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楼主: 飛翔朱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易笔谈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8:26:21 | 只看该作者
【学易笔谈】之四十     乾坤屯蒙的建元与改元

                        
            内容提要:本文是对天元、地元与人元相互关系探讨的继续。说明每一个卦中,都有“三元”。周易六十四卦,就是通过不断的建元与改元而成为一个严谨的、首尾连贯、环环相扣的体系的。

                    为了对卦辞、爻辞中的元字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前文我们摘录了卦辞中有元字的辞句,现在我们再把爻辞中有元字的辞句摘录如下:
                    
                      卦序     卦爻名        爻辞
                        二         坤五        黄裳元吉
                        六         讼五        讼元吉
                        十         履上        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十一         泰五        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二十四         复初        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二十六     大畜四        童牛之牿,元吉
                    三十         离二        黄离,元吉
                三十八         睽四        睽孤,遇元夫
                四十一         损五        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四十二         益初        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四十二         益五        有孚惠心,勿问,元吉
                四十五         萃五        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
                四十八         井上        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五十九         焕四         涣其群,元吉
                     
                    
            以上所引爻辞中的元字,连同卦辞中的元字,共计二十七个。按其用法,可分五类:一是元亨利贞四字连用;二是元亨两字连用;三是元吉两字连用;四是元永贞;五是元夫,兹分述之:
                    
                  
            1、元亨利贞连用者,计有六卦,为乾、屯、随、临、无妄、革。它们在卦序中都是奇数卦也即原筮卦。元字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建元,如乾建元于甲。屯建元于乙,随建元于丙,临建元于丁,无妄建元于乙,革建元于丁。二是讲这个元的性质和作用,即亨利贞。亨利贞三字,其义也相当复杂,后面我们还要专门探讨。大体说来,亨训通是正确的,唯有通才能长能大;利贞则为宜于正固之意。
                    
                  
            2、元亨连用者计有四卦,为坤、大有、蛊、升。元亨的意义大体同前,即一方面是建元,如坤建元于己,大有建元于癸,蛊建元于庚,升建元于癸;另一方面是说这个元是亨通的。此外,由元亨利贞连用者皆为奇数卦和元亨连用者皆为偶数卦这一点,提示我们把六十四卦分为原筮和复筮两类。为什么原筮卦“利贞”而复筮卦不利贞呢?这除了前面谈到的“往”、“来”以外,恐怕还和“本”、“末”有关,大抵原筮为本,复筮为末,本固则末兴,末固则伤本。乾、屯、随、临、无妄、革这六卦初爻皆为阳爻,可谓先天饱满;而坤、蛊、升三卦初爻皆阴,柔弱之象,大有卦初爻虽然是个阳爻,但上面还有四个阳爻,相形之下,也算不上强壮,所以也缺乏正固的依据。
                     
                  
            3、元吉连用者,卦辞有两处;爻辞有十二处,其中初爻有二,为复、益;二爻有一,为离;四爻有二,为大畜、涣;五爻有五,为坤、讼、泰、损、益;上爻有二,为履、井。元吉的一般意义是说这个元的状态,说明这个元是吉祥的。但是这个元究竟是三元中的哪一个,这就需要具体分析。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这个爻本身是元,元吉的意思是提示说:“这个爻是元并且吉祥”。例如讼五为己,己是地元,“讼元吉”的意思就是讼卦的地元是吉祥的。余如大畜四、离二、益五、涣四,皆类此。
                     
                  
            其二,这个爻本身既不是天元,也不是地元,那么元吉的意思就是“以此爻改元为吉”。大抵一卦需要改元,而这个卦和它的上卦又不是覆卦,那么就在上卦需要改元的爻处加上元吉二字,予以提示。例如坤卦五爻为癸,癸在坤卦中既非天元,也非地元,称元吉者,是说于此爻改元为吉,以此我们知道屯卦初爻为乙,再如复卦初爻为癸,虽为本卦的人元,但又承当下卦(无妄)的人元,所以也称元吉。
                    
                  
            其三,这个爻本身不是元,也不担当下卦之元,但此爻于元有益。或者因元吉而受益。例如泰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是说五爻应当象帝乙先生那样,通过嫁妹联姻,巩固皇权,保佑元的吉祥。余如损辞、鼎辞、损五、益初等,大致是因为天元地元吉祥而无咎,可以“利用为大作”。
                     
                    
            其四、这个爻注定为下卦之元,但前提是其它爻序有变。例如履上和井上。一般的规律是:上卦变成下卦,爻序正好倒过来。但履卦上爻变成泰卦初爻、井卦上爻变成革卦初爻的时候,中间的四个爻位发生了旋转,所以履卦上爻的爻辞说“其旋元吉”,井卦上爻说“有孚元吉”。
                     
                     
            4、元永贞。卦辞、爻辞中言元永贞处有二,一为比卦辞“原筮元永贞”;一为萃五“匪孚,元永贞”。所谓“元永贞”,就是指初爻只变方而不变位。例如乙变癸,丙变壬等。比卦辞言“原筮”是指师卦,师比两卦的人元是同位不同方,当然因为运行方向不同,所以中间的爻序也发生了变化。萃五言“元永贞”也是因为初爻只变方而不变位。为什么比卦言“原筮”而萃卦不言“原筮”呢?这是因为比卦卦序为八,是个复筮卦,而萃卦卦序为四十五,本身是个原筮卦,所以不再讲原筮。
                  
                    
            5、元夫。元夫一辞,仅见于睽卦。睽四言“睽孤,遇元夫”。元夫指四爻,四为睽之地元,为阳爻,故以元夫为喻。此外也有于此爻改元之意。
                  
                    
            周易六十四卦的建元和改元,虽然有许多是用元字提示,但又不完全使用元字。余如“命”字(讼四“复即命”;否四“有命无咎”)、“由”字(豫四“由豫,大有得”)、“拇”字(解四“解而拇)等,也都具有提示改元的作用,这些都需要结合卦辞和爻辞具体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8:26:38 | 只看该作者
【学易笔谈】之四十一       乾坤是怎样变成屯蒙的

                       
            内容提要:本文是对乾坤与屯蒙关系探讨的继续。说明乾坤在运行当中,到了一定阶段,在某个环节上就会发生“断裂”,乾坤这种状态就变成屯蒙这种状态,这种变化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传统易学认为,乾为天,坤为地,有了天地就会有万物,万物充盈,这样就有了屯蒙,屯为万物的初始阶段,初始阶段的万物幼稚,所以又有了蒙卦。如《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几千年来,人们就是按照这样的说法来理解乾坤是如何变成屯蒙的,理解整个周易(通行本)卦序的编排的,其实这是不对的。乾并不完全表示“天”,坤也并不完全表示“地”,乾坤变屯蒙的根本原因是内部诸爻矛盾发展的结果,乾坤变屯蒙是偶然的,当然在这偶然的变化中也包含着必然性。

                    
            为什么说乾并不完全表示“天”呢?这看一看乾卦的卦辞与爻辞就清楚了。在乾卦的卦辞与爻辞中,除了五爻辞有一句“飞龙在天”以外,还有二爻的“见龙在田”和四爻的“或跃在渊”,此外还有三爻的“君子终日乾乾”。如果说乾为“天”,那么是天上原本存在着“田”、“渊”、“君子”呢?还是把原本属于“地”上的这些事物搬到“天”上去了呢?其实都不是,在经文中,“天”仅仅表示“上”,这联系经文中其它几处谈到“天”的地方也就可以清楚了。例如大有上谓“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大畜上谓“何天之衢”;明夷上谓“初登于天,後入于地”;中孚上谓“翰音登于天”。这些“天”都是指的上爻,不仅和六爻卦的乾卦无关,也和三爻卦的乾无关。另外睽三的“其人天且劓”和姤五的“有隕自天”虽然不在上爻,却是指的上爻,这也与乾无关,乾五的“飞龙在天”也只是说它有向上的趋势,所以我们说乾并不完全表示“天”,“天”在某些卦中仅仅表示上,没有别的意思。

                  
            同样,坤也并不完全表示“地”。在坤卦的卦辞与爻辞中,除了“霜”、“冰”、“野”这样一些与“地”有关的景物以外,同样还有“囊”、“裳”等与“地”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明夷上的“后入于地”说的是明夷上这个爻将要变成下一个卦的初爻也即下爻,没有别的意思,所以“地”也仅仅是表示下,地并不是坤特有的“专利”。

                  
            乾并不完全表示“天”,坤也不完全表示“地”。即便是把乾坤理解为天地,也不能说“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如果把天地与万物分出先后,那么在万物产生以前,天地岂不就就成了一个“空匣子”?事实上,天地即万物,万物即天地,不能设想没有天地的万物,也不能设想没有万物的天地。

                    
            对乾与坤的关系,传统易学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叫做乾是纯阳之卦,坤是纯阴之卦,乾与坤的关系是“错卦”。错卦也叫“对卦”、“类卦”、“旁通卦”,意思是在横的平列上,一左一右,本卦阳爻变为阴爻,阴爻变为阳爻,从而演变出一个与之相对的卦。我们说,如果把乾卦六爻皆阳坤卦六爻皆阴这一点理解为纯阳纯阴的话,这也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如果把乾的六爻理解为纯阳爻,把坤的六爻理解为纯阴爻,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乾坤各爻非但不纯,而且是不纯到了极至,以至于是阳是阴都很难确定,所以我们说乾坤各爻都是非阴非阳或者是亦阴亦阳的爻,由这样的爻构成的卦就是非乾非坤或亦乾亦坤,这是一个阴阳未判的“混沌”状态。由此我们的结论是乾坤一体,乾直接就是坤,坤也直接就是乾,是乾与坤在特定条件下的“直接同一”。

                    
            乾与坤也有不同的一面,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乾与坤的关系不是错卦,而是“覆卦”。覆卦也叫“反卦”、“反易”、“反覆卦”、“综卦”,即将一卦反覆过来(上下颠倒)所得到的卦。坤是倒过来的乾,乾也可以看成是倒过来的坤。知道了乾与坤的真实关系,那么对乾坤六爻的“纳甲”也就不是多么困难的事了。乾按其初二三四五上的顺序纳入甲乙丙丁戊己,坤的六爻顺序就成了己庚辛壬癸甲,从时间上说,这正是一个完整的周期。由于时间的运行是与方位的变换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也就知道了乙和癸、丙和壬、丁和辛、戊和庚原来是同一个爻位,只是运行的方向刚好相反。
                    
                  
            乾纳甲乙丙丁戊己,坤纳己庚辛壬癸甲,这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算不上多么复杂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却被某些人歪曲并复杂化了。始作俑者就是汉代的京房。京房先以八卦纳甲,把乾坤艮兑坎离震巽分别配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这样还有壬癸两个天干多了出来,于是再把壬分给乾,把癸分给坤,这样乾卦的下三爻就都是甲,上三爻都是壬,坤卦的下三爻都是乙,上三爻都是癸,这就是所谓的“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这本来是不值得一驳的早该丢进历史垃圾箱里的东西,却被历代的算命先生们继承下来,成了六爻纳甲筮法的主要依据。人们为什么不想一想,如果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这个“理论”成立的话,那就等于把乾与坤拦腰斩断,《彖》辞的“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还怎么解释?《文言》的“與時偕行”还怎么解释?在易学史上,有不少人对这种纳甲法提出过质疑,比如张立文先生在《帛书周易注译》中就说:“乾卦爻辞的编排体现了由下而上的上升运动,在由初爻至上爻排列上,没有内外卦之分,也不反映是两经卦的重叠,只是一种顺序上增。如乾初九「潜龙」,龙潜伏未动;九二龙出现在地上;九四龙跳跃在渊;九五龙飞在天空;上九龙飞过高,而有悔。象征着事物变化发展是由不动到动,勿用到用,并由低到高,逐渐上升,升到一定的高度,要适可而止。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成为「亢龙」,物极必反,而「有悔」了,这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是乾纳甲壬,那么内卦三个爻就应该没有什么层次,外卦三爻也应该没有层次,另外从甲又是怎么过渡到壬的呢?或者有人说,京房纳甲还包含着地支,乾的内卦为甲子、甲寅、甲辰;外卦三爻为壬午、壬申、壬戌。用地支不是也可以把六爻区别开来吗?我们说这也是徒劳的,乾初至二,由“潜”至“见”,本来是一步之隔,谁能解释这中间的“丑”到那里去了?从甲子到甲寅需要五个周期,这难道还是“与时偕行”吗?京房纳甲根本不顾及经文,肆意肢解卦体,建立在京房纳甲基础之上的六爻纳甲筮法,它的灵验程度又怎么能让人相信呢?

