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3 S8 B. T0 J8 M ( ~) T6 |% C7 I/ |大约在15世纪,据称苏非主义教团已经历哈纳卡、塔里卡两个阶段,开始向塔伊法阶段过渡。有的学者把这一过渡称之为苏非主义教团的封建化过程。在这个阶段里,教团的权力空前集中。修道者和人数众多的世俗成员要完全听命于教团首领。卧里崇拜盛行。多数教团的首领一般都自称圣裔,实行世袭制。教团的创始人以及在教团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的或在世的谢赫往往被尊为卧里而受到尊奉。与卧里崇拜密切相关的是朝拜圣墓,一般教团都为卧里修有墓庐(拱北),有些陵墓还修有颇为壮观的道堂或清真寺。各教团往往都有自己诵念迪克尔(赞颂词)的一套仪式。" n$ c# M4 b2 w7 M. p' ^& s
+ d; |8 [7 G+ K; ]) ` N* v* u# i7 P4 s9 x1 ]+ U0 g+ Y/ L
( v3 V; Z. V% l) R) V7 H
教义和仪式1 x" M! h( k7 b o1 b, [
' Q9 s3 _" i. V, m- E4 [
9 e' `' x) \5 o
苏非主义既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没有统一的教义和仪式。除了保持伊斯兰教最主要的教义和外部形式之外,各式各样的教团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为适应居民的地方传统和观念,接受旧有的宗教信仰和习俗。但各教团还有许多共同之处。- B; B) r, ?" ?9 m1 S9 @0 B
7 q4 f; q+ H' h
与安拉相融合 3 s E# |. f1 d8 s2 H; L' a) d. @' u' p2 v- ?- j" C2 L/ }; [3 R
苏非主义多数教团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通过“无我”达到与安拉的融合。用伊本·太米叶的话说,在他们的观念中,“被造物的存在不是别的,而是造物主的存在;一切源于安拉的本质,目的是最终还原于安拉的本质”。为达此目的,各教团的首领都设想了必经的途径和阶段,有的苏非权威说要经过七个或更多的阶段或梯阶,中国一部分学者和穆斯林认为有三级,亦称三乘或三程,但许多人则认为有四个过程或等级:①沙里亚特(意译为“教法”),亦称“礼乘”或“常道”,指通过竭诚地履行正统伊斯兰教教法规定的五功来认识和接近安拉;②塔里卡特(意译为“道路”),亦称“道乘”或“中道”。指在宗教导师的指导下走上苏非主义的道路。修道者经过各种功修,弃除其意志和个性,思念安拉,沉浸于对安拉的炽爱之中,最后通过心醉神迷的突发达到第三个等级;③买里法特(意译为“认识”),即达到“认识”和“悟彻”真理的地步。这时内心已认识到宇宙统一于安拉,可洞察世界的虚幻、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均衡等,修炼到这个阶段就可以成为一位谢赫-卧里;④哈基卡特(意译为“真理”),亦称“真乘”或“至道”。修炼到这个阶段,则认为已达“浑然无我,心不纳物,唯独一主”的境界,处在融于安拉,天人合一的状态。2 b! N6 H* p+ q! P f0 `+ U/ j
1 m- S7 D6 [1 c, G \
迪克尔 5 I7 t8 G7 l- e
% [ x$ Y% Y0 ]( ~: u各教团的共同的仪式,原意是赞念安拉,并为此举行一定的仪式。有的学者认为,这是神秘主义的核心。苏非主义者认为,举行迪克尔的根据是《古兰经》的经文:“信士们啊!你们应当常常记念安拉,你们应当朝夕赞颂他超绝万物。”迪克尔的形式不尽相同,有些教团朗诵迪克尔,如卡迪里教团、库布拉维教团、雅萨维教团等;另一些则遵循默念,如纳格什班迪教团。此外,如毛拉维教团等还伴之以音乐和舞蹈。据说舞蹈与精神的循环有关,大家围绕着一个存在物跳舞,目的是要取得天启的影响;旋转表示他们在外表和思想上的循环,意思是愿安拉使他们内心深处变成神圣的,从而达到入神,达到与安拉的结合;跳跃则表示他们从人的地位跳到了与安拉相结合的地位。 , G9 b7 O9 M* V$ R: n% e 1 E6 T+ z* e7 Z) a9 U- f4 I/ P赞珠 ( F( d, o1 q5 C% A: M$ U
N9 P; d: @; E- U$ J
亦称念珠。穆斯林的赞珠一般每串为33颗或99颗,关于赞珠的功用,巴格达的神秘主义者祝奈德认为是达到入神的方法。有人曾劝说他不应使用这异端的物品,他则回答:我不愿抛弃把我引到安拉面前去的道路。到15世纪,赞珠得到普遍的推广,现在,连严格的瓦哈比派也在使用。 * A. v5 ]( y- S% L+ _- `$ ?) _$ k: g! N6 G# F% A2 E
卧里崇拜 * u" n+ j; m S0 C* N4 ^2 j ) \4 ~: [ ^6 V& p. t, F) d伊斯兰教没有承认卧里的正式规定,早期的正统派觉得祈祷卧里是一种多神教的崇拜方式。到12世纪,正统派教理与卧里崇拜之间在哲学上已经调和,此后这种宗教仪式在各派穆斯林中就程度不同地得到承认或默认。由于对当地卧里及其陵墓的朝拜,有时就免除了到麦加朝觐的义务,特别是由于去麦加的路途遥远,加上<敏感詞>困难,远非所有的穆斯林都能前往,因而苏非派的卧里崇拜更加盛行。 / a, R. V. D, V; F9 K% t; @1 Z8 W |1 P. `1 ~' M I
对<敏感詞>宗教信仰的汲取 7 y) k. W% @3 P ' U, X( C5 d1 L0 a& J- I在伊斯兰教兴起和传播之前,在今日信仰伊斯兰教的广大地区,曾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如犹太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萨满教以及<敏感詞>多神信仰等等。苏非主义者不仅对当地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信仰和仪式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且从中加以汲取。如在昔日萨满教流行的中亚许多地方,他们把对安拉的信仰与萨满教对腾格里(“天”)的信仰结合起来。作者: 愚昧。 时间: 2010-2-23 19:12
这不是百科上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