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体是指人脑中的一个松果形状的内分泌腺体,它对于人类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常把它与人的第三只眼、天目联系在一起,认为它可让人步入更高的意识领域。有了它,我们通过自己的五官感觉就可以感知浩渺宇宙的真谛,获得自我的觉醒及智慧,即获得感知力。
5 @; _9 M* ]% ]" \( g/ G8 K9 l
) q( R! {# E( r! E松果体是人体的脉轮、人的第三只眼,我们的机体通过它来从外界获取生命之能量。它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桥梁,对于我们的意识有着不可获缺的作用。只有先拥有对外界的感知力,我们才能走向对自我的觉醒,从而拥有意识、逻辑思维能力。
# m( ^& n( t4 E1 r1 r6 @/ ?! M/ ? i0 Z% `; R
我们不断地对周围的信息进行生理上的觉察、意识上感知、感官上的体悟,从而觉悟到能量体的存在。若是没有松果体,我们将失去感官能力。这也就意味着人与动物都将无法找到食物、配偶,无法获得安全感以及其他各种日常生活的必备品。
! S% x ]- y3 i/ U Q$ s
, y+ P4 E2 z7 ^* P5 r松果体能够产生一种褪黑素,与人眼所产生的褪黑素相类似,且与人的视丘脑相连。因此,它能调控光线对于人体的作用模式。松果体位于大脑皮层下方,两个丘脑半球的交汇处。它是人脑管控意识,支配机体运动与感觉功能,以及产生褪黑素的地方。而褪黑素是一种血清素衍生物,会对人体的睡眠调节模式产生影响。8 q2 n, E1 v& E; T( O/ R! w
: M, d! @# z1 G8 l' d9 P褪黑素不仅影响我们睡眠的好坏,还能影响青春期的到来,保护机体免受有害自由基的伤害。它几乎位于大脑的最中心部位,眉心处,可被看做是人的第三只眼。当我们的意念集中在第三只眼时,松果体,甚至是丘脑和大脑皮层都会受到刺激。+ C' J/ S \) Z6 [1 u* T6 m' P+ D
, p& g; V g; n+ w6 m) V: l
在幼年时期,松果体产生的褪黑素比在成年时期所产生的要多。据说这能抑制性成熟。青春期后,松果体开始萎缩,分泌的褪黑素也随之减少。& Y' F/ ^3 u: J0 }, @3 Z e
$ F" Q7 ]% I, w Q* g松果体仅有一粒米大小,但它能够产生二甲色胺,这是一种现知的效力最为强劲的至幻剂与兴奋剂。然而随着机体年龄的增长,松果体逐渐钙化,所产生的二甲色胺越来越少。$ s4 u* P2 \! H: y
, _, V3 }9 D& H1 M' e& \9 x氯化物会使松果体钙化,这种钙化物就是脑沙,由磷酸钙、碳酸钙、磷酸镁铵和磷酸组成。, V" \" E3 u6 q1 N/ p
* F; d/ {! C6 } F& e, D$ g$ i( c
有些人认为,水会被氯化处理,就是为了让松果体钙化,以弱化我们的智慧,让民众变得更加顺从,更愿意听从其领导者。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早在40年代人们就因种种原因开始对水进行氯化。
# o0 `1 {: J( H' z, p; V1 `2 t
" g5 V8 G, [* y; c$ b# G. S! m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对松果体有所了解了。很多的古代宗教都以它作为标志,这可追溯到苏美尔人,古埃及人,古梵蒂冈人等等时期。但是,随着文明的演变,我们对松果体的使用以及后者所产生的二甲色胺却越来越少了。
/ }: e7 z7 j" @6 \# d# F0 }5 z3 v) ~/ Q/ N0 b
# G# f5 Y% {: _- ^" g7 d) j- ^$ T一些科学家认为,人脑能不断地产生微量的二甲色胺。当它带来至幻作用时,机体便会有一种强烈的归一感,甚至有可能是那种意识的终极归一感。大脑所产生的二甲色胺以及意识对于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和生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7 A" a) B7 P; A4 ]) b: e' `. W1 o* Z- b- @0 y0 f6 s
通过实践来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提升我们感知的效率与生命的品质。对事物正面的认知有助于我们进行感知。拥有了这些认知,我们便能觉悟到事实的真相,这也正是在临终前二甲色胺之所以会大量产生的原因。由于大脑会意识到机体即将死亡,然后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释放出二甲色胺,以此来延长所剩余的时间。这能够让机体的感知力达到最高值,松果体便可通过独特的功能,让人在临终前知晓他所应知晓的一切。
9 {- N2 t2 o* [2 J9 U2 f+ _4 x# A! Z2 L. ]4 x' N3 h) M" I0 s
我们常称这种体验为回光返照,在这个时间段我们走向来世,开始拥有无上的平和与灵性的觉悟,并与自然界融为了一体。也许,二甲色胺期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让我们领悟到死亡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生的一部分,即无上平和与归一自然。, P( G2 d6 A; q; E$ ]: W0 \- M. C' C& g
% K6 S6 c% v; q$ t; R' B2 W
1 a! h6 H# _# f$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