                    
            乾纳甲乙丙丁戊己,坤纳己庚辛壬癸甲,这是探索周易体系的第一步,是周易六十四卦这个巨大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这第一步如果走错了,后面的事也就不用提了,所以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可惜的是几千年来的易经探讨,还没有一个人看出,乾坤两卦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周期,是第一个环节。

                    
            那么乾坤是怎样变成屯蒙的呢?现在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许多人都说易的本质是“天人合一”,这话对不对呢?我们说这话在一定条件下是对的,具体到乾坤卦,是可以说成“天人合一”的,因为乾与坤的六爻顺序,既是一条时间顺序,也是一条人们观察或行为的顺序,两个顺序是完全一致的。除了这种一致,还有阴阳的和合,卦体中心与重心的合一等,这是多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达到了可谓至善至美的程度。但是这种至善至美,同时也就是一种僵死的局面,因为事物再也不需要运动和发展,在绝对均衡的条件下也没有办法运动与发展。所幸这种局面仅仅是一种极特殊的情况,或者说是一时的情况,周易六十四卦只有乾与坤可以称得上是“天人合一”,其它六十二卦再没有一个卦是时间顺序与观察顺序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再没有一个“天人合一”的卦,这些卦说不上什么至善至美,但却在运动,在发展,再变化,也就是说“在活着”。

                    
            乾坤卦虽然消弭了许多矛盾,但还有一些矛盾是无法消除的,比如说方位上的差异;还有时间的运行,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别是还有一个被掩盖着的天数的复出。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与发展,终于打破了六爻的均衡,造成了乾坤的解体。我们说乾坤合一是一个完整的周期,是一个“圆圈”,这话不是很准确的,因为这个“圆圈”上的某个环节发生了断裂,所以这是一个不封闭的“圆圈”。断裂的原因是乾坤在运行中出现了强与弱或者说是富与贫的矛盾,具体说就是乾二那位“在田”的“大人”,到了坤五,就没有继续向上爻发展,而是另起炉灶,变成了屯卦的初爻,也就是“君主”(经文上也叫“大君”)。这何以为证呢?原来坤五“黄裳,元吉”的意思就是“以此爻改元为吉”。乾初甲我们曾经规定为“天元”,坤初己我们曾经规定为“地元”,屯卦初爻我们就规定为“人元”,因为这个“元”既不是甲,也不是己,那么它是什么呢?原来乾二为乙,坤五为癸,乙癸同位,所以癸再变又是乙,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屯初为乙,这是屯卦连接它的母体乾与坤的一个“脐带”。在乾卦中我们知道了与乙处于对立面的是丁,所以不用怀疑,屯上一定是丁。知道了屯初为乙,屯上为丁,但对中间四个爻的天干还是不好确定。所幸乾卦中有两个即将出现的“大人”,一个“在田”的“大人”已经登基,另一个“大人”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屯卦五爻是一个阳爻,这正是乾五“在天”的那位“大人”所变,这个大人在乾为五为戊,到了坤卦变成了二爻为庚,戊庚同位,所以到了屯卦再变为戊。屯五为戊,则与之相对待的屯三一定是丙,这样我们又找到了屯三与屯五的天干。这四个爻一经确定,那么屯二与四的天干也就不难确定了,二为己,四为甲。这样屯卦六爻按其顺序纳入天干便是乙己丙甲戊丁。天道与人道,或者说是时间的顺序与人们观察的顺序发生了错乱,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屯卦六爻,那么就是四、初、三、上、五、二。这种时间与观察顺序的错乱,正是经文显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根本原因,或者说是经文难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屯卦又是怎样变成蒙卦的呢?这就比较简单了。如果说乾坤一体有许多人还不理解的话,那么我们说屯蒙一体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几乎所有的治易者都知道屯与蒙的关系是“覆卦”,屯倒过来为蒙,蒙倒过来为屯。屯的初二三四五上顺序变成了蒙的上五四三二初,再依据乙癸同位、丙壬同位、丁辛同位、戊庚同位,给蒙卦初二三四五上顺序纳入辛庚甲壬己癸也就是了。蒙初辛不同于屯初乙,但也是“人元”,所以蒙卦辞中也特意有一个“元”字,有了这些“初筮告”,后边的事皆可依例类推,只是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卦辞爻辞才予以提示,这是易经在表述上的一个特点。如果我们依例找出每一个卦六爻在时间上的顺序,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卦辞与爻辞编制的是何等贴切,何等严谨了。
                    
            如果我们把乾与坤、屯与蒙这种基于一体的“覆卦”卦变形式规定为“原始反终式”的话,那么由坤变屯这种卦变形式就可以规定为“中道而返式”,因为坤卦五爻并没有运行到上爻,也就是坤五癸并没有进入上爻甲,而是返回来充当了屯卦的初爻。这种“中道而返式”是一种特殊的卦变,但在特殊的卦变中又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

                    
            为什么说卦变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呢?这深入研究一下乾坤的卦辞与爻辞也就清楚了。当着乾初至二的时候,初位的空缺三四五爻都有资格去填补,所以乾三讲“夕惕若厉”、乾四讲“或跃在渊”,就是说它们都有可能进入初位,所以当乾二变成坤五后,它的返初也就是多种可能中的一种,这就是偶然性,但在这偶然性中也包含着必然,这个必然就是一个爻的空缺总会有其它爻来填补,坤五捷足先登,也是因为较比其它爻多那么一点点的优势而已。兹列乾坤屯蒙四卦的卦变示意图如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8:26:55 | 只看该作者
【学易笔谈】之四十二            释“亨”(上)



                    
            内容提要:本文以为,研究周易卦变,不能不弄清亨字的意义。亨通是卦爻运动和变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卦变的目的。为什么有的卦辞、爻辞有亨字,有的没有?这些只有结合卦辞和爻辞,从易数、卦体特别是易道上去分析,才能准确掌握亨字的意义。



                    
            研究周易卦变,不能不弄清亨字的意义。系辞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又谓“往来不穷谓之通”。这就是说,周易卦变的原因是“穷”,穷也就是“止”,是“极”,反映在卦爻运动上就是“窒”,是阻塞。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引起卦爻关系的变化。变化的结局是建立起一个新的卦体(准确说是卦体的一个新的形态),由于新的卦体能够使得诸爻通达、通畅,所以这个新的卦体可以长久地存在,这就是“通则久”。那么亨字的意义是什么呢?简单说亨就是通达、通畅。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亨是卦爻运动与变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卦变的目的。
                     
                    
            亨字是卦爻辞中用得比较多的一个字,对亨字较早的解释是《文言》:“亨者,嘉之会也”。孔颖达疏:“亨,通也”。现在一般的解释就是通达,应当说这种解释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进一步问,为什么有的卦辞爻辞中有亨字,有的卦辞爻辞上没有?是否有亨字的才通达,没有亨字的就不通达?这就不大容易回答了。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有的人才对亨字做了另外的解释。其实亨字就是指通达,但通达的内容、形式和条件不尽一样,这些只有结合具体的卦爻,从易数、卦体特别是易道上去分析,才能准确掌握亨字的意义。
                    
                  
            从易数也即卦爻之数看,六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爻的九个数中,除了一个用于定位以外,其余的数都可以在不同的爻之间流动。这就是“大衍之数”,被当作大衍之数的天数与地数不管运行到那里,自身不会起变化,但却会影响爻的量变和阴阳性质的变化,所以数的周流是爻变以及卦变的内在根据。
                  
                  
            从卦体上看,每一个爻都同它周围的四个爻在空间上有直接联系,六爻分处于三个相互关联的圆圈上,因此每一个爻的运动,势必牵扯到同一个圆圈上的另外三个爻,每一个数的运动,势必牵扯到另外十一个数,所以如果不能通达,也就不会有数或爻的运动。卦体遇到障碍,也不会发生旋转或滚动。
                  
                  
            再从易道上看,卦体上居于上层和中层的爻(或数),都有一种向下的趋势,当然是以量大的为先,这就是地道;六爻之间有一种时间上的联系或顺序,顺之者行,逆之者止,这就是天道;人道与天道和地道常常处于背离状态,有时通达,有时不通达。因此,通达或者说是亨,本质上反映的是爻与爻或卦与卦之间的一种由此及彼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说,“嘉之会”也是很不错的。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亨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8:27:12 | 只看该作者
一、势亨与时亨
                    
                    
            我们知道,爻与爻既有阴阳刚柔的差别,又有方位上的差别,这些差别,决定了六十四卦可分成平衡与不平衡两类。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泰卦三爻谓“无平不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一般说居于上层的量大的爻,有压向居于下层的量小的爻的趋势,我们把这种趋势,称之为“势亨”。
                    
                    
            势亨建立在卦体失衡的基础上,势亨的目的在于建立新的平衡。但是,单独的势亨,只能是一种潜在的或可能的亨通,只有与恰当的时机相结合,才能成为现实的亨通。
                    
                    
            时亨简单说就是“得时”,得时则亨,不得时则不亨。《彖辞传》中讲的“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讲的就是时间的作用。还有诸如“时用大矣哉”、“时义大矣哉”,也是说的“因时而亨”的情形,对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时亨”。
                    
                    
            时亨以势亨为基础,一般说来,没有势,纵有其时也是枉然。但在一定条件下,时也可以转化为势,这个条件就是人道,如果合乎人道,且得其时,那就虽弱犹强。例如乾坤两卦,可视为绝对平衡卦,就势而言,初爻没有通达上爻的可能,但因为时序正好与爻序一致,也即所谓的“天人合一”,所以自始至终,畅通无阻。再如升卦初爻与二爻,从势的观点看,初弱二强,二居初上,形似强人挡道,泰山压顶,初爻本不能升,但因为初爻为癸,二爻为甲,初至二合时,且合人道,所以卦辞谓“元亨”,初爻辞谓“允升,大吉”。
                    
                    势亨与时亨是基本的亨,是其它形式的亨的基础,具有普遍的意义,卦辞爻辞中的亨字,多指势亨与时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8:27:23 | 只看该作者
二、光亨与心亨
                    
                    光亨与心亨是两种特殊形式的亨,它们建立在时亨与势亨的基础上,但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先说光亨。光亨一辞,见于需卦,需卦辞谓“有孚,光亨”。对这句话,传统的解释是“光明而通达”,也有把光亨解释为“大亨”者。这些解释,都未能把光亨当作一种特殊形式的亨来对待。
                     
                  
            那么光亨是什么样的亨呢?我们试以需卦为例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需卦五爻是个阳爻,上爻是个阴爻,按照人道,五爻应当至上,但在实际上五爻到达上爻没有呢?没有。非但五爻不能至上,其它各爻也不能至上,所以上爻辞才有“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的说法。五爻为什么不能至上呢?原因是五爻与三爻互衡,三爻与五爻都缺乏向上的动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五爻至上逆时,因为五爻为戊,上爻为丁,这样表面上是五爻接近上爻,但又是可望而不可及。按照天道,三爻最有希望到达上爻,但因为不合人道,所以被上爻视之为“寇”(需于泥,致寇至)。按照地道,四爻最有希望到达上爻,但此行既不合人道,也不合天道。所以在需卦中,没有哪一个爻能抵达上爻,在这个意义上说,需卦是不亨通的。
                    
                  
            但是需卦上爻也不是完全孤立的与世隔绝的爻,从方位上讲,它同二三四五爻都有直接联系;从时间上讲,上爻承三包五,特别是三爻为丙为阳,虽然不能上行,但又恰似一盏明灯,照耀着阴暗的上爻,而这种“照耀”,便是所谓的“光亨”。
                    
                  
            光字在爻辞中还有两处,一处是观卦四爻,其辞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观四是个阴爻,象征黑暗,本身并没有什么光明可言。但是依照人道,它接近五上两个阳爻,又因为上爻为辛,四爻为壬,五爻为甲,所以这是四爻“借”上爻之光,以通达五爻。也可以说是取之于天道而用之于人道。五爻为甲,故称其为“王”。四爻至五,于时不通,所以这里也用了一个“光”字。
                    
                  
            光字还有一处是未济五,其辞为“君子之光”。未济五是个阴爻,本身无光,其所谓“君子”者是指四爻,四爻为阳为壬,五爻为甲,四至五合于人道,故谓之“君子”,但是不合时宜,所以对五爻而言,就象是有光明照耀,故谓之“君子之光”。
                    
                  
            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光亨不同于一般的亨通,如果把一般的亨通界定为物质的交流,那么光亨倒象是信息、能量的交流,或者说是一种影响力。
                    
