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ottravey 于 2020-5-1 14:48 编辑
2 P0 |' @- k) H
3 E7 m7 b8 l7 n) ]# 本文作者为梅里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首发于秘义之光 ## \2 \& S+ b% b) R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E0h93kSVh3ZaGo69OzS0Q #: F2 Q: f- F8 \. x2 a1 B
( U0 b3 ^2 q1 ?) r4 R. \* |. `- g b' c, b% r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复活节兔子你可能会找到这样一段神奇的故事: 9 `% ?3 O9 C7 U
“亚斯塔路(Astaroth)是西亚异教神明巴力(Baal)同父异母的妹妹,降生于过了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也就是复活节。亚斯塔路也是巴力的情妇。相传巴力得知妹妹亚斯塔路生于一枚天鹅蛋中,就去灌木中寻找;找到了,就抱在怀里孵化出了一只兔子;兔子长大后成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和巴力同居,后来在巴力危难之际还救过巴力一命。英语单词Easter的词源就是亚斯塔路。” $ ^5 X, K% g, i/ N8 ?/ S2 {/ I
——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4 A; v5 k1 Z1 I3 t9 B3 ~) B5 r 看到这段内容时我只是个高中生,那个时候我没有智能手机,也完全没有查文献的意识,傻傻的就对这个故事全盘相信。直到后来对于神话和宗教有了更深入了解以后,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且在网上进行了检索才发现这个故事存在一些问题:
9 r6 G& y* H" R
1. 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亚斯塔路是从天鹅蛋中孵化的兔子,也许古埃及野兔与丰产的联系导致了这一误解; 2. 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巴力和亚斯塔路是同父异母,且真正拯救了巴力的女神应该是他的另一个姐妹阿娜特(虽然某些学者认为亚斯塔路是阿娜特的另一种称呼); 3. 可能和复活节(Easter)在词源上有关的女神Eostre/Ostara是一位日耳曼的黎明女神,而非亚斯塔路或伊什塔尔。 复活节的异教来源更有可能是罗马众神之母库伯勒(Cybele)的节日Hilaria(3月22日 - 25日)和Megalesia(4月4日 - 10日)——前者是纪念庆祝库伯勒的情人阿提斯(Attis)的死亡和复活,后者是庆祝库伯勒女神帮助罗马人打了胜仗。对于基督教本身这个节日更有可能来自于逾越节(Passover)。
% m7 F% x$ A1 ^. h" Z
经过排查可见,这段话可能是在06年左右首次出现于百度百科的词条“复活节兔子”,很可能为中国人原创因为外文网站找不到类似说法。不幸的是,时至今日,百度上多个与复活节相关的词条依然没有对这段话进行任何的质疑和改进。
* i* t+ I2 z$ y2 Y# r" x
巴力和亚斯塔路是谁?
9 W+ M8 a5 l" r7 v/ ^; `( W4 M
