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楼主: 青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理與修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1:06:34 | 只看该作者

華藏世界品第五之三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華藏世界品第五之三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

  「諸佛子!彼離垢焰藏香水海東,次有香水海,名:變化微妙身;此海中,有世界種,名:善布差別方。次有香水海,名:金剛眼幢;世界種,名:莊嚴法界橋。次有香水海,名:種種蓮華妙莊嚴;世界種,名:恆[1]出十方變化。次有香水海,名:無間寶王輪;世界種,名:寶蓮華莖密雲。次有香水海,名:妙香焰普莊嚴;世界種,名:毘盧遮那變化行。次有香水海,名:寶末閻浮幢;世界種,名:諸佛護念境界。次有香水海,名:一切色熾然光;世界種,名:最勝光遍照。次有香水海,名:一切莊嚴具境界;世界種,名:寶焰燈……。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玻瓈地;世界種,名:常放光明,以世界海清淨劫音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可愛樂淨光幢,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最勝三昧精進慧。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香莊嚴幢,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無障礙法界燈。此上過三佛剎微塵數世界,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放光明藏;佛號:遍法界無障礙慧明。此上過七佛剎微塵數世界,至此世界種最上方,有世界,名:最勝身香,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覺分華。

  「諸佛子!彼無盡光明輪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具足妙光;世界種,名:遍無垢。次有香水海,名:光耀蓋;世界種,名:無邊普莊嚴。次有香水海,名:妙寶莊嚴;世界種,名:香摩尼軌度形。次有香水海,名:出佛音聲;世界種,名:善建立莊嚴。次有香水海,名:香幢須彌藏;世界種,名:光明遍滿。次有香水海,名:栴檀妙光明;世界種,名:華焰輪。次有香水海,名:風力持:世界種,名:寶焰雲幢。次有香水海,名:帝釋身莊嚴;世界種,名:真珠藏。次有香水海,名:平坦嚴淨;世界種,名:毘瑠璃末種種莊嚴……。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妙樹華:世界種,名:出生諸方廣大剎,以一切佛摧伏魔音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焰炬幢;佛號:世間功德海。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出生寶;佛號:師子力寶雲。此上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衣服幢;佛號:一切智海王。於此世界種最上方,有世界,名:寶瓔珞師子光明;佛號:善變化蓮華幢。

  「諸佛子!彼金剛焰光明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一切莊嚴具瑩飾幢;世界種,名:清淨行莊嚴。次有香水海,名:一切寶華光耀海;世界種,名:功德相莊嚴。次有香水海,名:蓮華開敷;世界種,名:菩薩摩尼冠莊嚴。次有香水海,名:妙寶衣服;世界種,名:淨珠輪。次有香水海,名:可愛華遍照;世界種,名:百光雲照耀。次有香水海,名:遍虛空大光明;世界種,名:寶光普照。次有香水海,名:妙華莊嚴幢;世界種,名:金月眼瓔珞。次有香水海,名:真珠香海藏;世界種,名:佛光明。次有香水海,名:寶輪光明;世界種,名:善化現佛境界光明……。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無邊輪莊嚴底;世界種,名:無量方差別,以一切國土種種言說音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金剛華蓋;佛號:無盡相光明普門音。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名:出生寶衣幢;佛號:福德雲大威勢。此上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眾寶具妙莊嚴;佛號:勝慧海。於此世界種最上方,有世界,名:日光明衣服幢;佛號:智日蓮華雲。

  「諸佛子!彼帝青寶莊嚴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阿修羅宮殿;世界種,名:香水光所持。次有香水海,名:寶師子莊嚴;世界種,名:遍示十方一切寶;次有香水海,名:宮殿色光明雲;世界種,名:寶輪妙莊嚴。次有香水海,名:出大蓮華;世界種,名:妙莊嚴遍照法界。次有香水海,名:燈焰妙眼;世界種,名:遍觀察十方變化。次有香水海,名:不思議莊嚴輪;世界種,名:十方光明普名稱。次有香水海,名:寶積莊嚴;世界種,名:燈光照耀。次有香水海,名:清淨寶光明;世界種,名:須彌無能為礙風。次有香水海,名:寶衣欄楯;世界種,名:如來身光明……。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樹莊嚴幢;世界種,名:安住帝網,以一切菩薩智地音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妙金色;佛號:香焰勝威光。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摩尼樹華;佛號:無礙普現。此上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毘瑠璃妙莊嚴;佛號:法自在堅固慧。於此世界種最上方,有世界,名:梵音妙莊嚴;佛號:蓮華開敷光明王。

  「諸佛子!彼金剛輪莊嚴底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化現蓮華處;世界種,名:國土平正。次有香水海,名:摩尼光;世界種,名:遍法界無迷惑。次有香水海,名:眾妙香日摩尼;世界種,名:普現十方。次有香水海,名:恆[2]納寶流;世界種,名:普行佛言音。次有香水海,名:無邊深妙音;世界種,名:無邊方差別。次有香水海,名:堅實積聚;世界種,名:無量處差別。次有香水海,名:清淨梵音;世界種,名:普清淨莊嚴。次有香水海,名:栴檀欄楯音聲藏;世界種,名:逈出幢。次有香水海,名:妙香寶王光莊嚴;世界種,名:普現光明力。

  「諸佛子!彼蓮華因陀羅網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銀蓮華妙莊嚴;世界種,名:普遍行。次有香水海,名:毘瑠璃竹密焰雲;世界種,名:普出十方音。次有香水海,名:十方光焰聚;世界種,名:恆出變化分佈十方。次有香水海,名:出現真金摩尼幢;世界種,名:金剛幢相。次有香水海,名:平等大莊嚴;世界種,名:法界勇猛旋。次有香水海,名:寶華叢無盡光;世界種,名:無邊淨光明。次有香水海,名:妙金幢;世界種,名:演說微密處。次有香水海,名:光影遍照;世界種,名:普莊嚴。次有香水海,名:寂音;世界種,名:現前垂布……。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密焰雲幢;世界種,名:一切光莊嚴,以一切如來道場眾會音為體。於此最下方,有世界,名:淨眼莊嚴;佛號:金剛月遍照十方。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蓮華德;佛號:大精進善覺慧。此上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金剛密莊嚴;佛號:娑羅王幢。此上過七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淨海莊嚴;佛號:威德絕倫無能制伏。

  「諸佛子!彼積集寶香藏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一切寶光明遍照;世界種,名:無垢稱莊嚴。次有香水海,名:眾寶華開敷;世界種,名:虛空相。次有香水海,名:吉祥幄遍照;世界種,名:無礙光普莊嚴。次有香水海,名:栴檀樹華;世界種,名:普現十方旋。次有香水海,名:出生妙色寶;世界種,名:勝幢周遍行。次有香水海,名普生金剛華;世界種,名:現不思議莊嚴。次有香水海,名:心王摩尼輪嚴飾;世界種,名:示現無礙佛光明。次有香水海,名:積集寶瓔珞;世界種,名:淨除疑。次有香水海,名:真珠輪普莊嚴;世界種,名:諸佛願所流……。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閻浮檀寶藏輪;世界種,名:普音幢,以入一切智門音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華蘂焰;佛號:精進施。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蓮華光明幢;佛號:一切功德最勝心王。此上過三佛剎微塵數世界,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十力莊嚴;佛號:善出現無量功德王。於此世界種最上方,有世界,名:摩尼香山幢;佛號:廣大善眼淨除疑。

  「諸佛子!彼寶莊嚴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持須彌光明藏;世界種,名:出生廣大雲。次有香水海,名:種種莊嚴大威力境界;世界種,名:無礙淨莊嚴。次有香水海,名:密布寶蓮華;世界種,名:最勝燈莊嚴。次有香水海,名:依止一切寶莊嚴;世界種,名:日光明網藏。次有香水海,名:眾多嚴淨;世界種,名:寶華依處。次有香水海,名:極聰慧行:世界種,名:最勝形莊嚴。次有香水海,名:持妙摩尼峯;世界種,名:普淨虛空藏。次有香水海,名:大光遍照;世界種,名:帝青炬光明。次有香水海,名:可愛摩尼珠充滿遍照;世界種,名:普吼聲……。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出帝青寶;世界種,名:周遍無差別,以一切菩薩震吼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妙勝藏;佛號:最勝功德慧。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莊嚴相;佛號:超勝大光明。此上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瑠璃輪普莊嚴;佛號:須彌燈。於此世界種最上方,有世界,名:華幢海;佛號:無盡變化妙慧雲。

  「諸佛子!彼金剛寶聚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崇飾寶埤堄;世界種,名:秀出寶幢。次有香水海,名:寶幢莊嚴;世界種,名:現一切光明。次有香水海,名:妙寶雲;世界種,名:一切寶莊嚴光明遍照。次有香水海,名:寶樹華莊嚴;世界種,名:妙華間飾。次有香水海,名:妙寶衣莊嚴;世界種,名:光明海。次有香水海,名:寶樹峯;世界種,名:寶焰雲。次有香水海,名:示現光明;世界種,名:入金剛無所礙。次有香水海,名:蓮華普莊嚴;世界種,名:無邊岸海淵。次有香水海,名:妙寶莊嚴;世界種,名:普示現國土藏……。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不可壞海;世界種,名:妙輪間錯蓮華場,以一切佛力所出音為體。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最妙香;佛號;變化無量塵數光。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不思議差別莊嚴門;佛號:無量智。此上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十方光明妙華藏;佛號:師子眼光焰雲。於此最上方,有世界,名:海音聲;佛號:水天光焰門。

  「諸佛子!彼天城寶堞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焰輪赫奕光;世界種,名:不可說種種莊嚴。次有香水海,名:寶塵路;世界種,名:普入無量旋。次有香水海,名:具一切莊嚴;世界種,名:寶光遍照。次有香水海,名:布眾寶網;世界種,名:安布深密。次有香水海,名:妙寶莊嚴幢;世界種,名:世界海明了音。次有香水海,名:日宮清淨影;世界種,名:遍入因陀羅網。次有香水海,名:一切鼓樂美妙音;世界種,名,圓滿平正。次有香水海,名:種種妙莊嚴;世界種,名:淨密光焰雲。次有香水海,名:周遍寶焰燈;世界種,名:隨佛本願種種形……。如是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其最近輪圍山香水海,名:積集瓔珞衣;世界種,名:化現妙衣,以三世一切佛音聲為體。此中最下方,有香水海,名:因陀羅華藏,世界名:發生歡喜,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堅悟智。此上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與[3]金剛幢世界齊等,有世界,名:寶網莊嚴,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無量歡喜光。此上過三佛剎微塵數世界,與娑婆世界齊等,有世界,名:寶蓮華師子座,十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佛號:最清淨不空聞。此上過七佛剎微塵數世界,至此世界種最上方,有世界,名:寶色龍光明,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遶,純一清淨,佛號:遍法界普照明。

  「諸佛子!如是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中,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種,皆依現一切菩薩形摩尼王幢莊嚴蓮華住,各各莊嚴際無有間斷,各各放寶色光明,各各光明雲而覆其上,各各莊嚴具,各各劫差別,各各佛出現,各各演法海,各各眾生遍充滿,各各十方普趣入,各各一切佛神力所加持。此一一世界種中,一切世界依種種莊嚴住,遞相接連,成世界網;於華藏莊嚴世界海,種種差別,周遍建立。」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而說頌言:

    「華藏世界海,  法界等無別,
     莊嚴極清淨,  安住於虛空。
     此世界海中,  剎種難思議,
     一一皆自在,  各各無雜亂。
     華藏世界海,  剎種善安布,
     殊形異莊嚴,  種種相不同。
     諸佛變化音,  種種為其體,
     隨其業力見,  剎種妙嚴飾。
     須彌山城網,  水旋輪圓形,
     廣大蓮華開,  彼彼互圍遶。
     山幢樓閣形,  旋轉金剛形,
     如是不思議,  廣大諸剎種。
     大海真珠焰,  光網不思議,
     如是諸剎種,  悉在蓮華住。
     一一諸剎種,  光網不可說,
     光中現眾剎,  普遍十方海。
     一切諸剎種,  所有莊嚴具,
     國土悉入中,  普見無有盡。
     剎種不思議,  世界無邊際,
     種種妙嚴好,  皆由大仙力。
     一切剎種中,  世界不思議,
     或成或有壞,  或有已壞滅。
     譬如林中葉,  有生亦有落,
     如是剎種中,  世界有成壞。
     譬如依樹林,  種種果差別,
     如是依剎種,  種種眾生住。
     譬如種子別,  生果各殊異,
     業力差別故,  眾生剎不同。
     譬如心王寶,  隨心見眾色,
     眾生心淨故,  得見清淨剎。
     譬如大龍王,  興雲遍虛空,
     如是佛願力,  出生諸國土。
     如幻師呪術,  能現種種事,
     眾生業力故,  國土不思議。
     譬如眾繢像,  畫師之所作,
     如是一切剎,  心畫師所成。
     眾生身各異,  隨心分別起,
     如是剎種種,  莫不皆由業。
     譬如見導師,  種種色差別,
     隨眾生心行,  見諸剎亦然。
     一切諸剎際,  周布蓮華網,
     種種相不同,  莊嚴悉清淨。
     彼諸蓮華網,  剎網所安住,
     種種莊嚴事,  種種眾生居。
     或有剎土中,  險惡不平坦,
     由眾生煩惱,  於彼如是見。
     雜染及清淨,  無量諸剎種,
     隨眾生心起,  菩薩力所持。
     或有剎土中,  雜染及清淨,
     斯由業力起,  菩薩之所化。
     有剎放光明,  離垢寶所成,
     種種妙嚴飾,  諸佛令清淨。
     一一剎種中,  劫燒不思議,
     所現雖敗惡,  其處常堅固。
     由眾生業力,  出生多剎土,
     依止於風輪,  及以水輪住。
     世界法如是,  種種見不同,
     而實無有生,  亦復無滅壞。
     一一心念中,  出生無量剎,
     以佛威神力,  悉見淨無垢。
     有剎泥土成,  其體甚堅鞕,
     黑闇無光照,  惡業者所居。
     有剎金剛成,  雜染大憂怖,
     苦多而樂少,  薄福之所處。
     或有用鐵成,  或以赤銅作,
     石山險可畏,  罪惡者充滿。
     剎中有地獄,  眾生苦無救,
     常在黑闇中,  焰海所燒然。
     或復有畜生,  種種醜陋形,
     由其自惡業,  常受諸苦惱。
     或見閻羅界,  飢渴所煎逼,
     登上大火山,  受諸極重苦。
     或有諸剎土,  七寶所合成,
     種種諸宮殿,  斯由淨業得。
     汝應觀世間,  其中人與天,
     淨業果成就,  隨時受快樂。
     一一毛孔中,  億剎不思議,
     種種相莊嚴,  未曾有迫隘。
     眾生各各業,  世界無量種,
     於中取著生,  受苦樂不同。
     有剎眾寶成,  常放無邊光,
     金剛妙蓮華,  莊嚴淨無垢。
     有剎光為體,  依止光輪住,
     金色栴檀香,  焰雲普照明。
     有剎月輪成,  香衣悉周布,
     於一蓮華內,  菩薩皆充滿。
     有剎眾寶成,  色相無諸垢,
     譬如天帝網,  光明恆照耀。
     有剎香為體,  或是金剛華,
     摩尼光影形,  觀察甚清淨。
     或有難思剎,  華旋所成就,
     化佛皆充滿,  菩薩普光明。
     或有清淨剎,  悉是眾華樹,
     妙枝布道場,  蔭以摩尼雲。
     有剎淨光照,  金剛華所成,
     有是佛化音,  無邊列成網。
     有剎如菩薩,  摩尼妙寶冠,
     或有如座形,  從化光明出。
     或是栴檀末,  或是眉間光,
     或佛光中音,  而成斯妙剎。
     有見清淨剎,  以一光莊嚴,
     或見多莊嚴,  種種皆奇妙。
     或用十國土,  妙物作嚴飾,
     或以千土中,  一[4]切為莊校;
     或以億剎物,  莊嚴於一土,
     種種相不同,  皆如影像現。
     不可說土物,  莊嚴於一剎,
     各各放光明,  如來願力起。
     或有諸國土,  願力所淨治,
     一切莊嚴中,  普見眾剎海。
     諸修普賢願,  所得清淨土,
     三世剎莊嚴,  一切於中現。
     佛子汝應觀,  剎種威神力,
     未來諸國土,  如夢悉令見。
     十方諸世界,  過去國土海,
     咸於一剎中,  現像猶如化。
     三世一切佛,  及以其國土,
     於一剎種中,  一切悉觀見。
     一切佛神力,  塵中現眾土,
     種種悉明見,  如影無真實。
     或有眾多剎,  其形如大海,
     或如須彌山,  世界不思議。
     有剎善安住,  其形如帝網,
     或如樹林形,  諸佛滿其中。
     或作寶輪形,  或有蓮華狀,
     八隅備眾飾,  種種悉清淨。
     或有如座形,  或復有三隅,
     或如佉勒迦,  城廓梵王身。
     或如天主髻,  或有如半月,
     或如摩尼山,  或如日輪形。
     或有世界形,  譬如香海旋,
     或作光明輪,  佛昔所嚴淨。
     或有輪輞形,  或有壇墠形,
     或如佛毫相,  肉髻廣長眼。
     或有如佛手,  或如金剛杵,
     或如焰山形,  菩薩悉周遍。
     或如師子形,  或如海蚌形,
     無量諸色相,  體性各差別。
     於一剎種中,  剎形無有盡,
     皆由佛願力,  護念得安住。
     有剎住一劫,  或住於十劫,
     乃至過百千,  國土微塵數。
     或於一劫中,  見剎有成壞,
     或無量無數,  乃至不思議。
     或有剎有佛,  或有剎無佛,
     或有唯一佛,  或有無量佛。
     國土若無佛,  他方世界中,
     有佛變化來,  為現諸能事。
     沒天與降神,  處胎及出生,
     降魔成正覺,  轉無上法輪。
     隨眾生心樂,  示現種種相,
     為轉妙法輪,  悉應其根欲。
     一一佛剎中,  一佛出興世,
     經於億千歲,  演說無上法。
     眾生非法器,  不能見諸佛,
     若有心樂者,  一切處皆見。
     一一剎土中,  各有佛興世,
     一切剎中佛,  億數不思議。
     此中一一佛,  現無量神變,
     悉遍於法界,  調伏眾生海。
     有剎無光明,  黑闇多恐懼,
     苦觸如刀劍,  見者自酸毒。
     或有諸天光,  或有宮殿光,
     或日月光明,  剎網難思議。
     有剎自光明,  或樹放淨光,
     未曾有苦惱,  眾生福力故。
     或有山光明,  或有摩尼光,
     或以燈光照,  悉眾生業力。
     或有佛光明,  菩薩滿其中,
     有是蓮華光,  焰色甚嚴好。
     有剎華光照,  有以香水照,
     塗香燒香照,  皆由淨願力。
     有以雲光照,  摩尼蚌光照,
     佛神力光照,  能宣悅意聲。
     或以寶光照,  或金剛焰照,
     淨音能遠震,  所至無眾苦。
     或有摩尼光,  或是嚴具光,
     或道場光明,  照耀眾會中。
     佛放大光明,  化佛滿其中,
     其光普照觸,  法界悉周遍。
     有剎甚可畏,  嘷叫大苦聲,
     其聲極酸楚,  聞者生厭怖。
     地獄畜生道,  及以閻羅處,
     是濁惡世界,  恆出憂苦聲。
     或有國土中,  常出可樂音,
     悅意順其教,  斯由淨業得。
     或有國土中,  恆聞帝釋音,
     或聞梵天音,  一切世主音。
     或有諸剎土,  雲中出妙聲,
     寶海摩尼樹,  及樂音遍滿。
     諸佛圓光內,  化聲無有盡,
     及菩薩妙音,  周聞十方剎。
     不可思議國,  普轉法輪聲,
     願海所出聲,  修行妙音聲。
     三世一切佛,  出生諸世界,
     名號皆具足,  音聲無有盡。
     或有剎中聞,  一切佛力音,
     地度及無量,  如是法皆演。
     普賢誓願力,  億剎演妙音,
     其音若雷震,  住劫亦無盡。
     佛於清淨國,  示現自在音,
     十方法界中,  一切無不聞。」


校勘

   1. ↑ 原文為「恆」
   2. ↑ 原文為「恆」
   3. ↑ 原文為「興」
   4. ↑ 原文為「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1:09:08 | 只看该作者

毘盧遮那品第六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一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毘盧遮那品第六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

  「諸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微塵數劫,復倍是數,有世界海,名:普門淨光明。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勝音,依摩尼華網海住,須彌山微塵數世界而為眷屬,其形正圓,其地具有無量莊嚴,三百重眾寶樹輪圍山所共圍遶,一切寶雲而覆其上,清淨無垢,光明照耀,城邑宮殿如須彌山,衣服飲食隨念而至,其劫名曰:種種莊嚴。」

  「諸佛子!彼勝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淨光明。其海中,有大華須彌山出現,名:華焰普莊嚴幢,十寶欄楯周匝圍遶。於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華枝輪;無量華樓閣,無量寶臺觀,周迴布列;無量妙香幢,無量寶山幢,逈極莊嚴;無量寶芬陀利華,處處敷榮;無量香摩尼蓮華網,周匝垂布;樂音和悅,香雲照耀,數各無量,不可紀極;有百萬億那由他城,周匝圍遶:種種眾生,於中止住。」

  「諸佛子!此林東有一大城,名:焰光明,人王所都,百萬億那由他城周匝圍遶;清淨妙寶所共成立,縱廣各有七千由旬;七寶為廓,樓櫓卻敵,悉皆崇麗;七重寶塹,香水盈滿;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悉是眾寶,處處分佈以為嚴飾;寶多羅樹,七重圍遶;宮殿樓閣,悉寶莊嚴;種種妙網,張施其上;塗香散華,芬瑩其中;有百萬億那由他門,悉寶莊嚴;一一門前,各有四十九寶屍羅幢次第行列。」

  「復有百萬億園林周匝圍遶;其中皆有種種雜香、摩尼樹香,周流普熏;眾鳥和鳴,聽者歡悅。此大城中所有居人,靡不成就業報神足,乘空往來,行同諸天;心有所欲,應念皆至。其城次南,有一天城,名:樹華莊嚴;其次右旋,有大龍城,名曰:究竟;次有夜叉城,名:金剛勝妙幢;次有乾闥婆城,名曰:妙宮;次有阿脩羅城,名曰:寶輪;次有迦樓羅城,名:妙寶莊嚴;次有緊那羅城,名:遊戲快樂;次有摩睺羅城,名:金剛幢;次有梵天王城,名:種種妙莊嚴……。如是等百萬億那由他數。此一一城,各有百萬億那由他樓閣所共圍遶,一一皆有無量莊嚴。」

  「諸佛子!此寶華枝輪大林之中,有一道場,名:寶華遍照,以眾大寶分佈莊嚴,摩尼華輪遍滿開敷,然以香燈,具眾寶色焰雲彌覆,光網普照,諸莊嚴具常出妙寶,一切樂中恆奏雅音,摩尼寶王現菩薩身,種種妙華周遍十方。其道場前,有一大海,名:香摩尼金剛;出大蓮華,名:華蘂焰輪,其華廣大百億由旬[1],莖、葉、鬚,臺皆是妙寶,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蓮華所共圍遶,常放光明,恆出妙音,周遍十方。」

  「諸佛子!彼勝音世界,最初劫中,有十須彌山微塵數如來出興於世。其第一佛,號: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諸佛子!應知彼佛將出現時,一百年前,此摩尼華枝輪大林中,一切莊嚴周遍清淨。所謂:出不思議寶焰雲,發歎佛功德音,演無數佛音聲;舒光布網,彌覆十方;宮殿樓閣,互相照耀;寶華光明,騰聚成雲;復出妙音,說一切眾生前世所行廣大善根,說三世一切諸佛名號,說諸菩薩所修願行究竟之道,說諸如來轉妙法輪種種言辭。現如是等莊嚴之相,顯示如來當出於世。其世界中,一切諸王見此相故,善根成熟,悉欲見佛,而來道場。爾時,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於其道場大蓮華中忽然出現。其身周普等真法界,一切佛剎皆示出生,一切道場悉詣其所;無邊妙色,具足清淨;一切世間,無能映奪;具眾寶相,一一分明,一切宮殿悉現其像;一切眾生鹹得目見無邊化佛從其身出,種種色光充滿世界。如於此清淨光明香水海,華焰莊嚴幢須彌頂上,摩尼華枝輪大林中,出現其身,而坐於座;其勝音世界,有六十八千億須彌山頂,悉亦於彼現身而坐。爾時,彼佛即於眉間放大光明,其光名:發起一切善根音,十佛剎微塵數光明而為眷屬,充滿一切十方國土。若有眾生應可調伏,其光照觸,即自開悟,息諸惑熱,裂諸蓋網,摧諸障山,淨諸垢濁,發大信解,生勝善根,永離一切諸難恐怖,滅除一切身心苦惱,起見佛心,趣一切智。時,一切世間主,並其眷屬,無量百千,蒙佛光明所開覺故,悉詣佛所,頭面禮足。」

  「諸佛子!彼焰光明大城中,有王,名:喜見善慧,統領百萬億那由他城,夫人、采女三萬七千人,福吉祥為上首;王子五百人(別本雲二萬五千人),大威光為上首;大威光太子有十千夫人,妙見為上首。爾時,大威光太子見佛光明已,以昔所修善根力故,即時證得十種法門。何謂為十?所謂:證得一切諸佛功德輪三昧,證得一切佛法普門陀羅尼,證得廣大方便藏般若波羅蜜,證得調伏一切眾生大莊嚴大慈,證得普雲音大悲,證得生無邊功德最勝心大喜,證得如實覺悟一切法大捨,證得廣大方便平等藏大神通,證得增長信解力大願,證得普入一切智光明辯才門。」

  爾時,大威光太子,獲得如是法光明已,承佛威力,普觀大眾而說頌言:

     「世尊坐道場,  清淨大光明,
      譬如千日出,  普照虛空界。
      無量億千劫,  導師時乃現,
      佛今出世間,  一切所瞻奉。
      汝觀佛光明,  化佛難思議,
      一切宮殿中,  寂然而正受。
      汝觀佛神通,  毛孔出焰雲,
      照耀於世間,  光明無有盡。
      汝應觀佛身,  光網極清淨,
      現形等一切,  遍滿於十方。
      妙音遍世間,  聞者皆欣樂,
      隨諸眾生語,  讚歎佛功德。
      世尊光所照,  眾生悉安樂,
      有苦皆滅除,  心生大歡喜。
      觀諸菩薩眾,  十方來萃止,
      悉放摩尼雲,  現前稱讚佛。
      道場出妙音,  其音極深遠,
      能滅眾生苦,  此是佛神力。
      一切咸恭敬,  心生大歡喜,
      共在世尊前,  瞻仰於法王。」

  「諸佛子!彼大威光太子說此頌時,以佛神力,其聲普遍勝音世界。」

  時,喜見善慧王聞此頌已,心大歡喜,觀諸眷屬而說頌言:

     「汝應速召集,  一切諸王眾,
      王子及大臣,  城邑宰官等。
      普告諸城內,  疾應擊大鼓,
      共集所有人,  俱行往見佛。
      一切四衢道,  悉應鳴寶鐸,
      妻子眷屬俱,  共往觀如來。
      一切諸城廓,  宜令悉清淨,
      普建勝妙幢,  摩尼以嚴飾。
      寶帳羅眾網,  妓樂如雲布,
      嚴備在虛空,  處處令充滿。
      道路皆嚴淨,  普雨妙衣服,
      巾馭汝寶乘,  與我同觀佛。
      各各隨自力,  普雨莊嚴具,
      一切如雲布,  遍滿虛空中。
      香焰蓮華蓋,  半月寶瓔珞,
      及無數妙衣,  汝等皆應雨。
      須彌香水海,  上妙摩尼輪,
      及清淨栴檀,  悉應雨滿空。
      眾寶華瓔珞,  莊嚴淨無垢,
      及以摩尼燈,  皆令在空住。
      一切持向佛,  心生大歡喜,
      妻子眷屬俱,  往見世所尊。」

  爾時,喜見善慧王,與三萬七千夫人、采女俱,福吉祥為上首;五百王子俱,大威光為上首;六萬大臣俱,慧力為上首……。如是等七十七百千億那由他眾,前後圍遶,從焰光明大城出。以王力故,一切大眾乘空而往,諸供養具遍滿虛空。至於佛所,頂禮佛足,卻坐一面。復有妙華城善化幢天王,與十億那由他眷屬俱;復有究竟大城淨光龍王,與二十五億眷屬俱;復有金剛勝幢城猛健夜叉王,與七十七億眷屬俱;復有無垢城喜見乾闥婆王,與九十七億眷屬俱;復有妙輪城淨色思惟阿脩羅王,與五十八億眷屬俱;復有妙莊嚴城十力行迦樓羅王,與九十九千眷屬俱;復有遊戲快樂城金剛德緊那羅王,與十八億眷屬俱;復有金剛幢城寶稱幢摩睺羅伽王,與三億百千那由他眷屬俱;復有淨妙莊嚴城最勝梵王,與十八億眷屬俱……。如是等百萬億那由他大城中,所有諸王,並其眷屬,悉共往詣一切功德須彌勝雲如來所,頂禮佛足,卻坐一面。