                    
            心亨一辞,见于坎卦。坎卦辞谓“有孚,维心亨”。对这句话,通常的解释是有诚信维系于心,所以亨通。这种解释,一是把“孚”字解释为“诚信”,这是不对的,二是“有孚”同“维心”连在一起,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维”就是“惟”,“维心亨”就是说只有“心”才是亨通的。我们试以坎卦为例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坎卦是个失衡卦,其爻时为乙戊己丙甲丁。初爻为阴,二爻为阳,初至二有违地道,也不合时宜,故其辞为“习坎,入于坎窞,凶”,这是说初爻至二不通。坎卦三爻为阴为己,是个“可入而不可出”的爻,爻辞为“入于坎窞,勿用”,说明这个爻也不通四。四爻为丙,丙至甲也是于时不通,所以四爻也就不能至五。五爻至上虽合人道,但不合时宜,而且依照天道和地道又当至初。这样上爻非但不能和五爻“和合”,反倒为五爻所拖累,这就是爻辞说的“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为什么“三岁不得”呢?因为五爻为甲,上爻为丁,自甲至丁,是为“三岁”(经文中的“年”与“岁”是有严格区别的,虚数为年,实数为岁)。从人道上看,坎卦六爻也不是完全不通,例如二爻至三,合于天道、人道,所以这是亨通的,故爻辞说是“坎有险,求小得”。但是到达三爻以后就陷于绝境。以上是从人道上看的,如果从天道和地道上看,坎卦有些爻之间还是相当通畅的,比如五爻至初,就既合天道,也合地道,所以爻辞说是“坎不盈,祗既平,无咎”。再如初爻至四和四爻至上,也是既合地道,又合天道,所以四爻辞谓“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樽酒,簋贰,用缶”是说初四上这三个爻都是阴爻,贫而不富的样子。“纳约自牖”则是说初爻经过四爻可以通达上爻,就象是通过窗子接送食物一样。由此看来,卦辞中的“心亨”,主要是指四爻,依靠这个爻,初上之间有了沟通与交流。
                    
                    
            心字在卦辞、爻辞中共有八处。除坎卦外,另有明夷等卦。明夷四谓“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这句话也极重要,它表明在经文作者的心目中,卦体确实是个球体,自三至四为向左,三爻为“门”,四爻为“心”。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心”是指天干之“辛”。例如井卦三爻“为我心恻,可用汲”,井三为庚,上为辛,依照天道,三当至上;,还有旅卦四爻“我心不快”,艮卦二爻“其心不快”和三爻“厉薰心”,这些“心”皆指上爻辛。益卦五爻“有孚惠心”和上爻“立心勿恒”,这个“心”则指初爻辛;
                     
                   光亨与心亨都见诸于卦辞,它说明亨通并不完全是依照人道,也不完全是物质的交流,卦爻之间究竟是什么形式的亨通,需要具体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8:27:42 | 只看该作者
【学易笔谈】之四十三           释“亨”(下)



                    
            内容提要:本文以为,研究周易卦变,不能不弄清亨字的意义。亨通是卦爻运动和变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卦变的目的。为什么有的卦辞、爻辞有亨字,有的没有?这些只有结合卦辞和爻辞,从易数、卦体特别是易道上去分析,才能准确掌握亨字的意义。




                     三、往亨与来亨
                    
                     
            往与来,有天人之分。人道上的往来,多站在初爻的角度上,自初而上曰往,反之为来。天道上的往来,多依照时序,顺时为往,逆时为来。卦爻辞中的往来,多指人道上的往来。从卦爻的运行角度看,可以区别为三种情况:一是往亨来不亨,二是来亨往不亨,三是往来皆亨。往亨来不亨,可以用乾坤两卦为例。乾坤两卦,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所以自初而上是亨通的,反之就是不通。屯卦、需卦等,虽然天道和人道发生了错乱,但大体上也能够自初而上,所以也宜归入往亨来不亨这一类。
                    
                  
            来亨往不亨,可以用蒙卦为例。蒙卦卦辞谓“亨”,说明这个卦是亨通的,但这是一种“来亨”。蒙卦初爻为辛为阴,二爻为庚为阳,自初至二,既违地道,又违天道,因此是往而不亨。但如果是自五至二,自二至初,则又是亨通的。卦辞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是对蒙卦亨的解释,“童蒙”指五爻,五为己为地元,所以蒙卦可以看成是来亨往不亨的一个实例。
                    
                    
            往来皆亨,可以用复卦为例。复卦是个平衡卦,初爻以强临弱,所向无敌。复卦爻时为癸庚己壬甲辛,自初至二,需要等待时机,这就是卦辞中说的“七日来复”(自癸至庚需七日)。四爻为壬,依照天道可至初爻癸,这就是卦辞中说的“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复卦自初至二为往,自四至初为来,所以这是一个往来皆亨的卦。
                    
                    
            在探讨往亨与来亨的关系时,我们有必要谈谈“亨”与“享”的关系。高亨先生在《周易古经今注》中认为:“亨即享祀之享”。其实亨与享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卦爻辞中有一处用到“享”字,就是损卦辞讲“二簋可用享”,享是享受的意思,他人馈赠礼物,享而受之谓之享。损卦二爻为己为地元,在损卦中是个“只入不出”的爻,依照天道,初爻和上爻这两个阳爻终归要抵达二爻,所以对于二爻而言,这就是“二簋可用享”。与享相对应的还有“祭”,以供品奉献于神灵谓之祭。没有奉献或祭祀,也就没有神灵们的享受。假如把祭与享看成是一种沟通的话,那么祭就是往亨,享就是来亨。如此看来,享仅是亨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全部形式。对于奉献、祭祀一类的往亨形式,卦爻辞中还都是用亨字来表达的。例如:大有三爻谓“公用亨于天子”,这个“公”是三爻本身,三爻为己为地元,五爻为甲为天元,故以“天子”为喻。随卦上爻谓“王用亨于西山”,随五为甲为天元,以王为喻,上爻为戊为西,故谓之“王用亨于西山”。益卦二爻谓“王用亨于帝”,益五为己为地元,以王为喻,三爻为甲为天元,以帝为喻,二爻为庚,居于王、帝之间,故谓之“王用亨于帝”。升卦四爻谓“王用亨于岐山”,升四为己为地元,以王为喻,三爻为庚,以“岐山”为喻。不难看出,这些亨字,都是奉献而不是享用的意思。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往亨与来亨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例如蒙卦,我们说它是一个来亨卦,但是初爻依靠天时地利也可至四,尽管爻辞说是“以往吝”,但不
            能说是不通,这就是往亨,所以这里有一个从什么角度看的问题,不能把往亨与来亨绝对化。
                  
                     四、大亨与小亨
                    
                    
            大亨一辞,见于《彖辞》,屯卦彖曰:“大亨贞”;随卦彖曰:“大亨贞”;临卦彖曰:“大亨以正,天之道也”等等。小亨一辞,见于旅卦和巽卦,旅卦辞为“小亨,旅,贞吉”;巽卦辞为“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大亨与小亨是从量上对亨通状态的区分。奔腾咆哮的江河是亨通,涓涓细流也是亨通,但这两种亨通状态是不一样的。卦爻辞中对这两种状态是如何区分的呢?我们先看看旅卦。旅卦爻时与鼎卦完全相同,都是癸庚己壬甲辛。所不同的是鼎卦二爻是个阳爻,而旅卦二爻是个阴爻。鼎卦二、三、四这三个阳爻压迫初爻,使得初爻别无选择,只有投向五爻。此行不合人道,但合乎天道、地道,故其辞为“鼎颠趾,利出否”,这是鼎卦亨通的一面。但此行终非人道,所以爻辞又说“得妾以其子”,初爻为癸为妾,五爻为甲为子。旅卦二爻为阴,二四失衡,这使得初爻除了有向五爻靠拢的一面,也有向二爻进取的一面。向五爻合乎天道、地道,但不合人道;向二爻合乎人道、地道,但不合天道,这就使得初爻有些左右为难,故其辞为“旅琐琐,斯其所取灾”。这就是说,旅卦是通达的,但并不是很顺畅。
                     
                  
            再如巽卦。巽卦爻时为丁甲丙己戊乙,三爻与五爻互衡。如果初爻进二,不仅不合地道,从时间上也是一种<敏感詞>,这就是爻辞中说的“进退”。旅卦初爻是“旅琐琐”,巽卦初爻是“进退”。这就说明在卦爻运行当中,存在着一种既通达又不畅快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小亨”。
                  
                    
            既有“小亨”,当然也就有“大亨”。不过《彖辞》对大亨的解释是不妥当的。考《彖辞》所提到的几个大亨卦,如屯、随、临、无妄、升、革、鼎,都是卦辞中有“元亨利贞”或者“元亨”、“元吉,亨”等辞句的卦,显然《彖辞》作者是把“元”字同“大”字混同了。实际上,有元字的卦未必大亨,而大亨卦也不一定用元字标明。例如临卦,初爻与二爻都是“咸临”,但因为三道分途,所以虽然亨通,但算不上畅快。谦卦没有元字,但初爻如果向五爻方向运动,就是既合天道,也合地道,要说大亨,这个卦可以叫大亨卦。
                    
                     五、卦亨与爻亨
                    
                  
            所谓卦亨,是指卦的整体亨通,它包括前面说的势亨、时亨等等,只要是整体的亨通,都可以说是亨通卦,反之就是“窒”卦。六十四卦,卦辞中有亨字的,一般说来就是亨通卦,没有亨字的,一般为窒卦。这样六十四卦又可依据卦爻的运行状态,分为亨与窒两类。亨通卦如乾、坤、屯、蒙等,窒卦如讼、师、比等。
                    
                     
            一般说来,亨通卦能够自始至终,保持卦体不变,所以卦变中的“原始反终”式,多为亨通卦。而窒卦,也可以叫“穷卦”,因为不能“往来不穷”,所以在卦变中多为“中道而返”式。
                     
                     
            当然亨通卦与窒卦的区分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亨通卦,在卦变中也不都是“原始反终”,例如坤卦是个亨通卦,但坤变屯就是“中道而返”;萃卦也是亨通卦,但萃变升却是“分道扬镳”式。有些卦辞中未标明亨的卦,在卦变中倒是“原始反终”式。如观变剥、晋变明夷等。另外在亨通卦中,也不是所有的爻都亨通;在窒卦中也不是所有的爻都不亨通。我们试以困卦为例。
                     
                    
            困卦是个亨通卦,卦辞中特意标明亨字。但其中许多爻的处境是很艰难的。困的爻时为丁丙己戊甲乙,初、三、上为阴,二、四、五为阳。从形势上看,二与四互衡,三与五失衡。依照地道,五爻当至初,但五爻为甲,初爻为丁,五至初于时不合,所以对初爻而言,恰如“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这种情况有点象坎上,不同的是坎上在卦体上方,以“丛棘”为喻;困初在卦体的下方,以“幽谷”为喻。困卦除了五爻,其它各爻都可视为不通,五爻克服地道的作用,依据天道与人道至上,才能摆脱困境,这就是爻辞中说的“乃徐有说”。
                    
                  
            下面我们再谈谈爻亨问题。所谓爻亨,指的是一卦中爻与爻的亨通。前面谈到,亨通卦中,并不是所有的爻都通;窒卦中也不是所有的爻都不通。爻亨是相对于卦亨而言,有些形式的卦亨,其实也就是爻亨,例如心亨,就既是卦亨,又是爻与爻之间的亨通。
                    
                    
            见诸于爻辞的亨字有以下几处,如否卦初爻谓“贞吉,亨”;二爻谓“大人否,亨”;大畜上爻谓“何天之衢,亨”;随卦上爻谓“王用亨于西山”;大有卦三爻谓“公用亨于天子”;益卦三爻谓“王用亨于帝”;升卦四爻谓“王用亨于岐山”;困卦二爻谓“利用亨祀”;节卦四爻谓“安节,亨”。关于随、大有等卦的“用亨”前面已经谈到,这里只就否卦、大畜卦和节卦,探讨一下爻亨问题。
                  
                    
            否卦通常认为是一个窒卦,否字的意思就是闭塞不通。从人道上看,三个弱爻是无法对付三个强爻的。但是从天道和地道上看,否卦却是个极为通畅的卦,特别是初爻至二,更是三道皆合。只是从维持卦体的稳定考虑,初爻不宜运动,所以爻辞说“贞吉”,但又特意加上个“亨”字。二爻依照天道可至五,依照地道可至上,所以也特意加上一个“亨”字。
                    
                  
            大畜卦的爻时为辛甲壬己庚癸。从天道上看,初、二、三这三个阳爻不可能抵达四爻和五爻,所以这也是一个窒卦。但是上爻依照天道可至二爻甲,又四爻、五爻为阴若虚,象是一条通衢大道,所以爻辞说是“何天之衢,亨”。
                    