如果你对于神秘学和神话有所涉猎,想来对于“巴力”和“亚斯塔路”这两个名字有所耳闻。没错,在《所罗门的小钥匙》中,巴力和亚斯塔路(还有一些奇怪的翻译是“亚斯他禄”、“阿斯塔罗斯”什么的)分别是其中的第一柱和第二十九柱魔神。某些说法中,巴力、亚斯塔路、拜蒙(Paimon)和阿斯蒙蒂斯(Asmodeus)并称“至上四柱”,然而在《所罗门的小钥匙》原文中并没有这种说法,原文中说法一为Belial、Bileth、Asmoday和Gaap为四位首领,说法二为Corson、Zimimay,Ziminair和Gaap为四方统领。至于这个所谓“至上四柱”的说法是衍生作品的创作还是其他文献的记载暂时无法考证,但是笔者更愿意相信它是中国人编的。 " W: i: y+ I( B
巴力 巴力和亚斯塔路被纳入恶魔的范围,来源于他们在《旧约》被经常提及——在《旧约》中,巴力被视为偶像崇拜的伪神,在列王纪上18:1-46详细讲述了雅赫维和巴力的先知对抗: 3 D8 \3 Z7 Q! B" ?3 L0 Z7 }' d/ C
“巴力的先知们用尽办法也没能使巴力回应祈祷,而雅赫维的先知以利亚很容易就达成目的。在证实雅赫维的存在后,先知以利亚杀死了巴力的所有先知,并且降下了雨水。”
" w4 |0 |1 ^1 @2 p5 y1 c
巴力在西北闪米特语中的的本意是“主人”,在其他一些有亲缘的语言中(如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在现代“巴力”仍有“丈夫”之意——因此在犹太教历史上,巴力也曾经作为对于雅赫维的一种不加以区分的尊称,但是由于地区性的信仰之争,使得这个名字被以色列人视为耻辱。事实上,一般提到巴力时指的是西北闪米特的地区神明巴力 · 哈达德(Hadad)——一般认为他的神职是风暴(包括风雨雷电等气象变化)和丰收。此外以“巴力”为名称的还有一些其他的神明,包括巴比伦的贝尔·马尔杜克神(也称宙斯贝洛斯),迦太基主神巴力·哈蒙,腓尼基泰尔城的守护神梅尔卡特(Melqart,也称泰尔城的赫拉克勒斯),亚述的历史传奇中的国王贝洛斯,希腊神话中的埃及国王贝洛斯,赫拉克勒斯后裔、吕底亚国的先祖贝洛斯……当然“巴力”这个称号也被冠到一些在《圣经》中出场的恶魔上,巴尔贝雷特/盟约之王(Baal-Berith),苍蝇之王/别西卜(Baal-zebub)。
( I6 J" z+ L9 @& ?* ^
整合这些元素我们会发现,虽然被冠以“巴力”之名的神明有很多,但是他们主要牵涉到三个来源: & m& @: H1 p; z$ m
1. 木星之神、巴比伦主神马尔杜克:与巴力相似作为神子接任了年老神王的神位;他斩杀了原初的海蛇提阿玛特,正如巴力斩杀海怪雅姆。 2. 神王宙斯/朱庇特:他与巴力一样使用雷电作为武器,他曾经与提丰进行搏斗的与巴力斩杀海怪类似;此外,他们的兄弟亲缘上也具有平行关系,都是雷神、海神和冥神(希腊——神王/雷神宙斯、海王波塞冬、冥王哈迪斯;迦南——神王/雷神巴力、海神——雅姆、冥神——莫特)。 3. 赫拉克勒斯——他与巴力都具有战神形象,此外希腊化时代很多赫拉克勒斯神庙是以梅尔卡特神庙改建而成。
) I& y' D, Z# S' N8 q4 j. ?, e( ^
由于各地区神明融合交叉以及某段时间内兴起的“太阳吹”潮流以及其他缘故,巴力在后来学者的眼中也具有了太阳神的权能。由于迦南地区文明的覆灭以及文献缺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迦南神话的了解是很匮乏,直到20世纪20年代泰尔的乌加里特地区的考古发现,人们才得了解故事的真面貌以及消除一些由来已久的误解。 9 P' ^$ b+ x8 ?' y( X
亚斯塔路 8 Z9 }8 b0 a1 \9 r
但相比于巴力而言,亚斯塔路就十分有趣。她在乌加里特被拼为Athtart,在腓尼基被拼为Ashtart,在希伯来语中被拼为Ashtoret。她的希腊化名称是阿斯塔特(Astarte),而这位女神的形象与巴比伦的伊什塔尔 (Ishtar),希腊的阿芙洛狄忒(Aphrodite),埃及的伊希斯(Isis)都有千丝万缕的牵扯。在所罗门的小钥匙中她对应的纹章就是五芒星,金星的图案。由于她的神性与伊什塔尔大同小异,本文就不多赘述了。
/ _' |: y0 D; L9 w, Z. K/ S! @: j l
