欧洲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Western Esotericism,ESSWE)。[130]迈克尔•博根德(Michael Bergunder)指出,在短短几年间,神秘学已经成为宗教研究领域中的正规科目。[131]阿斯普瑞姆和格兰霍姆还观察到,其他宗教子学科的学者们也开始对神秘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产生兴趣。[132]2 K9 G: k# z: C2 X( o( S
  U8 @: D* i- H4 H* l+ [
  阿斯普瑞姆和格兰霍姆提出,神秘学研究领域中历史学家占据主流,而缺少了社会科学家们对当代神秘学形式的检视视角;因此他们尝试与研究异教以及新宗教运动的学者们建立联系,以修复这一缺陷。[133]同样,基于“英语文化与文学是西方神秘学的传统支点”这一观点,皮亚•布林瑞尔(Pia Brînzeu)和吉奥吉•佐尼(György Szönyi)在2011年发出倡议,认为英语研究在这个跨学科的领域中同样应当占有一席之地。[134]
; p. L* C2 D) u" p. Q
1 w( ]. R* J+ o0 A  f
. s: q* t& j, w·主位观(emic)与客位观(etic)6 @' h, C& C, p2 t/ ^' |4 j- K

; @. m+ A* L3 e) f* w4 @
# P& c4 v8 X/ \! D9 }) L% k7 w  哈内赫拉夫遵循宗教研究中“主位观”和“客位观”的区别。主位观是以炼金术士或通神论者本身的视角审视他们,客位观则是以历史学家和研究者的角度批判性地看待他们。神秘学的经验研究需要“主位观的素材和客位观的阐释”:9 @7 B  K2 a5 U# a9 K

( o  p+ U9 Q+ L" X) l% L  “主位观代表信奉者的观点。研究者在重建这种主位视角时需要共情,尽量排除个人成见。而另一方面,对宗教的学术探讨则需要客位观的立场。即学者可以使用自己的术语,在理论方面与信奉者相区分。”[135]6 G- e6 z$ K: i5 Y- ~

: E5 _- d! h9 j( @/ L- U  阿瑟•韦尔斯路易(Arthur Versluis)也提出了“共情经验主义”(sympathetic empiricism)的研究方法:/ V' w! C( G! y% l
; M$ }5 U* ~+ p8 i6 ~) M% k& D$ z
  “神秘学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多维本质,远非纯粹历史材料所能传达。至少,神秘学的研究,尤其是其中的神秘主义(mysticism),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想象性的参与。”[136]
! \- l% Z8 l0 l* B6 I$ E; k
+ S; M+ b" @1 x' a
" N0 `, Q4 M& X- [* t; q' L; R
(正文完)

7 ]4 [. E( Z/ w2 U2 c7 t2 F
" l9 o3 y5 X, |4 R5 p- M9 N, P& M7 I/ G) W* q7 r

4 F" q" V0 Q0 ~7 P: M4 g7 N
) {" I3 M" {) V6 O, j8 L" D9 h$ `0 x, H4 t( b' r+ ?

, q* [; I. _% `' z9 `& D( T9 l说明:& W; k! R. p# u
1、所有[]引文标注均依照原文,可到wiki查看。翻译过程中词条被修改过一次(导致所有引文编号重新写了一遍…_(:3」∠)_),目前采用的文本是最近的2018年08月14日下载版本,截止发稿尚无更新版本。
. o0 n5 _/ U) U# x1 Z* @8 v
. K5 D* \4 i) V# L/ n2、几年前翻译的
秘契主义”词条已被wiki合并至该词条,内容与译名的不同之处应以本篇为准。
7 T' F+ G* q: _3 c
2 ^- A; B: z. t5 Z0 P
3、内容和译名大部分参照了张卜天老师翻译的《西方神秘学指津》,原著者即为这里一再提到的著名学者乌特•哈内赫拉夫,对西方神秘学感兴趣的朋友强烈推荐继续阅读此书~!!^_^)y
1 l/ P7 `; w% Z) A$ r
' y" N8 m4 X7 m2 d
4、再次致敬卜天老师!!
(鞠躬)

; m/ b( S; {# `! b4 s9 T% Z; f; @3 J0 L
) X/ I5 J# ^! s0 B

, g4 |& t0 I# S, U& _) v- u; h$ ~* K; o4 p: W6 P
: n0 G! t, s/ [7 b7 H
6 o+ L4 u1 f: T% W" u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9-28 14:27: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elilah 于 2018-9-28 14:33 编辑 + c( D+ X) Z5 A. Q

% [: E' |+ @! N0 b* I3 e( u本文[上标]注释均依循英文原文。如有需要,请查阅以下原文地址:" p; [4 G; ?! `5 ]& J

6 P5 w( {0 b6 E0 B' k, h  R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0 s  l" [5 _1 A! p# I! q7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9-29 00:08:57 | 只看该作者
哇⊙∀⊙!前排!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9-29 19:08:35 | 只看该作者
恩,不错,这才是真正的神秘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下室
发表于 2018-10-2 10:38:16 | 只看该作者
小白一枚,请求查看隐藏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基
发表于 2018-10-2 23:30:47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地看完了,十方感谢分享,以及论坛的回归,这简直是国庆节最值得庆贺的事情了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壳
发表于 2018-10-22 01:06:04 | 只看该作者
终于看完le_(´ཀ`」 ∠)__ ,超超超超长超超超超超超超超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幔
发表于 2018-10-22 01:07:30 | 只看该作者
emmm为啥app端不能保存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核
发表于 2018-11-17 15:03:1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分享,前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11-25 01:26:4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分享,前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