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标题:
【圣光璀璨系列】袅袅檀香中的鎏金岁月~
[打印本页]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0:50
标题:
【圣光璀璨系列】袅袅檀香中的鎏金岁月~
但凡提到宗教艺术,总与华丽闪烁的金银珠宝撇不开关系。原本是想把各个教派的金器统一的归纳到一起给大家做个详细的介绍,但仔细考虑了一下,除了工程量比较大,相对来说金器在佛教中的地位貌似和银器在西方神秘学中被赋予的象征意义的地位是等同的。所以就单独把佛门金器搬出来给大家解个闷。
佛教中有七宝,排名首位的就是金。金器银器的华丽程度往往与其所出生的时代是格格不入的,而如果说单在工艺上来讲佛门金器与西方的金器的不同,除了宗教意义,那就是“鎏金”这项工艺了!因为我到现在也不知到“鎏金”一词用英文该怎么翻译,所以也无从考察这项工艺在国外是否有流传、何时兴起。但在我国历史中,鎏金物品在金银文化中占有相当的地位。鎏金就是将金融在水银中,抹在实现用银打好的胚上。因为需要长期的接触水银这种有毒物质,所以工匠的寿命都不会太长。在一些发掘出来的墓葬中,有一些殉葬的工匠,骨骸发黑,上面甚至析出晶体,就是水银中毒的迹象。不多说了,放图: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0:52
接着放图。。。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1:06
锡杖由唐懿宗供养,长1.96米,重2.39公斤,用金2两,银58两。杖身4轮套12个环,中饰柿蒂状忍冬花结座,上托流云仰莲,5钴杵及智慧珠。锡杖尊体由复莲八瓣组成,锡杖下端有三栏团花纹饰,栏之间以珠纹为界,极为精细,杖身中空,通体衬以缠枝蔓草,上面錾刻圆觉十二僧,手持法铃立于莲花台之上,个个憨憨可掬,神情动人,锡杖下端缀饰蔓草、云气和团花。杖首用银丝盘曲成双桃形两轮,轮顶有仰莲流云束腰座,上托智慧珠一枚。其中四个大环象征四谛:苦、集、灭、道;十二小环则代表十二部经。杖头为双轮四股十二环,四股以银条盘曲而成,每股套装雕花金环3枚,股侧铭刻:“文思院准咸通十四年 三月二十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一枚,并金共重六十两,内金重二两,五十八两银,打造匠臣安淑郧,判官赐紫金鱼袋臣王全护,副使小供奉官臣虔诣,使左监门卫将军弘悫”。这枚锡杖是佛教世界的权威,为佛门法器中的至宝,属佛祖释迦牟尼,是世界锡杖之王。《锡杖经》云,佛告诸比丘:“持此杖即持佛身,万行尽在其中”。
以上摘字百*度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1:07
。。。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1:08
唐
通高15㎝,厚0.2㎝,长20㎝,重355g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笼是盛装茶叶的器皿。笼子由上盖、提梁、笼体和足四部分组成,皆用金银丝编织而成。丝径极细,纹样呈长六角形透空,孔眼如蜂房状。提梁是用素银丝结为复层,系结于器身两端。盖体稍隆,盖与盖沿的交棱线为金丝盘旋成的连珠。盖中心为金银丝编成的浮屠状装饰物。器足由鎏金银丝盘旋成三个旋圈套,似爪形笼脚,足上部为兽面装饰。该笼出土于地宫后室,是懿宗所赐整套茶具中的一件,这套晚唐宫廷茶具为我国首次发现,弥足珍贵。
无与伦比的金银编织工艺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1:15
。。。。。。。。。。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1:16
这个可是货真价实的金饭碗:伽陵频迦纹纯金钵盂
高三十三毫米,口外径九十四毫米,重一百六十一点五克。模铸成形,直口微敛,方唇,腹壁斜收,平底。通体錾花,口缘饰一周联珠纹。缘口内壁饰卷草纹,腹壁錾饰四只捧莲伽陵频迦鸟,衬以缠枝蔓草,底部饰以一周仰莲瓣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1:17
鎏金三钴杵纹银阏伽瓶
此瓶有四尊,原分置于法门寺地宫后室四角,底部分别以写有“东”、“南”、“西”、“北”。纹饰鎏金细颈、圆腹、圈足,颈饰如意云头纹,腹饰四个莲瓣纹圈成的四曲圆图。内饰十字三钴金刚杵纹,圆图之间以两周弦纹相接,腹下部饰以一周八瓣仰莲,仰莲间立有三钴金刚杵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1:20
鎏金珍珠装捧真身菩萨像!