基于考古学发现,阿斯塔特的神庙也被祭司视为欧罗巴(Europa)的神庙,因此一些学者认为阿斯塔特影响到了克里特文明中欧罗巴的形象——在神话中欧罗巴是一位腓尼基公主被化为雄牛的宙斯掳掠到克里特岛,而在腓尼基的货币上描绘了欧罗巴骑公牛飞奔的图景,这证实了欧罗巴崇拜的腓尼基起源。此外,一些学者声称米诺斯文明的蛇女神的秘义与阿斯塔特的仪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前者有时会等价于“迷宫的女主人”阿里阿涅德(Ariadne),即“米诺斯迷宫”故事的女主角。
1 v( q, g% m$ l
一种误解,认为亚斯塔路是犹太教给出的侮辱性称呼――其实这个不存在,因为在西闪米特语中她的读音就是Astoreth,因此亚斯塔路更接近她的本名,而Astarte反倒是经过发展和传播以后才衍生出来的一个名字。 ! D) J8 o- V$ M
另一种误解则是把Astoreth和亚舍拉(Asherah)混同。亚舍拉原为乌加里特地区父神厄勒(El)的配偶阿提拉特(Athirat),全称 Athirat-Yammi ,是一位与海洋相关的女神,她在许多闪米特文明中都被视为父神的配偶——其中就包括犹太教神话中的雅赫维,在《旧约 · 耶利米书》中,她被称为“天堂的女王”,事实上在犹太历史的某一段时间亚舍拉可能是和雅赫维一起被崇拜的,后来对亚舍拉的崇拜被取缔了。将亚斯塔路和亚舍拉混同是很不严谨的,因为亚斯塔路无论是在闪米特神话还是在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之中,对应的都是父神的女儿,具有较为鲜明的战神属性,这与亚舍拉有着较大差距。 i( h( [0 @3 @6 a$ F8 E, @
巴力神话群 # Q! g) s& F/ M
(部分节译自 《Stories from Ancient Canaan》) “巴力神话群”是一系列讲述乌加里特风暴神巴力·哈达德的故事,出自乌加里特考古学发现。该系列故事主要以下这些情节:
6 x* V" n" {7 {+ T
• 海神雅姆(Yam)统治所有其他的神,被称为最强大的存在 • 风暴神巴力 · 哈达德反对雅姆的统治,并将他斩杀 • 巴力 · 哈达德在妹妹阿娜特和母神阿提拉特的帮助下,说服父神厄勒允许他建造一座宫殿 • 成为神王和世界之主的巴力 · 哈达德试图征服死神莫特(Mot) • 莫特杀害巴力 · 哈达德 • 阿娜特凶残的杀死莫特,将他碾碎并当风扬其灰 • 巴力 · 哈达德回归萨丰山 • 莫特复活,再次挑战巴力 · 哈达德 • 巴力 · 哈达德拒绝,莫特臣服 • 巴力 · 哈达德再次统治世界 4 ~5 C% [. p8 v" a6 l z3 V
- l8 t, ?3 `+ m' n
1 巴力与海神雅姆的战斗 0 [: a! W' _) b, u" A1 O6 d
故事的第一部分开始于海神雅姆要求诸神的议交出巴力 · 哈达德。尽管巴黎原因作为诸神的代言人和海神交涉,但是诸神的议会被海神使者的威胁恐吓所吓倒,于是议会的头领厄勒回应海神使者,他们将把巴力交给海神雅姆。但是巴力雄心勃勃,他指责诸神并强调了自己的勇气。 6 g$ I4 f* h0 |" H! e' i
【为何海神如此强大呢?我们需要抛开乌加里特的文献在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找答案,在巴比伦神话中,诸神不敢面对恐怖的雌性海怪提阿玛特,只有年轻的马尔杜克神勇敢的打败了她,并成为诸神之首,取得天空和大地的绝对统治权。 值得注意的是,提阿玛特是雌性,且是第一代神明的母亲;而海神雅姆的世系则不清楚。此外,提阿玛特和安努(厄勒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对应)是针锋相对的关系,但是海神雅姆和厄勒之间却达成了某种协议——这从雅姆被称为“厄勒心爱的存在”可以看出。鉴于巴力的另一个对手死神雅姆也被冠以同样的称号,而厄勒承诺把巴力交给雅姆,他们可能是要联手对付年轻而叛逆的巴力神来保证他不会篡夺王位。】 虽然厄勒承诺过要把巴力交给海姆,但是巴力并没有屈服,而是使用由工匠之神(Kothar-wa-Hasis,意为“巧手而聪明的”)制造的两根大棒与海神战斗,并打败了他。之后,亚斯塔路宣告道:
, E; @8 h4 ~ h* U
