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葛拉芙頓生於美國肯塔基州,長於路易維爾市。有道是虎父無犬女,葛拉芙頓日後會走上推理文壇,正是因為她有個寫推理小說的老爸C. W. Grafton。1967年,這個小女兒以處女作《Keziah Dane》嶄露頭角,兩年後的第二部作品《The Lolly-Madonna War》被電影片商相中搬上大銀幕,葛拉芙頓自己還參與了改編劇本的工作,這個意外轉折導致她除了小說創作外,還跨足電視電影的編劇事務。80年代末期,她曾將克莉絲蒂的英國作品,成功地轉換為充滿美國風情的電視劇集。
A to Ζ的字母排列遊戲
葛拉芙頓最為推理小說迷津津樂道的,即是她「字母女士」(the alphabet lady)的著名稱號。從1982年起,葛拉芙頓每一部金西‧密爾虹探案系列的書名,皆按照英文字母的排列順序來命名,如早期的《A is for Alibi》、《B is for Burglar》、《C is for Corpse》、《D is for Deadbeat》…..到新作《N is for Noose》,她以此設限來增加自己創作上的難度,且樂此不疲,而讀者也和她培養出私密的默契,在對她每年出爐新作的引頸期待中,臆測她又如何以字母來大作文章。事實上,葛拉芙頓這樣的奇異作風並非自己首創,而是師法其父運用歌謠連續行列來為小說取名的模式,因此,金西‧密爾虹系列不僅是葛拉芙頓的代表作,更是她向父親致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