菩萨造型绾高髻,头戴花鬘宝冠,上身袒露,下着羊肠大裙,臂饰宝钏,双手捧着放置錾刻发愿文的鎏金银匾荷叶盘,匾长十一点二米,宽八点四厘米,饰满美纹,联珠纹一周。匾上錾文一行六十五字:“奉为睿文英明武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敬造捧真身菩萨,永为供奉。伏愿圣寿万春,圣枝万叶,八荒来服,四海无波。咸通十二年辛卯崴十一月十四日皇帝延庆日记。”整个造像栩栩如生,雕錾之刀细至毫颠,令人惊叹。
法门寺捧真身菩萨的造像取形于吉祥天女,其莲台束腰则錾刻四天王,契合了发愿文中祈祷词:“伏愿圣寿万春,圣枝万叶,八荒来服,四海无波”之镇护国家思想
唐懿宗以吉祥天女捧真身菩萨置于法门寺地宫,有四层含意:一是忏悔消灾,二是增福延寿,三是护国,四是供养佛祖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1:25
暂停一下,去吃个饭,吃完眯一觉,睡醒再接着发。可能有朋友会疑惑为什么这贴不发到宗教版块里去,因为我计划着之后发一些宝石之类的,所以就一起发在矿灵了。
作者:
九木。
时间:
2010-8-26 12:15
插楼,可以否?
咱还蛮喜欢鎏金的……
指引社_鎏金银碾槽及银碾轴.jpg感觉这个很好看涅~实用!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2:49
原帖由
九木。
於 2010-8-26 12:15 發表
插楼,可以否?
咱还蛮喜欢鎏金的……
指引社_鎏金银碾槽及银碾轴.jpg感觉这个很好看涅~实用!
欢迎插楼,带图插就更欢迎了,毕竟楼主我的能力还是有限的,能有更多漂亮的图图贡献给大家的话是好事啊。
不过那个碾轴,说穿了就是磨药的。不过谁家会真的去拿鎏金的东西磨药啊?那是皇帝供养用来给自己增加功德,准看不准动的东西。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5:33
不好意思,刚刚领导突然叫通知些会议,耽误了时间。下午这拨图开始上桌哈。
金杯托盏,其实是西夏王朝的产物。话说西夏王朝对佛教的狂热决不输唐王朝的。这一件出土自内蒙古临河县西夏城址,杯通高5厘米,喇叭口圈足,边沿、盘底、及花托外沿均刻有西番莲花纹,异常精美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5:48
这尊菩萨金立像最近亦被选为南京博物院18件“镇院之宝”之一。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清宫正式设立中正殿念经处,专管宫中藏传佛教事务,办造佛像。这尊藏传佛教风格的菩萨造像,便是由清代宫廷造办处制作的。
这尊佛像由纯度很高的黄金制成,通高88厘米(图2),且佛身与莲座皆装饰华丽,嵌珍珠宝石,雍容华贵,尽显皇家气派,应是清王朝全盛时期由宫廷的能工巧匠制成。乾隆时期,清宫佛像制作先由中正殿画佛喇嘛按皇帝旨意画纸样,拨蜡样,经皇帝审看后,交造办处工匠铸造,乾隆皇帝监督造像的全部过程。这尊金菩萨盘发束髻,戴五叶冠,冠后僧带向两侧下垂,两眉之间有白毫(白毫就是眉间的痣,是智慧的标志)。菩萨赤足站立在双层莲花座上,每瓣莲上嵌水晶一颗,莲座中间镶嵌珍珠一周。菩萨肩披一条银质仁兽,据说这种形似小山羊的动物天性非常善良,常舍己救人,人们捕捉它时,不用带什么围猎工具,只要两个人拿着刀枪到树林中,看到仁兽就在它附近假装格斗,这仁慈的小家伙以为两人真的要打起来了,就会跑上前去劝架,站在两人中间怎么也赶不走,人们趁机将它捕获。这件藏传佛教佛像是清朝国力鼎盛时期的产物,1994年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文物专家鉴定为一级藏品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6:05
这个佛头上过鉴宝节目,也是鎏金,不过是铜胎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6:14
唉,刚又翻出法门寺的一堆金器,鎏金飞仙鹤纹银茶罗子!不知道干啥用的吧,告诉你吧,筛茶粉的!泪留满面啊!太奢侈了!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6:26
刚才发过一个小银笼子,仔细看就知道和这个不一样,这个是装烤饼用的。
作者:
镜子
时间:
2010-8-26 16:33
支持楼主~~~喜欢这些图~~~~~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6 16:57
晕啦,马上要下班了居然又来新工作了。恐怕又得等明天了。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0:10
今天的图开始了哈。
自宋以后,因为银胎的鎏金制品因涂金层被磨损后会露出银色的胚影响美观,所以大部分的工匠开始试着用铜做胎。
我手里有太多明铜胎的鎏金制品图,其中以佛像最为出色。相对于汉朝的像造型多随印度,而唐朝的多表现飘逸雍容之风,明代佛像很显然是最为“精细”且“写实”的。
铜鎏金十一面千手观音立