                  
            节卦是个亨通卦,其爻时为癸庚己壬甲辛。由于二爻与四爻失衡,四爻有向上的趋势,但四爻为壬,上爻为辛,四至上逆时;又五爻为甲,四至五也于时不通,因此这个爻很容易被人们认为是个不通的爻。其实这个爻也是亨通的,因为二爻为庚,依照天道当至上,这是一个天道与地道相背离的爻,因此它并不对四爻构成制约作用,这样四爻就可以保持安定,一是可因时至初,二是可待时至五,所以爻辞谓其“安节,亨”。
                    
                    六、关于元亨
                    
                    
            所谓“元亨”,是说这个元是亨通的。卦辞中凡说“元亨利贞”或“元亨”的的卦,都是说它们的元是亨通的。关于元字,我们说过,它的作用主要是提示建元或改元,当然也有些是说元的状态的,例如“讼元吉”就是说的讼卦元的状态,并不是说以此爻改元。“元亨”连用,则是说明这个元的亨通性质。
                  
                    
            一般说来,凡是称元,都有通达的性质,所谓“善之长也”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不通,那还怎么长呢?所以亨通是元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元有三种,每个爻(元也是爻)面临的形势又极其复杂,因此并非所有的元都是亨通的,特别是人元,常常一开始就面临窒息的局面,例如师卦的人元是“师出以律,否臧凶”;豫卦的人元是“鸣豫凶”;坎卦的人元是“习坎,入于坎窞,凶”,如此等等。所以我们研究元亨,首先需要弄清是什么元,其次还要看是什么道,这是研究元亨的关键所在。
                    
                    
            卦辞中谈到元亨的皆指天元或地元,具体说在原筮卦中是天元,在复筮卦中是地元。乾卦天元在初,其辞为“潜龙,勿用”,勿用是从稳定卦体考虑,并非说这个爻不通达;屯卦天元在四,其辞为“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这是亨通的一种形象表述;随卦天元在五,其辞为“孚于嘉,吉”,这是通达的一种完美状态;临卦天元在二,其辞为“咸临,吉,无不利”,这是一种所向皆通;无妄卦天元在五,其辞为“勿药有喜”,喜是因为通达;革卦天元在二,其辞为“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征吉是因为可以通达。再如坤卦,地元在初,其辞为“履霜,坚冰至”,因为通达,才有履霜之说;大有地元在三,其辞为“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说明其通达具有不可阻挡之势;蛊卦地元在四,其辞为“裕父之蛊,往见吝”,吝为艰难,但不能说不通;升卦地元在四,其辞为“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这也是通达的一种形象表述。总之,卦辞中的元亨,都是指的天元或地元。
                    
                  
            此外,元的亨通,也不拘泥于人道一种。有的卦是人道上的亨通,如大有卦就是自三至四;有的卦是天道上的亨通,如升卦就是自三至上;有的卦是天人合一,如乾坤;有的卦是天地合一,如无妄卦是自五至初;有的卦则是天道、人道皆可。如屯卦、临卦、革卦等。所以我们既要看是什么元的亨通,也要看是什么道上的亨通。
                    
                    
            总之,亨是元的一种基本性质,是卦爻运行的必要条件,没有亨通,就没有卦爻的运动与变化。有些卦爻运行当中,确实也存在着吝、悔、厉、凶的情况,存在着窒息的危险,但这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从总体上看,所有的卦都能运动,都能变化,因此亨通是绝对的,这也就是“生生之谓易”的一个根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8:27:56 | 只看该作者
【学易笔谈】之四十四          释“利”        

                       
            内容提要:本文对经文中的利字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解利为利于或适宜是正确的,但利字在经文中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意义,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判断卦爻行止是否得当的一个标准,所以研究卦变,不能不弄清利字的意义。

                  
            利字也是卦辞、爻辞中频繁使用的一个字。较早的解释是《文言》:“利者,义之和也”。后世一般解释为“利于”或“适宜”。应当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解利为“利于”或“适宜”是正确的,例如“利贞”,就可以说成是利于稳定(静止)或者是适宜稳定;“利见大人”可以解释为利于或适宜出现大人。但是,仅仅把利字理解为“利于”或“适宜”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利字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这就是它所反映或表现的是事物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某个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否有所助益。倘不从事物的关系出发,就不明白为什么有的卦爻占断为“利”,有的卦爻占断为“不利”。利是一个标准,如果不以利为标准,也就无法对卦爻的行止是否得当做出判断和评价。因此,利字既是对特定状态的卦爻关系进行分析的结果,又是判断卦爻行止是否得当的标准,只有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利字的意义。
                     
                    
            作为关系的利字,包括这样两种情形:一是某爻同另外一个或几个爻发生关系时,如果某爻的行止对另外一个或几个爻的存在与发展有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某爻的利字,就是“利于”。例如归妹二爻谓“利幽人之贞”,这个“幽人”就不是二爻本身,而是初爻与四爻。对初爻来讲,二爻阻挡住初爻的出路;对四爻来讲,二爻与四爻互衡,所以这个利字,就是利于初爻或四爻保持稳定的意思。二是某爻同另外一个或几个爻发生关系时,如果另外一个或几个爻对某爻的生存与发展有利,那么这个利字,就是“适宜”。例如观卦二爻谓“利女贞”,这个“女”指的是二爻本身,它的意思是观卦的这种状态适宜二爻保持稳定不变。再如卦辞、爻辞中有许多“无不利”或“无攸利”,意思是无不适宜或无所适宜,因为这里主要说的是某爻的外部环境对这个爻的影响,并非说这个爻对环境的作用。
                     
                  
            “利于”和“适宜”是不同的,利于通常是“利它”,适宜通常指“利己”。但是在卦辞和爻辞中,这种区别是不明显的。比如说“利贞”,可以解释为利于保持稳定,也可以解释为适宜保持稳定;“利见大人”,可以解释为利于出现大人,也可以解释为适宜出现大人,然而不论是“利于”也好,“适宜”也好,都是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地讲一个事物,这一点是确定的。在笔谈之三十一《三道之优劣》一文中,我们曾经谈过:人道不同于天道的一个地方,是它有自己的是非标准。这个标准,也可以用下述方式来表述,这就是当某一个爻同其它爻发生关系时,它首先考虑的是这种关系是否有利于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如果有利,这就是“仁”,如果不利,这就是“不仁”。但是仁也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不妨害其它爻的存在与发展。不妨害就是“义”,妨害了就是“不义”。《说卦传》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周易经文中没有仁义二字,在卦辞爻辞中,这种关系,通常用“利”和“不利”来表示。“义之和”是利,也是仁,这和后世儒家对仁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作为关系的利字,还有一个先后的问题。我们知道,从发展与变化的角度看,卦爻是有先后差别的,或者说是有时间性质的。如果先爻的行止对后爻的生存与发展有利,那么这个利字对先爻来讲就是“利于”,对后爻来讲就成了“利益”。师五谓“田有禽,利执言”,这是因为师五为甲,师二为乙,甲居乙先,故利于“执言”;临三谓“甘临,无攸利”,是因为三爻为丙,二爻为甲,二至三于时不通,所以三爻没有什么利益可得,故曰“无攸利”。
                    
                    
            一般说来,利字表现的是爻与爻之间的关系,单独的一个爻是无所谓利与不利的。但是如果把一个爻也当作一个过程的话,那么这个爻还可以分为“生成”与“消亡”两个阶段。对于这个爻来讲,其生成阶段就是“利”,其消亡阶段就是“用”。卦爻辞中有七处“利见大人”,独有一处是“用见大人”,这就是升卦卦辞;卦爻辞中有十处“利涉大川”或“不利涉大川”,独有一处为“用涉大川”,这就是谦卦初爻爻辞。这说明在周易作者的心目中,利和用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就是“利”字表达的是事物的生成过程,而“用”表达的是事物的消亡过程。蜡烛燃烧了,方有照明之用;炮弹爆炸了,方有杀伤敌人之用,一个事物唯有自身消亡,才能显示出它的作用。老子有句话,叫做“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利见大人”是说客观环境有利于出现大人,并不一定真的出现,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叫“有之”。而“用见大人”则是说大人已经出现,现在是发挥他的作用,一旦作用发挥完,有就变成了无,这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所以叫“无之”。对利和用的区别,不可不察。但是许多治易者没有意识到这个区别,例如刘大钧先生在解释升卦辞“用见大人”时,就说是“宜见有权势的人”(见刘著《易经全译》),显然这是把用误作为利了。
                  
                    
            利和用虽然是同一个事物的两种不同性质,但二者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一个事物而言,没有生成,就谈不上它的用处;同时,世上也没有绝对无用的事物,正如没有永存的事物一样。一个事物不是对这个东西有用,就是对那个东西有用。不是有大用,就是有小用。“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是可以当作真理来看待的。利和用这两种性质的结合,体现在卦爻辞中就是“利用”。如蒙初“利用刑人”;需初“利用恒”;谦五“利用侵伐”;谦上“利用行师”等等。这个“利用”的意义,不同于单说利,也不同于单说用。例如坤卦辞“利牝马之贞”、“利西南得朋”等,这个利字就是利于或适宜的意思;而“利用”则比利于或适宜更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性质,它表达的是利用某种事物,或被某种事物所利用。例如“利用刑人”就是被用来对人施以刑罚;“利用行师”则是利用部队进行战争。
                     
                    
            卦爻当行则行,当止则止。那么什么叫当行,什么叫当止呢?这就需要看是否有利。比如一个爻,它周围的环境有利于它保持自身的稳定,或者是一个卦的状态有利于保持自身性质不变,那么这就可以说“利贞”。如果一个爻,它周围的环境有利于它的运动、发展和变化,或者是一个卦的状态有利于变化,那么这就可以说“利有攸往”、“利征”等。一般说来,不掌握卦爻行止的“利”或“不利”,也就不能对卦爻做出判断,卦爻辞中的吉、凶、悔、厉等等断语,就是在利与不利的基础上做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8:28:19 | 只看该作者
【学易笔谈】之四十二五            释“贞”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贞字的意义,认为贞字的本义,就是静止、稳定、稳固的意思。解贞为卜问,不仅是对贞字意义的严重曲解,而且也是把周易这部书定性为“占卜的书”的一个所谓有力的“证据”,故必须予以澄清。

                     
            在传统易学中,元亨利贞,被称为乾卦“四德”。如果说对元亨利三字的理解颇多歧意的话,那么对贞字的理解更是聚讼纷纭。对贞字较早的解释也是《文言》,所谓“贞者,事之干也”,又曰“贞固,足以干事”。唐孔颖达疏“贞,正也”。这种解释,强调的是事物的自身、主体或常驻状态。当然也有把贞解释为“卜问”的,比如《说文》:“贞,卜问也。从卜,用以为贽”。近人尚秉和认为:“贞吝,贞凶,不利君子贞”等,“皆宜诂作卜问”,如“贞吉”者,则是“卜问则吉也”(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高亨先生也认为:“用龟以卜而问事,既谓之贞,则用蓍以筮而问事,自可谓之贞,故周易贞可训为筮问,以常用之词释之,即占问也”(高亨:《周易古经今注》)。解贞为卜问,不仅是对贞字意义的严重曲解,而且也是把周易这部书定性为“占卜的书”的一个所谓有力的“证据”,所以这里我们不得不做一番辨析。
                    
                    
            考贞字从“卜”从“贝”。据《说文解字》:“卜,灼剥龟也,象炙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纵横也”。贝字在甲骨文中写成象蚌壳张开的样子。按卜字之竖画,有如垂直一物体,好比竿子或绳索之类,而旁边的一点,象竿子的影子,因此,卜字最初的意义,应当是测度日影的用具或方法,这里需要的是先确定垂直;而确定垂直,又需要先确定一个水平
            东西做参照物,这个参照物,不论是土台(圭),是龟甲,还是贝壳
            ,总之是取其平正稳定之义。这种测度垂直和水平的工具或方法,即便在今天也不罕见,如悬锤、竖竿等。卜字与贝字的结合,描述的是事物的一种稳固状态,或者说是事物保持自身性质不变的一种状态。如果说是“卜问”,那么也是问的这种状态,问这个事物适宜不适宜存在(可贞或不可贞)?存在好还是不存在好(贞吉或贞凶)?适宜长时间存在还是短时间的存在(利永贞或不可疾贞)?是相当稳定还是比较稳定(大贞或小贞)?如此等等,这与算命毫无瓜葛。当然这里也不是否认在历史上或现实中存在着占卜算命现象,只是说易经本不是占卜算命的书。另外,占卜可以理解为算命,也可以理解为测度,二者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测度是建立在对卦体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状态的精确计算上,这里来不得一点随心所欲,只能是个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而算命则完全脱离卦体(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易学家们都不知道卦体是一个球体,更不用说那些算命先生们了),脱离易道(虽然人们知道易有三道,却不知道这三道并不总是完全一至的),仅仅根据一些与易经没有关系的猜测或杜撰出来的“程式”,根据一些毫无内在联系的现象,就胡诌什么“科学预测”,岂非是天大的笑话?
                  