“向征服者巴力致敬! 向骑云者致敬! 海之君主成了我们的俘虏, 河流的裁决者成了我们的俘虏。”
6 U8 b8 E" }8 W }8 \
【虽然对巴力与海神雅姆之间战斗的描述要比巴比伦创世史诗《Enima Elish》中马尔杜克和提阿玛特之间的简要得多,但是巴力和马尔杜克有着许多共性——比如他们都被称为“风暴之子”,巴力被称作“骑云者”而马尔杜克杯称为“驾驭风暴者”。在其他部分也提到巴力斩杀海怪,其中一处说到海怪的名为利坦(Litan),《旧约》中对应着利维坦(Leviathan)——它和利坦一样有着诸多的头,而海的形象总是与龙关联起来。就像巴力打败海神一样,雅赫维打败了拉哈伯(Rahab),因此雅赫维的形象也可能吸收巴力神话群的元素在其中。】 巴力神话群接着穿插了一段关于巴力的姐妹阿娜特的描述,展现出她在战场上的勇武。【由于发掘的碑文部分缺失,因此无法推断这段血腥场面是发生在巴力与雅姆决斗之前还是决斗之后。安娜特“在峡谷间的作战”以及“在两个城市间的战斗”,据推测应该是巴力和海神间战役的一部分。有可能是巴力和海神在天空中作战,而阿娜特消灭海神的人类军队。】无论如何,最终巴力派遣使者向阿娜特宣告他的胜利,力劝她停战并去拜访自己。
7 y2 X! T& {& }4 F1 F4 ]7 H
2 建造巴力的房屋 , C" |4 z6 E' n( }
第二部分是巴力神话群中最长的一部分,讲述了巴力建房子的故事。此次的 “房屋” 不能够简单的理解为居住的寓所,它的另外两层含义是巴力作为神明所拥有的神庙,以及巴力需要拥有宫殿来支撑他的神王身份——虽然他打败雅姆证实了自身的强大,但是如果没有配得上神王身份的宫殿,就无法使得父神厄勒承认他的加冕: 2 B% j- M; L) \& J) p- ~
“巴力不像其他神那样拥有的房屋, 也不像亚舍拉的儿子那样拥有宫廷。”
* P3 z" ^' r# U+ Z
由于阿娜特的坚持,厄勒同意让工匠之神为巴力建造房屋;但是想要建造房子也得征求厄勒之妻阿提拉特的同意,因为她的很多子嗣也拥有王位继承权。巴力、阿娜特兄妹与阿提拉特之间的关系疏离到了冰点,但是当巴力带着礼物去造访她后却争取到她的同意,她变得和阿娜特一样支持为巴力建造房子。她还预言到,一旦建筑竣工,巴力作为风暴神的力量将彰显出来:
5 r1 h5 Z9 `3 }8 ~9 W7 F1 b- Y
“这样巴力将降下富足的雨水, 通过倾盆大雨带来充足的灌溉; 他的声音将响彻云层, 将雷霆击打到大地上。”
8 L6 a+ P) t/ @5 M
征得同意以后,工匠之神拜访巴力以确认房屋建造的事宜,在巴力的命令下他用黎巴嫩最好的雪松、金银以及lapis lazuli来建造房屋。经过一些置转的炼金术,这些材料在烧制七天后变成砖块。巴力通过邀请诸神参加宴会来庆祝宫殿的落成。 G3 k- F; {, R4 M- [
【巴力建造宫殿的桥段,也与《Enuma Elish》平行——马尔杜克命令诸神在巴比伦的中心埃萨吉拉(Esagila)建造宫殿,并且召开一个盛大的宴会来庆祝新王的诞生。由于拥有宫殿是王室身份的标志,因此在巴力神话群中要着重的强调它。在巴力打败海神雅姆之前,雅姆也在海底拥有自己的宫殿,这在第一部分中有所提及。 事实上古以色列国也继承了为神建造宫殿以作为神庙的习俗,而所罗门王向雅赫维祷告是也借用了对巴力的祷词“用雨滋润你的土地,这是你给予子民的继承物。”】 房屋的建造使得巴力上升到王权的顶端,标志着他作为风暴神的力量上升到顶端以及他对于王权的声明: “没有其他的王 # y$ ?$ r9 u5 g6 k4 h6 w3 V6 C
能使其权力置于大地之上。”
' V' r- T5 ?! C( P4 z0 ^/ s
【权力从年老的天空神转移到年轻的风暴神在地中海沿岸其他文化中也广泛存在:例如希腊的天神克诺洛斯由其子宙斯打败和取代、胡利安的特舒卜(Teshub)打败其父库玛比(Kumarbi)成为神王,甚至还包括早起的印度神话中天父特尤斯(Dyaus)被因陀罗(Indra)所取代…… 但奇怪的是,在乌加里特,巴力是达冈(Dagan)之子而非父神厄勒之子。这有可能是受到当时地中海沿岸多文明入侵和毁灭的影响,原先根深蒂固的世袭王制不再稳固,创造一个王室后裔的巴力的形象,并融合了反抗外来入侵者以及征服海啸的思想。】 巴力本来拒绝让工匠之神在自己的宫殿建造窗户【当时存在一种迷信认为死神从窗户降临到家中,这可能是他拒绝建造窗子的缘故】,但是在就任神王的盛宴以及组建自己的军队后后,巴力膨胀了,命令工匠之神“在房屋中打开一扇窗户”。巴力宣告自己作为暴风神的身份以及作为神王的统治权,且特地拒绝给、向死神莫特缴纳贡品。 ( r, p# ^- Y1 o/ d
