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返回列表
查看: 26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宗教哲學] 《世界、诠释与教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13 22:14: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書籍上傳
封面:
簡介: 对“世界”概念的重新定位和周密阐释,对任何取向远大的思想体系的内在建构都具有根本的奠基作用。而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更有很多源远流长的关键概念如同满带刻痕的河道,最深而直接地塑造了古代中西方的社会、文化、思想和宗教地貌。而通过15世纪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这些关键概念又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世界整体的文化景观,铺陈下现代化世界里潜在的问题与悖论。

本书的追索之旅从千年流变的“世界”概念的诠释开始,对汉语哲学史开端的“心”“物”“德”“经典”概念以及相关喻象做了深入的诠释,还对西方源远流长的经典诠释和教化传统做了系统的梳理分析。
語言: 中文
格式: pdf
作者: 鲍永玲
目錄:
上篇 世界
第一章 “世界”概念的缘起
第二章 “世界”概念的诠释: 早期佛教与玄学合流之情势
第一节 loka的源始涵义
第二节 三千大千世界的佛教宇宙观
第三节 大道而察:佛玄合流的世界图景
第三章 天下—世界:从概念变迁看近代东亚世界图景之变更
第一节 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天下”图景
第二节 汉传佛教“多元多重”的“世界”图景
第三节 “世界”还是“天下”:近代东亚世界图景之变更
第四章 共在、同居和世界

中篇 诠释

第五章 “倾听哲学”与“观的哲学”:两种不同的诠释学取向
第六章 水道与经典:儒家经典诠释场域的形成及其核心特质
第一节 “哲学的突破”与儒家经典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贯通水道”:儒家经典诠释与注疏理念的形成
第七章 开放而收敛的水域:儒家经典诠释的隐喻
第一节 儒家经典诠释理念的形成
第二节 开放而收敛的水域:儒家经典诠释场域的特性
第三节 经典诠释与思想创造
第八章 “物”的多重面相
第一节 “物”之三训
第二节 生生物化
第三节 “物”之成、序、位、格
第四节 与物同体
第九章 “直心为德”及其意象考释
第十章 种“德”者必养其“心”
第一节 王阳明经典诠释思想的价值维度
第二节 “种德养心”和“下学上达”:王阳明的经典诠释观
第三节 朱王经典诠释思想之异同
第十一章 孟庄“心”学殊异考
第一节 孟子论心:“谷”之实达
第二节 庄子论心:“镜”之虚灵
第三节 圣人之异:“养心”和“游心”
第四节 “心”之正负功夫

下篇 教化

第十二章 驯养、教化和自然
第一节 musar:驯养与训育
第二节 παιδεiα:转化与教化
第三节wσι:生长与技艺
第十三章 成形与教化:爱克哈特论“神人合一”
第一节 永恒沸腾的灵魂火花
第二节 流溢回返的教化循环
第三节 神人合一的纯化之路
第十四章 “内在形式”:沙夫茨伯里的新自然神论
第一节 内在形式和活的自然
第二节 情感教化和绅士理想
第三节 神圣秩序与和谐宇宙
第十五章 情感与教化:沙夫茨伯里道德哲学与审美话语辨析
第一节 自然和教化
第二节 道德和情感
第三节 审美和秩序
第十六章 沙夫茨伯里对德国教化观念的影响
第一节 “内在形式”:从柏拉图到沙夫茨伯里
第二节 “内在教化”:从莱布尼茨到厄廷格尔
第三节 “普遍的人”:德国古典教化观念的核心
第十七章 内在之路:从神的肖像到自我教化
第一节 教化观念的源起
第二节 德意志运动与教化观念的普遍化
第三节 自我教化:德意志运动的内在精神之路

附录:被卷入难民危机里的“康德”
参考文献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沙发
发表于 2023-9-15 06:39: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9-22 11:21: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9-22 11:44:30 | 只看该作者
谢晓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