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标题: 绝密〖绝密〗《道德经》你们知道怎么读吗?书上的都是错误的。 [打印本页]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9 12:15
标题: 绝密〖绝密〗《道德经》你们知道怎么读吗?书上的都是错误的。
本文转自网络,我会分楼帖出来,欢迎大家讨论。我们传统的道德经断句都是误导我们,让我们来还原他的原文。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9 12:16
记得三年前老者对我说,“小伙子,你读过老子的道德经吗?”我说读过。他就问我“你知道老子是怎么说的道生万物呢?”我就不加思索的说“这还用问吗?道德经里不是写的很明白吗?天下人都知道的呀。”于是我不屑一顾的对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完我还想等着老者夸我几句呢,没想到老者连连摇头,说:“小伙子,不可尽信书呀,五年以后,你再看看这句话,就知道老子当年是怎么说的了。”我看老者很认真的态度,想必这个老者不会是在和我开玩笑,于是就再三恳请老者,说“这还有错吗?如果有什么不对,不要等到五年以后了,还望老人家指教。”接下来老者说的话差点没把我气晕。老者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当时我听了这个话,就差一个骂老头是疯子了,可是我张张嘴,一时又不知怎么去和老者理论。三年了,这句话一直压在我的心头,时不时会在我的耳边响起,有时又觉得老者的话可能也是有点道理的,有时再一想老头说的还是疯话。这个吧里高人多,人气旺,我把这个难题交给大家,人多智慧广,帮我出出点子怎么去和老头理论.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9 12:18
怎么一发就是两楼,版主不要删啊,另求加精!感觉咱的坛子很冷清啊!一定要火起来。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9 12:19
本帖最後由 15774375 於 2012-7-9 12:20 編輯

老子是我国2500年前的一位大圣人,生前是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年骑青牛过函谷关,留下一本奇书,被后人称为道德经.这本书之所以被称为奇书,一是2500年来人们不断地在研究它,更为神奇的是,我听一位老者说,2012年后我们将会读到一本更为神奇的道德经。我曾经向这位老者请教,2012年后会是怎么个神奇法?老者摇摇头,说天机不可泄露。在我的再三恳求下,老者给我说了几句,令我当时是五雷轰顶,那叫一个震惊呀!这是三年前的事了,因为当时老者在向我透露时一再交代我时机不到,不可让外人知道。所以三年来这个秘密一直压在我的心底,很少向外人透露。现在想想再有两年就是2012年的12月*日了,我再三恳请老者,老者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自有天意。今将老者三年前告诉我的一部分话,告知天下,坐等2012年验证。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9 12:22
几天以后,我去见老者,本想和他理论的,我已经准备了一大堆说辞,为了维护我的传统观点,我是胸有成竹的。可是见了老者以后,他什么也没问就说:“你这次来就不要和我理论了。我再问你个问题,你回答我。看你也是蛮喜欢老子的,你知道老子说的道的内容是什么吗?”这令我很尴尬。我想这老头真是古怪。道德经里不是明明写着“道可道,非常道” 嘛,地球人都定论了的“道可以说,但道是说不清楚的”,这个还要叫我回答。我为了想嘲笑他,就反问他:“老子道德经第一句话不就说了嘛,‘道可道,非常道’,怎么这还会有错?”不料老者笑笑说:“是呀,这个当然又错了。年轻人,不要不服气,第一次我就告诉你,不要尽信书,你却总是不喜欢自己思考。人云亦云这不是智慧。”。顿了顿,老者继续说“其实老子的道的内容很明白的写在他的书里,就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只是你没读明白。”天呀,这还了得,他不但否定了‘道可道,非常道',还自己编排出这么一句道德经里根本没有的假话来糊弄我。你说我冤不冤,我啥也不说了,还是各位看官平平理吧,反正我是懒得再理他。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9 12:24
我记得道德经里根本没有这句话,只记得老子说过一句“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老者竟然断章取义,说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还把这说成是道的内容,简直是疯了。岂有此理!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9 12:26
去吃饭了,回来侯有空再更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9 12:36
趁今天早上还清醒,我把老者当年告诉我的他的这句话的古怪思想一次抛出,令大家琢磨。记得他是这样告诉我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9 12:42
欢迎大家积极来讨论!我们指引社资料丰富,我觉得要是实修的话,读通一两本书就足够了,说句冒犯的话,真心觉得国外的神秘学书籍,无论是古的还是今的都很肤浅。欢迎来辩!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9 12:45
我把老子和老者以及传统的这段话放在一起大家比较:老子原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者的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传统的话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家以便于比较。
作者: 无数的神    时间: 2012-7-10 01:53
这老年人是叠词爱好者吧
作者: godlikeav    时间: 2012-7-10 07:53
需要辩论么?断的一点美感也没有=。=是真的我就不看了,,,,
作者: awaxdasa    时间: 2012-7-10 10:37
........老者改的版我怎么觉得很奇怪啊........对了楼主.......别的段落也来改改?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0 12:27
无数的神 發表於 2012-7-10 01:53
这老年人是叠词爱好者吧