3 巴力与死神莫特之战
6 m3 G" x v3 K( ? F
第三部分是这样展开的,死神莫特回应了巴力的使者。由于巴力打败了海神——这里被称为利坦或者大蛇,导致宇宙开始坍塌,作为惩罚巴力应该进入死神的咽喉。
' E3 g' [) J8 ~( G
巴力被使者的汇报给吓到了,在他向死神投降前,他与一只“牝牛”交合;它可能是一位牛形的女神,就像厄勒被称为“牡牛”一样。巴力在他神侍的陪伴下,带着云、丰、雷霆和雨水降落到冥界。当巴力的死讯传到厄勒那里,他开始了一种典型的闪米特式哀悼。阿娜特也开始为她的哥哥哀悼,她和太阳女神沙帕什(Shapshu)一起掩埋了巴力的尸首,并在葬礼上献祭。厄勒的话语被阿娜特所重复,这强调了巴力的重要性: $ z4 ^+ A; ~, p
“巴力死了;人们身上将会发生什么? 达冈之子死了;民众身上将会发生什么?” ! ^; d5 L: y5 d) c& C
为了填补巴力之死所造成的王位空悬,必须有人继承王位;但是阿提拉特的两个儿子都试图即位未遂。
% T. y. P2 n5 A; x8 s _* s
接下来的场景是阿娜特与死神莫特的相逢。首先,死神讲述了他如何吞噬了巴力,以及这迅速造成的后果:“由于厄勒之子死神的力量,天空开始颤抖。” 由于风暴神下降到冥界,致命的干旱与贫瘠降临到大地上;由于城邦的繁荣昌盛与其统治者的活力息息相关,因此大地的丰产里以及其居民都与“大地之主”的存在息息相关。而阿娜特找到了补救措施:
0 E; f/ |& q8 B: D3 ~) j, X
“她抓住厄勒之子死神莫特: 她用宝剑将他切分; 她用筛子将他过滤; 她用烈火将他焚烧; 她用石磨将他磨碎; 她在原野中将他播种。”
7 m' j. K0 K( y% z [& P
【死神的遭遇其实和谷物被加工到能过播种的过程类似,古代的人们中并不知道为什么谷物能过发芽,他们认为谷物掉落在地上死亡后,才能在未来成长出果实。】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莫特之死能过使得巴力复活,但是毋庸置疑的,干旱终结了,而雨水降临了——这预示莫特的死亡和巴力的复活。 恢复生命后,巴力重申了他的权威与王位。过了七年以后,死神再度复活并向巴力提出挑战——巴力神话群以巴力和雅姆战斗开始,又以巴力和莫特战斗结束。太阳女神站在巴力的立场上威胁死神,使得莫特知难而退。根据阿迦特(Aqhat)的故事可以推测,巴力和莫特依旧在反复战斗,但是与希腊等其他神话不同,他们周期性的战斗是七年一次,而非年年战斗——这可能是由于迦南的气候并非因四季循环造成的丰产和贫瘠: 4 W% ^! n( D/ Q: I s# I3 D* [' i
“在七年中巴力失败了, 没有露水,没有大雨, 两海之间不再刮风, 人们不再从巴力的声音(雷霆)中获益。” 2 I$ n' [0 Q$ I u" z, C, n& p( s
【有趣的是巴力和莫特之间的战斗是以七年为期,而在《创世纪》的41节中,约瑟向埃及法老释梦时说的也是七个丰年、七个荒年。这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神话上的关联】 辨析与讨论
2 ^" J! o3 q% S
许多研究中都认为阿娜特和亚斯塔路的原型均来源于伊什塔尔/伊南娜,她们神性上的类似也暗示着她们有可能是从一位女神分化而来(但是对于这一点学界也有较大争议)。在巴力的故事中起到主要作用的不是亚斯塔路,而是阿娜特——但是阿娜特的知名度要远远低于亚斯塔路。从某种意义上阿娜特比阿斯塔特更加的野蛮嗜血——在巴力的故事中,当巴力被冥神莫特杀死后,是她将莫特撕成碎片为哥哥报仇并且将巴力复活;在阿迦特(Aqhat)的故事里,她要挟父神厄勒如果不让她向侮辱自己的阿迦特复仇她就把厄勒撕成碎片(这有可能是《吉尔伽美什史诗》的翻版)。她是具有独立性的、年轻的处女形象,无视其父厄勒的权威,是自然野蛮的一面。她的处女特性可能更体现在她的独立性上,而非是没有过性行为,这一点上与伊什塔尔类似。而在某些文献中雅典娜和阿娜特也相互等价。 + b6 L" H& ]* c0 @0 ?$ X