                    
            那么到底贞字该如何理解呢?应当说《文言》的解释还是比较正确的。贞字的本义,就是稳定、稳固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静态。我们知道,卦爻有两种基本的状态,一个是动态,一个是静态。静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动态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动静相因,静态是一种特殊状态,但没有静态,也就不会有动态,因为动态寓于静态当中。也可以说没有静态,就等于没有卦爻,当然也就谈不上卦爻的运动、发展和变化。
                    
                   作为静态的贞有爻贞与卦贞之分,下面我们就分别探讨一下:
                  
                    一、爻贞
                  
                   爻贞是指爻的稳定或静止状态,构成爻的要素有三个,一曰数,二曰位,三曰时,因此爻贞也有数贞、位贞、时贞这三种情况。
                  
                    1、数贞
                  
                    
            我们知道,一个爻有九个数,但天数和地数的比例是不尽一样的。如果一个爻内所包含的天数和地数的比例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或者虽有变化但还不会影响到爻的阴阳性质,那么这种状态就叫爻的数贞。卦爻辞中的许多贞字,就是描述这种状态的。例如坤三的“含章可贞”,就是说爻内部天地数混杂,但有利于保持自身和卦体的稳定。屯二的“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是说这个阴爻的性质可以长时间的保持不变,就象女子待字闺中,十年之后再嫁人一样。家人卦卦辞中的“利女贞”,也不是说什么适宜女子占问,而是讲家人卦的这种状态,适合阴爻保持稳定不变。以上说明,爻保持自身性质不变,是贞字的一个重要内容。
                  
                     2、位贞
                    
                    
            我们知道,所谓爻位,是指卦体六爻所占据(或所表示)的六个不同方位。位与卦体一样,是绝对存在的,没有一时存在一时又不存在的问题。但卦体是一个球体,这个球体可以旋转或滚动,这样从外部某个固定的视角观察,就会觉得爻位在不断的变换。我们把爻位的变换称之为位变,相对而言,如果有的爻位不变,那么这种情况就叫位贞。
                     
                     
            在卦辞和爻辞中,这种位贞有时也叫“居贞”。例如屯初谓“利居贞”,屯卦的主要矛盾是初爻和五爻,初爻占据初位,五爻争夺初位,从维持卦体稳定和初爻坚持人道考虑,初爻的爻位不宜擅动,这就是“利居贞”。再如随卦三爻也谓“利居贞”,这个居贞,也是强调的爻位的稳定,这个爻位的稳定,有助于平衡五爻的力量,另外,这个爻于时为己,为地元,在这个卦中是个“只入不出”的爻,稳居其位,有利于其它爻的到来,所以爻辞说是“随有求得”。还有颐卦五爻谓“居贞吉”;革卦上爻谓“居贞吉”,这些都是说保持爻位不变是吉祥的。
                    
                     
            爻位保持不变,不等于爻数不变,我们知道数是可以周流的。比如屯卦初爻有的天数运行至三爻,这就更有利于平衡五爻的力量。关于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从升卦上爻的“利于不息之贞”得到证明。“不息”就是不停滞、不止息,“贞”是稳固、稳定,“不息之贞”看似矛盾,其实又是统一的,它指的就是这种数变位不变的情况。如果解贞为占问,正好算命先生们又筮遇此爻,那就应该让他们永远地占问下去,直到最后“安息”拉倒。
                    
                    
            关于爻的位贞,我们还可以用师比和萃升这两对卦为例。师与比、萃与升,通常都认为是覆卦,实际上师卦变比卦,初爻与上爻的爻位没有变化,所以比卦辞才有“原筮元永贞”的说法。萃卦五爻谓“元永贞”,也是说萃卦在变成升卦时,初爻与上爻的爻位不变,因为初爻是人元,所以说是“元永贞”。
                    
                    
            以上说明,爻的数贞与位贞不是一码事,位贞未必数贞,数贞也未必位贞。许多卦变,并不是由于数的变化,而是由于位的变化,例如真正意义上的覆卦,就是位变数不变的结果。不过爻数与爻位又常常结合在一起,共同造成了卦变,例如蒙卦变需卦,讼卦变师卦等等,就是既有爻数的变化,也有爻位的变化。
                  
                     3、时贞
                    
                   爻具有时间性质,如果一个爻能够长时间存在,我们便称之为时贞。
                    
                     
            在一个卦中,作为时间单位的爻,彼此相等,无所谓谁长谁短的问题。一卦六爻,从天道上看有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也无所谓谁长谁短的问题。但是由于天道和人道的错乱,这样从人道上去看,从初爻到二爻或从二爻到三爻,它们所需的时间就不一定是相等的。比如屯初为乙,二为己,三为丙。假定自屯初至屯三按照人道前进并且是通畅的,那么自初至二需四个时间单位,自二至三需七个时间单位。当然如果依照天道,自初直接至三,只需一个时间单位。屯二为己,在屯卦中是终结阶段,用女子比喻这个阴爻,那就是“终而未字”。屯二变蒙五还是一个阴爻,再变需二时就成了阳爻。自屯二至需二依照天道正好是一个周期,十个时间单位,所以叫“十年乃字”。其实不只是屯二,屯三变需三也是一个周期,也是由阴变阳,也可以说是“十年乃字”。一个阳爻变成阴爻或一个阴爻变成阳爻,所需时间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屯卦初爻原系乾卦二爻那位“在田”的大人所变,自屯初变蒙上、需初、讼上、师二、比五、小畜二、履五直至泰五,这个爻由阳变阴,历四十个时间单位;再如屯五原系乾五那位“在天”的大人所变,自屯五变蒙二、需五、讼二到师上就变成了阴爻,历经二十个时间单位。如果以阴阳喻生死,那么这可以说屯初这个“帝乙先生”存活了四十年,可怜曾是“九五之尊”的屯五则存活了二十年。当然阴阳并不是单指生死,它们也可以比喻成贫富、强弱、男女等等。这就是说,阳爻与阴爻都不是绝对不变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寿命”。爻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变,这是爻贞,我们也可以叫做“时贞”。
                    
                  
            时贞是以数贞和位贞为基础的,如果一个爻的阴阳性质起了变化,或者爻位发生了变化,这都意味着原来的爻已不复存在,这样也就无所谓爻的时贞问题。
                    
                  
            卦辞爻辞中的许多贞字,表达的就是时贞。前面谈到的比卦“原筮元永贞”,除了说明师比两卦的初爻是同一个爻位以外,还说明师卦初爻能够长时间存在;萃五“元永贞”除了说明萃升两卦的初爻是同一个爻位以外,也说明萃初能够长时间存在。艮卦初爻谓“利永贞”。艮卦是个严重的失衡卦,初爻受三爻压迫,有向五爻方向运动的趋势,为什么爻辞又说“利永贞”呢?原来三爻为己,初爻为癸,对癸而言,三爻为其时已过,只能是徒有其势,而无其时,在这种情况下,初爻可以保持长时间的稳定。余如贲卦三爻“永贞吉”,益卦二爻“永贞吉”,都是说长时间保持稳定是吉祥的。把贞字解释成“占问”,难道是要人们永远地占问下去才是吉祥的吗?
                    
                     
            与“永贞”相近的还有“安贞”,如坤卦辞“安贞吉”,讼四“安贞吉”,这个“安”字,可以解释为安于现状,也可以解释为安静地等待。
                    
                    总之,爻贞是指爻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含着爻数、爻位与爻时,它是这三者的综合。
                    
                     二、卦贞
                  
                     
            卦贞是指卦的稳定或静止状态。卦贞以爻贞为基础,如果一卦六爻都处于稳定状态,那么这样的卦也一定处于稳定状态;如果六爻中有的爻在阴阳性质、爻位或爻时上发生了变化,那么这就必然打破原来的状态,引起卦变。
                    
                    
            但是卦贞又不等同于爻贞。在稳定的卦中,包含着不稳定或不宜稳定的爻,例如颐卦可以认为是个稳定的卦,因为这是一个平衡卦,故卦辞说是“贞吉”。但颐卦上爻却不宜保持稳定,所以爻辞谓其“利涉大川”。某些不稳定的卦中,可能包含着稳定的爻,例如谦卦是个很不稳定的卦,但谦卦二爻就是一个宜于保持稳定的爻,故其辞为“鸣谦,贞吉”。
                    
                  
            卦能否保持稳定,与卦体是否平衡有关。一般说来,平衡卦比较稳定或利于稳定。比如在十六个平衡卦中,有十二个卦的卦辞谈到这一点,乾谓“元亨利贞”;坤谓“安贞吉”;颐和蹇直谓“贞吉”;家人谓“利女贞”;渐谓“利贞”;既济谓“小利贞”;剥谓“不利有攸往”,是说宜于保持稳定和静止;睽谓“小事吉”,是说不宜有大的举动;归妹谓“征凶,无攸利”,姤谓“女壮,勿用取女”,未济谓“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这些都是用形象的语言,说明不宜有所动作,也就是宜于保持稳定的意思。
                    
                     
            在十六个平衡卦中,有三个卦的卦辞中谈到“利有攸往”,这就是复卦、大过和夬卦。复和夬是极稳定的平衡卦,但是过分的平衡和稳定,也就意味着僵死,因此在稳定的基础上,应该有所发展,这就是“利有攸往”的原因。大过算不上多么稳定,在具备发展空间的条件下,适度发展,也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选择。
                    
                    
            在平衡卦中,还有一个解卦处于动静之间。从卦体平衡的角度看,这个卦宜于保持稳定,故卦辞谓“无所往”;从打破僵局考虑,这个卦又宜发展、变化,故卦辞又谓“有攸往”。这可以说是一个动静咸宜的卦。
                    
                    
            平衡利于稳定,但稳定又不限于平衡。有许多失衡卦也能保持稳定。例如大壮是个失衡卦,从现象上看三爻与五爻失衡,三爻压迫初爻,卦体似乎很难保持稳定。但是三爻为壬,初爻为辛,三至初逆时,所以大壮卦也能保持稳定,故卦辞也谓“利贞”。这说明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或者说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失衡了的卦体也能稳定。
                    
                  
            卦体能否保持稳定,也与人道有关。例如临卦和震卦都是失衡卦,但临卦卦辞谓“利贞”,而震卦卦辞不言利贞,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临卦二爻虽然压迫初爻,但二爻至初,除了不合时宜以外,还有一个与人道相违的问题,这就使得卦体能够保持稳定。当然这个稳定是有时间限度的,所以卦辞又讲“至于八月有凶”。震卦是四爻压迫初爻,对初爻而言,形势似乎也非常凶险,故卦辞说“震来虩虩”。但四爻至初也不合时宜(震四为己,初为丁),因此才有“笑言哑哑”。为什么震卦不言利贞呢?显然是因为二爻不会阻挡初爻的出路,而四爻的压力又有助于初爻践履人道。
                    
                    再如蒙卦也是个失衡卦,二爻压迫初爻,二爻至初,不仅合乎地道,也合乎天道,只是正与人道相违,所以卦辞也说“利贞”。
                    
                  
            卦体能否保持稳定状态,还和卦是原筮与复筮有关。一般说来,原筮卦易于稳定,复筮卦不易稳定。例如屯、随、临、无妄、革这些原筮卦,卦辞都言“元亨利贞”;而大有、蛊、升等这些复筮卦,只言“元亨”,不言“利贞”。为什么原筮卦易于稳定而复筮卦不容易稳定呢?这是因为一个原筮卦和它的复筮卦相结合,才能构成一个事物发展的完整周期,在这个周期的前半个阶段也即原筮阶段,事物正在生成,所以较能保持自身性质;而在这个周期的后半个阶段也即复筮阶段,事物接近衰亡,再想保持原有的状态就困难了。
                    
