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标题: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02
标题: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一)
本帖最後由 枫痕 於 2012-6-26 01:46 編輯
第一化、起無始
原夫渾淪之未判,神靈之未植,而為冥妙之本者,道也。
夫道,莫窮其根本,莫測其津涯,而有大聖人稟之而生於其間。
故謂之無始者,即太上也。太上生乎無始,起乎無因,為萬道之先,元炁之祖也。
無光無象,無色無聲,無宗無緒,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彌綸無外。
故稱大道焉。
夫道,自然之妙本也。於微妙之中而生空洞者,真一也。
真一者,不有不無也。從此一炁而生,三合成德,共生真老也。
自真老而生下三炁,三合成德,共生太上也。自太上乃生前三炁,三合成德,共生老君也。
老君乃大道之身,元炁之祖,天地之根也。鴻洞無邊,合之為自然,離之為道德。
故眾聖所共尊,今古不能泯也已。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03
本帖最後由 枫痕 於 2012-6-26 01:18 編輯
第二化、運自然
老君者,元炁之根,造化真宗,體任自然。自然者,道也。強為之容即老君。
以虛無為道,靈元為性,清空寥廓,晃朗太玄,含孕于空洞寥落之外,
莽蕩玄虛之中,寂寞無裏,不可稱量。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茲而生。
八表窮窿,漸漸始分。下成微妙,以為世界,而有洪元,挺于空洞,浮游幽虛。
故曰:吾生於無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長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
卓然獨立,大而無配。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所謂混元,由茲而始矣。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04
本帖最後由 枫痕 於 2012-6-26 01:19 編輯
第三化、現真身
老君乃無生之至精,兆形之至靈也。於太空之中,結炁凝真。
強為之容:體大無邊,相好眾備。上無所攀,下無所躡。
或在雲華之上,身如金色,面放五光,自然化出神王力士、青龍白獸、;
獅子麒麟,列于前後;或作千葉蓮花,光明如日,頭建七曜之冠,身披九色離羅之帔,
頂負圓光,手捧五明,巍巍勝相,難可形容。
然上善之士,澄心盡慮,注想真容,則隨機感格,祈無不應。故能周遍三界,救度無窮。
且大道處於無形,則非凡所見,無非信念感通,通則非在一端。
或示妙體仙姿,爰及肉身,隨感精麄,應已則隱。洞有洞無,遍及一切。
或現法身,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具足微妙,三界特尊。或顯真身猶如虛空,圓滿清靜,不生不滅。
若於此相未能明審,須憑圖像,係錄其心,寫此真形,鑄以紫金坭木銅彩,稱力所為。
殿堂帳座,幡花燈燭,隨心供養,功德其等。若能洞觀非身之身,非相之相,則圖像真形,理亦無二。
是以敬相隨心,應感靈通,獲諸福報,端在誠\心。果能念念增進,自然成道。
所謂“人能念道,道亦念人”,此之謂也。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04
本帖最後由 枫痕 於 2012-6-26 01:19 編輯
第四化、秉教法
夫道不可無師資,教不可無宗主,故老君師玉晨大道君焉。
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天尊生億劫之前,為炁之祖,所以道君為天尊之弟子也。
二聖既立,即老君嗣焉。而曰“老”,處長之稱;“君”者,君宗之號。
以老君先億劫而生,後億劫而長,天天宗奉,帝帝師承,故賜以“太上老君”之號。
三聖相承,千古垂則。且道君、老君,皆具至聖之德,動息合道,豈假師承耶?
蓋以聖傳聖,理自玄同。然起教之端,必資授受,為今昔之筌蹄,人天之鴻范也。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06
本帖最後由 枫痕 於 2012-6-26 01:20 編輯
第五化、受玉圖
老君于上皇元年甲子七月二日,出遊西河,時見元始天尊乘八景玉輿,
駕九色玄龍,三素飛雲導從群仙,浮空而來,同會西河之上。
天尊吐《洞玄內觀玉符》以授老君三部八景並金書玉字二十四圖,羅縷自明。
老君即命主圖上仙,依而畫之。金書紫字,丹簡玉章,於此成立。其圖分上中下三部,部別八景。
上部八景:
一、《神仙沐浴東井圖》。
二、《五嶽真形圖》。
三、《通靈訣精八史圖》。
四、《六甲通靈圖》。
五、《九宮紫房圖》。
六、《元始太清圖》。
七、《真道混成圖》。
八、《西升寶錄圖》。
中部八景:
一、《神仙通微靈化圖》。
二、《躡虛九靈圖》。
三、《九變天圖》。
四、《常存圖》。
五、《守一養生圖》。
六、《守神含景圖》。
七、《寂嘿養真守志圖》。
八、《芝英玉女圖》。
下部八景:
一、《神仙六陰玉女圖》。
二、《九九道仙圖》。
三、《導引圖》。
四、《洞中嗚保圖》。
五、《變化隱測圖》。
六、《採芝開山圖》。
七、《明鏡圖》。
八、《無極太一圖》。
凡二十四圖,皆修身長生之術並洞玄元始之炁成也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07
本帖最後由 枫痕 於 2012-6-26 01:21 編輯
第六化、登位統
老君以大聖之功,化導無始,位育靈根,奚有品位名稱者哉?