看到后面就知道了 有人回 接着发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0 12:29
awaxdasa 發表於 2012-7-10 10:37
........老者改的版我怎么觉得很奇怪啊........对了楼主.......别的段落也来改改? ...

耐心往后看吧 有新的想法说出来 我也是抱着怀疑学习的态度 共同学习 呵呵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0 12:31
godlikeav 發表於 2012-7-10 07:53
需要辩论么?断的一点美感也没有=。=是真的我就不看了,,,,

这位朋友 要是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发出来 大家共同学习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0 12:33
第三次我去老者家里,是主动去提出我的困惑的。我见了老者就问他.我说:“老师傅,你这种奇怪的读道德经的方法,我发现你为什么总是把一些分开的字放在一起读呀?这有什么作用吗?”这次老者很慈祥的告诉我说“老子的思想被人为地分割几千年了,是有人故意把他分开,故意迷惑人,现在时代变了,我又把他接起来,这是天意,我告诉你了,五年后你自然会明白的。”我又问他,“你一句什么判断是人为的对老子的话分割了?”他说“是老子告诉我的。”这我当然不相信了。他看我一脸迷茫的样子,就随口说出一段老子的话。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者说“在这里老子告诉了我万物的变化全在一个【复】字。年轻人,记着,只有反反复复的思考,一切自然会明白。”听到一个复字,我的心里好像有一种顿悟的感觉,顿感如醍醐灌顶,这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转变对老者的看法。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0 12:35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细心的人会发现老者这句话其实和我看到的传统的读法也是不一样的。这也同样很令我吃惊。
传统的读法是这样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0 12:37
第三次去老者家里,那次他除了告诉我上边那句话,还告诉了我一句具有颠覆性的话,就是【有无不可相生】。他说“有无是不可相生的,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有生于无。人要是把有说成无,或者把无说成有,那就是明明在撒谎,正是因为这样,人类道德才沦丧。”我说“可是,道德经明明写着有无相生的呀!”他愤怒的说“这是个弥天大谎。老子的话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我就问他“那么老子的话是什么意思呢?”他开口说: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呜呼!这又一次颠覆了我的传统观,我经常读的道德经都是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可叫我何以是从?还是交给大家评判好了。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0 12:38
又过些时日,我第四次去找老者,是想和他随便聊聊的。没想到这次我们话谈到投缘时,他帮我解开了一个读道德经最大的困惑。那天他问我,“老子心目中的圣人应该怎么处事?”吃了前几次的亏,这次我不再顺口出言了,我说“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但是我根本不知道处无为之事什么意思,是叫人做呢还是不要人做?你给我解释解释好吗?”他说“现在给你解释也没有用,还是你没放下那本经书。我还是老样子,先告诉你一句话,你回家自己琢磨更好。”接下来老者就说他的观点是: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就是这句话又让我迷糊了几十天。但后来我还是深有体会的,到我醒悟了以后,我还把这句话用我的企业的管理上,我的收效明显改观了不少,有时真的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老者告诉我这么多话,就这句话我感觉我是理解了。也是不枉我这几年的迷迷醒醒吧。在此,我代表读到这个故事的所有的朋友向这位“疯癫”的老者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0 12:40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者的话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我读到的传统经书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的话
同样大家自己比较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0 12:42
第五次我们相见,是在我自己公司的办公室里。
这次我记忆最深,可以说是终生难忘。记得那是我们第一次谈话后的第二年的冬天,天下着大雪,我独自一人坐在我的办公室,当时公司正在上一个项目,我正为资金紧张而发愁,远远地就看见雪地上一个满身白雪的人正从院子里朝我办公室走来,近了一看是老者,我诧异万分,赶紧推门去迎接。“我来看看你。”一见面他就说。
待坐定,老者看看我,我当时真的是诧异的不知如何开口。因为老者自我们相识以来从没到过我厂。简单聊几句后,老者直入正题,说:“我今天正好路过这里,顺路看看你。你什么也不要说了,知道你现在正在扩大规模,我想再送给你一段话,会对你有用的。”我知道老者的脾气,什么也不要问他,每次只管听就是了,反正他不会害我。下面是他那天说的话,当时真可以说是五雷轰顶。他说: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 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 乎涤除玄览能,无疵! 乎爱国治民能,无为! 乎天门开阖能,为雌! 乎明白四达能,无知!”
 天呀,又是我闻所未闻的一段话。闲聊了一会,老者走了。这段话原文我当时没记住,他走后我赶紧拿出道德经,查找原文一看,那叫一个震惊呀!晕了N次... 原文是这样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7-10 22:44
辛苦啦  一人撑起一栋楼真不容易呢
作者: 道长    时间: 2012-7-11 11:12
哈哈,不知老先生若真实存在的话是何用意,不过相对于道,感人以德更佳
作者: 道长    时间: 2012-7-11 11:12
哈哈,不知老先生若真实存在的话是何用意,不过相对于道,感人以德更佳
作者: 云住planet    时间: 2012-7-11 12:56
为什么我隐约觉得他说的是对的。
作者: 云住planet    时间: 2012-7-11 12:56
为什么我隐约觉得他说的是对的。
作者: 云住planet    时间: 2012-7-11 12:58
求老先生教导!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1 21:25
枫痕 發表於 2012-7-10 22:44
辛苦啦  一人撑起一栋楼真不容易呢

