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R8 B z; z( Q, r 有些人几乎居住在教会的 围或场所内,遇到举行公众祈祷礼仪的时候,因为缺乏座椅和跪凳,在冬天教友们就坐在乾草堆上,夏天则坐在青翠的草地上。星期主日的弥撒是人人必须参与的,但是参与的水准并不理想。有些人等在圣堂附近的酒店饭馆里吃喝聊,到了弥撒成圣体圣血的时候,才进入圣堂,另有一些人在成圣体圣血後便溜走。弥撒中,有人在圣堂内聊天,等到神父开始讲道的时候,便溜出去,部分男男女女就利用那个时刻见面约会。 8 E% M/ \* D+ D/ d. V $ X, D; @& Q; a6 n* n1 W( b 一年中的教会礼仪节期也参杂着一些稀奇古怪的民间传统习俗,那些习俗的来源和意义都不甚清楚,而且各地不同。比方说,圣诞节劈来烧的木柴并不扔掉,都保存起来,等到暴风雨的日子重新拿来点燃;十二月二十八日诸圣婴孩瞻礼当天,小孩子们都坐上圣堂内的荣誉席位,一时堂内秩序大乱,惹来很多笑话;元月一日则是狂人节,人们在圣堂内玩纸牌,在圣堂外的台阶上跳舞,群众在他们中选出一位主教和教宗,六品和五品修士在祭台上吃香肠和布丁甜点。主教们时而禁止这些玩笑把戏,但是教友群众还是我行我素。类似的宗教和民俗参杂不分的节庆活动很多,不胜枚举,其中有些还流传到今天。* y3 m* i2 n: W: D
" A: m2 q$ l5 N3 M: j" b 任何宗教的信徒,一般都很乐意、甚至渴望接近或接触神圣的事物,基督信徒也不例外,那些不太虔诚的信徒尤其热衷此道,他们以为这样可以弥补自己信仰生活上的欠缺。这种宗教情愫可能与恭敬基督的人性有关。许许多多基督信徒不辞辛劳,不怕牺牲,一心一意要到耶路撒冷圣地或与圣人圣女的生平有关的地方朝圣,还有十字军八次东征,这都和他们接触神圣的事物的心愿有关。圣五伤方济各发明布置圣诞马槽,让活生生的人和家畜扮演马槽中的人物的动物角色,这也是渴望重温天主降生为人的奥迹的虔诚心愿,是信徒乐意接触神圣事物的心理表现。这也是为甚麽基督信徒那麽敬礼圣人圣女的圣髑的理由之一。其实,基督信仰的对象和 围都是精神界的,物质方面的事物只是精神寄居的躯壳而已,躯壳有一天是会消失的,精神却常存。人在现世的生命结束之後,他便进入纯精神的生命境界,那个境界不是肉体可以接近或接触的。虽然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想尽办法,或用金钱购买,或用偷窃的方式,去获得圣人圣女的遗物,而这些遗物经常被瓜分为成千上万的碎片。法国圣王路易九世非常恭敬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钉子,他更用重金从中东购得耶稣被钉十字架时,头上所戴的刺冠,并叫人建造了一个金碧辉煌的柜盒子把它供奉珍存起来。许多地方教会团体因为缺乏享有大名气的圣人遗髑,只好将就于敬礼地方上的圣人遗髑,希望这些圣人圣女保护他们的农作物,或保护他们的同业公会。 % b" b7 g% }% d" E1 A% m # Y* r3 N# j. K 这些参杂着宗教和民俗色彩的敬礼和节庆是不是足以说明真正的基督信仰的存在呢?很难说,至少今天的基督信徒不喜欢用那些外表的宗教活动来界定自己的基督信徒身份。那麽到底中古世纪基督信徒的伦理道德生活如何呢?历史家告诉我们在观察这方面的事情时,最好是把教会的明文规定与教友的实际生活分开来谈。那个时代的神学家、讲道的神父、地方教会的教务会议、乃至大公会议,都提出许多教友生活应该遵循的规诫,但这些规诫不一定人人完全遵守,有关方面也不一定执法如山。2 N8 ~( r" F1 b" L7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