                    
            如此看来,卦贞也同爻贞一样,有它的时间限度,在这个限度内,卦保持原有状态不变,此谓之卦贞。超过了这个时间限度,卦的状态就要发生变化,此谓之卦变。
                  
                    
            那么卦贞的时间限度是什么呢?这个限度,从地道上看是六个时间单位,从天道上看就是五个时间单位,无论是原筮卦还是复筮卦,概莫能外,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卦变。但是这个限度是个“大限”,因为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具体到某一个卦,其存在时间可能比这个“大限”要短。比如说蒙卦,初爻为辛,如果从五爻己算起至三爻甲,这是五个时间单位。但是从初爻辛算起到三爻甲,只有三个时间单位。对于初爻辛而言,五爻己和二爻庚为其时已过,为以往;只有四爻壬、上爻癸和三爻甲,才是初爻辛的未来。再如否卦,否四至初,合乎天道地道,所以否四注定要取代初爻爻位,这就是“有命无咎,畴离祉”。否四为辛,自三爻己算起,只需两个时间单位,否卦就要发生变化。这就是说,某些卦的存在时间常常是很短暂的,甚至是一瞬间的事情,当然这个瞬间到底有多长,这要视具体时间单位而定。
                    
                    
            卦体是六爻在空间上的结构或者说是六爻在静态条件下的一种相互关系,也可以说是六爻的组织形式。这个形式,决定了每一个爻的群体属性或<敏感詞>属性。如果一个卦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那就意味着六爻的结构、相互关系或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而爻的群体或<敏感詞>属性也将发生变化,所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原来的卦体既然已经瓦解,那么卦体中的爻自然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但这是一方面的情况。另一方面,假定我们把爻的性质界定为阴阳,那么我们已经看到,在卦变中,某些爻的阴阳属性并不一定随着卦体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如果我们进一步把爻的阴阳属性规定为爻的自然属性的话,那么卦变改变的主要是爻的群体属性或<敏感詞>属性(如君臣、主仆等等),爻的自然属性则不一定改变。这就是说,卦贞的大限不是爻的阴阳属性的大限,更不是爻位的大限。爻贞与卦贞的时间限度是不同的,某些爻的时间限度要比卦的时间限度长久的多,这就好比一个植株死亡了,但生命还存在于它的果实当中,在一定条件下,这个果实还会变成一个新的植株;这也好比一个<敏感詞>形态灭亡了,原有<敏感詞>中的一些人不会随之灭亡,他们还会建立起一个新的<敏感詞>形态。卦贞与爻贞虽然时限不同,但它们又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卦变与爻变才是绝对的、恒久的,所以生生不息才是卦爻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8:28:48 | 只看该作者
【学易笔谈】之四十六        乾坤试析        

                     
            内容提要:本文以笔者所理解的易数、卦体和易道为基础,对乾坤两卦的卦辞和爻辞做了初步的探讨,指出在周易六十四卦中,乾与坤是极为特殊也是极为重要的两卦。在某种意义上说,不掌握乾坤的内涵,也就无法理解和掌握周易这个体系。

                    
            自笔谈之五《从“含章”谈起》至上文《释贞》,一共用了三十八篇文章。在做了以上陈述以后,或者说在做了以上铺垫以后,现在我们可以探讨乾坤两卦了。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乾与坤是极为特殊也是极为重要的两卦。在某种意义上说,不掌握乾坤的内涵,也就无法理解和掌握周易这个体系。关于乾坤两卦的地位和作用,易传中有许多论述,如“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乾坤其易之门邪”;这都说明乾坤两卦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乾坤卦特殊在什么地方呢?事实上我们在此前的叙述中,已经多次谈到了这个问题,现在不妨回顾一下。在笔谈之二十三《卦体诸爻在静态条件下的相互关系
            》一文中,我们谈到卦体诸爻在静态条件的相互关系,包括特殊和一般两种情况,所谓特殊情况,也就是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情况,这些特殊条件是:(1)当着一个天数被掩盖;(2)天数和地数的相对比值为1∶1•25(五天四地);(3)每个爻都是四个天数和五个地数;(4)天数和地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矢量。在这样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卦就是乾与坤。单独来看乾坤各爻,它们是不阴不阳或亦阴亦阳的爻;由这样六个爻构成的卦也就是个不乾不坤或亦乾亦坤的卦。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乾与坤原本一体,或者说乾直接就是坤,坤也直接就是乾,这是乾与坤在特定条件下的“直接同一”,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倒过来”,乾是倒过来的坤,坤是倒过来的乾。这样的卦是一个什么状态呢?我们也曾说过这是一种“零状态”。所谓零状态不是说甚么也没有,而是矛盾的双方(或多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状态。这种状态,我们也叫它是没有重心(或者叫“中重合一”)的悬浮状态。正是乾坤卦的这些特殊条件和特殊状态,使得它们担当起易卦的“标准参照物”的职责。
                    
                  
            所谓一般情况,系指在一般条件下出现的情况,这些一般条件是:天数和地数的相对比值为1∶1•5(三天两地)。在这个条件下,(1)爻或者是阴,或者是阳,再也不会有不阴不阳或亦阴亦阳的情况出现;(2)卦也变成阴阳爻混杂,再也不会有六爻皆阳或者六爻皆阴的情形;(3)卦体的中心与重心分离开来,中心依然还是中心,但已经失去凝聚诸爻的职能,这个职能落在了重心的肩上,而这个重心就是卦体的下爻(也即初爻);(4)卦体也不再象乾坤那样是一个“没把的葫芦”(绝对物),而是变成了一个上有所承、下有所启,或者说是有来龙有去脉的过渡体、中间体。
                    
                  
            在探讨卦体诸爻在静态条件下的关系时,我们还特别指出,平面六画的垒砖头式的卦体,其实是一个球体,六爻分别表示上下前后左右。爻序初二三四五上,实际上是卦体的下前右后左上。这个顺序,也叫人道,六十四卦概莫能外。六爻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对立面(空间对称)或三条运行路线(六爻分别处于三个交互在一起的圆圈上),由此我们还把六十四卦分为平衡与不平衡两类,乾坤卦可以算做“绝对平衡卦”。
                    
                  
            在对易道也即卦体诸爻在动态条件下的相互关系的探讨中,我们也特别指出,在乾坤卦中,六爻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就是六爻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顺序,这是人道与天道的统一,也就是传统上说的“天人合一”。其它六十二卦再也没有这样两条道完全合一的情形,这也是乾坤卦特殊之处。
                    
                     在明了以上基本情况后,现在我们来探讨卦辞爻辞的意义。
                     
                     乾;元亨利贞
                       
                    
            乾是卦名。旧本有在乾卦卦名之后加上“乾上乾下”的做法,实为画蛇添足,因为“八卦重合”说在解释经文上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故从略。
                     
                    
            元亨利贞四字的一般意义,前面已有专文探讨。此处元字的意义是说乾卦建元于甲,亨是说这个元是通畅的,利贞则是说明乾卦六爻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卦体的稳定。
                    
                     初:潜龙勿用。
                     
                    
            潜龙为潜伏之龙,取象之辞,盖言其爻在卦体下方。勿用为不可妄动,因为乾初是卦体的基础,轻举妄动,有损卦体的稳定。另外此爻又为初始阶段,其数与其它各爻均等,其势能较其它各爻最小,故不宜有所举动。
                    
                     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为现。见龙在田,仍为取象之辞,意为龙出现在田野。利见为宜于出现,大人为强有力的人物。为什么乾卦二爻宜于出现强有力的人物呢?在静态条件下,从数上看,乾卦六爻本无所谓谁强谁弱的问题。但在动态条件下,也就是当着初爻依照天道和人道向二爻推进的时候,二爻最宜直接向上爻方向运动,因为初二上四是一个圆圈。但是二爻为乙,上爻为己,二至上于时不合,所以只有改道至三,这是一个转折,就象是河流的拐弯处易于冲刷或沉淀一样,容易积聚能量,反作用于初爻,这就是乾二“利见大人”的原因。
                    
                    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谓循道之人,卦辞爻辞中所言君子,多为遵照爻序即人道行进的人,当然个别也有例外。终日乾乾为整日勤勉,努力不懈。夕惕若厉为傍晚仍然戒惧,就象形势严峻。无咎是没有灾难。
                  
                    三爻依照人道至四,但需整日勤勉,时时保持警惧,以防危险,这样就不会因自身的过失而招致灾难。
                    
                  
            为什么乾卦三爻会有这样的处境呢?这也是从动态上看的。如果初爻至二,那么初爻的爻位就会出现一个空缺,三爻就有可能乘虚而入,特别是在五爻向上爻方向运动时,三爻更会受到推动。三爻返初走回头路,就等于脱离开人道,此为君子所不取。三爻位于卦体的右方,自三至四,则是由明至暗,所以是“夕”。但是三爻与其它各爻在数上均等,所以即便是返初也没有什么灾难。
                    
                    四、或跃在渊,无咎。
                    
                    
            渊为深水洞穴,此处指初爻爻位。四爻同三爻一样,依照地道也具有一种向下的趋势,当着初爻向二爻方向运动时,四爻较比三爻更容易进入初位,这不仅因为它具有同三爻一样的“势能”,还因为它同初爻二爻和上爻处于同一个轨道上,所以初爻至二,对四爻就是一个推动或牵动,因此四爻最容易进入初位,这就是“或跃在渊”。当然此行也非人道,故爻辞不言“君子”。另外四爻为丁,初爻为甲,自丁至甲也不合时宜,所以这只是一种可能,故称“或”。四爻具有同其它爻一样的数,所以也没有什么灾难。
                    
                    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飞龙在天,取象之辞,意为龙飞腾至于高处,如日中天。利见大人,意同二爻,因为这个爻也处于运行轨道的转折处,容易积聚力量,产生出强有力的人物。
                     
                  
            “利见大人”是说这种条件适宜出现强有力的人物,并非说是已经出现,乾卦二、五这两位“大人”真的出现是在屯卦,乾二变成了屯初,乾五变成了屯五。惜乎以往的治易者不了解真实的卦体,更不了解易道,不知道乾卦二、五是两个转折点,转折点容易出现强有力的人物,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即此义也。有人错把“见”解释为看见之见,甚至把二爻的“利见大人”说成是摇尾乞怜地去求见什么大人,把五爻说成是“九五之尊”,实在是荒谬至极。
                    
                  
            转折时期需要强者,也容易出现强者,这可以看成是一个规律。但是“大人”的出现还有一些其它条件或情况。在经文中共有七处谈到“利见大人”,这些大人是在什么条件下出现的,需要具体分析。比如讼卦辞讲“利见大人”,这个行将出现的大人就是讼卦的上爻,它不但也处在转折点上(讼上为癸),更主要的是讼卦二爻与四爻鹬蚌相争,上爻渔人得利,结果是讼卦的二、四、五这三个爻的“鞶带”被褫,独留一个上爻变成了师卦二爻。师卦是六十四卦中第一个出现的“单极世界”,如果把周易体系比做历史,那么师卦所描述的就是这段历史中第一次出现的惨烈的战争场面。其性质是侯国之间的争权夺势,或者叫“兄弟阋于墙”。其结局则是帝乙先生失去了君位,而大多数候国得到了普遍繁荣,这从小畜卦有五个阳爻可以得到证明。
                    
                    上、亢龙有悔。
                     
                  
            亢为过。上居穷高,物极必反,自此之后,如再行进,唯有向下。悔为悔恨、懊悔,不及与过皆言悔。此处讲上爻处穷高之地,无论朝哪个方向行进,都有跌落之象,故曰“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周易六十四卦,唯有乾坤多出“二用”,这也是易学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当我们弄清了卦爻的数结构之后,这个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原来乾坤卦每个爻都是四个天数和五个地数,这样一共用了二十四个天数和三十个地数,也就是说还有一个天数潜伏未用。“用九”就是说这个天数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这个天数的出现,使得乾卦六爻的力量不仅从动态,也从静态上失去均衡,这种不均衡正是运动和变化的一个根源。“见群龙无首”是说群龙将呈现没有首领,也即六爻将因失衡而颠倒顺序。这种群龙无首的局面,固然是一种混乱的局面,同时又是一种生机勃勃、龙腾虎跃的局面,所以爻辞说是吉祥的。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坤卦是乾卦的颠倒。就数而言,乾与坤没有任何区别。乾与坤的区别主要是爻位与爻时。乾卦的爻序即人道为初二三四五上,乾卦的时序即天道为甲乙丙丁戊己。坤卦的爻序即人道还是初二三四五上,而坤卦的时序即天道却是己庚辛壬癸甲。其中乙和癸、丙和壬、丁和辛、戊和庚分别为同一个爻位,表现的时间却不相同,运行的方向刚好相反。
                    
                  
            元亨。元字表示坤卦具有与乾卦不同的“元”。乾卦建元于甲,坤卦建元于己。亨表示坤元也是通畅的,因为坤卦六爻的顺序不仅合乎人道,也合乎天道,坤卦也是一个“天人合一”。
                    