谢谢捧场!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1 21:27
道长 發表於 2012-7-11 11:12
哈哈,不知老先生若真实存在的话是何用意,不过相对于道,感人以德更佳

你说的有道理。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1 21:28
云住planet 發表於 2012-7-11 12:58
求老先生教导!

呵呵,那就继续关注这个帖子吧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1 21:30
云住planet 發表於 2012-7-11 12:56
为什么我隐约觉得他说的是对的。

觉得对就继续关注吧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1 21:34
后来我自己横横心,管他“乎”是虚词还是通假字,我是硬着头皮以“呼吸什么什么能量,就能怎么怎么样”的意思勉强自己去理解老者的话。不过还真的管用。后来不到半年,我把自己当时又上马的那个项目给砍了,因为后来我意识到这个项目已经严重拖累了我的专项业务,使我企业脱离了良好的经营轨道。这正应验了老者说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上第二个项目本想盈利更多,结果拖累了主业,看来还是我这个当家人心太贪所致。自认倒霉吧。事实证明,好在我及时砍掉了第二个项目,一门心思的经营我的专项,企业很快又步入了正规。现在想想都害怕,玄哪!
后来我就强迫自己做事必须专心,因为心虽然大,但每一件事都在心里占据一个相应的位置,事与心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只有专心才能做好事情。以前我只知道外国的科学家都很了不起,个个都是专家,自从那次以后我才从老者的话语里体会到,原来2500年前的老子就向我们提出专业之重要的呼唤,可惜没人能懂!呜呼哀哉!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1 21:36
接下来这一次我与老者的见面和交谈,有点意思,说白了简直是太可笑了。这是一次在市面上的一次偶然巧遇。那天,太阳特别好,我开车走在大街上,偶然发现一个身影,仔细一看却是老者,我赶紧给他打喇叭,让他上了我的车。上车时只见他把一个东西先放在我的车上,我仔细一看,是太上老君像。后来在车上他告诉我,那天是专门出门请老君像的。还告诉我说他刚刚从道德经里一句话,是说明“万事万物都是像的化身,就是像掌控一切。”我一听又有新词了,赶紧问“说来听听,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吗?”他就非常兴奋地告诉我一句下面的话:“不治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听了以后我差一点没有笑出来,我以为这次是什么好东东呢,原来他把“象帝之先”的“先”字给扔掉了。他说,你还先不要笑,这可是他刚刚体会到的,还说这一点上就连他自己也迷了几十年。我晕,这次令我吃惊的倒不是他告诉我这句话,而是第一次听说他也会为一个问题迷惑几十年,这次对我来说很搞笑。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1 21:38
这一次我们的谈话就像是他在和我探讨问题。 他先问我“我想听听你对天之道和人之道的理解。” 
 我就把老子关于天之道和人之道的那一章背出来然后先谈了我的看法。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这是道德经的原文。我是这样解释的。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所以,开悟的道者不会储藏财物,而是把多余的财物用来帮助别人,他们越这样做,反而越是会拥有财物。越是给予别人,自己反而越多。道的创造总是利于万物,而不是去伤害它们。开悟的道者无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去与人相争。 
 老者听了以后好久没有说话,脸色有点铁青,么非他不满意我的解释吗?良久,老者长叹一声,说“看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真的是太固执了。还得三年呀。”看样子老者是真的不满意我的说辞。我们这个打着替天行道的说辞他还不满意,我也郁闷了。我说:“老人家,你也不要有什么顾虑,还是说说你的看法吧。接下来他说的这番话令我陷入了沉思中。 老者说“小伙子,你说的大部分都对,就是在天之道和人之道这一点上,你还没有领会到位。”顿了顿,他接着说“我的理解是老子的用意并非是这样,而是告诉人们,天之道是钢强之道,天是容不得一切多余的事物,天会毫不留情的去损毁有余,同时天也包容一切不足的事物,天会给一切不足的事物保留发展的空间;而人之道则是柔弱之道,人需要不断的减损自身的不足,把不足转化为有余奉献给大家,而能够创造有余来奉献大家的是那些亲近道并去探索道的人。天和人是道的两股力量,人在消耗不足而天在补给不足,同时人又在制造有余而天又在销毁有余,天和人两股角色各行其道,四股力量相互协和,以维护一个共同的道的永恒。人如果一味的褒扬天之道,那是意识进入了误区,人如果不断的诋毁人之道更是进入了误区的意识。人类提倡替天行道是千古错误的认识,人类本该大行人之道,人天各行其道才是正道,才能真正达到“天·道·人”三者的合一。”我已是哑口无言。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1 21:41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透漏给大家一些比较好理解的谈话。这次不记得是第几次见面的谈话了,老者向我透露了他关于老子对美丑善恶的看法的话,同样极大地震撼了我。记得他是这样说的: 众妙之门,天下皆知。 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 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 这里令我吃惊的是老者把道德经第一章里最后一句话“众妙之门”放在了这段话的首句,我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句话同样雷人吧。但这段话的意思那天老者并没有吝啬,给我解释了一点点,这里我也说给大家好了。 老者说,这句话里要领会两个关键的字“矣”和“已”,他解释说,“矣”是“了”的意思,表示完成时态 ;“已”是后来,过了一些时间的意思,已故就是后来明白以后。总之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说“万事万物的奥妙之门是天下人人都可以知道的。大家的行为是美还是恶,行动结束了大家立刻就会知道,而大家的行为是善还是不善,是要等到行为结束后后来大家醒悟了才知道的。简单地说,就是说明一个“美丑易辨,善恶难识”的道理吧。虽然我对他的这个断句还持保留态度,但是这一段话我很听得进去,真是说到我的心窝子里了。不管那么多这一点上我是佩服他老人家的。