然上有元始之尊,次有道君之聖。老君次道君之位,演化立功。
既以陶熔三炁,運\行萬天,周布眾法。元功克著,乃登極道之果,
繼三真之位,嗣太上之任,為法王之尊也。所以上總群聖,中理眾真,下轄九天。
在太微鉤陳六星中,號曰天皇大帝曜魄寶,以故乘三使六把九樞機,統攝萬類出處各件;
秉持仙籙,主領神人、真人、仙人、聖人、賢人。但見百千億天王,拜手于前,懇求歲時施布。
賞校善惡之事,遊行萬方,以洪道化。而一老君、常在太清太極宮也。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08
本帖最後由 枫痕 於 2012-6-26 01:22 編輯
第七化、歷劫運
老君生於無始,起乎無因,獨立於冥涬之前,周行于開闢之後。經歷劫運\,甚為久遠。
劫運者,天地成壞之名,陰陽窮盡之數。陽盡即生陰,故為大水;陰盡即生陽,故為大火。
陽極於九,故雲陽九;陰極於六,故雲陰六(又作“百六”)。
小則三十日為一交,十二交為一度,三千三百度為小劫,九千九百度為大劫,九九八十一萬年為劫終也。
以夫陽極於九,陰極於六,凡陰陽之數,極於九、六者,則三界蕩然。
此時天炁窮于太陰,地炁極於太陽。陽極為孛,陰極為否。陽極則其精化為水,陰極則其精化為火。
先焚以大火,次漂以大水。上至九天之下,下至九地之內,金玉化消,毫末無遺。
然後,元炁複合,謂之“混沌”。混沌剖判,再分天地,一起一伏,周而還始。
老君行化,經歷此劫不知其數。故經有云:“上世始以來,所更如沙塵。
動則有載劫,自惟甚苦辛”是也。
《風俗通》曰:“十千曰萬,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經,十經曰垓,十垓曰載”。
“載”者,謂地不能載也。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09
本帖最後由 枫痕 於 2012-6-26 01:23 編輯
第八化、造天地
老君乃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故立乎不疾之途,遊于逍遙之墟,禦空洞以昇降,乘陰陽以陶埏。
分佈清濁,開闢乾坤,懸三光、育群品,天地得之以分判,日月因之以運\行。
四時得之以代謝,五行得之以相生。
故于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億萬炁之初,運\真元始之三炁而為天,
上為三清三境,即始炁為玉清境,真炁為上清境,元炁為太清境是也。
又以三清之炁,各生三炁,合成九炁,而為九天:
一、鬱單無量天。
二、上上禪善無量壽天。
三、梵監須延天。
四、寂然兜術天。
五、波羅尼密不驕樂天。
六、洞玄化應聲天。
七、靈化梵輔天。
八、高虛清明天。
九、無想無結無愛天。
此九天各生三炁,每炁為一天,合二十七天。通此九天,為三十六天。
則三界四民,上極三清,是其數也。初下六天,為欲界天。六根俱染,是名欲界。
《龍蹺經》云:“凡人口業凈,修十善功以上,得生欲界天”。
一、太皇黃曾天(人修十善功,凡一根凈者,得生此天)。
二、太明玉完天(人修二十善功,二根凈者,得生此天)。
三、清明河童天(人修四十善功,三根凈者,得生此天)。
四、玄胎平育天(人修六十善功,四根凈者,得生此天)。
五、元明文舉天(人修八十善功,五根凈者,得生此天)。
六、上明七曜摩夷天(人修一百善功,六根凈者,得生此天)。
以上欲界天。有形有欲,觸物染著,交接陰陽,人民胎生,故為欲界。
《太真科》曰:“初二天,果尚粗,猶以身交為欲。次二天,以手執為欲。
第五天,以口說為欲。第六天,以眼視為欲”。今緣六欲,感此六天。
一根麄凈,上進一天。六欲總凈,超出欲界,上登色界。
次十八天,為色界:
一、虛無天(人六根雖凈,尚拘色塵,乃升此天)。
二、太極天(人一麄塵凈,升此天)。
三、赤明天(人二麄塵凈,乃升此天)。
四、恭華天(三麄塵凈,升此天)。
五、曜明天(人四麄塵凈,升此天)。
六、皇笳天(五粗塵凈,升此天)。
七、虛明天(人六粗塵凈,尚有細塵,升此天)。
八、端靖天(人一細塵凈,升此天)。
九、元明天(人二細塵凈,升此天)。
十、極搖天(人三細塵凈,升此天)。
十一、元載天(為色界天,四細塵凈,升此天)。
十二、太安天(人五細塵凈,升此天)。
十三、極風天(人細塵雖凈,尚余輕塵染,升此天)。
十四、始皇天(人一輕塵染凈,升此天)。
十五、太皇天(以色塵漸除,故云色究竟。二輕塵染凈,升此天)。
十六、無思天(又無始,三輕塵染凈,升此天)。
十七、上揲阮樂天(人四輕塵染凈,升此天)。