  時,彼如來為欲調伏諸眾生故,於眾會道場海中,說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羅,世界微塵數修多羅而為眷屬,隨眾生心,悉令獲益。是時,大威光菩薩聞是法已,即獲一切功德須彌勝雲佛宿世所集法海光明。所謂:得一切法聚平等三昧智光明,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智光明,十方法界普光明藏清淨眼智光明,觀察一切佛法大願海智光明,入無邊功德海清淨行智光明,趣向不退轉大力速疾藏智光明,法界中無量變化力出離輪智光明,決定入無量功德圓滿海智光明,了知一切佛決定解莊嚴成就海智光明,了知法界無邊佛現一切眾生前神通海智光明,了知一切佛力、無所畏法智光明。

  爾時,大威光菩薩,得如是無量智光明已,承佛威力而說頌言:

     「我聞佛妙法,  而得智光明,
      以是見世尊,  往昔所行事。
      一切所生處,  名號身差別,
      及供養於佛,  如是我咸見。
      往昔諸佛所,  一切皆承事,
      無量劫修行,  嚴淨諸剎海。
      捨施於自身,  廣大無涯際,
      修治最勝行,  嚴淨諸剎海。
      耳鼻頭手足,  及以諸宮殿,
      捨之無有量,  嚴淨諸剎海。
      能於一一剎,  億劫不思議,
      修習菩提行,  嚴淨諸剎海。
      普賢大願力,  一切佛海中,
      修行無量行,  嚴淨諸剎海。
      如因日光照,  還見於日輪,
      我以佛智光,  見佛所行道。
      我觀佛剎海,  清淨大光明,
      寂靜證菩提,  法界悉周遍。
      我當如世尊,  廣淨諸剎海,
      以佛威神力,  修習菩提行。」

  「諸佛子!時,大威光菩薩,以見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承事供養故,於如來所心得悟了,為一切世間,顯示如來往昔行海,顯示往昔菩薩行方便,顯示一切佛功德海,顯示普入一切法界清淨智,顯示一切道場中成佛自在力,顯示佛力無畏、無差別智,顯示普示現如來身,顯示不可思議佛神變,顯示莊嚴無量清淨佛土,顯示普賢菩薩所有行願,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發菩提心,佛剎微塵數眾生成就如來清淨國土。」

  爾時,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為大威光菩薩而說頌言;

     「善哉大威光,  福藏廣名稱,
      為利眾生故,  發趣菩提道。
      汝獲智光明,  法界悉充遍,
      福慧咸廣大,  當得深智海。
      一剎中修行,  經於剎塵劫,
      如汝見於我,  當獲如是智。
      非諸劣行者,  能知此方便,
      獲大精進力,  乃能淨剎海。
      一一微塵中,  無量劫修行,
      彼人乃能得,  莊嚴諸佛剎。
      為一一眾生,  輪迴經劫海,
      其心不疲懈,  當成世導師。
      供養一一佛,  悉盡未來際,
      心無暫疲厭,  當成無上道。
      三世一切佛,  當共滿汝願,
      一切佛會中,  汝身安住彼。
      一切諸如來,  誓願無有邊,
      大智通達者,  能知此方便。
      大光供養我,  故獲大威力,
      令塵數眾生,  成熟向菩提。
      諸修普賢行,  大名稱菩薩,
      莊嚴佛剎海,  法界普周遍。」

  「諸佛子!汝等應知彼大莊嚴劫中,有恆河沙數小劫,人壽命二小劫。諸佛子!彼一切功德須彌勝雲佛,壽命五十億歲。彼佛滅度後,有佛出世,名:波羅蜜善眼莊嚴王,亦於彼摩尼華枝輪大林中而成正覺。爾時,大威光童子,見彼如來成等正覺、現神通力,即得念佛三昧,名:無邊海藏門;即得陀羅尼,名:大智力法淵;即得大慈,名:普隨眾生調伏度脫;即得大悲,名:遍覆一切境界雲;即得大喜,名:一切佛功德海威力藏;即得大捨,名:法性虛空平等清淨;即得般若波羅蜜,名:自性離垢法界清淨身;即得神通,名:無礙光普隨現;即得辯才,名:善入離垢淵;即得智光,名:一切佛法清淨藏。如是等十千法門,皆得通達。」

  爾時,大威光童子,承佛威力,為諸眷屬而說頌言:

     「不可思議億劫中,  導世明師難一遇,
      此土眾生多善利,  而今得見第二佛。
      佛身普放大光明,  色相無邊極清淨,
      如雲充滿一切土,  處處稱揚佛功德。
      光明所照咸歡喜,  眾生有苦悉除滅,
      各令恭敬起慈心,  此是如來自在用。
      出不思議變化雲,  放無量色光明網,
      十方國土皆充滿,  此佛神通之所現。
      一一毛孔現光雲,  普遍虛空發大音,
      所有幽冥靡不照,  地獄眾苦咸令滅。
      如來妙音遍十方,  一切言音咸具演,
      隨諸眾生宿善力,  此是大師神變用。
      無量無邊大眾海,  佛於其中皆出現,
      普轉無盡妙法輪,  調伏一切諸眾生。
      佛神通力無有邊,  一切剎中皆出現,
      善逝如是智無礙,  為利眾生成正覺。
      汝等應生歡喜心,  踴躍愛樂極尊重,
      我當與汝同詣彼,  若見如來眾苦滅。
      發心迴向趣菩提,  慈念一切諸眾生,
      悉住普賢廣大願,  當如法王得自在。」

  「諸佛子!大威光童子說此頌時,以佛神力,其聲無礙,一切世界皆悉得聞,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時,大威光王子,與其父母,並諸眷屬,及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眾生,前後圍遶,寶蓋如雲遍覆虛空,共詣波羅蜜善眼莊嚴王如來所。其佛為說法界體性清淨莊嚴修多羅,世界海微塵等修多羅而為眷屬。彼諸大眾,聞此經已,得清淨智,名:入一切淨方便;得於地,名:離垢光明;得波羅蜜輪,名:示現一切世間愛樂莊嚴;得增廣行輪,名:普入一切剎土無邊光明清淨見;得趣向行輪,名:離垢福德雲光明幢;得隨入證輪,名:一切法海廣大光明:得轉深發趣行,名:大智莊嚴;得灌頂智慧海,名:無功用修極妙見;得顯了大光明,名:如來功德海相光影遍照;得出生願力清淨智,名:無量願力信解藏。」

  時,彼佛為大威光菩薩而說頌言:

     「善哉功德智慧海,  發心趣向大菩提,
      汝當得佛不思議,  普為眾生作依處。
      汝已出生大智海,  悉能遍了一切法,
      當以難思妙方便,  入佛無盡所行境。
      已見諸佛功德雲,  已入無盡智慧地,
      諸波羅蜜方便海,  大名稱者當滿足。
      已得方便總持門,  及以無盡辯才門,
      種種行願皆修習,  當成無等大智慧。
      汝已出生諸願海,  汝已入於三昧海,
      當具種種大神通,  不可思議諸佛法。
      究竟法界不思議,  廣大深心已清淨,
      普見十方一切佛,  離垢莊嚴眾剎海。
      汝已入我菩提行,  昔時本事方便海,
      如我修行所淨治,  如是妙行汝皆悟。
      我於無量一一剎,  種種供養諸佛海,
      如彼修行所得果,  如是莊嚴汝咸見。
      廣大劫海無有盡,  一切剎中修淨行,
      堅固誓願不可思,  當得如來此神力。
      諸佛供養盡無餘,  國土莊嚴悉清淨,
      一切劫中修妙行,  汝當成佛大功德。」

  「諸佛子!波羅蜜善眼莊嚴王如來入涅槃已,喜見善慧王尋亦去世,大威光童子受轉輪王位。彼摩尼華枝輪大林中第三如來出現於世,名:最勝功德海。時,大威光轉輪聖王,見彼如來成佛之相,與其眷屬,及四兵眾,城邑、聚落一切人民,並持七寶,俱往佛所,以一切香摩尼莊嚴大樓閣奉上於佛。時,彼如來於其林中,說菩薩普眼光明行修多羅,世界微塵數修多羅而為眷屬。爾時,大威光菩薩,聞此法已,得三昧,名:大福德普光明;得此三昧故,悉能了知一切菩薩、一切眾生,過、現、未來,福、非福海。」

  時,彼佛為大威光菩薩而說頌言:

     「善哉福德大威光,  汝等今來至我所,
      愍念一切眾生海,  發勝菩提大願心。
      汝為一切苦眾生,  起大悲心令解脫,
      當作群迷所依怙,  是名菩薩方便行。
      若有菩薩能堅固,  修諸勝行無厭怠,
      最勝最上無礙解,  如是妙智彼當得。
      福德光者福幢者,  福德處者福海者,
      普賢菩薩所有願,  是汝大光能趣入。
      汝能以此廣大願,  入不思議諸佛海,
      諸佛福海無有邊,  汝以妙解皆能見。
      汝於十方國土中,  悉見無量無邊佛,
      彼佛往昔諸行海,  如是一切汝咸見。
      若有住此方便海,  必得入於智地中,
      此是隨順諸佛學,  決定當成一切智。
      汝於一切剎海中,  微塵劫海修諸行,
      一切如來諸行海,  汝皆學已當成佛。
      如汝所見十方中,  一切剎海極嚴淨,
      汝剎嚴淨亦如是,  無邊願者所當得。
      今此道場眾會海,  聞汝願已生欣樂,
      皆入普賢廣大乘,  發心迴向趣菩提。
      無邊國土一一中,  悉入修行經劫海,
      以諸願力能圓滿,  普賢菩薩一切行。」

  「諸佛子!彼摩尼華枝輪大林中,復有佛出,號:名稱普聞蓮華眼幢。是時,大威光於此命終,生須彌山上寂靜寶宮天城中,為大天王,名:離垢福德幢,共諸天眾俱詣佛所,雨寶華雲以為供養。時,彼如來為說廣大方便普門遍照修多羅,世界海微塵數修多羅而為眷屬。時,天王眾聞此經已,得三昧,名:普門歡喜藏。以三昧力,能入一切法實相海。獲是益已,從道場出,還歸本處。」


校勘

   1. ↑ 原文為「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1:47:25 | 只看该作者

如來名號品第七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二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來名號品第七

  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於普光明殿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妙悟皆滿,二行永絕;達無相法,住於佛住;得佛平等,到無障處;不可轉法,所行無礙;立不思議,普見三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莫不皆是一生補處,悉從他方而共來集,普善觀察諸眾生界、法界、世界、涅槃界,諸業果報、心行次第、一切文義,世、出世間,有為、無為,過、現、未來。

  時,諸菩薩作是思惟:「若世尊見愍我等,願隨所樂,開示佛剎、佛住、佛剎莊嚴、佛法性、佛剎清淨、佛所說法、佛剎體性、佛威德、佛剎成就、佛大菩提。如十方一切世界諸佛世尊,為成就一切菩薩故,令如來種性不斷故,救護一切眾生故,令諸眾生永離一切煩惱故,了知一切諸行故,演說一切諸法故,淨除一切雜染故,永斷一切疑網故,拔除一切希望故,滅壞一切愛著處故,說諸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十藏、十地、十願、十定、十通、十頂,及說如來地、如來境界、如來神力、如來所行、如來力、如來無畏、如來三昧、如來神通、如來自在、如來無礙、如來眼、如來耳、如來鼻、如來舌、如來身、如來意、如來辯才、如來智慧、如來最勝。願佛世尊,亦為我說!」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各隨其類,為現神通。現神通已,東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色,佛號:不動智。彼世界中,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東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色,佛號:無礙智。彼有菩薩,名曰:覺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南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西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蓮華色,佛號:滅暗智。彼有菩薩,名曰:財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西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薝蔔華色,佛號:威儀智。彼有菩薩,名曰:寶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北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東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優鉢羅華色,佛號:明相智。彼有菩薩,名:功德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東北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東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色,佛號:究竟智。彼有菩薩,名:目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東南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西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色,佛號:最勝智。彼有菩薩,名:精進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西南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西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剛色,佛號:自在智。彼有菩薩,名:法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西北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下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玻瓈色,佛號:梵智。彼有菩薩,名:智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下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上方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平等色,佛號:觀察智。彼有菩薩,名:賢首,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到已作禮,即於上方化作蓮華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菩薩眾會而作是言:

  「此諸菩薩甚為希有!諸佛子!佛國土不可思議,佛住、佛剎莊嚴、佛法性、佛剎清淨、佛說法、佛出現、佛剎成就、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不可思議。何以故?諸佛子!十方世界一切諸佛,知諸眾生樂欲不同,隨其所應,說法調伏,如是乃至等法界、虛空界。」