作者: 星神祭    时间: 2012-7-11 21:42
LZ还有其他的嘛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1 21:43
下面这次谈话的内容,更雷人,可以说是颠覆我对于传统观点看法的一次谈话,这里提醒大家做好被雷的准备然后再往下看。不过我当时的感觉是,虽然很雷人,可是很令人兴奋。这句话仿佛解开了套在我头脑里的一把无形的枷锁。那天老者问我,你还记得老子的三宝吗?这个我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我也是按照太上老君的三宝做事的,还能忘了。我顺口就来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老者说“我给你纠正一下,你自己比较吧,哪个好用用哪个。”一听要纠正,我立马来了精神,心想他这次不会再来个雷人的话出来吧。果不其然,看来每次老者都是不雷人的话他不说。诸君听好了,下面就是他的雷话。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老者还告诉我说,老子这三宝中,他最看重的就是第三宝。看来雷人总是和别人不一样。有心人慢慢体会吧。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1 21:45
还有一次的谈话,我要感谢老者,他的信息对我重新认识老子的一句名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最喜欢的老子的一句名言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前只是喜欢的不得了,但领会的并不深刻。这次在老者的指点下我醒悟了,感谢老者下面的话: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各位会问我,这你为何要感谢老者呀,这是老子的原话嘛。可能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句话和我们传统的话有个地方发生了变化。请看传统的话: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者变化的话“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善复为妖;”传统的说教话“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次我没有惊奇的原因是,老者的话使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一句外国名言;“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是谬论。”以及“过犹不及”的道理。“正正”的意思说明了“正虽然是好的,但正之再正就未必是好事。”这也正好揭示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论断。
 我不说了,还是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琢磨吧。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1 21:46
在这里我向大家先透露一点老者教我如何体会他的话的一个例子,供大家参考,免得大家抱怨老者只指点我,不指点你们,显得我小家子气,在此声明,本人并不吝啬,只是过于愚钝,很多地方搞不明白,还指望和大家共同学习呢,呵呵。 下面这是一次老者教我如何理解他这些火星话的一个例子,大家请看。老者说“小伙子,对于‘圣人处无'这四个字,你可能不理解吧,那么你试着和老子说过的另外一句没有争议的话放在一起来体会,也许你就会明白些什么了。‘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这句话没有什么争议,这里老子说的是‘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那么未有和未乱是不是都是尚未发生呢?这是不是就是‘无’呢?”慢慢的我就逐渐领会一些了。虽然到现在还不是全明白。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1 21:48
第六次老者试图为我解开“道,生一一”的含义,但是我听了以后还是似懂非懂。老者告诉我“道生一”给人传递的信息是道只生了个一,一再去生二。这是个片面的认识。而“道,生一一”给人传递的信息是道生成一个又一个一,这里要传递的信息是一个一个都是道所生,是平等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单线递生,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双线层生。这个我是第一次听到。看官自己评断。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1 21:50
今天到这吧
作者: 道长    时间: 2012-7-11 22:33
话说楼主让我想起了高中班主任在很久以前在周记后给我的一段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以此抛砖引玉吧