                  
            利牝马之贞。卦辞、爻辞中言“马”处,多指阳爻,如屯卦之“乘马班如”,贲卦之“白马翰如”等,此处独言“牝马”,这是因为坤卦也是地数用其全,还有一个天数潜伏未用,这就象是一匹怀着孕的雌马一样。坤卦也是个绝对的均衡卦,这种均衡有利于保持卦体的稳定。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意为坤初如果依照人道前进,虽然会觉得迷失方向,但最后还会找到主人。坤卦为什么会先迷后得主?下面我们结合爻辞再加以讨论。
                    
                    
            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朋为同类,坤卦六爻皆阴,阴爻以地数为主导,故而坤卦的“朋”为地数。我们知道,在由河图演变成的最初的卦体之上,下爻为地数定位,前爻和右爻为天数定位,后爻和左爻为地数定位,上爻为一个天数和一个地数轮流定位。从乾卦中我们还知道,乾初为下为甲,乾二为前为乙,乾三为右为丙,乾四为后为丁,乾五为左为戊,乾上为上为己,所以甲为地数定位,乙丙为天数定位,丁戊为地数定位,己为一个天数和一个地数轮流定位。所谓“得朋”,就是给地数定位的爻再增加地数。乾卦甲为下,己为上,中间的四个爻我们一直说前后左右,那么到底哪个是南?哪个是北?哪个是西?哪个是东呢?原来坤卦的“得朋”,指的就是由地数定位的丁戊,而乾卦的丁戊又是和坤卦的辛庚同位。以此我们知道“西南”就是庚辛,也就是戊丁;而“东北”则是壬癸,也就是丙乙。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这是由最初的卦体转化为坤卦卦体的必要条件,也是保持坤卦稳定的必要条件。
                    
                   安贞吉。由于坤卦是个绝对的均衡卦,并且地数已用其全,所以只有保持卦体的稳定,安静地等待变化,这才是吉祥的。
                    
                   初:履霜,坚冰至。
                  
                   就辞意看,是踏着霜雪前进,最后将有坚冰到来。
                    
                  
            周易经文中没有春夏秋冬四字,季节或时间的变换,是用物候来表示的。乾卦六爻“与时偕行”,但在卦辞和爻辞中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季节的信息。坤初的“履霜,坚冰至”,则是明确说明这是一个由秋及冬的季节。
                    
                   坤卦六爻也是与时偕行,乾坤两卦正好是一个完整的周期,坤既然是秋冬的景象,那么乾便是春夏的景象。
                    
                  
            从坤卦辞我们知道乙丙丁戊顺序为北东南西,庚辛壬癸顺序为西南东北,因此坤卦六爻的运行路线,正好与乾相反,这也就是为什么坤卦辞说“先迷”。坤卦运行到最后又回到天元甲,这也就是坤卦辞说“后得主”的原因。
                  
                   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直方大,是讲二爻的运行轨迹。直者,自初爻己至二爻庚,为短程线若“直”(当然从侧面看则是一个弧线);方者,自庚起转而至辛,己庚辛三点构成一个直角若“方”(如果把己庚辛三点看作是一个三角形,那么这个曲面三角每个角都是90°,内角合则为270°);大者,《老子》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自庚起至辛壬癸,正好是一个“圆圈”,恰成“逝、远、反”。习为重复、增加或飞翔。坤卦六爻均衡,过份增加二爻的量,就会打破均衡,还会给初爻造成“压力”。另外,如果二爻直接上行,状若飞翔,那么此行既非人道,也不合天时地利,故曰“不习无不利”。
                    
                    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含章为黑白杂糅之意。坤爻虽阴而不纯,有地数,也有天数,这种天地数混杂,正是保持卦体平衡的必要条件。坤卦各爻均等,特意指出三爻“含章”,这是因为三爻在与五爻保持平衡中具有特殊作用。阴爻含章愈甚,爻量愈大。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意思是有可能从事王霸事业,不会成功,但有结局。坤三也同乾三一样,随着初爻至二,三爻也有可能乘虚进入初位。原筮卦的初位是“王位”,如果三爻至初,那么这就叫“或从王事”。但是三爻至初既不合天道人道,更主要的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所以不会成功。在坤卦中,真正能够至初的是五爻,随着五爻进入初位,三爻便会进入上位,依照人道,上位是卦的终结,所以叫做“有终”。
                    
                  
            “或从王事”一辞另见于讼卦三爻。讼卦三爻为阴,在二爻与四爻争讼的情况下,三爻依靠上爻的支持,也有与五爻争夺初位的倾向,但讼三至初,既不合天道人道,更有五爻制衡,所以也是“无成”。可是为什么坤三说“有终”而讼三不说“有终”呢?原来在讼卦中,真正能够进入初位的是四爻,随着四爻至初,二爻便进入上位,讼三只是变成了师卦五爻,师五不是卦的终结,所以爻辞不说“有终”。
                    
                    四、括囊,无咎无誉。
                    
                  
            这句爻辞的意思是,束扎口袋,没有灾难,也没有赞誉。坤四如同乾四,也有一种向下的趋势。所谓“括囊”,就象是束扎口袋那样。坤卦自初爻始,经二爻、三爻到四爻,如果从四返初,这就形同束扎口袋。四爻与初爻的数相同,进入初位不会有什么灾难,此所谓“无咎”;但此行终归不合人道天道,所以也不会得到赞许,此谓之“无誉”。
                  
                   五、黄裳,元吉。
                    
                   黄裳是黄色的衣裳,元吉是说以此爻改元为吉。
                    
                  
            坤卦自二爻至五爻正好是一个圆圈,如果五爻沿着直线运行,那么就又返回到二爻。如果坤五不至二,那就还有两条道可走,一条是至上,这合乎人道与天道,但五爻至上,就使得乾坤两卦构成一个完全封闭的圆圈。再一条道是至初,这就使得坤卦面临着改元。坤五无论是至上还是至初,都是摆脱二爻的行为。这时候二爻对于五爻来讲,就象是人的衣裳或果实的外壳一样,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坤二为庚,前面谈到,作为季节是秋季,而黄色又是秋天的代表色,故爻辞谓之“黄裳”。
                    
                  
            乾坤两卦,自甲开始,历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再到坤五癸,恰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坤五癸既非天元,也非地元,所谓“元吉”者,是讲此爻行将变成屯卦之元,而这种变化对于打破乾坤两卦这个封闭的圈子有重大意义,故而是吉祥的。
                    
                   上、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这句爻辞的意思是,龙战栗于原野,它的血变得黑黄混杂。
                    
                  
            坤卦六爻至上爻复言龙,这是因为它复归于甲,卦辞谓“先迷后得主”,这个“主”也是甲。但是这个甲已不同于乾卦初爻的甲。乾初之甲是“潜龙勿用”,而坤上之甲则是“龙战于野”。为什么会有这个不同呢?主要还是时与位。就时而言,乾初之甲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而坤上之甲则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就位而言,乾初之甲居下,任何举动都是上行。坤上之甲居上,任何举动都是下滑。时位不同,虽然都以龙取象,但作用和结局是不一样的。
                    
                  
            战字,通常的解释是战斗、争战,实则应为战栗,因为一则此爻居于穷高或旷远之地,二则由于五爻改元,使得此爻失去接济,变成一个孤立无助的爻。所以解战为战栗是正确的。
                    
                  
            “血”为自身之物;“玄”是黑而有赤色者,后亦通称黑为玄。乾坤各爻皆自甲出,从甲这个角度看,其它各爻,皆如自身骨血,但由于时位的差异,诸爻各有指归,就象血变得黑黄混杂一样,故爻辞说是“其血玄黄”,这也预示着作为统一体的乾坤两卦行将崩溃,代之而起的将是一个新的统一体。
                    
                    用六、利永贞。
                    
                    
            乾卦“用九”是说卦体中那个潜藏的天数的复出,从而造成六爻间的失衡。坤卦的“用六”是说地数用其全。在那个潜藏的天数不出现的情况下,六个爻都是四个天数和五个地数,这种平衡状态,极适宜卦体保持稳定,所以爻辞说是“利永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8:29:07 | 只看该作者
【学易笔谈】之四十七         乾坤“立宪”(上)      



                    
            内容提要:本文侧重探讨了乾坤卦的普遍性,即乾坤卦中所蕴涵的适用于其它六十二卦的一些东西,重点是方位原则和取象原则,这些原则可以说是其它卦的“骨骼”或“筋脉”,而乾坤卦所确立的普遍适用的这些原则的总和,可以说是六十四卦的“宪法”。



                    前文谈到,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乾与坤是极为特殊也是极为重要的两卦。在某种意义上说,不掌握乾坤的内涵,也就无法理解和掌握周易这个体系。关于乾与坤的特殊性,我们已经做了初步探讨,关于乾与坤的普遍性,即乾与坤所蕴涵的适用于其它六十二卦的一些东西,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周易六十四卦中,没有两个卦的符号或卦辞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说,每一个卦都有它的特殊性,都有区别于其它卦的东西。但是不论怎样特殊,六十四卦总还有不少共有的东西。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就是辩证法,甚至是辨证法的“精髓”。乾与坤尽管特殊,但也包含着普遍性。不仅是一般的普遍性,更由于这些普遍性的东西,构成了其它六十二卦所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可以说是其它卦的“骨骼”或“筋脉”。由此乾坤获得了“父母”、“易之门”或曰“标准参照物”的品格和地位。乾坤卦与其它六十二卦共有的一些东西是什么呢?
                    
                  
            一、首先是“数”。周易六十四卦,一共用了五十五个数,这就是共性。如果说卦与卦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就是有的卦是二十四个天数和三十个地数,有的卦是二十五个天数和二十九个地数。这样具体到某一个卦是五十四个数,但从总的过程上看就是五十五个数。如果再找不同的话,那就是天数和地数的比值,在乾坤卦中,天地数的比值为1∶1•25(五天四地);在其它六十二卦中,天地数的比值是1∶1•5(三天两地)。知道了卦爻的数构成,也就不难了解什么叫“含章”;为什么乾与坤要比别的卦多出“二用”?不是因为它们比别的卦多出个爻或者多出个数,而是在乾坤这种特定条件下,一个天数和一个地数的“换岗”,决定了乾与坤的命运。对于师、比、谦、豫、剥、复这些卦,我们判断其中的阳爻一定是一个最强大的纯阳爻,而其它五个阴爻都是临变的阴爻,或者说是最强大的阴爻,根据何在呢?根据也是数,并且我们还知道这些卦都是在一个天数被掩盖的情况下出才现的,如果这个天数复出(即用九),那么这些卦就不可能出现。
                    
                  
            二、其次是“形”。乾坤六爻形式上是垒砖头式的六画,实质上是具有三维空间性质的“六端”、“六虚”、“六极”或“<敏感詞>”。六爻分别构成“三个对立面”、“三个层次”或“三个圆圈”。这些东西也不是乾坤所独有,而是六十四卦概莫能外。当然我们说的球形卦体是一个标准的或曰典型的卦体,是在失重状态下而内力又均衡的情况下才出现的,它并不排斥其它形态的卦体,它包容了一切形态,但又不归结为其中的任何一个形态,这就象在几何学领域球体并不排除点、线、面的存在一样。如果说乾坤卦与其它卦还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乾坤卦的“中心”与“重心”是一个,我们也叫它是“中重合一”,而其它卦则是“中重分离”,中心依然是中心,但已经失去凝聚诸爻的职能,而凝聚诸爻职能的重心则落在初爻(也即下爻)的肩上。
                    
                    
            三、再次是“道”。所谓易道,就是制约卦爻运行的法则,这些法则概括起来就是地道、天道与人道。地道说的是卦体六爻在静态条件下的一种相互关系,或者说是六爻在空间上的差异与联系;天道是指卦体六爻在时间上的差异与联系,或者说是六爻在动态条件下的一种相互关系;人道则是六爻关系的一种外在规定或者说是外部动力,反映了人的意志、愿望与要求,三道性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但三道又都不是孤立的,它们都依附于卦体,交互作用,彼此消长,共同推动了卦爻的运动、发展与变化。这三道可以说是周易六十四卦的根本法则或规律。这些法则或规律,就是蕴涵在乾坤卦中的。乾坤卦是“绝对均衡卦”,在这样的卦中,地道的作用不大明显,但细玩卦辞也不难发现六爻在空间上的差异与联系,为什么乾四“或跃在渊”,这里固然是因为天道与人道的作用,但也说明卦体诸爻除初爻以外,都有一种向下的趋势,或者说与初爻都有一种亲和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又同爻自身的量有关系。乾卦的天道是甲乙丙丁戊己,在乾卦中,甲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己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这些性质适用于所有的原筮卦(即周易卦序中的奇数卦)。坤卦的天道是己庚辛壬癸甲,在坤卦中,己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甲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这些性质适用于所有的复筮卦(即周易卦序中的偶数卦)。乾与坤的人道都是下→前→右→后→左→上,这个顺序适用于六十四卦。乾坤卦特殊就特殊在这两个卦的天道与人道实际上是一条道,所谓“天人合一”、“与时偕行”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而其它六十二卦,再没有一个卦是两条道完全合一的,但这不等于其它卦只有一道、两道而不是三道皆备。三道皆备是六十四卦的共性,具体到某个卦的天道是什么则是卦的特性。
                    