十八、無極曇誓天(人五輕塵染凈,升此天)。
次四天為無色界天:
一、霄度天(人輕塵染雖凈,尚餘結習,升此天)。
二、元洞天(人色塵都忘,但有心識,升此天)。
三、妙成天(人心識兩忘,炁觀漸妙,升此天)。
四、禁上天是也(人結習漸忘,炁觀轉妙,升此天)。
以上二十八天,名為三界。劫運\所及,陰陽所陶。炁有窮極,人有壽數。
初第一太皇黃曾天,人壽九百萬歲。一天加一倍。凡二十八天,年壽之數,
極于一千二百七萬九千七百七十五萬五千二百萬歲。
下至日月所交,四千四百四萬四千四百四十四億炁。一炁三千里也。
此上又四天,為種民天或種人天:
一、常融天(人結習頓忘,漸入神觀,升此天)。
二、玉隆天(人結習頓忘,神觀轉妙,升此天)。
三、梵度天(人清凈無染,證不空果,升此天)。
四、賈奕天(人洞入道妙,證無上玄覺,升此天)。
此四天超出三界,日月之光所不及,其天人皆以身光相照,故不生不滅。
年壽之數,無淪壞之期。雖大劫之交,災所不至。
而下諸天諸地,隨劫淪滅,劫運\再開,混沌復判。則此天之人,承太上所初下化,
比人間垂法立教,一如此劫之初,三皇繼理矣。
又上三天,為三清境。包羅諸天,極高無上,玄都玉京鎮其顛。
三尊所處,萬聖朝軒。為極道之域,變化之根也。
又三十六帝,詳具《洞玄經》中,茲不贅述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10
本帖最後由 枫痕 於 2012-6-26 01:23 編輯
第九化、誕玄靈
老君嘗以上和元年歲庚寅九月三日甲子,化生於鬱單北玄玉國天,罡靈鏡山、李谷之間、上玄靈母、九玄之房。
初,母之始孕,夢玄雲日月纏其形,六炁之電動其神,遂有妊。既誕之辰,有三日始出,
乃以谷為氏族,用曜景為名,一名弘,字子光;一名玄水,字山淵。
漢太史《帝紀表》曰:“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傳。
余嘗西至空峒,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
至長老皆各徃徃言黃帝堯舜之處,風教故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11
本帖最後由 枫痕 於 2012-6-26 01:24 編輯
第十化、變真文
老君當龍漢元年,分身於中央大福堂國,出真文赤書,以化其民,皆得長生。
南極赤明之國,出火煉真文。號曰洞陽之庭,有流火之池。人煉其形,皆成金色。
上置南昌之宮,下立朱陵之館,以主生成。
東極碧落之天,浮黎之國,書真文于空青之林,文成紫字。
其林風聲成音,鳥食其葉,身生文章,人得其羽,即能飛行。其民長生,安樂無為。
西極衛羅世界,西那玉國,出真文于浮羅之獄,以度國人。玉池自生,金精流映。
人挹其水,身生金光,與天相畢。
北方鬱單之野,書真文于洞靈之府,以度兆民。其寒池靈津,自然流澳,人得飲之,無有終極。
以上諸種真文,俱載《度人經》中。
真文者,五方真炁之精,凝結成文。其字方廣丈余,八角垂芒,或為雲葉之形,
或成飛走之狀。迨黃帝時,天真皇人譯成正音,今載《道藏》中。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15
本帖最後由 枫痕 於 2012-6-26 01:17 編輯
第十一化、垂經教
老君以龍漢元年,號無形天尊,亦名天寶君,化為玉清境,說《洞真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聖大乘之道也。
赤明元年,號無形天尊,亦名靈寶君,化為上清境,說《洞玄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
上皇元年,號梵形天尊,亦名神寶君,化為太清境,說《洞神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
三洞者:
一、洞真[ 洞,言通也。謂通玄達妙,靈秘不雜也 ]。
二、洞玄[ 玄者,通天立地,功用不滯 ]。
三、洞神[ 召制鬼神,其功不測 ]。
此三法,皆能通凡入聖,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
四輔:
一、太清 [以太一為宗,輔洞神 ]。
二、太平 [ 以三一為宗,輔洞玄 ]。
三、太玄 [ 以重玄為宗,輔洞真 ]。
四、正一 [ 以真一為宗,正以治邪,一以統萬。宗道德、崇三洞,遍陳三乘也 ]。
