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标题: 请教大家对《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如何..... [打印本页]

作者: 行走的山    时间: 2025-6-20 10:39
标题: 请教大家对《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如何.....
这几年一直对《金刚经》感兴趣,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分别有了不同层次的理解,当然也是浅见,望同修们多给提点。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关键词“无所”、“生”、“心”。
以下是抛第一块砖:个人关于“无所住”的理解,在住不住相上,就是不住所有相;
                                生心,个人理解为在识中转识为智;
第二块砖:有一天忽然觉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不单单在于静心修为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的呼吸中,亦是此道理。无所住,太精妙了,理解到就连这句话本身都不应住,也就是说呼吸中,所有法不是定法,回归呼、吸本身,在息本身;而“生其心”,指在“无所住”之下的所有言行,所有起心动念,所有的所有,均无分别均无挂碍;
第三块砖:无所住,即非无所住,是名无所住,合一;生其心,即非空性,即非色性,合一;所以,总结一下,这句话根本义,是一,零……

希望引出大家的“玉”。



作者: 你的好柿柿    时间: 2025-6-20 11:32
楼主要不要发佛教区看看……
作者: aizazadi_002    时间: 2025-6-21 08:02
说说我的理解,仅供交流。“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就是临在。头脑停止对“相”的反应,判断,逐渐丧失对事物的原有概念,达到一种“不读取”的状态,说白了就是不和这个世界玩了。罗摩克里希纳所说的“弃绝”,就是这个意思。只留下觉知。这需要放下一切的决绝之心。
作者: JoyFly    时间: 2025-6-21 08:11
本帖最后由 JoyFly 于 2025-6-21 08:23 编辑

        个人觉得金刚经之所以传播这么广泛 是因为他不仅阐述了佛学的理论而且对现实生活颇具指导意义—这一点同道德经


        心应无所住是整个金刚经的根本 也是一切佛徒行事的准则 举个例子:如果你爱一个人也要求他也同等爱你 斤斤计较 有所抓取 那么双方都会非常痛苦 而如果无所住 做到无条件的爱 把他当作一种体验 无任何抓取 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大爱 了解爱的真谛

作者: 999    时间: 2025-6-21 09:26
缘起无我
作者: 行走的山    时间: 2025-6-23 16:36
aizazadi_002 发表于 2025-6-21 08:02
说说我的理解,仅供交流。“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就是临在。头脑停止对“相”的反应,判断,逐渐丧失对事物 ...

说的很棒不读取是一种解读,换个角度,这世界本来就是玩,也可以说,知道根本我怎么玩都可以,我未读过罗摩克里希那的书,但凭觉知,弃绝也是可以放掉的,要是同时生“弃绝和非弃绝”,即是无所住。
作者: 行走的山    时间: 2025-6-23 16:38
JoyFly 发表于 2025-6-21 08:11
个人觉得金刚经之所以传播这么广泛 是因为他不仅阐述了佛学的理论而且对现实生活颇具指导意义—这 ...

请教您如何理解你和他人的关系?
作者: 行走的山    时间: 2025-6-23 16:40
999 发表于 2025-6-21 09:26
缘起无我

言简意赅。希望还盼您分享其“无我、人、众生、寿者”的解读。
作者: 行走的山    时间: 2025-6-23 16:41
你的好柿柿 发表于 2025-6-20 11:32
楼主要不要发佛教区看看……

感谢指引
作者: JoyFly    时间: 2025-6-24 08:02
本帖最后由 JoyFly 于 2025-6-24 08:05 编辑
行走的山 发表于 2025-6-23 16:38
请教您如何理解你和他人的关系?

你之外的所有都是你的“心”的显化 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要跳出来用第三视角去觉察
作者: 行走的山    时间: 前天 09:40
JoyFly 发表于 2025-6-24 08:02
你之外的所有都是你的“心”的显化 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要跳出来用第三视角去觉察 ...

同意,当下即离。




欢迎光临 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https://www.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