作者: babykissy    时间: 2012-7-14 11:51
好看!求楼主更新
作者: awaxdasa    时间: 2012-7-15 14:46
古人没有标点让我很不爽.......或许老子就是想要表达多种意思吧
作者: china5021    时间: 2012-7-15 23:34
看完楼主发的贴,虽然看不懂,果断注册回复,留着慢慢研究
作者: yiyunyaoke    时间: 2012-7-16 18:28
其实,老子的《道德经》的原版目前都是个谜
作者: yiyunyaoke    时间: 2012-7-16 18:32
《道德经》有王弼的通行版,目前早于王弼的是帛书本,两者区别很大,意思也有不同,但是否还有更早的呢?但是从韩非子对老子说法来看,还有更早的版本,或许有老子的原版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7 11:20
babykissy 發表於 2012-7-14 11:51
好看!求楼主更新

谢谢支持!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7 11:21
china5021 發表於 2012-7-15 23:34
看完楼主发的贴,虽然看不懂,果断注册回复,留着慢慢研究

谢谢支持!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7 11:59
yiyunyaoke 發表於 2012-7-16 18:28
其实,老子的《道德经》的原版目前都是个谜

谢谢支持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7 12:01
yiyunyaoke 發表於 2012-7-16 18:32
《道德经》有王弼的通行版,目前早于王弼的是帛书本,两者区别很大,意思也有不同,但是否还有更早的呢?但 ...