七部 [ 部者,別其義內以相從也 ]:
一、洞神。二、洞玄。三、洞真。四、太清。五、太平。六、太玄。七、正一[部]。
十二部:
一、本文 [ 本,始也,根也。文,分也,理也。謂理於萬事,又能表全至理也]。
二、神符 [ 神用無方,利益眾生,信若符契 ]。
三、玉訣 [ 玉,名無染。訣,語不疑。謂決定了知,更無疑染 ]。
四、靈圖 [ 靈,妙也。圖,度也 ]。
五、譜錄 [ 謂緒記聖人,以為教法 ]。
六、戒律 [ 戒,解也,界也,止也。律,率也,直也,懷也 ]。
七、威儀 [ 毅嶷可畏,軌式所宜 ]。
八、方法 [ 謂修行治身,有方所節度也 ]。
九、眾術 [ 眾,多也。術,道也。謂趣至極之初道也 ]。
十、記傳 [ 記,誌也。傳,傳也。謂記誌本業,傳示後人也 ]。
十一、讚頌 [ 讚以表事,頌以歌德 ]。
十二、表奏 [ 表,明也。奏,湊也。表心事上共湊大道也 ]。
開合為三十六部尊經,上應三清三十六,中應三界三十六帝,
下應九壘三十六土皇,內通人身三十六宮。故人頭有九宮,
心有九孔,臍有九神,形有九戶,凡三十六所。外合三十六音也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25
第十二化、撰靈篇
老君於中皇元年歲壬戌三月一日,老君於玉天瓊房,推較本元,撰集靈篇,以為寶經三萬卷、
符圖七千章、玉訣九千篇,以授東海方諸宮青童大君,使傳後學玉名合真之人。
大君既受寶經,位登上相,金華玉女,紫晨玉童,各三千人,俱侍衛焉。
末學之子,欲受經及修行,皆宜先奏金簡于青宮,投玉札于上清。
典錄玉司,常陰察人精粗,其有勤苦,乃得授玄焉。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26
第十三化、為帝師
老君在天皇時,號通玄天師 [一號玄中大法師 ] 乃講淡泊無為,而俗自化。
始制干支之名:
曰閼逢、曰旃蒙、曰柔兆、曰疆圉、曰著雍、曰屠維、曰上章、曰重光、曰玄黓、曰昭陽。
十二支:曰困敦、曰赤舊若、曰攝提格、曰單閼、曰執徐、曰大荒落、曰敦(爿坐)、曰協洽、
曰涒灘、曰作噩、曰掩茂、曰大淵獻。以定歲時之所在。
在地皇時,號有古大貞。爰定三辰,是分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
又人皇時,號堅固先生。分九區居方所,五行四微,世欲生死之業于是而起
人乃任性混樸,茹毛飲血,男女無別。夏則巢居,冬則穴處。
《洞玄經》云:“天地渾如雞子,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聖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運變,天數極深,地數極厚,盤古極長。
後乃有三皇,數起于一,立於三,成于五,盛于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云云。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27
第十四化、置陶冶
老君于天漢元年 [ 即上天年號 ] 下降,與燧人為師,號惟用子。
觀星辰、正七宿,分歲為春、夏、秋、冬四時;
別五木以改火,教民烹飪,以代生冷;作結繩之政,陶冶為器。
日中之市,興交易之道,人情以遂。
亳州《太清宮碑》云:“二聖既理,四表生光。我太上老君,博施濟眾,與人皇為師。
三百六十之川,初分血脈;一萬五千之策,乍配偶奇。三壬三乙之神,離胎于水木;
六丙六辛之將,出孕于風火。
一百五十六代,四萬五千餘年,始稱通玄天師,再號金闕帝君,三名盤古先生”云云。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29
第十五化、讚元陽
老君在伏羲時,號鬱華子,
說《元陽經》,教畫八卦、造書契,使天下義理必歸之文字,文字必歸六書。
作甲歷,歲起甲寅,干支相配 [ 即六十甲子 ]。
歲紀不差,年月不亂,晝夜是紀,東西南北而方不惑。
始制嫁娶,以正人倫。定禮樂,以敘尊卑。造衣裳,以明貴踐。
作宮室,以代巢穴。為舟車,以濟不通。造弧矢,以威不順。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宇內以治,政化大洽。
六書:
一、象形 [如日、月 ]。
二、假借 [令“長”一字兩用 ]。
三、指事 [ “人”在“一”上為“上”,“人”在“一”下為“下”。各指其事而言也 ]。
四、會意 [ 武、信:止戈、人言。會合其意也 ]。