自中王国后期起,阿娜特和阿斯塔特传入埃及,她们被视为拉的女儿、塞特的配偶,而巴力则被等价于塞特。虽然说莫特的冥王属性可以和奥西里斯对应,而巴力的风暴神属性可以和塞特对应,但是这种对应关系依旧很谜——毕竟巴力和奥西里斯都是对应着丰产和雨水,而塞特和莫特都是对应着贫瘠的。也许可以用 “一个文化里的善神会被对应为另一个文化里的恶神” 来解释上述的现象,但是在神话原型上,伊希斯神话其实是与巴尔循环平行的,这主要体现在奥西里斯和塞特的兄弟相争、伊希斯对奥西里斯的奥西里斯的哀悼以及复活、荷露斯与塞特轮流执政带来雨旱更替。其中雨旱更替存在着更大的指征性。
0 p$ k" X& q* r# g. R: k
雨旱更替和四季更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关于这部分的讨论笔者会在未来关于橡树国王和冬青国王的文章中详细讨论)
+ H; k3 S) t. s# O
• 四季更替类型神话主要强调农神/丰收神/植物神一半时间在冥界,一半时间在大地上。这一类故事强调季节变化对农业、畜牧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一般出现于温带气候、有明显四季更替的文明。拥有以上特质的神话包括杜穆兹与伊什塔尔、泊尔塞福涅和哈迪斯、阿多尼斯和阿佛洛狄忒的神话。 • 而雨旱更替的故事则强调了雨神和旱神之间的争锋,雨神和旱神谁也奈何不了谁,因此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互相争斗,胜出的一方获得暂时的统治权,如此无限循环下去。这一类故事主要强调雨季和旱季的交替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般出现于热带气候、雨季和旱季更替的文明,包括奥西里斯和塞特、巴力和雅姆等等。
( s. R- n2 A( r/ L
伊希斯的神话与巴力的神话同属于“雨旱更替”类型神话,因此阿娜特/阿斯塔特和伊希斯的形象上的相似程度,可能要胜于伊希斯与伊什塔尔之间。
" q" V' M$ w! p: |
在希腊化中,阿娜特和阿斯塔特这两个女神被结合成了一个形象,人鱼女神阿塔迦蒂斯(Atargatis)。阿塔迦蒂斯也被称为德珂朵(Derketo),是叙利亚传奇女王赛米拉米斯(Semiramis)/萨穆-拉玛特(Sammu-ramat)的母亲。但是阿塔迦蒂斯女神的特性与两位女战神有着很大差异,而她与乌加里特阿提拉特也有很多共同点——她是爱神、保护神以及与海洋生物相关的神明,此外鉴于她的标志包含狮子和新月,她似乎也具备了月神的特质,在大马士革以Artemis Azzanathkona之名被崇拜。
& N8 b+ V6 R# s
因此我们总结一下,地中海沿岸以伊什塔尔为原型衍生交融出的多个版本的女神,如下图所示:
4 z8 z ~3 G8 x3 x' j/ \& d& s . W' Q/ D( x: O1 X% t; \
5 w' `% _0 V" s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切女神关系网的源头是苏美尔神话中的伊南娜(Inanna),但是由于苏美尔文明由于年代过早(比埃及文明早500年),并极早的为阿卡德人(闪米特族的一支)建立的巴比伦文明所取代,所以直接影响到图中其他神话的女神原型是巴比伦神话中的伊什塔尔(Ishtar)。
3 m. b0 G; k$ s$ B/ F& u