一看您是专业的,可否把心得发上来,大家一起学习。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7 12:10
第七次的见面,老者为我扫除了一个我读道德经的一个拦路虎。我非常高兴。一直以来我很反感老子的愚人政策。好好的***德经教人什么不好,非要叫人做个愚蠢人,这成何体统,整个中国人都成了愚蠢的人(这里各位看官不要不服气,不管你用多么华丽的言语来瑞色愚这个字,反正我是很不喜欢愚)那么国家还怎么发展。这次与老者的见面,我直接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故意难为他。我倒想看看他的说法。这次老者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说实在的,我也很不喜欢愚这个字,说白了是人都想做个聪明人,谁愿意做个愚蠢的人。自古以来解释道德经的人多如牛毛,但现在解释的人还有很多人在为老子这个愚字大唱赞歌,这其实是个误导。我看老子也是很反感这个愚的。”这话正和我的意思相同,但是很令我迷茫,我只知道老子反对智,从来没听说过老子也反对愚。这不会是老者在糊弄人吧。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7 12:11
接下来的话我听出老者并不是糊弄人。他说“老子虽然也反感这个愚字,但他还提倡‘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的主张,正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越王勾践明知胆汁的苦还要每天品尝,历练的是意志。老子提倡‘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的主张正是老子超出常人的聪明之处,老子是想提醒人们,叫人明白自己的愚蠢的地方,从而去思考去学习,通过在愚蠢中醒悟去得到智慧。老子的主张是道者反之动。老子明白要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必须从它的对立面入手,就是从处理坏的事情入手才能得到好的结果。这并不等于老子赞扬坏的事情,反对好的事情。这个观念是我们今人领会老子思想一定要改正的事情。说的我是连连点头。
作者: 15774375    时间: 2012-7-17 12:12
最后一次老者告诉我的就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老者对他的观点的总结,也是他发现的老子书写道德经的总纲。
作者: 791787026    时间: 2012-8-7 16:09
表示看了LZ的贴后,太感动了,感动地几乎要流泪,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谢谢LZ!
作者: yiyunyaoke    时间: 2012-8-20 17:36
15774375 發表於 2012-7-17 12:01
一看您是专业的,可否把心得发上来,大家一起学习。

其实我也不专业,因为老子一开始不是什么道教的人物,他就是个普通人中的不普通人,他站的角度高,看得高,想的更深。而后人创立了道教,以及老子思想的普及,肯定会有改变,就好比儒家思想,这个优秀的思想在统治者手里肯定会变味,所以老子的思想以及道德经不是那么简单的
作者: 幻幻    时间: 2012-9-23 13:20
我觉得那老者读的没错,有句话不是这样读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看看这句话中的吾以观复,就觉得那老者应是对的,“观复”嘛!
作者: yiy-忆    时间: 2012-10-2 15:12
没了吗?我还要看....
作者: 仪式小U    时间: 2012-10-9 09:28
那个老者是高人啊,观念都打破了,希望我也能和那位老人家有缘吧,能见上一面
作者: 仪式小U    时间: 2012-10-9 09:35
15774375 發表於 2012-7-10 12:40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谢谢你了 楼主 给我们学习爱好者怎么大帮助
作者: 光辉岁月    时间: 2012-10-19 13:10
遇见鬼了!!
作者: 黑烟舞    时间: 2012-10-20 09:29
值得深思
作者: 梦冥亭亭    时间: 2012-10-26 13:33
额....表示不懂老者的话,我买了本道德经,有译,看得明白些
作者: 千秋 慧    时间: 2012-10-27 15:45
“标点符号”的出现,省下了多少猜疑,却让懵懵懂懂的我们悟错了多少先人留下的经典~~
作者: bankmoney880    时间: 2012-10-31 06:51
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 继续关注! 对于愚那段的说法 我还是有点不太苟同 还有楼主能多解释下道生一一 生二二 生三三 那段吗?
作者: llv3374    时间: 2012-12-7 13:20
一一二二三三 这不八卦么。。。另老者独到的分析确实很犀利 道经我看过许多遍了 不过都是注释版 对道经的理解已经被那些注释人给无形的扭曲了 但我知道 道经本体好像没有标点符号 是后人按自己理解后加的 想参悟 与其说要大功夫 不如说需要大福缘  
隔几年再看几遍 每次都有不同理解啊。。。
作者: 琊丫    时间: 2013-1-13 18:08
嘛  我也觉得他断对了。。
作者: 斯普特    时间: 2013-1-13 18:37
既然老者这样读《道德经》,那么道家另外4子也应该读过知道读的方法了。
作者: guoyouquan    时间: 2013-2-5 01:14
来认真学习了。。。
作者: 梦里繁华    时间: 2013-2-6 22:00
道于心中,持而守之。
作者: 悠茗·界    时间: 2013-2-7 21:45
其实一直觉得只要有感悟,怎么断都可以,根本无所谓正误
作者: guoyouquan    时间: 2013-2-14 01:51
15774375 發表於 2012-7-11 21:28
呵呵,那就继续关注这个帖子吧