观音共十一面,分四层柱状排列。最顶层为佛陀头像,下为观音现明王怒像,再下三层皆三面观音像。菩萨胸前双手合十,立于莲台上。背后千手呈放射状向四周发散,每只手均持法器。观音像看上去威严、庄重,其服饰的复杂繁缛和手臂的众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千手千眼观音为六观音之一,其形象至迟于唐朝已经出现。现今发现最早的此类造像可能是河南洛阳龙门东山擂鼓台北洞的八臂和四臂观音,其上方小龛有武周大足元年和长安元年题铭。较为流行的样式有两种:一是刻出千手千臂,每只手中刻绘一只眼睛;一是正中两手合十,另外左右各有手20只,每只代表25手,合数为千。千手千眼观音因眼多手多而被佛教徒们认为更易体察民情,具有大慈大悲心肠,故深受人们的喜爱。十一面观音是藏传佛教中常见的题材,在唐卡艺术中经常出现十一面观音的形象。而且从此尊造像的服饰和姿态来看,也是深受藏传佛教造像风格的影响。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0:12
铜鎏金药师佛坐像
好药师佛结跏趺坐,面部较长而方正,双耳垂肩,耳垂造型特殊,阖双目,唇角上翘,面带笑意,慈祥而庄重。右手捻一枚药果。整尊佛像包浆明显,金水保存完好。佛造像在细部的刻画上较为细腻,如面部的凹凸明暗的立体表现,衣褶及其边饰的宝相花与联珠纹的錾刻等,尤其在手部的形态塑造上,达到了惟妙惟肖的效果。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0:15
铜鎏金文殊菩萨坐像
这尊菩萨头顶肉髻高大,似带有发箍。面庞饱满。项带缨络,垂于胸前。结趺跏坐,左手持经卷,右手扶于膝上。身下莲台很奇特,整体形状像一个高脚杯。仰莲与覆莲之间有短柱相连。莲台高度与菩萨身相等。每一朵莲瓣上均雕刻一尊天女像,很有唐的风格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0:19
这一张,咳,我也没看出是哪位大佛,但是像身上有天禧字样,所以可以确定是北宋时期的产物。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0:23
这5座小菩萨像是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掠夺到日本去的,原是乾隆爷供奉的,在咱们GOV的多方努力下日方拿到香港拍卖,可惜。。。居然。。。流拍鸟。。。
可惜俺米有钱。。。55555555555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0:31
鎏板凳金佛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0:39
。。。。。。。。。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0:42
清朝时期的三面八臂佛,即使是凶神恶煞的那一面也做的很温婉的OTZ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0:45
清朝时的释加像远没有唐的庄重明的精细,而是人物比较活泼的感觉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0:48
这尊立佛像制造工艺稍有不同,是石雕的胎上贴的金箔。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0:53
这尊像姿态优美,形态丰满,面目安详,有唐的风格,但头上的冠貌似镶宝且加了烤蓝,又是明后期至清代时期的作品,不太好猜呀。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0:53
我哭了,居然没人看也没人顶。。。。。。。。。。。。fungus234f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0:57
这个 唐滴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0:58
。。。。。。。。。。。。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1:01
晕,至于这尊看起来比较·#¥%—*的。。。。。。。。。据说确实是明代的。。。还比较有名。。。。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1:02
。。。。。。。。。。。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1:05
这个是重头戏,现存宁波博物馆。保存的相当完好,因为是纯金的嘛。镶了2粒红宝,2粒蓝宝,1粒珍珠。
作者:
三眼伽修罗
时间:
2010-8-27 11:06
先发到这里吧,实在没动力发了
作者:
灰小五
时间:
2010-9-2 15:08
大概因为大家对于法门寺的文物很熟悉吧 嘿嘿fungus227f
作者:
xxsweetxx
时间:
2010-9-8 16:17
感谢分享。。。大开眼界了
作者:
死亡艺术家
时间:
2010-9-11 11:49
都是宝物呀~~~~~~~
作者:
Dionysian
时间:
2012-10-10 06:15
恩那,看来我可以开一个帖子,叫做“在乳香烟云中敬拜的哥特时代”
作者:
行走的太阳花
时间:
2015-10-15 13:37
谢谢楼主分享!
欢迎光临 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https://www.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