这样的交联关系造就了错综复杂的女神形象,也是近代异教(如威卡)将诸多的女神视为同一泛在女神的主要依据之一。女神神格的混同也饱受诟病,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伊希斯(被纳入文艺复兴以来许多神秘实践团体的信仰体系,被视为“所有人的一切女神”)和狄安娜(阿尔忒弥斯的罗马等同,同时也是威卡等巫术异教的主神)——许多希腊神话的爱好者和维护者拼命强调:“阿尔忒弥斯在希腊神话中不是月神,赫卡忒、塞勒涅和阿尔忒弥斯是独立的存在”,然而并卵——这种混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广泛的传播。
7 H7 E# H; g i1 \) @8 ~
令人震惊的是,其实基督教也一度在女神形象的融合上出了很大力。为了消除女神影响转化异教徒,因此他们采取了三种策略: 9 f5 k( |$ w9 `/ x3 Z; H* `
• 整合异教女神和圣母玛丽亚的形象(例如伊希斯、舍祺娜等); • 试图将异教女神降格到“女圣人”和历史人物的层次(例如布莉徳、希罗底亚等); • 将异教女神黑成基督教的恶魔(例如亚斯塔路、莉莉斯)。 3 C" c0 t( ?( ]2 I i3 G8 W
但是第三种就涉及到引经据典的问题,某些女神在《旧约》和《新约》中没有出现,没有办法“坐实”她们的恶魔身份怎么办?那就是往圣经文本以及其他文本的恶魔上套。说出来令人难以置信,如果不是基督教声称许多女神是恶魔亚斯塔路的伪装,阿斯塔特/亚斯塔路远可能远不会有现在的知名度,以至于在《女神颂歌(Goddess Chant)》中阿斯塔特直接被排成仅次于伊希斯女神的第二位。不知道当年那些“黑子”看到现在的情形又该作何感想呢? , e: [. K1 Q- i* `9 [( P
你女神还是你女神! ! s; L$ [# k& d# a) h
' G8 Q6 L3 ^- s( ?* o
参考文献 / `5 [+ i$ X& K$ X
[1] Turcan, Robert. The Cults of the Roman Empire. Wiley(1997). [3] Mathers, SL MacGregor, and A. Crowley. The Goetia: The Lesser Key of Solomon the King. (1904). [4] Rendsburg, Gary A. The Mock of Baal in 1 Kings 18: 1-46. The Catholic Biblical Quarterly 50.3 (1988): 414-417. [5] Tenney, Merrill Chapin, ed. The Zondervan Pictorial Bible Dictionary. Zondervan Publishing Company (1963). [6] Coogan, Michael D., and Mark S. Smith, eds. Stories from ancient Canaan. Presbyterian Publishing Corp (2012). [8] Europa (mythology). Encarta. Microsoft Corporation (2008). [10] Barry B. Powell. Classical Myth with new translation of ancient texts by H. M. Howe.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1998). [12] Thompson, John Arthur. The book of Jeremiah.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1980. Kaizer, Ted. The religious life of Palmyra: a study of the social patterns of worship in the Roman period. Vol. 4. Franz Steiner, (2002). 6 p' Q. ]+ i, Q$ r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