  「諸佛子!如來於此娑婆世界諸四天下,種種身、種種名、種種色相、種種修短、種種壽量、種種處所、種種諸根、種種生處、種種語業、種種觀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如來於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義成,或名:圓滿月,或名:師子吼,或名:釋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毘盧遮那,或名:瞿曇氏,或名:大沙門,或名:最勝,或名:導師……。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四天下東,次有世界,名為:善護。如來於彼,或名:金剛,或名:自在,或名:有智慧,或名:難勝,或名:雲王,或名:無諍,或名:能為主,或名:心歡喜,或名:無與等,或名:斷言論……。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四天下南,次有世界,名為:難忍。如來於彼,或名:帝釋,或名:寶稱,或名:離垢,或名:實語,或名:能調伏,或名:具足喜,或名:大名稱,或名:能利益,或名:無邊,或名:最勝……。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四天下西,次有世界,名為:親慧。如來於彼,或名:水天,或名:喜見,或名:最勝王,或名:調伏天,或名:真實慧,或名:到究竟,或名:歡喜,或名:法慧,或名:所作已辦,或名:善住。……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四天下北,次有世界,名:有師子。如來於彼,或名:大牟尼,或名:苦行,或名:世所尊,或名:最勝田,或名:一切智,或名:善意,或名:清淨,或名:瑿羅跋那,或名:最上施,或名:苦行得……。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四天下東北方,次有世界,名:妙觀察。如來於彼,或名:調伏魔,或名:成就,或名:息滅,或名:賢天,或名:離貪,或名:勝慧,或名:心平等,或名:無能勝,或名:智慧音,或名:難出現……。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四天下東南方,次有世界,名為:喜樂。如來於彼,或名:極威嚴,或名:光焰聚,或名:遍知,或名:祕密,或名:解脫,或名:性安住,或名:如法行,或名:淨眼王,或名:大勇健,或名:精進力……。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四天下西南方,次有世界,名:甚堅牢。如來於彼,或名:安住,或名:智王,或名:圓滿,或名:不動,或名:妙眼,或名:頂王,或名:自在音,或名:一切施,或名:持眾仙,或名:勝須彌……。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四天下西北方,次有世界,名為:妙地。如來於彼,或名:普遍,或名:光焰,或名:摩尼髻,或名:可憶念,或名:無上義,或名:常喜樂,或名:性清淨,或名:圓滿光,或名:脩臂,或名:住本……。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四天下次下方,有世界,名為:焰慧。如來於彼,或名:集善根,或名:師子相,或名:猛利慧,或名:金色焰,或名:一切知識,或名:究竟音,或名:作利益,或名:到究竟,或名:真實天,或名:普遍勝……。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四天下次上方,有世界,名曰:持地。如[1]來於彼,或名:有智慧,或名:清淨面,或名:覺慧,或名:上首,或名:行莊嚴,或名:發歡喜,或名:意成滿,或名:如盛火,或名:持戒,或名:一道……。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有百億四天下,如來於中,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東,次有世界,名為:密訓。如來於彼,或名:平等,或名:殊勝,或名:安慰,或名:開曉意,或名:聞慧,或名:真實語,或名:得自在,或名:最勝身,或名:大勇猛,或名:無等智……。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南,次有世界,名曰:豐溢。如來於彼,或名:本性,或名:勤意,或名:無上尊,或名:大智炬,或名:無所依,或名:光明藏,或名:智慧藏,或名:福德藏,或名:天中天,或名:大自在……。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西,次有世界,名為:離垢。如來於彼,或名:意成,或名:知道,或名:安住本,或名:能解縛,或名:通達義,或名:樂分別,或名:最勝見,或名:調伏行,或名:眾苦行,或名:具足力……。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北,次有世界,名曰:豐樂。如來於彼,或名:薝蔔華色,或名:日藏,或名:善住,或名:現神通,或名:性超邁,或名:慧日,或名:無礙,或名:如月現,或名:迅疾風,或名:清淨身……。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東北方,次有世界,名為:攝取。如來於彼,或名:永離苦,或名:普解脫,或名:大伏藏,或名:解脫智,或名:過去藏,或名:寶光明,或名:離世間,或名:無礙地,或名:淨信藏,或名:心不動……。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東南方,次有世界,名為:饒益。如來於彼,或名:現光明,或名:盡智,或名:美音,或名:勝根,或名:莊嚴蓋,或名:精進根,或名:到分別彼岸,或名:勝定,或名:簡言辭,或名:智慧海……。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西南方,次有世界,名為:鮮少。如來於彼,或名:牟尼主,或名:具眾寶,或名:世解脫,或名:遍知根,或名:勝言辭,或名:明了見,或名:根自在,或名:大仙師,或名:開導業,或名:金剛師子……。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西北方,次有世界,名為:歡喜。如來於彼,或名:妙華聚,或名:栴檀蓋,或名:蓮華藏,或名:超越諸法,或名:法寶,或名:復出生,或名:淨妙蓋,或名:廣大眼,或名:有善法,或名:專念法,或名:網藏……。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次下方,有世界,名為:關鑰。如來於彼,或名:發起焰,或名:調伏毒,或名:帝釋弓,或名:無常所,或名:覺悟本,或名:斷增長,或名:大速疾,或名:常樂施,或名:分別道,或名:摧伏幢……。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次上方,有世界,名曰:振音。如來於彼,或名:勇猛幢,或名:無量寶,或名:樂大施,或名:天光,或名:吉興,或名:超境界,或名:一切主,或名:不退輪,或名:離眾惡,或名:一切智……。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諸佛子!如娑婆世界,如是東方百千億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盡法界、虛空界、諸世界中,如來名號,種種不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如世尊昔為菩薩時,以種種談論、種種語言、種種音聲,種種業,種種報,種種處,種種方便、種種根,種種信解、種種地位而得成熟,亦令眾生如是知見而為說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1:48:14 | 只看该作者

四聖諦品第八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二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四聖諦品第八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告諸菩薩言:

  「諸佛子!苦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罪,或名:逼迫,或名:變異,或名:攀緣,或名:聚,或名:刺,或名:依根,或名:虛誑,或名:癰瘡處,或名:愚夫行。諸佛子!苦集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繫縛,或名:滅壞,或名:愛著義,或名:妄覺念,或名:趣入,或名:決定,或名:網,或名:戲論,或名:隨行,或名:顛倒根。諸佛子!苦滅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無諍,或名:離塵,或名:寂靜,或名:無相,或名:無沒,或名:無自性,或名:無障礙,或名:滅,或名:體真實,或名:住自性。諸佛子!苦滅道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一乘,或名:趣寂,或名:導引,或名:究竟無分別,或名:平等,或名:捨擔,或名:無所趣,或名:隨聖意,或名:仙人行,或名:十藏。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密訓世界中,或名:營求根,或名:不出離,或名:繫縛本,或名:作所不應作,或名:普鬪諍,或名:分析悉無力,或名:作所依,或名:極苦,或名:躁動,或名:形狀物。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密訓世界中,或名:順生死,或名:染著,或名:燒然,或名:流轉,或名:敗壞根,或名:續諸有,或名:惡行,或名:愛著,或名:病源,或名:分數。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密訓世界中,或名:第一義,或名:出離,或名:可讚歎,或名:安隱,或名:善入處,或名:調伏,或名:一分,或名:無罪,或名:離貪,或名:決定。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密訓世界中,或名:猛將,或名:上行,或名:超出,或名:有方便,或名:平等眼,或名:離邊,或名:了悟,或名:攝取,或名:最勝眼,或名:觀方。諸佛子!密訓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最勝世界中,或名:恐怖,或名:分段,或名:可厭惡,或名:須承事,或名:變異,或名:招引怨,或名:能欺奪,或名:難共事,或名:妄分別,或名:有勢力。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最勝世界中,或名:敗壞,或名:癡根,或名:大怨,或名:利刃,或名:滅味,或名:仇對,或名:非己物,或名:惡導引,或名:增黑闇,或名:壞善利。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最勝世界中,或名:大義,或名:饒益,或名:義中義,或名:無量,或名:所應見,或名:離分別,或名:最上調伏,或名:常平等,或名:可同住,或名:無為。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最勝世界中,或名:能燒然,或名:最上品,或名:決定,或名:無能破,或名:深方便,或名:出離,或名:不下劣,或名:通達,或名:解脫性,或名:能度脫。諸佛子!最勝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離垢世界中,或名:悔恨,或名:資待,或名:展轉,或名:住城,或名:一味,或名:非法,或名:居宅,或名:妄著處,或名:虛妄見,或名:無有數。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離垢世界中,或名:無實物,或名:但有語,或名:非潔白,或名:生地,或名:執取,或名:鄙賤,或名:增長,或名:重擔,或名:能生,或名:麁獷。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離垢世界中,或名:無等等,或名:普除盡,或名:離垢,或名:最勝根,或名:稱會,或名:無資待,或名:滅惑,或名:最上,或名:畢竟,或名:破印。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離垢世界中,或名:堅固物,或名:方便分,或名:解脫本,或名:本性實,或名:不可毀,或名:最清淨,或名:諸有邊,或名:受寄全,或名:作究竟,或名:淨分別。諸佛子!離垢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豐溢世界中,或名:愛染處,或名:險害根,或名:有海分,或名:積集成,或名:差別根,或名:增長,或名:生滅,或名:障礙,或名:刀劍本,或名:數所成。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豐溢世界中,或名:可惡,或名:名字,或名:無盡,或名:分數,或名:不可愛,或名:能攫噬,或名:麁鄙物,或名:愛著,或名:器,或名:動。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豐溢世界中,或名:相續斷,或名:開顯,或名:無文字,或名:無所修,或名:無所見,或名:無所作,或名:寂滅,或名:已燒盡,或名:捨重擔,或名:已除壞。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豐溢世界中,或名:寂滅行,或名:出離行,或名:勤修證,或名:安隱去,或名:無量壽,或名:善了知,或名:究竟道,或名:難修習,或名:至彼岸,或名:無能勝。諸佛子!豐溢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攝取世界中,或名:能劫奪,或名:非善友,或名:多恐怖,或名:種種戲論,或名:地獄性,或名:非實義,或名:貪欲擔,或名:深重根,或名:隨心轉,或名:根本空。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攝取世界中,或名:貪著,或名:惡成辦[2],或名:過惡,或名:速疾,或名:能執取,或名:想,或名:有果,或名:無可說,或名:無可取,或名:流轉。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攝取世界中,或名:不退轉,或名:離言說,或名:無相狀,或名:可欣樂,或名:堅固,或名:上妙,或名:離癡,或名:滅盡,或名:遠惡,或名:出離。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攝取世界中,或名:離言,或名:無諍,或名:教導,或名:善迴向,或名:大善巧,或名:差別方便,或名:如虛空,或名:寂靜行,或名:勝智,或名:能了義。諸佛子!攝取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饒益世界中,或名:重擔,或名:不堅,或名:如賊,或名:老死,或名:愛所成,或名:流轉,或名:疲勞,或名:惡相狀,或名:生長,或名:利刃。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饒益世界中,或名:敗壞,或名:渾濁,或名:退失,或名:無力,或名:喪失,或名:乖違,或名:不和合,或名:所作,或名:取,或名:意欲。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饒益世界中,或名:出獄,或名:真實,或名:離難,或名:覆護,或名:離惡,或名:隨順,或名:根本,或名:捨因,或名:無為,或名:無相續。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饒益世界中,或名:達無所有,或名:一切印,或名:三昧藏,或名:得光明,或名:不退法,或名:能盡有,或名:廣大路,或名:能調伏,或名:有安隱,或名:不流轉根。諸佛子!饒益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鮮少世界中,或名:險樂欲,或名:繫縛處,或名:邪行,或名:隨受,或名:無慚恥,或名:貪欲根,或名:恆河流,或名:常破壞,或名:炬火性,或名:多憂惱。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鮮少世界中,或名:廣地,或名:能趣,或名:遠慧,或名:留難,或名:恐怖,或名:放逸,或名:攝取,或名:著處,或名:宅主,或名:連縛。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鮮少世界中,或名:充滿,或名:不死,或名:無我,或名:無自性,或名:分別盡,或名:安樂住,或名:無限量,或名:斷流轉,或名:絕行處,或名:不二。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鮮少世界中,或名:大光明,或名:演說海,或名:揀擇義,或名:和合法,或名:離取著,或名:斷相續,或名:廣大路,或名:平等因,或名:淨方便,或名:最勝見。諸佛子!鮮少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歡喜世界中,或名:流轉,或名:出生,或名:失利,或名:染著,或名:重擔,或名:差別,或名:內險,或名:集會,或名:惡舍宅,或名:苦惱性。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歡喜世界中,或名:地,或名:方便,或名:非時,或名:非實法,或名:無底,或名:攝取,或名:離戒,或名:煩惱法,或名:狹劣見,或名:垢聚。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歡喜世界中,或名:破依止,或名:不放逸,或名:真實,或名:平等,或名:善淨,或名:無病,或名:無曲,或名:無相,或名:自在,或名:無生。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歡喜世界中,或名:入勝界,或名:斷集,或名:超等類,或名:廣大性,或名:分別盡,或名:神力道,或名:眾方便,或名:正念行,或名:常寂路,或名:攝解脫。諸佛子!歡喜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關鑰世界中,或名:敗壞相,或名:如壞器,或名:我所成,或名:諸趣身,或名:數流轉,或名:眾惡門,或名:性苦,或名:可棄捨,或名:無味,或名:來去。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關鑰世界中,或名:行,或名:憤毒,或名:和合,或名:受支,或名:我心,或名:雜毒,或名:虛稱,或名:乖違,或名:熱惱,或名:驚駭。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關鑰世界中,或名:無積集,或名:不可得,或名:妙藥,或名:不可壞,或名:無著,或名:無量,或名:廣大,或名:覺分,或名:離染,或名:無障礙。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關鑰世界中,或名:安隱行,或名:離欲,或名:究竟實,或名:入義,或名:性究竟,或名:淨現,或名:攝念,或名:趣解脫,或名:救濟,或名:勝行。諸佛子!關鑰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匿疵,或名:世間,或名:所依,或名:傲慢,或名:染著性,或名:駛流,或名:不可樂,或名:覆藏,或名:速滅,或名:難調。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須制伏,或名:心趣,或名:能縛,或名:隨念起,或名:至後邊,或名:共和合,或名:分別,或名:門,或名:飄動,或名:隱覆。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無依處,或名:不可取,或名:轉還,或名:離諍,或名:小,或名:大,或名:善淨,或名:無盡,或名:廣博,或名:無等價。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觀察,或名:能摧敵,或名:了知印,或名:能入性,或名:難敵對,或名:無限義,或名:能入智,或名:和合道,或名:恆不動,或名:殊勝義。諸佛子!振音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諸佛子!如此娑婆世界中,說四聖諦,有四百億十千名。如是,東方百千億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盡法界、虛空界、所有世界,彼一一世界中,說四聖諦,亦各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諸佛子!如娑婆世界,有如上所說;十方世界,彼一切世界亦各有如是。十方世界,一一世界中,說苦聖諦有百億萬種名,說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亦各有百億萬種名;皆隨眾生心之所樂,令其調伏。」

校勘

   1. ↑ 原文為「名」
   2. ↑ 原文為「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1:48:59 | 只看该作者

光明覺品第九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三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光明覺品第九