深入学习啊
作者: 邪神羽痕    时间: 2013-2-18 17:11
0.0突然发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只是突然想到的。。。貌似没什么用。。
作者: 武宫小男    时间: 2013-2-26 21:59
不得不顶,实在是让人震撼,我们的灵性都被或多或少的扼杀了
作者: 无法    时间: 2013-4-17 23:39
记得有本书名字叫《老子的道德经与养生》,这本书的作者记不到了,内容说道现在在市面上能买到的道德经,全部都有误删和误解。作者在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原本进行整理而出版的。我记得第一句是说“道可道也  非常道也”意思就是说道是可以说的清楚的,作者说现在看到的道德经都少了一个“也”字  意思就全变了。建议可以去找找这本书看看  
作者: 斯普特    时间: 2013-4-18 10:59
如果这种本子真的很好的话,那么韩非《解老》篇里的《道德经》一些内容,就照样给里头那个先生说读错了。古人版本《道德经》,韩非子跟老子相隔没那么远,照他这样说岂不韩非子的版本和读法也是他说的错的。
作者: 地狱猎魔人    时间: 2013-4-23 22:02
惟有热情的回复才有优质的分享!
作者: 五陵轻薄儿    时间: 2013-5-21 00:17
古代没标点就罢了 可恶的是现代又有标点了  更可恶的是好多人明知古代没标点还是照着有标点的方法去看的 比如鄙人~
作者: 其实我不知道    时间: 2013-5-27 00:20
LZ,光是“道可道,非常道”这句,原帖就错了,简直是瞎说。
作者: 朔尘    时间: 2013-8-20 22:46
15774375 發表於 2012-7-11 21:41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透漏给大家一些比较好理解的谈话。这次不记得是第几次见面的谈话了,老者向我透露了他关 ...

“美丑易辨,善恶难识”这个确实很赞同,虽然我也只活了30岁,但近几年一直困惑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或许得到的结论完全是相反的。有些事情恐怕得过几十几百年才能看清是对还是错、是善是恶。我自己现在最大的困境就是读的多了反而更迷茫了。
作者: 朔尘    时间: 2013-8-20 23:11
15774375 發表於 2012-7-10 12:37
第三次去老者家里,那次他除了告诉我上边那句话,还告诉了我一句具有颠覆性的话,就是【有无不可相生】。他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我认为还是这个解释得通,事物都是对产统一的,没有“有”怎么去理解“无”呢,“难易相成”如果我们从来都没觉得过什么难做难理解,怎么能体会到有些东西易做到易理解呢,只有两根长度不一样的棍子放一起,我们才知道哪个是长哪个是短。如果人类出现的时个都带了一个小伙伴,那么也就没必要定义“男”、“女”了。所以说没有“无”就没有“有”,没有“大”就没有“小”,没有“前”也就没有“后”,恒也,亘古不变的道理也。
作者: 朔尘    时间: 2013-8-20 23:29
15774375 發表於 2012-7-11 21:48
第六次老者试图为我解开“道,生一一”的含义,但是我听了以后还是似懂非懂。老者告诉我“道生一”给人传递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我倒是从来都没有认为是递生关系,我是直接就理解为“万物包含于道”,既然老子都已经说了强字之为”道“就已经强调了”道“是不可用文字或语言描述的,所以我的理解就是万事万物皆包含于”道“,无论我们理解得了的还是理解不了的,发现了的还是没发现的皆是如此。”道“是不可能被我们理解的,我们只能遵循”道“的规则行事。我是想知道”道“中的规则是什么,请高手赐教
作者: 蜗牛慢慢爬    时间: 2013-10-18 22:23
老人说的我居然觉得读起来更顺,所以,对于道德经,还是看个人的理解。不必强问对错,也不必拥有相同的感悟吧。
作者: tornado919    时间: 2013-11-6 21:05
{:8_724:}道德经有好多好多的版本,而且统治者对于这种书籍都是,唉。现在感觉有股强大的力量在洗脑。
作者: 在下    时间: 2013-11-8 15:06
静观学习
作者: vodak1642    时间: 2013-12-26 02:23
前观顿止,茅塞顿开!
没白熬夜!
作者: 无忧月    时间: 2014-6-9 23:48
随便怎么读道德经原版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作者: 隐秘的力量    时间: 2014-7-23 20:11
此帖启发甚大。再次感谢楼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应该是同一个意思。世界万物本起源于道,这种道是人类对事物起点的一种究极性概括,也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个基本点。在此书中我们更应该探索道德经中的智慧,如果过分拘泥于”道“怎么生万物的,那确有钻牛角尖的意思,着眼大局,方可有更高的认识。
作者: huishuo    时间: 2014-7-26 05:03
多谢楼主分享,猛然清醒。不过老人的分法也只是一种可能性吧。
作者: kosoncool    时间: 2014-7-28 12:24
感觉里面有的地方拆的很妙,更多的地方比较牵强,可能道德经就是这么一本书——1000个人会有1000个不同的理解
作者: 赤焰红莲    时间: 2014-8-25 18:51
本帖最後由 赤焰红莲 於 2014-8-25 19:03 編輯