五、轉注 [ 左右相轉以為言也,如“考”、“老”等字 ]。
六、諧聲 [“江”、“河”以“水”為偏旁, 以“工”、“可”聲諧也 ]。
依類象形之謂文,形聲相益之謂字,著于竹策之謂書。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38
本帖最後由 枫痕 於 2012-6-26 01:43 編輯
第十六化、教稼穑
老君与神农为师,号大成子,说《元精经》,教以生化之道。播百谷以代烹杀,合百药以救百病。尝桑得禾,尝柳得稻,尝榆得黍,尝槐得豆,尝桃得小麦,尝杏得大麦,尝荆得麻。既登五谷,以合民命。止杀禽兽,群分类聚。长善遏恶,以全其生。不食血肉,故无业累。示好生之道,由兹始矣。
《孔子家语》云:“季康子问:何谓五帝?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木金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皆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为明王者,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也。”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40
第十七化、始器物
老君在祝融時,下降衡山,號廣壽子,以《人皇內經》、《靈寶五千文》授于祝融。
融觀斯經,則知金玉七寶之所在。範土為石,冶金為鐵。
乃造刀斧鉛鑿等,以利益眾生,便不損手爪之用。
祝融氏以道治天下,六千餘歲上升。
《尚書•洪范篇》曰: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黃帝內經》與此稍異。
作者: 枫痕 时间: 2012-6-26 01:44
第十八化、居空洞
老君在黃帝時號廣成子,隱于空峒。黃帝徃見問之,廣成子曰:“汝所問者,物之質也。
奚足以及至道?”黃帝退,捐天下,齋心除形,閒居三月,復徃邀之。
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
再拜稽首曰:“吾聞子達于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
”廣成子蹙然而起,曰:“善哉問乎!來,
吾語汝:夫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神將必清。
勿勞汝形,勿搖而精,少思寡欲,乃可長生。
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神將守形,形乃長存。
謹汝內、閉汝外,多知為敗。
我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于杳冥之門矣,彼至陰之原也。
天地有官,陰陽有藏。謹守汝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
故修身千二百歲,吾形未嘗衰也。”黃帝聞之,
乃嘆曰:“吾于廣成子之謂天也!”因授以《自然經》、《陰符經》等。
《前漢書•藝文志》云:“道家者,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趙宋歐陽文忠公《崇文總目•敘》云:“道家者流,本清虛,去健羨,泊然自守,
故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雖聖人南面而治,不可易也。
或不究其本,棄去仁義,而歸之自然。以因循為用,則儒者病之”。
“神將必清”本作“必靜必清”,“勿搖而精”,“而”讀“爾”字。
作者: awaxdasa 时间: 2012-6-27 10:40
我来插楼........{:8_735:}{:8_735:}{:8_735:}
作者: 道长 时间: 2012-6-27 10:48
坐等十九至八十一话。。。然后发现,有道之人原来都是老君化的啊………………
太上老君也太牛了吧{:8_743:}
这大概是道教早期著作
欢迎光临 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https://www.imslr.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