  爾時,世尊從兩足輪下放百億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閻浮提、百億弗婆提、百億瞿耶尼、百億欝單越、百億大海、百億輪圍山、百億菩薩受生、百億菩薩出家、百億如來成正覺、百億如來轉法輪、百億如來入涅槃、百億須彌山王、百億四天王眾天、百億三十三天、百億夜摩天、百億兜率天、百億化樂天、百億他化自在天、百億梵眾天、百億光音天、百億遍淨天、百億廣果天、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如此處,見佛世尊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其百億閻浮提中,百億如來亦如是坐。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覺首菩薩、財首菩薩、寶首菩薩、功德首菩薩、目首菩薩、精進首菩薩、法首菩薩、智首菩薩、賢首菩薩。是諸菩薩所從來國,所謂: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蓮華色世界、薝蔔華色世界、優鉢羅華色世界、金色世界、寶色世界、金剛色世界、玻瓈色世界、平等色世界。此諸菩薩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所謂:不動智佛、無礙智佛、解脫智佛、威儀智佛、明相智佛、究竟智佛、最勝智佛、自在智佛、梵智佛、觀察智佛。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若有見正覺,  解脫離諸漏,
     不著一切世,  彼非證道眼。
     若有知如來,  體相無所有,
     修習得明了,  此人疾作佛。
     能見此世界,  其心不搖動,
     於佛身亦然,  當成勝智者。
     若於佛及法,  其心了平等,
     二念不現前,  當踐難思位。
     若見佛及身,  平等而安住,
     無住無所入,  當成難遇者。
     色受無有數,  想行識亦然,
     若能如是知,  當作大牟尼。
     世及出世見,  一切皆超越,
     而能善知法,  當成大光耀。
     若於一切智,  發生迴向心,
     見心無所生,  當獲大名稱。
     眾生無有生,  亦復無有壞,
     若得如是智,  當成無上道。
     一中解無量,  無量中解一,
     了彼亙生起,  當成無所畏。」

  爾時,光明過此世界,遍照東方十佛國土;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如此處,見佛世尊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彼一一世界中,各有百億閻浮提、百億如來,亦如是坐。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眾生無智慧,  愛刺所傷毒,
     為彼求菩提,  諸佛法如是。
     普見於諸法,  二邊皆捨離,
     道成永不退,  轉此無等輪。
     不可思議劫,  精進修諸行,
     為度諸眾生,  此是大仙力。
     導師降眾魔,  勇健無能勝,
     光中演妙義,  慈悲故如是。
     以彼智慧心,  破諸煩惱障,
     一念見一切,  此是佛神力。
     擊于正法鼓,  覺寤十方剎,
     咸令向菩提,  自在力能爾。
     不壞無邊境,  而遊諸億剎,
     於有無所著,  彼自在如佛。
     諸佛如虛空,  究竟常清淨,
     憶念生歡喜,  彼諸願具足。
     一一地獄中,  經於無量劫,
     為度眾生故,  而能忍是苦。
     不惜於身命,  常護諸佛法,
     無我心調柔,  能得如來道。」

  爾時,光明過十世界,遍照東方百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諸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佛了法如幻,  通達無障礙,
     心淨離眾著,  調伏諸群生。
     或有見初生,  妙色如金山,
     住是最後身,  永作人中月。
     或見經行時,  具無量功德,
     念慧皆善巧,  丈夫師子步。
     或見紺青目,  觀察於十方,
     有時現戲笑,  為順眾生欲。
     或見師子吼,  殊勝無比身,
     示現最後生,  所說無非實。
     或有見出家,  解脫一切縛,
     修治諸佛行,  常樂觀寂滅。
     或見坐道場,  覺知一切法,
     到功德彼岸;  癡暗煩惱盡。
     或見勝丈夫,  具足大悲心,
     轉於妙法輪,  度無量眾生。
     或見師子吼,  威光最殊特,
     超一切世間,  神通力無等。
     或見心寂靜,  如世燈永滅,
     種種現神通,  十力能如是。」

  爾時,光明過百世界,遍照東方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佛於甚深法,  通達無與等,
     眾生不能了,  次第為開示。
     我性未曾有,  我所亦空寂,
     雲何諸如來,  而得有其身。
     解脫明行者,  無數無等倫,
     世間諸因量,  求過不可得。
     佛非世間蘊,  界處生死法,
     數法不能成,  故號人師子。
     其性本空寂,  內外俱解脫,
     離一切妄念,  無等法如是。
     體性常不動,  無我無來去,
     而能寤世間,  無邊悉調伏。
     常樂觀寂滅,  一相無有二,
     其心不增減,  現無量神力。
     不作諸眾生,  業報因緣行,
     而能了無礙,  善逝法如是。
     種種諸眾生,  流轉於十方,
     如來不分別,  度脫無邊類。
     諸佛真金色,  非有遍諸有,
     隨眾生心樂,  為說寂滅法。」

  爾時,光明過千世界,遍照東方十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發起大悲心,  救護諸眾生,
     永出人天眾,  如是業應作。
     意常信樂佛,  其心不退轉,
     親近諸如來,  如是業應作。
     志樂佛功德,  其心永不退,
     住於清涼慧,  如是業應作。
     一切威儀中,  常念佛功德,
     晝夜無暫斷,  如是業應作。
     觀無邊三世,  學彼佛功德,
     常無厭倦心,  如是業應作。
     觀身如實相,  一切皆寂滅,
     離我無我著,  如是業應作。
     等觀眾生心,  不起諸分別,
     入於真實境,  如是業應作。
     悉舉無邊界,  普飲一切海,
     此神通智力,  如是業應作。
     思惟諸國土,  色與非色相,
     一切悉能知,  如是業應作。
     十方國土塵,  一塵為一佛,
     悉能知其數,  如是業應作。」

  爾時,光明過十千世界,遍照東方百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若以威德色種族,  而見人中調御師,
     是為病眼顛倒見,  彼不能知最勝法。
     如來色形諸相等,  一切世間莫能測,
     億那由劫共思量,  色相威德轉無邊。
     如來非以相為體,  但是無相寂滅法,
     身相威儀悉具足,  世間隨樂皆得見。
     佛法微妙難可量,  一切言說莫能及,
     非是和合非不合,  體性寂滅無諸相。
     佛身無生超戲論,  非是蘊聚差別法,
     得自在力決定見,  所行無畏離言道。
     身心悉平等,  內外皆解脫,
     永劫住正念,  無著無所繫。
     意淨光明者,  所行無染著,
     智眼靡不周,  廣大利眾生。
     一身為無量,  無量復為一,
     了知諸世間,  現形遍一切。
     此身無所從,  亦無所積聚,
     眾生分別故,  見佛種種身。
     心分別世間,  是心無所有,
     如來知此法,  如是見佛身。」

  爾時,光明過百千世界,遍照東方百萬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如來最自在,  超世無所依,
     具一切功德,  度脫於諸有。
     無染無所著,  無想無依止,
     體性不可量,  見者咸稱歎。
     光明遍清淨,  塵累悉蠲滌,
     不動離二邊,  此是如來智。
     若有見如來,  身心離分別,
     則於一切法,  永出諸疑滯。
     一切世間中,  處處轉法輪,
     無性無所轉,  導師方便說。
     於法無疑惑,  永絕諸戲論,
     不生分別心,  是念佛菩提。
     了知差別法,  不著於言說,
     無有一與多,  是名隨佛教。
     多中無一性,  一亦無有多,
     如是二俱捨,  普入佛功德。
     眾生及國土,  一切皆寂滅,
     無依無分別,  能入佛菩提。
     眾生及國土,  一異不可得,
     如是善觀察,  名知佛法義。」

  爾時,光明過百萬世界,遍照東方一億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各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智慧無等法無邊,  超諸有海到彼岸,
     壽量光明悉無比,  此功德者方便力。
     所有佛法皆明了,  常觀三世無厭倦,
     雖緣境界不分別,  此難思者方便力。
     樂觀眾生無生想,  普見諸趣無趣想,
     恆住禪寂不繫心,  此無礙慧方便力。
     善巧通達一切法,  正念勤修涅槃道,
     樂於解脫離不平,  此寂滅人方便力。
     有能勸向佛菩提,  趣如法界一切智,
     善化眾生入於諦,  此住佛心方便力。
     佛所說法皆隨入,  廣大智慧無所礙,
     一切處行悉已臻,  此自在修方便力。
     恆住涅槃如虛空,  隨心化現靡不周,
     此依無相而為相,  到難到者方便力。
     晝夜日月及年劫,  世界始終成壞相,
     如是憶念悉了知,  此時數智方便力。
     一切眾生有生滅,  色與非色想非想,
     所有名字悉了知,  此住難思方便力。
     過去現在未來世,  所有言說皆能了,
     而知三世悉平等,  此無比解方便力。」

  爾時,光明過一億世界,遍照東方十億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

  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廣大苦行皆修習,  日夜精勤無厭怠,
     已度難度師子吼,  普化眾生是其行。
     眾生流轉愛慾海,  無明網覆大憂迫,
     至仁勇猛悉斷除,  誓亦當然是其行。
     世間放逸著五欲,  不實分別受眾苦,
     奉行佛教常攝心,  誓度於斯是其行。
     眾生著我入生死,  求其邊際不可得,
     普事如來獲妙法,  為彼宣說是其行。
     眾生無怙病所纏,  常淪惡趣起三毒,
     大火猛焰恆燒熱,  淨心度彼是其行。
     眾生迷惑失正道,  常行邪徑入闇宅,
     為彼大然正法燈,  永作照明是其行。
     眾生漂溺諸有海,  憂難無涯不可處,
     為彼興造大法船,  皆令得度是其行。
     眾生無知不見本,  迷惑癡狂險難中,
     佛哀愍彼建法橋,  正念令昇是其行。
     見諸眾生在險道,  老病死苦常逼迫,
     修諸方便無限量,  誓當悉度是其行。
     聞法信解無疑惑,  了性空寂不驚怖,
     隨形六道遍十方,  普教群迷是其行。」

  爾時,光明過十億世界,遍照東方百億世界、千億世界、百千億世界、那由他億世界、百那由他億世界、千那由他億世界、百千那由他億世界,如是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盡法界、虛空界、所有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遶。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一念普觀無量劫,  無去無來亦無住,
     如是了知三世事,  超諸方便成十力。
     十方無比善名稱,  永離諸難常歡喜,
     普詣一切國土中,  廣為宣揚如是法。
     為利眾生供養佛,  如其意獲相似果,
     於一切法悉順知,  遍十方中現神力。
     從初供佛意柔忍,  入深禪定觀法性,
     普勸眾生發道心,  以此速成無上果。
     十方求法情無異,  為修功德令滿足,
     有無二相悉滅除,  此人於佛為真見。
     普往十方諸國土,  廣說妙法興義利,
     住於實際不動搖,  此人功德同於佛。
     如來所轉妙法輪,  一切皆是菩提分,
     若能聞已悟法性,  如是之人常見佛。
     不見十力空如幻,  雖見非見如盲覩,
     分別取相不見佛,  畢竟離著乃能見。
     眾生隨業種種別,  十方內外難盡見,
     佛身無礙遍十方,  不可盡見亦如是。
     譬如空中無量剎,  無來無去遍十方,
     生成滅壞無所依,  佛遍虛空亦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1:49:37 | 只看该作者

菩薩問明品第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三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菩薩問明品第十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覺首菩薩言:「佛子!心性是一。雲何見有種種差別?所謂:往善趣、惡趣;諸根滿、缺;受生同、異;端正、醜陋;苦、樂不同;業不知心,心不知業;受不知報,報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緣,緣不知因;智不知境,境不知智。」

  時,覺首菩薩以頌答曰:

    「仁今問是義,  為曉悟群蒙,
     我如其性答,  惟仁應諦聽。
     諸法無作用,  亦無有體性,
     是故彼一切,  各各不相知。
     譬如河中水,  湍流競奔逝,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亦如大火聚,  猛焰同時發,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又如長風起,  遇物咸鼓扇,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又如眾地界,  展轉因依住,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眼耳鼻舌身,  心意諸情根,
     以此常流轉,  而無能轉者。
     法性本無生,  示現而有生,
     是中無能現,  亦無所現物。
     眼耳鼻舌身,  心意諸情根,
     一切空無性,  妄心分別有。
     如理而觀察,  一切皆無性,
     法眼不思議,  此見非顛倒。
     若實若不實,  若妄若非妄,
     世間出世間,  但有假言說。」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財首菩薩言:「佛子!一切眾生非眾生。雲何如來隨其時、隨其命、隨其身、隨其行、隨其解、隨其言論、隨其心樂、隨其方便、隨其思惟、隨其觀察,於如是諸眾生中,為現其身,教化調伏?」

  時,財首菩薩以頌答曰:

    「此是樂寂滅,  多聞者境界,
     我為仁宣說,  仁今應聽受。
     分別觀內身,  此中誰是我,
     若能如是解,  彼達我有無。
     此身假安立,  住處無方所,
     諦了是身者,  於中無所著。
     於身善觀察,  一切皆明見,
     知法皆虛妄,  不起心分別。
     壽命因誰起,  復因誰退滅,
     猶如旋火輪,  初後不可知。
     智者能觀察,  一切有無常,
     諸法空無我,  永離一切相。
     眾報隨業生,  如夢不真實,
     念念常滅壞,  如前後亦爾。
     世間所見法,  但以心為主,
     隨解取眾相,  顛倒不如實。
     世間所言論,  一切是分別,
     未曾有一法,  得入於法性。
     能緣所緣力,  種種法出生,
     速滅不暫停,  念念悉如是。」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寶首菩薩言:「佛子!一切眾生,等有四大,無我、無我所。雲何而有受苦、受樂,端正、醜陋,內好、外好,少受、多受,或受現報,或受後報?然法界中,無美、無惡。」

  時,寶首菩薩以頌答曰:

    「隨其所行業,  如是果報生,
     作者無所有,  諸佛之所說。
     譬如淨明鏡,  隨其所對質,
     現像各不同,  業性亦如是。
     亦如田種子,  各各不相知,
     自然能出生,  業性亦如是。
     又如巧幻師,  在彼四衢道,
     示現眾色相,  業性亦如是。
     如機關木人,  能出種種聲,
     彼無我非我,  業性亦如是。
     亦如眾鳥類,  從?而得出,
     音聲各不同,  業性亦如是。
     譬如胎藏中,  諸根悉成就,
     體相無來處,  業性亦如是。
     又如在地獄,  種種諸苦事,
     彼悉無所從,  業性亦如是。
     譬如轉輪王,  成就勝七寶,
     來處不可得,  業性亦如是。
     又如諸世界,  大火所燒然,
     此火無來處,  業性亦如是。」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德首菩薩言:「佛子!如來所悟,唯是一法。雲何乃說無量諸法,現無量剎,化無量眾,演無量音,示無量身,知無量心,現無量神通,普能震動無量世界,示現無量殊勝莊嚴,顯示無邊種種境界?而法性中,此差別相,皆不可得。」

  時,德首菩薩以頌答曰:

    「佛子所問義,  甚深難可了,
     智者能知此,  常樂佛功德。
     譬如地性一,  眾生各別住,
     地無一異念,  諸佛法如是。
     亦如火性一,  能燒一切物,
     火焰無分別,  諸佛法如是。
     亦如大海一,  波濤千萬異,
     水無種種殊,  諸佛法如是。
     亦如風性一,  能吹一切物,
     風無一異念,  諸佛法如是。
     亦如大雲雷,  普雨一切地,
     雨滴無差別,  諸佛法如是。
     亦如地界一,  能生種種芽,
     非地有殊異,  諸佛法如是。
     如日無雲曀,  普照於十方,
     光明無異性,  諸佛法如是。
     亦如空中月,  世間靡不見,
     非月往其處,  諸佛法如是。
     譬如大梵王,  應現滿三千,
     其身無別異,  諸佛法如是。」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目首菩薩言:「佛子!如來福田,等一無異。雲何而見眾生布施果報不同?所謂:種種色、種種形、種種家、種種根、種種財、種種主、種種眷屬、種種官位、種種功德、種種智慧;而佛於彼,其心平等,無異思惟。」

  時,目首菩薩以頌答曰:

    「譬如大地一,  隨種各生芽,
     於彼無怨親,  佛福田亦然。
     又如水一味,  因器有差別,
     佛福田亦然,  眾生心故異。
     亦如巧幻師,  能令眾歡喜,
     佛福田如是,  令眾生敬悅。
     如有才智王,  能令大眾喜,
     佛福田如是,  令眾悉安樂。
     譬如淨明鏡,  隨色而現像,
     佛福田如是,  隨心獲眾報。
     如阿揭陀藥,  能療一切毒,
     佛福田如是,  滅諸煩惱患。
     亦如日出時,  照曜於世間,
     佛福田如是,  滅除諸黑暗。
     亦如淨滿月,  普照於大地,
     佛福田亦然,  一切處平等。
     譬如毘藍風,  普震於大地,
     佛福田如是,  動三有眾生。
     譬如大火起,  能燒一切物,
     佛福田如是,  燒一切有為。」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勤首菩薩言:「佛子!佛教是一,眾生得見,雲何不即悉斷一切諸煩惱縛而得出離?然其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欲界、色界、無色界,無明、貪愛,無有差別,是則佛教。於諸眾生,或有利益?或無利益?」

  時,勤首菩薩以頌答曰:

    「佛子善諦聽,  我今如實答,
     或有速解脫,  或有難出離。
     若欲求除滅,  無量諸過惡,
     當於佛法中,  勇猛常精進。
     譬如微少火,  樵濕速令滅,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如鑽燧求火,  未出而數息,
     火勢隨止滅,  懈怠者亦然。
     如人持日珠,  不以物承影,
     火終不可得,  懈怠者亦然。
     譬如赫日照,  孩稚閉其目,
     怪言何不覩,  懈怠者亦然。
     如人無手足,  欲以芒草箭,
     遍射破大地,  懈怠者亦然。
     如以一毛端,  而取大海水,
     欲令盡乾竭,  懈怠者亦然。
     又如劫火起,  欲以少水滅,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如有見虛空,  端居不搖動,
     而言普騰躡,  懈怠者亦然。」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法首菩薩言:「佛子!如佛所說:『若有眾生,受持正法,悉能除斷一切煩惱。』何故復有受持正法而不斷者?隨貪、瞋、癡,隨慢、隨覆、隨忿、隨恨、隨嫉、隨慳、隨誑、隨諂,勢力所轉,無有離心。能受持法,何故復於心行之內起諸煩惱?」

  時,法首菩薩以頌答曰:

    「佛子善諦聽,  所問如實義,
     非但以多聞,  能入如來法。
     如人水所漂,  懼溺而渴死,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人設美膳,  自餓而不食,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人善方藥,  自疾不能救,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人數他寶,  自無半錢分,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有生王宮,  而受餧與寒,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聾奏音樂,  悅彼不自聞,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盲繢眾像,  示彼不自見,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譬如海船師,  而於海中死,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在四衢道,  廣說眾好事,
     內自無實德,  不行亦如是。」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智首菩薩言:「佛子!於佛法中,智為上首。如來何故,或為眾生讚歎布施,或讚持戒,或讚堪忍,或讚精進,或讚禪定,或讚智慧,或復讚歎慈、悲、喜、捨?而終無有唯以一法,而得出離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時,智首菩薩以頌答曰:

    「佛子甚希有,  能知眾生心,
     如仁所問義,  諦聽我今說。
     過去未來世,  現在諸導師,
     無有說一法,  而得於道者。
     佛知眾生心,  性分各不同,
     隨其所應度,  如是而說法。
     慳者為讚施,  毀禁者讚戒,
     多瞋為讚忍,  好懈讚精進。
     亂意讚禪定,  愚癡讚智慧,
     不仁讚慈愍,  怒害讚大悲。
     憂慼為讚喜,  曲心讚歎捨,
     如是次第修,  漸具諸佛法。
     如先立基堵,  而後造宮室,
     施戒亦復然,  菩薩眾行本。
     譬如建城廓,  為護諸人眾,
     忍進亦如是,  防護諸菩薩。
     譬如大力王,  率土咸戴仰,
     定慧亦如是,  菩薩所依賴。
     亦如轉輪王,  能與一切樂,
     四等亦如是,  與諸菩薩樂。」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賢首菩薩言:「佛子!諸佛世尊,唯以一道,而得出離。雲何今見一切佛土,所有眾事,種種不同?所謂:世界、眾生界、說法調伏、壽量、光明、神通、眾會、教儀、法住,各有差別。無有不具一切佛法,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時,賢首菩薩以頌答曰:

    「文殊法常爾,  法王唯一法,
     一切無礙人,  一道出生死。
     一切諸佛身,  唯是一法身,
     一心一智慧,  力無畏亦然。
     如本趣菩提,  所有迴向心,
     得如是剎土,  眾會及說法。
     一切諸佛剎,  莊嚴悉圓滿,
     隨眾生行異,  如是見不同。
     佛剎與佛身,  眾會及言說,
     如是諸佛法,  眾生莫能見。
     其心已清淨,  諸願皆具足,
     如是明達人,  於此乃能覩。
     隨眾生心樂,  及以業果力,
     如是見差別,  此佛威神故。
     佛剎無分別,  無憎無有愛,
     但隨眾生心,  如是見有殊。
     以是於世界,  所見各差別,
     非一切如來,  大仙之過咎。
     一切諸世界,  所應受化者,
     常見人中雄,  諸佛法如是。」

  爾時,諸菩薩謂文殊師利菩薩言:「佛子!我等所解,各自說已。唯願仁者,以妙辯才,演暢如來所有境界!何等是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因?何等是佛境界度?何等是佛境界入?何等是佛境界智?何等是佛境界法?何等是佛境界說?何等是佛境界知?何等是佛境界證?何等是佛境界現?何等是佛境界廣?」

  時,文殊師利菩薩以頌答曰:

    「如來深境界,  其量等虛空,
     一切眾生入,  而實無所入。
     如來深境界,  所有勝妙因,
     億劫常宣說,  亦復不能盡。
     隨其心智慧,  誘進咸令益,
     如是度眾生,  諸佛之境界。
     世間諸國土,  一切皆隨入,
     智身無有色,  非彼所能見。
     諸佛智自在,  三世無所礙,
     如是慧境界,  平等如虛空。
     法界眾生界,  究竟無差別,
     一切悉了知,  此是如來境。
     一切世間中,  所有諸音聲,
     佛智皆隨了,  亦無有分別。
     非識所能識,  亦非心境界,
     其性本清淨,  開示諸群生。
     非業非煩惱,  無物無住處,
     無照無所行,  平等行世間。
     一切眾生心,  普在三世中,
     如來於一念,  一切悉明達。」

  爾時,此娑婆世界中,一切眾生所有法差別、業差別、世間差別、身差別、根差別、受生差別、持戒果差別、犯戒果差別、國土果差別,以佛神力,悉皆明現。如是,東方百千億那由他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盡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中,所有眾生法差別,乃至國土果差別,悉以佛神力故,分明顯現;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1:50:44 | 只看该作者

淨行品第十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四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淨行品第十一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佛子!菩薩雲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害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可毀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可壞身、語、意業?雲何得不退轉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可動身、語、意業?雲何得殊勝身、語、意業?雲何得清淨身、語、意業?雲何得無染身、語、意業?雲何得智為先導身、語、意業?雲何得生處具足、種族具足、傢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無畏具足、覺悟具足?雲何得勝慧、第一慧、最上慧、最勝慧、無量慧、無數慧、不思議慧、無與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說慧?雲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緣力、所緣力、根力、觀察力、奢摩他力、毘鉢舍那力、思惟力?雲何得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無色界善巧、過去善巧、未來善巧、現在善巧?雲何善修習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空、無相、無願?雲何得圓滿檀波羅蜜、屍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及以圓滿慈、悲、喜、捨?雲何得處非處智力、過未現在業報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種種解智力、一切至處道智力、禪解脫三昧染淨智力、宿住念智力、無障礙天眼智力、斷諸習智力?雲何常得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脩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護,恭敬供養?雲何得與一切眾生為依、為救、為歸、為趣、為炬、為明、為照、為導、為勝導、為普導?雲何於一切眾生中,為第一、為大、為勝、為最勝、為妙、為極妙、為上、為無上、為無等、為無等等?」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智首菩薩言:

  「善哉!佛子!汝今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隱,哀愍世間,利樂天人,問如是義。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於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恆不捨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當如普賢,色像第一,一切行願皆得具足;於一切法,無不自在,而為眾生第二導師。佛子!雲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德?佛子!」