总有些人,期望自己成神,慢慢的就真的以为自己是神了。处处要彰显出与人的不同来。若真的有大思想,大境界,就必开时代之先河,做万世之楷模。实在没必要抱着几千年前的陈旧思想和理论来狗尾续貂,娱乐大众,唬弄愚痴。
道德经,是一个叫老子的达官显贵,因为不用像百姓一样劳苦耕役,整天无所事事。之后有闲情逸致对人生,世界,宇宙产生一些构想和认识。像这样构想和认识宇宙的过程,很多小孩子也会常常去做。只不过老子作为一个成年人他的思想更为接近接近圆满,能够自圆其说。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春秋时期,由于人们对宇宙之之甚少,所以老子能够大胆的假设和构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逐渐加深,反倒不敢轻易的对之下定义了。其实从个人来看,老子是几千年前的人,是我们的祖先,比我们要年长。但是从人类文明历史来看。他们正处在文明刚刚发展的初级阶段,婴儿阶段。而我们现在,则进入了青年时代。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较之古人是更加年长和成熟的。正因为年长,经历的多了,反倒很多事情看不懂了,很多事情都害怕了。
作者: 春木落日@狼    时间: 2014-10-29 10:08
多谢诸位
作者: okok99    时间: 2014-10-30 10:25

作者: 风轻云淡    时间: 2015-3-2 22:23
个人认为,道法自然,一切随心,怎么读大义都是一样的吧。当然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是相互印证的方法,好比“条条大路通罗马",都能达到那个道
作者: 北冥宫    时间: 2015-9-22 18:20
读的我泥丸宫直跳。。。原来不是道德经要晦涩人,是人晦涩了道德经啊!
作者: רָפָאֵל    时间: 2016-5-28 12:52
楼主,为什么不更了?

作者: 以利亚    时间: 2016-6-28 22:59
我刚才为此求了一签

,【十九乙壬上吉】裴航遇仙
第十九签解签概述
在求得此签之前凡事皆不顺遂,然而从现在开始,运势好转,不论是求什么,几乎都可达成,尤其是求姻缘及子嗣方面,更是会有好结果。过去的不如意,都可以抛到脑后。对于顺利者,或许没有太大的感受,但对于原本失意的人,此签更是灵验,要好好把握良机,不可错过。
【诗曰】嗟子从来未得时,今年星运颇相宜;营求动作都如意,和合婚姻诞贵儿。

老者多言,真实不虚,咱们晚辈当警记
作者: 木头人非常道    时间: 2016-7-31 09:55
不错 很有新意 虽然和我的理论相差甚远
作者: 木头人非常道    时间: 2016-7-31 10:01
15774375 發表於 2012-7-10 12:42
第五次我们相见,是在我自己公司的办公室里。
这次我记忆最深,可以说是终生难忘。记得那是我们第一次谈话 ...

长见识了 你让我的境界又上了一个层次




欢迎光临 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https://www.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