                  
            以上所言,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都有比较详尽的探讨,此处就不再赘述。但是乾与坤的启示远不止这些,其它六十二卦的大量内容,我们都可以从乾坤卦里找到根据,为了准确理解其它六十二卦,也必须从乾坤卦里寻找根据。乾坤卦所确立的原则有很多,比如动静原则、均衡原则、和合原则、方位原则、取象原则、占(判)断原则、评价原则等等,乾坤卦所确立的这些原则的总和,我们可以看做是六十四卦的“基本大法”,或者说是乾坤“立宪”。其它卦陆续也确立了许多原则,比如屯卦确立的“建侯原则”、“婚媾原则”,“屯积原则”;蒙卦确立的“渎告原则”(也可以叫“前车后辙”、“先行后效”、“举一反三”或“推定”)、“刑罚原则”、“御寇原则”,需卦确立的“供需原则”、“服从原则”等等,相对于乾坤“宪法”而言,这些原则可以看成是六十四卦的“法律”。一一解释这些“宪法”和“法律”,那将需要很大的篇幅。这里我们只谈一下乾坤卦确立的方位原则和取象原则。其它原则均可以据此而类推。
                    
                  
            方位原则也可以算是取象原则,在传统易学中就有一类“方位象”,因为方位问题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这里把它单独来说。易卦有方位性质,这是大多数易学家的共识,但卦爻具体的方位是什么,却众说纷纭。现在一般的理解是八卦定位,如乾南坤北或者乾西北坤西南之类。或者是天干定位,如“甲乙东方木”之类。我们曾经谈道,八卦不是独立的卦体,也不能用于定位,用八卦方位解释经文,不论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只能徒增混乱。卦体有六个爻,用十个天干定五个方位也不合情理。在易学史上也曾有人试图用六爻定位,惜乎未能贯彻始终,因此这也是一个不曾有人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乾坤两卦就体现了方位性质,这个性质同时也就成为其它卦的方位原则。具体说就是坤卦辞的“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为我们确定了方位。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谈到,在坤卦中,庚辛就是西南,而壬癸就是东北,又庚辛与戊丁同位,壬癸与丙乙同位,所以乙丙丁戊,顺序为北东南西。兹列表如下:
                           
                            乙   丙   丁   戊
                            癸   壬   辛   庚
                            北   东   南   西
                            ○   ○   ●   ●
                     
                    
            此前,我们谈到六爻定位,都是用上下前后左右这些概念。现在又说东西南北,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呢?我们说既有关系,又没有关系。有关系是说上下前后左右也好,东西南北也好,它们都依附于卦体。没关系是说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个永远不变的视角来看的,视角改变,那么这些规定也必须随之改变,所以对卦体而言是一种外在的规定,或者说是相对的规定。而东西南北的规定是同定位数或者天干一样,被牢牢地“镶嵌”在卦体之上,卦体旋转,它们也跟着旋转,卦体滚动,它们也跟着滚动,比如说现在的规定是格林威治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那么你无论是在地球上什么地方,或者是在卫星或其它星球上,也不能改变这种规定。所以是一种内在的规定,或者叫绝对的规定。此外还有一个不同就是,上下前后左右的规定,是站在球体的中心,面对的是视角,这是一种“平视”;东西南北的规定,也是站在球体的中心,但却是一种穿透性的“俯视”或“仰视”,俯仰的结果,甲和己便“重叠”起来,变成了“中央”,这可以看做是一个“立场”,站在这个立场上,如果是面对“前”,那么原来所规定的前后左右还是前后左右。如果是面对“后”,那么原来的前后左右就会发生“易位”,一切都要倒了过来。但是东西南北的规定却不管你怎么转身,你面朝北,东是东;面改成了朝南,东仍然还是东。而这时候“球体”也就变成了“平面”,这就是河图中宫五和十的重叠情况,而河图中的一与六、三和八、二和七、四和九顺序也就是北东南西,其定位数与坤卦一样,其方位与传统易学对河图的理解也是一致的。这就是说,河图说一与六为北,这是对的;说这个北为癸则对了一半。为什么说是一半?因为传统的说法是壬与癸,实际上癸和乙是同一个爻位,壬和丙是同一个爻位,所以癸和乙都表示北,而壬和丙则表示东。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中央”或“立场”是上与下或者是甲与己重合的结果,这仍然是一个视角,只不过与前一个视角不同。因为甲与己在球体上是对立的两个极端,既是空间对称,又是时间对称,空间上的“重叠”不等于时间也“重叠”在一起,所以甲和己如同参商二星,它们是永远不能见面的。只是俯视下来,象是重叠在一起而已。好比在卫星上,看到了华盛顿,就看不见北京;看到了北京,就看不到华盛顿。实际上华盛顿与北京在地球上都是存在的。不只是甲和己,乙和丁、丙和戊、庚和壬、辛和癸,它们也不能见面,或者说我们永远不能同时看见它们,这就好比说,看到了南,就别想同时看到北;看到了东,也就别想同时看到西,因为老天爷当初造人的时候没有给人安上一双“后眼”。何以证明这点呢?看一看经文就知道了。乾二曰“见”,乾四就跃入渊中;乾五要是真的飞起来,那么乾三就会潜入龙位,来它个“代行王事”;师卦四爻“无咎”,就因为它离二爻最远(此处是从空间上说),躲在了阴山背后;豫卦初爻不是要“鸣”吗?那好,上爻赶紧就“冥”起来。
                  
                    
            研究周易卦变,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每卦每爻的天干,一般说来,知道了某个爻的天干,也就知道它表示的是东是西,或者是南是北。但是有许多卦并不是先告诉天干,而是先告诉是东是西,是南是北,然后再导出天干。在笔谈之十六《
            卦体是一个球体》一文中,我们谈到,在卦辞爻辞中,不仅有众多的比喻用以表达事物的不同部位或方面在空间上的差异,而且明确提出了东南西北这些方位上的概念,例如:坤辞:“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小畜辞:“自我西郊”;随上:“王用亨于西山”;明夷三:“明夷于南狩”;蹇辞:“利西南,不利东北”;解辞:“利西南”;升辞:“南征吉”;小过五:“自我西郊”;既济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这些辞句,就是先告诉方位,再引导人们确定天干的。
                    
                  
            比如,小畜辞“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小畜卦序为九,是原筮卦,所用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其中戊为西,由此我们知道小畜卦的初爻一定是戊,而这个爻正是师卦上爻那位“开国承家”而在比卦中又“比之无首”的有命“大君”。
                     
                  
            小过五也谓“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按照阴阳和合为有雨的取象,小过卦中有两个阴阳和合的机会,一个是二爻与三爻,一个是四爻和五爻。对于五爻而言,四爻为“邻”,二爻为“郊”。故小过五的西郊是二爻。小过卦序为六十二,是个复筮卦,所以可以肯定小过二爻的天干为庚。
                    
                  
            蹇卦辞“利西南,不利东北”和解卦辞“利西南”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蹇解两卦是平衡卦,就平衡这一点来看,它们同乾坤没有区别。蹇卦的“利西南,不利东北”同坤卦的“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一样,也是说加强西南的力量,减少东北的力量。与坤卦不同的是,坤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稳定,而蹇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运动,因为坤为复筮卦,蹇为原筮卦,坤的二三爻为西南,四五爻为东北,由此我们断定蹇卦的四五爻为西南,二三爻为东北,并由此认定蹇的二三四五爻的天干分别为丙乙戊丁,自二至三合乎人道,但正逆天时,以此我们明白为什么蹇二要说“王臣蹇蹇,非躬之故”了。
                    
                     
            解是蹇的复筮卦,其卦名为解,但在未解之前还是想求安稳,所以卦辞讲“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由此我们知道解卦的二爻三爻分别为辛为庚。
                     
                  
            明夷三的“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也是提示方位的。明夷卦是个失衡卦,从卦体上明显看出是三爻压向初爻,初爻也是个阳爻,以“大首”为喻。由此我们断定初爻为南。又明夷为复筮卦,所以明夷初爻为辛。从三爻的“不可疾贞”可以断定,三爻为东为壬,因为由三至初正逆天时,故“不可疾贞”。
                     
                    
            与明夷不同的是升卦。升卦明显也是个失衡卦,二爻与三爻都压向初爻。二爻至初,正与人道相违;这样对初爻威胁最大的就是三爻,这一点同蛊卦是一样的。三爻如果不至初,那么还有三条道可以选择,一是至二,这也正与人道相违;二是至四,这合乎人道,但卦体就变成解卦,解卦虽然平衡,但又容易僵死;三是至上,上爻是个阴爻,这一点和蛊卦不同,所以爻辞说是“升虚邑”,至上虽不合人道,但至少可以减轻对初爻的威胁,由此我们断定上爻为南为辛,而三爻则为西为庚,由三至上正合天道。这也就是卦辞为什么要说“南征吉”的原因。
                    
                  
            随上的“王用亨于西山”是怎么回事呢?随卦是个“有孚”的卦,所谓“孚”表达的是爻与爻之间的一种关系,由于数位时的综合作用,有的爻被其它爻“俘获”、“俘虏”,从而自愿或被迫地服从其它爻的意志,这就是“孚”。随卦的“孚”就是上爻,这是一个走投无路的爻,因此爻辞才说“拘系之,乃从维之”。这虽然是一个不得自由的爻,但也有它的用处,这个用处就是“王用亨于西山”,由此我们知道随上为西为戊。与“王用亨于西山”意义相近的还有一句叫“王用亨于歧山”,这就是升卦四爻的爻辞。歧山就是西山,对这一点易学界似乎没有什么歧义。但是为什么随卦叫“西山”而升卦叫“歧山”呢?原来随卦的“王”是甲,升卦的“王”是己,居于山之东可以说西山,居于山之西就不能再叫西山,而只能叫“歧山”,由此我们还可以推论,易经中的“王”居于歧山之东,而“后”则居于或原籍为歧山之西。“凤鸣西歧”这典故也许是有来历的。
                     
                    
            既济五的“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同样也是提示方位与时间的。所谓东邻、西邻,这是站在四爻的角度上看的,对四爻而言,三爻为东邻,五爻为西邻。为什么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呢?原来既济三、四、五爻分别为丙、己、戊。三爻至四,合乎人道但不合时宜;五爻至四,合乎天道却正与人道相悖。对四爻而言,五爻是实际的支持者,所以爻辞说是“实受其福”。当然说五爻受四爻之福也未尝不可,因为正是四爻阻挡着三爻的进攻,才使得五爻免受其害。这种情况形同同人卦,同人卦的爻时与既济相同,不同的是同人四是个阳爻,再加上有五爻做后盾,因此才是“乘其墉,弗克攻,吉”,而既济四则是“繻有衣袽,终日戒”。同人三是“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这是继师卦以后又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既济三则是“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为什么“三年”或者“三岁”?皆因三爻为丙,四爻为己,自三至四,需要三个时间单位。说到“高宗伐鬼方”,有必要多说一句,那就是假定我们把周易这个体系当作是一部历史的话,那么师卦所描述的就是这段历史中的第一场战争,而高宗伐鬼方就是最后一场战争;前者是“内战”,后者则是唯一的一场以胜利为结局的对外战争。
                    
                    
            卦爻有方位性质,这是普遍性或者说共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卦都必须区分出东西南北。有的卦几乎看不到一点点方位的迹象,这是否说这些卦没有方位呢?也不能这样理解。这可以理解为对方位忽略不计,有的事件自始至终发生在或几乎发生在同一个地点上,在这种情况下,爻与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时间上而不是空间上,这时候卦爻便常常用人伦关系来取象,比如蛊卦、小过卦等,什么祖、妣、父、母、考、子等等一类事物用来表达爻与爻在时间上的差异。父为子之先,子为父之后,这一条再过几千年几万年,人们大概也不会产生歧义。只是“人”也克隆出来,这一条还怎么说,作易者似乎没有想到这一点,一句时髦的话叫“科学是无情的”,无情的“科学”啊!你到底想把人类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