    「菩薩在家,  當願眾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  當願眾生:
     善事於佛,  護養一切。  妻子集會,
     當願眾生:  怨親平等,  永離貪著。
     若得五欲,  當願眾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隱。  妓樂聚會,  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  了妓非實。  若在宮室,
     當願眾生:  入於聖地,  永除穢欲。
     著瓔珞時,  當願眾生:  捨諸偽飾,
     到真實處。  上昇樓閣,  當願眾生:
     昇正法樓,  徹見一切。  若有所施,
     當願眾生:  一切能捨,  心無愛著。
     眾會聚集,  當願眾生:  捨眾聚法,
     成一切智。  若在厄難,  當願眾生:
     隨意自在,  所行無礙。  捨居家時,
     當願眾生:  出家無礙,  心得解脫。
     入僧伽藍,  當願眾生:  演說種種,
     無乖諍法。  詣大小師,  當願眾生:
     巧事師長,  習行善法。  求請出家,
     當願眾生:  得不退法,  心無障礙。
     脫去俗服,  當願眾生:  勤修善根,
     捨諸罪軛。  鬀除鬚髮,  當願眾生:
     永離煩惱,  究竟寂滅。  著袈裟衣,
     當願眾生:  心無所染,  具大仙道。
     正出家時,  當願眾生:  同佛出家,
     救護一切。  自歸於佛,  當願眾生:
     紹隆佛種,  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受學戒時,  當願眾生:
     善學於戒,  不作眾惡。  受闍梨教,
     當願眾生:  具足威儀,  所行真實。
     受和尚教,  當願眾生:  入無生智,
     到無依處。  受具足戒,  當願眾生:
     具諸方便,  得最勝法。  若入堂宇,
     當願眾生:  昇無上堂,  安住不動。
     若敷床座,  當願眾生:  開敷善法,
     見真實相。  正身端坐,  當願眾生:
     坐菩提座,  心無所著。  結跏趺坐,
     當願眾生:  善根堅固,  得不動地。
     修行於定,  當願眾生:  以定伏心,
     究竟無餘。  若修於觀,  當願眾生:
     見如實理,  永無乖諍。  捨跏趺坐,
     當願眾生:  觀諸行法,  悉歸散滅。
     下足住時,  當願眾生:  心得解脫,
     安住不動。  若舉於足,  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  具眾善法。  著下帬時,
     當願眾生:  服諸善根,  具足慚愧。
     整衣束帶,  當願眾生:  檢束善根,
     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  當願眾生:
     獲勝善根,  至法彼岸。  著僧伽梨,
     當願眾生:  入第一位,  得不動法。
     手執楊枝,  當願眾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淨。  嚼楊枝時,  當願眾生:
     其心調淨,  噬諸煩惱。  大小便時,
     當願眾生:  棄貪瞋癡,  蠲除罪法。
     事訖就水,  當願眾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洗滌形穢,  當願眾生:
     清淨調柔,  畢竟無垢。  以水盥掌,
     當願眾生:  得清淨手,  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  當願眾生:  得淨法門,
     永無垢染。  手執錫杖,  當願眾生:
     設大施會,  示如實道。  執持應器,
     當願眾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
     發趾向道,  當願眾生:  趣佛所行,
     入無依處。  若在於道,  當願眾生:
     能行佛道,  向無餘法。  涉路而去,
     當願眾生:  履淨法界,  心無障礙。
     見昇高路,  當願眾生:  永出三界,
     心無怯弱。  見趣下路,  當願眾生:
     其心謙下,  長佛善根。  見斜曲路,
     當願眾生:  捨不正道,  永除惡見。
     若見直路,  當願眾生:  其心正直,
     無諂無誑。  見路多塵,  當願眾生:
     遠離塵坌,  獲清淨法。  見路無塵,
     當願眾生:  常行大悲,  其心潤澤。
     若見險道,  當願眾生:  住正法界,
     離諸罪難。  若見眾會,  當願眾生:
     說甚深法,  一切和合。  若見大柱,
     當願眾生:  離我諍心,  無有忿恨。
     若見叢林,  當願眾生:  諸天及人,
     所應敬禮。  若見高山,  當願眾生:
     善根超出,  無能至頂。  見棘刺樹,
     當願眾生:  疾得翦除,  三毒之刺。
     見樹葉茂,  當願眾生:  以定解脫,
     而為蔭映。  若見華開,  當願眾生:
     神通等法,  如華開敷。  若見樹華,
     當願眾生:  眾相如華,  具三十二。
     若見果實,  當願眾生:  獲最勝法,
     證菩提道。  若見大河,  當願眾生:
     得預法流,  入佛智海。  若見陂澤,
     當願眾生:  疾悟諸佛,  一味之法。
     若見池沼,  當願眾生:  語業滿足,
     巧能演說。  若見汲井,  當願眾生:
     具足辯才,  演一切法。  若見湧泉,
     當願眾生:  方便增長,  善根無盡。
     若見橋道,  當願眾生:  廣度一切,
     猶如橋梁。  若見流水,  當願眾生:
     得善意欲,  洗除惑垢。  見修園圃,
     當願眾生:  五欲圃中,  耘除愛草。
     見無憂林,  當願眾生:  永離貪愛,
     不生憂怖。  若見園苑,  當願眾生:
     勤修諸行,  趣佛菩提。  見嚴飾人,
     當願眾生:  三十二相,  以為嚴好。
     見無嚴飾,  當願眾生:  捨諸飾好,
     具頭陀行。  見樂著人,  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  歡愛不捨。  見無樂著,
     當願眾生:  有為事中,  心無所樂。
     見歡樂人,  當願眾生:  常得安樂,
     樂供養佛。  見苦惱人,  當願眾生:
     獲根本智,  滅除眾苦。  見無病人,
     當願眾生:  入真實慧,  永無病惱。
     見疾病人,  當願眾生:  知身空寂,
     離乖諍法。  見端正人,  當願眾生:
     於佛菩薩,  常生淨信。  見醜陋人,
     當願眾生:  於不善事,  不生樂著。
     見報恩人,  當願眾生:  於佛菩薩,
     能知恩德。  見背恩人,  當願眾生:
     於有惡人,  不加其報。  若見沙門,
     當願眾生:  調柔寂靜,  畢竟第一。
     見婆羅門,  當願眾生:  永持梵行,
     離一切惡。  見苦行人,  當願眾生:
     依於苦行,  至究竟處。  見操行人,
     當願眾生:  堅持志行,  不捨佛道。
     見著甲冑,  當願眾生:  常服善鎧,
     趣無師法。  見無鎧仗,  當願眾生:
     永離一切,  不善之業。  見論議人,
     當願眾生:  於諸異論,  悉能摧伏。
     見正命人,  當願眾生:  得清淨命,
     不矯威儀。  若見於王,  當願眾生:
     得為法王,  恆轉正法。  若見王子,
     當願眾生:  從法化生,  而為佛子。
     若見長者,  當願眾生:  善能明斷,
     不行惡法。  若見大臣,  當願眾生:
     恆守正念,  習行眾善。  若見城廓,
     當願眾生:  得堅固身,  心無所屈。
     若見王都,  當願眾生:  功德共聚,
     心恆喜樂。  見處林藪,  當願眾生:
     應為天人,  之所歎仰。  入里乞食,
     當願眾生:  入深法界,  心無障礙。
     到人門戶,  當願眾生:  入於一切,
     佛法之門。  入其家已,  當願眾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見不捨人,
     當願眾生:  常不捨離,  勝功德法。
     見能捨人,  當願眾生:  永得捨離,
     三惡道苦。  若見空鉢,  當願眾生:
     其心清淨,  空無煩惱。  若見滿鉢,
     當願眾生:  具足成滿,  一切善法。
     若得恭敬,  當願眾生:  恭敬修行,
     一切佛法。  不得恭敬,  當願眾生:
     不行一切,  不善之法。  見慚恥人,
     當願眾生:  具慚恥行,  藏護諸根。
     見無慚恥,  當願眾生:  捨離無慚,
     住大慈道。  若得美食,  當願眾生:
     滿足其願,  心無羨欲。  得不美食,
     當願眾生:  莫不獲得,  諸三昧味。
     得柔軟食,  當願眾生:  大悲所熏,
     心意柔軟。  得麁澁食,  當願眾生:
     心無染著,  絕世貪愛。  若飯食時,
     當願眾生:  禪悅為食,  法喜充滿。
     若受味時,  當願眾生:  得佛上味,
     甘露滿足。  飯食已訖,  當願眾生:
     所作皆辦[1],  具諸佛法。  若說法時,
     當願眾生:  得無盡辯,  廣宣法要。
     從捨出時,  當願眾生:  深入佛智,
     永出三界。  若入水時,  當願眾生:
     入一切智,  知三世等。  洗浴身體,
     當願眾生:  身心無垢,  內外光潔。
     盛暑炎毒,  當願眾生:  捨離眾惱,
     一切皆盡。  暑退涼初,  當願眾生:
     證無上法,  究竟清涼。  諷誦經時,
     當願眾生:  順佛所說,  總持不忘。
     若得見佛,  當願眾生:  得無礙眼,
     見一切佛。  諦觀佛時,  當願眾生:
     皆如普賢,  端正嚴好。  見佛塔時,
     當願眾生:  尊重如塔,  受天人供。
     敬心觀塔,  當願眾生:  諸天及人,
     所共瞻仰。  頂禮於塔,  當願眾生:
     一切天人,  無能見頂。  右遶於塔,
     當願眾生:  所行無逆,  成一切智。
     遶塔三匝,  當願眾生:  勤求佛道,
     心無懈歇。  讚佛功德,  當願眾生:
     眾德悉具,  稱歎無盡。  讚佛相好,
     當願眾生:  成就佛身,  證無相法。
     若洗足時,  當願眾生:  具神足力,
     所行無礙。  以時寢息,  當願眾生:
     身得安隱,  心無動亂。  睡眠始寤,
     當願眾生:  一切智覺,  周顧十方。」

  「佛子!若諸菩薩如是用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脩羅等,及以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1:51:39 | 只看该作者

賢首品第十二之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四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賢首品第十二之一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說無濁亂清淨行大功德已,欲顯示菩提心功德故,以偈問賢首菩薩曰:

    「我今已為諸菩薩,  說佛往修清淨行,
     仁亦當於此會中,  演暢修行勝功德。」

  爾時,賢首菩薩以偈答曰:

    「善哉仁者應諦聽,  彼諸功德不可量,
     我今隨力說少分,  猶如大海一滴水。
     若有菩薩初發心,  誓求當證佛菩提,
     彼之功德無邊際,  不可稱量無與等。
     何況無量無邊劫,  具修地度諸功德,
     十方一切諸如來,  悉共稱揚不能盡。
     如是無邊大功德,  我今於中說少分,
     譬如鳥足所履空,  亦如大地一微塵。
     菩薩發意求菩提,  非是無因無有緣,
     於佛法僧生淨信,  以是而生廣大心。
     不求五欲及王位,  富饒自樂大名稱,
     但為永滅眾生苦,  利益世間而發心。
     常欲利樂諸眾生,  莊嚴國土供養佛,
     受持正法修諸智,  證菩提故而發心。
     深心信解常清淨,  恭敬尊重一切佛,
     於法及僧亦如是,  至誠供養而發心。
     深信於佛及佛法,  亦信佛子所行道,
     及信無上大菩提,  菩薩以是初發心。
     信為道元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法,
     斷除疑網出愛流,  開示涅槃無上道。
     信無垢濁心清淨,  滅除憍慢恭敬本,
     亦為法藏第一財,  為清淨手受眾行。
     信能惠施心無吝,  信能歡喜入佛法,
     信能增長智功德,  信能必到如來地。
     信令諸根淨明利,  信力堅固無能壞,
     信能永滅煩惱本,  信能專向佛功德。
     信於境界無所著,  遠離諸難得無難,
     信能超出眾魔路,  示現無上解脫道。
     信為功德不壞種,  信能生長菩提樹,
     信能增益最勝智,  信能示現一切佛。
     是故依行說次第,  信樂最勝甚難得,
     譬如一切世間中,  而有隨意妙寶珠。
     若常信奉於諸佛,  則能持戒修學處;
     若常持戒修學處,  則能具足諸功德。
     戒能開發菩提本,  學是勤修功德地;
     於戒及學常順行,  一切如來所稱美。
     若常信奉於諸佛,  則能興集大供養;
     若能興集大供養,  彼人信佛不思議。
     若常信奉於尊法,  則聞佛法無厭足;
     若聞佛法無厭足,  彼人信法不思議。
     若常信奉清淨僧,  則得信心不退轉;
     若得信心不退轉,  彼人信力無能動。
     若得信力無能動,  則得諸根淨明利;
     若得諸根淨明利,  則能遠離惡知識。
     若能遠離惡知識,  則得親近善知識;
     若得親近善知識,  則能修集廣大善。
     若能修集廣大善,  彼人成就大因力;
     若人成就大因力,  則得殊勝決定解。
     若得殊勝決定解,  則為諸佛所護念;
     若為諸佛所護念,  則能發起菩提心。
     若能發起菩提心,  則能勤修佛功德;
     若能勤修佛功德,  則得生在如來家。
     若得生在如來家,  則善修行巧方便;
     若善修行巧方便,  則得信樂心清淨。
     若得信樂心清淨,  則得增上最勝心;
     若得增上最勝心,  則常修習波羅蜜。
     若常修習波羅蜜,  則能具足摩訶衍;
     若能具足摩訶衍,  則能如法供養佛。
     若能如法供養佛,  則能念佛心不動;
     若能念佛心不動,  則常覩見無量佛。
     若常覩見無量佛,  則見如來體常住;
     若見如來體常住,  則能知法永不滅。
     若能知法永不滅,  則得辯才無障礙;
     若得辯才無障礙,  則能開演無邊法。
     若能開演無邊法,  則能慈愍度眾生;
     若能慈愍度眾生,  則得堅固大悲心。
     若得堅固大悲心,  則能愛樂甚深法;
     若能愛樂甚深法,  則能捨離有為過。
     若能捨離有為過,  則離憍慢及放逸;
     若離憍慢及放逸,  則能兼利一切眾。
     若能兼利一切眾,  則處生死無疲厭;
     若處生死無疲厭,  則能勇健無能勝。
     若能勇健無能勝,  則能發起大神通;
     若能發起大神通,  則知一切眾生行。
     若知一切眾生行,  則能成就諸群生;
     若能成就諸群生,  則得善攝眾生智。
     若得善攝眾生智,  則能成就四攝法;
     若能成就四攝法,  則與眾生無限利。
     若與眾生無限利,  則具最勝智方便;
     若具最勝智方便,  則住勇猛無上道。
     若住勇猛無上道,  則能摧殄諸魔力;
     若能摧殄諸魔力,  則能超出四魔境。
     若能超出四魔境,  則得至於不退地;
     若得至於不退地,  則得無生深法忍。
     若得無生深法忍,  則為諸佛所授記;
     若為諸佛所授記,  則一切佛現其前。
     若一切佛現其前,  則了神通深密用;
     若了神通深密用,  則為諸佛所憶念。
     若為諸佛所憶念,  則以佛德自莊嚴;
     若以佛德自莊嚴,  則獲妙福端嚴身。
     若獲妙福端嚴身,  則身晃耀如金山;
     若身晃耀如金山,  則相莊嚴三十二。
     若相莊嚴三十二,  則具隨好為嚴飾;
     若具隨好為嚴飾,  則身光明無限量。
     若身光明無限量,  則不思議光莊嚴;
     若不思議光莊嚴,  其光則出諸蓮華。
     其光若出諸蓮華,  則無量佛坐華上;
     示現十方靡不遍,  悉能調伏諸眾生。
     若能如是調眾生,  則現無量神通力。
     若現無量神通力,  則住不可思議土,
     演說不可思議法,  令不思議眾歡喜。
     若說不可思議法,  令不思議眾歡喜,
     則以智慧辯才力,  隨眾生心而化誘。
     若以智慧辯才力,  隨眾生心而化誘,
     則以智慧為先導,  身語意業恆無失。
     若以智慧為先導,  身語意業恆無失,
     則其願力得自在,  普隨諸趣而現身。
     若其願力得自在,  普隨諸趣而現身,
     則能為眾說法時,  音聲隨類難思議。
     若能為眾說法時,  音聲隨類難思議,
     則於一切眾生心,  一念悉知無有餘。
     若於一切眾生心,  一念悉知無有餘,
     則知煩惱無所起,  永不沒溺於生死。
     若知煩惱無所起,  永不沒溺於生死,
     則獲功德法性身,  以法威力現世間。
     若獲功德法性身,  以法威力現世間,
     則獲十地十自在,  修行諸度勝解脫。
     若獲十地十自在,  修行諸度勝解脫,
     則獲灌頂大神通,  住於最勝諸三昧。
     若獲灌頂大神通,  住於最勝諸三昧,
     則於十方諸佛所,  應受灌頂而昇位。
     若於十方諸佛所,  應受灌頂而昇位,
     則蒙十方一切佛,  手以甘露灌其頂。
     若蒙十方一切佛,  手以甘露灌其頂,
     則身充遍如虛空,  安住不動滿十方。
     若身充遍如虛空,  安住不動滿十方,
     則彼所行無與等,  諸天世人莫能知。
     菩薩勤修大悲行,  願度一切無不果,
     見聞聽受若供養,  靡不皆令獲安樂。
     彼諸大士威神力,  法眼常全無缺減,
     十善妙行等諸道,  無上勝寶皆令現。
     譬如大海金剛聚,  以彼威力生眾寶,
     無減無增亦無盡,  菩薩功德聚亦然。
     或有剎土無有佛,  於彼示現成正覺,
     或有國土不知法,  於彼為說妙法藏。
     無有分別無功用,  於一念頃遍十方,
     如月光影靡不周,  無量方便化群生。
     於彼十方世界中,  念念示現成佛道,
     轉正法輪[2]入寂滅,  乃至舍利廣分佈。
     或現聲聞獨覺道,  或現成佛普莊嚴,
     如是開闡三乘教,  廣度眾生無量劫。
     或現童男童女形,  天龍及以阿脩羅,
     乃至摩睺羅伽等,  隨其所樂悉令見。
     眾生形相各不同,  行業音聲亦無量,
     如是一切皆能現,  海印三昧威神力。
     嚴淨不可思議剎,  供養一切諸如來,
     放大光明無有邊,  度脫眾生亦無限。
     智慧自在不思議,  說法言辭無有礙,
     施戒忍進及禪定,  智慧方便神通等。
     如是一切皆自在,  以佛華嚴三昧力,
     一微塵中入三昧,  成就一切微塵定,
     而彼微塵亦不增,  於一普現難思剎。
     彼一塵內眾多剎,  或有有佛或無佛,
     或有雜染或清淨,  或有廣大或狹小,
     或復有成或有壞,  或有正住或傍住,
     或如曠野熱時焰,  或如天上因陀網。
     如一塵中所示現,  一切微塵悉亦然。
     此大名稱諸聖人,  三昧解脫神通力,
     若欲供養一切佛,  入于三昧起神變,
     能以一手遍三千,  普供一切諸如來。
     十方所有勝妙華,  塗香末香無價寶,
     如是皆從手中出,  供養道樹諸最勝。
     無價寶衣雜妙香,  寶幢幡蓋皆嚴好,
     真金為華寶為帳,  莫不皆從掌中雨。
     十方所有諸妙物,  應可奉獻無上尊,
     掌中悉雨無不備,  菩提樹前持供佛。
     十方一切諸妓樂,  鐘鼓琴瑟非一類,
     悉奏和雅妙音聲,  靡不從於掌中出。
     十方所有諸讚頌,  稱歎如來實功德,
     如是種種妙言辭,  皆從掌內而開演。
     菩薩右手放淨光,  光中香水從空雨,
     普灑十方諸佛土,  供養一切照世燈。
     又放光明妙莊嚴,  出生無量寶蓮華,
     其華色相皆殊妙,  以此供養於諸佛。
     又放光明華莊嚴,  種種妙華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香莊嚴,  種種妙香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末香嚴,  種種末香聚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衣莊嚴,  種種名衣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寶莊嚴,  種種妙寶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蓮莊嚴,  種種蓮華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瓔莊嚴,  種種妙瓔集為帳,
     普散十方諸國土,  供養一切大德尊。
     又放光明幢莊嚴,  其幢絢煥備眾色,
     種種無量皆殊好,  以此莊嚴諸佛土。
     種種雜寶莊嚴蓋,  眾妙繒幡共垂飾,
     摩尼寶鐸演佛音,  執持供養諸如來。
     手出供具難思議,  如是供養一導師,
     一切佛所皆如是,  大士三昧神通力。
     菩薩住在三昧中,  種種自在攝眾生,
     悉以所行功德法,  無量方便而開誘。
     或以供養如來門,  或以難思布施門,
     或以頭陀持戒門,  或以不動堪忍門。
     或以苦行精進門,  或以寂靜禪定門,
     或以決了智慧門,  或以所行方便門。
     或以梵住神通門,  或以四攝利益門,
     或以福智莊嚴門,  或以因緣解脫門。
     或以根力正道門,  或以聲聞解脫門,
     或以獨覺清淨門,  或以大乘自在門。
     或以無常眾苦門,  或以無我壽者門,
     或以不淨離欲門,  或以滅盡三昧門。
     隨諸眾生病不同,  悉以法藥而對治;
     隨諸眾生心所樂,  悉以方便而滿足;
     隨諸眾生行差別,  悉以善巧而成就。
     如是三昧神通相,  一切天人莫能測。
     有妙三昧名隨樂,  菩薩住此普觀察,
     隨宜示現度眾生,  悉使歡心從法化。
     劫中饑饉災難時,  悉與世間諸樂具,
     隨其所欲皆令滿,  普為眾生作饒益。
     或以飲食上好味,  寶衣嚴具眾妙物,
     乃至王位皆能捨,  令好施者悉從化。
     或以相好莊嚴身,  上妙衣服寶瓔珞,
     華鬘為飾香塗體,  威儀具足度眾生。
     一切世間所好尚,  色相顏容及衣服,
     隨應普現愜其心,  俾樂色者皆從道。
     迦陵頻伽美妙音,  俱枳羅等妙音聲,
     種種梵音皆具足,  隨其心樂為說法。
     八萬四千諸法門,  諸佛以此度眾生,
     彼亦如其差別法,  隨世所宜而化度。
     眾生苦樂利衰等,  一切世間所作法,
     悉能應現同其事,  以此普度諸眾生。
     一切世間眾苦患,  深廣無涯如大海,
     與彼同事悉能忍,  令其利益得安樂。
     若有不識出離法,  不求解脫離諠憒,
     菩薩為現捨國財,  常樂出家心寂靜。
     家是貪愛繫縛所,  欲使眾生悉免離,
     故示出家得解脫,  於諸欲樂無所受。
     菩薩示行十種行,  亦行一切大人法,
     諸仙行等悉無餘,  為欲利益眾生故。
     若有眾生壽無量,  煩惱微細樂具足,
     菩薩於中得自在,  示受老病死眾患。
     或有貪欲瞋恚癡,  煩惱猛火常熾然,
     菩薩為現老病死,  令彼眾生悉調伏。
     如來十力無所畏,  及以十八不共法,
     所有無量諸功德,  悉以示現度眾生。
     記心教誡及神足,  悉是如來自在用,
     彼諸大士皆示現,  能使眾生盡調伏。
     菩薩種種方便門,  隨順世法度眾生,
     譬如蓮華不著水,  如是在世令深信。
     雅思淵才文中王,  歌舞談說眾所欣,
     一切世間眾技術,  譬如幻師無不現。
     或為長者邑中主,  或為賈客商人導,
     或為國王及大臣,  或作良醫善眾論。
     或於曠野作大樹,  或為良藥眾寶藏,
     或作寶珠隨所求,  或以正道示眾生。
     若見世界始成立,  眾生未有資身具,
     是時菩薩為工匠,  為之示現種種業。
     不作逼惱眾生物,  但說利益世間事,
     呪術藥草等眾論,  如是所有皆能說。
     一切仙人殊勝行,  人天等類同信仰,
     如是難行苦行法,  菩薩隨應悉能作。
     或作外道出家人,  或在山林自勤苦,
     或露形體無衣服,  而於彼眾作師長。
     或現邪命種種行,  習行非法以為勝,
     或現梵志諸威儀,  於彼眾中為上首。
     或受五熱隨日轉,  或持牛狗及鹿戒,
     或著壞衣奉事火,  為化是等作導師。
     或有示謁諸天廟,  或復示入恆河水,
     食根果等悉示行,  於彼常思已勝法。
     或現蹲踞或翹足,  或臥草棘及灰上,
     或復臥杵求出離,  而於彼眾作師首。
     如是等類諸外道,  觀其意解與同事,
     所示苦行世靡堪,  令彼見已皆調伏。
     眾生迷惑稟邪教,  住於惡見受眾苦,
     為其方便說妙法,  悉令得解真實諦。
     或邊呪語說四諦,  或善密語說四諦,
     或人直語說四諦,  或天密語說四諦,
     分別文字說四諦,  決定義理說四諦,
     善破於他說四諦,  非外所動說四諦,
     或八部語說四諦,  或一切語說四諦,
     隨彼所解語言音,  為說四諦令解脫。
     所有一切諸佛法,  皆如是說無不盡,
     知語境界不思議,  是名說法三昧力。」


校勘

   1. ↑ 原文為「辨」
   2. ↑ 原文為「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1:54:37 | 只看该作者

賢首品第十二之二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五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賢首品第十二之二

    「有勝三昧名安樂,  能普救度諸群生,
     放大光明不思議,  令其見者悉調伏。
     所放光明名善現,  若有眾生遇此光,
     必令獲益不唐捐,  因是得成無上智。
     彼光示現於諸佛,  示法示僧示正道,
     亦示佛塔及形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照耀,  映蔽一切諸天光,
     所有闇障靡不除,  普為眾生作饒益。
     此光覺悟一切眾,  令執燈明供養佛,
     以燈供養諸佛故,  得成世中無上燈。
     然諸油燈及酥燈,  亦然種種諸明炬,
     眾香妙藥上寶燭,  以是供佛獲此光。
     又放光明名濟度,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普發大誓心,  度脫慾海諸群生。
     若能普發大誓心,  度脫慾海諸群生,
     則能越度四瀑流,  示導無憂解脫城。
     於諸行路大水處,  造立橋梁及船筏,
     毀呰有為讚寂靜,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滅愛,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捨離[1]於五欲,  專思解脫妙法味。
     若能捨離於五欲,  專思解脫妙法味,
     則能以佛甘露雨,  普滅世間諸渴愛。
     惠施池井及泉流,  專求無上菩提道,
     毀呰五欲讚禪定,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歡喜,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愛慕佛菩提,  發心願證無師道。
     造立如來大悲像,  眾相莊嚴坐華座,
     恆歎最勝諸功德,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愛樂,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心樂於諸佛,  及以樂法樂眾僧。
     若常心樂於諸佛,  及以樂法樂眾僧,
     則在如來眾會中,  逮成無上深法忍。
     開悟眾生無有量,  普使念佛法僧寶,
     及示發心功德行,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福聚,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行種種無量施,  以此願求無上道。
     設大施會無遮限,  有來求者皆滿足,
     不令其心有所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具智,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於一法一念中,  悉解無量諸法門。
     為諸眾生分別法,  及以決了真實義,
     善說法義無虧減,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慧燈,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知眾生性空寂,  一切諸法無所有。
     演說諸法空無主,  如幻如焰水中月,
     乃至猶如夢影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法自在,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得無盡陀羅尼,  悉持一切諸佛法。
     恭敬供養持法者,  給侍守護諸賢聖,
     以種種法施眾生,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能捨,  此光覺悟慳眾生,
     令知財寶悉非常,  恆樂惠施心無著。
     慳心難調而能調,  解財如夢如浮雲,
     增長惠施清淨心,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除熱,  此光能覺毀禁者,
     普使受持清淨戒,  發心願證無師道。
     勸引眾生受持戒,  十善業道悉清淨,
     又令發向菩提心,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忍嚴,  此光覺悟瞋恚者,
     令彼除瞋離我慢,  常樂忍辱柔和法。
     眾生暴惡難可忍,  為菩提故心不動,
     常樂稱揚忍功德,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勇猛,  此光覺悟嬾墮者,
     令彼常於三寶中,  恭敬供養無疲厭。
     若彼常於三寶中,  恭敬供養無疲厭,
     則能超出四魔境,  速成無上佛菩提。
     勸化眾生令進策,  常勤供養於三寶,
     法欲滅時專守護,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寂靜,  此光能覺亂意者,
     令其遠離貪恚癡,  心不動搖而正定。
     捨離一切惡知識,  無義談說雜染行,
     讚歎禪定阿蘭若,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慧嚴,  此光覺悟愚迷者,
     令其證諦解緣起,  諸根智慧悉通達。
     若能證諦解緣起,  諸根智慧悉通達,
     則得日燈三昧法,  智慧光明成佛果。
     國財及己[2]皆能捨,  為菩提故求正法,
     聞已專勤為眾說,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佛慧,  此光覺悟諸含識,
     令見無量無邊佛,  各各坐寶蓮華上。
     讚佛威德及解脫,  說佛自在無有量,
     顯示佛力及神通,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無畏,  此光照觸恐怖者,
     非人所持諸毒害,  一切皆令疾除滅。
     能於眾生施無畏,  遇有惱害皆勸止,
     拯濟厄難孤窮者,  以是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安隱,  此光能照疾病者,
     令除一切諸苦痛,  悉得正定三昧樂。
     施以良藥救眾患,  妙寶延命香塗體,
     酥油乳蜜充飲食,  以是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見佛,  此光覺悟將沒者,
     令隨憶念見如來,  命終得生其淨國。
     見有臨終勸念佛,  又示尊像令瞻敬,
     俾於佛所深歸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樂法,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於正法常欣樂,  聽聞演說及書寫。
     法欲盡時能演說,  令求法者意充滿,
     於法愛樂勤修行,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妙音,  此光開悟諸菩薩,
     能令三界所有聲,  聞者皆是如來音。
     以大音聲稱讚佛,  及施鈴鐸諸音樂,
     普使世間聞佛音,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施甘露,  此光開悟一切眾,
     令捨一切放逸行,  具足修習諸功德。
     說有為法非安隱,  無量苦惱悉充遍,
     恆樂稱揚寂滅樂,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最勝,  此光開悟一切眾,
     令於佛所普聽聞,  戒定智慧增上法。
     常樂稱揚一切佛,  勝戒勝定殊勝慧,
     如是為求無上道,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寶嚴,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得寶藏無窮盡,  以此供養諸如來。
     以諸種種上妙寶,  奉施於佛及佛塔,
     亦以惠施諸貧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香嚴,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聞者悅可意,  決定當成佛功德。
     人天妙香以塗地,  供養一切最勝主,
     亦以造塔及佛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雜莊嚴,  寶幢幡蓋無央數,
     焚香散華奏眾樂,  城邑內外皆充滿。
     本[3]以微妙妓樂音,  眾香妙華幢蓋等,
     種種莊嚴供養佛,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嚴潔,  令地平坦猶如掌,
     莊嚴佛塔及其處,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大雲,  能起香雲雨香水,
     以水灑塔及庭院,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嚴具,  令裸形者得上服,
     嚴身妙物而為施,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上味,  能令飢者獲美食,
     種種珍饌而為施,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大財,  令貧乏者獲寶藏,
     以無盡物施三寶,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眼清淨,  能令盲者見眾色,
     以燈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耳清淨,  能令聾者悉善聽,
     鼓樂娛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鼻清淨,  昔未聞香皆得聞,
     以香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舌清淨,  能以美音稱讚佛,
     永除麁惡不善語,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身清淨,  諸根缺者令具足,
     以身禮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意清淨,  令失心者得正念,
     修行三昧悉自在,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色清淨,  令見難思諸佛色,
     以眾妙色莊嚴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聲清淨,  令知聲性本空寂,
     觀聲緣起如谷響,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香清淨,  令諸臭穢悉香潔,
     香水洗塔菩提樹,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味清淨,  能除一切味中毒,
     恆供佛僧及父母,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觸清淨,  能令惡觸皆柔軟,
     戈鋋劍戟從空雨,  皆令變作妙華鬘。
     以昔曾於道路中,  塗香散華布衣服,
     迎送如來令蹈上,  是故今獲光如是。
     又放光名法清淨,  能令一切諸毛孔,
     悉演妙法不思議,  眾生聽者咸欣悟。
     因緣所生無有生,  諸佛法身非是身,
     法性常住如虛空,  以說其義光如是。
     如是等比光明門,  如恆河沙無限數,
     悉從大仙毛孔出,  一一作業各差別。
     如一毛孔所放光,  無量無數如恆沙,
     一切毛孔悉亦然,  此是大仙三昧力。
     如其本行所得光,  隨彼宿緣同行者,
     今放光明故如是,  此是大仙智自在。
     往昔同修於福業,  及有愛樂能隨喜,
     見其所作亦復然,  彼於此光鹹得見。
     若有自修眾福業,  供養諸佛無央數,
     於佛功德常願求,  是此光明所開覺。
     譬如生盲不見日,  非為無日出世間,
     諸有目者悉明見,  各隨所務修其業。
     大士光明亦如是,  有智慧者皆悉見,
     凡夫邪信劣解人,  於此光明莫能覩。
     摩尼宮殿及輦乘,  妙寶靈香以塗瑩,
     有福德者自然備,  非無德者所能處。
     大士光明亦如是,  有深智者咸照觸,
     邪信劣解凡愚人,  無有能見此光明。
     若有聞此光差別,  能生清淨深信解,
     永斷一切諸疑網,  速成無上功德幢。
     有勝三昧能出現,  眷屬莊嚴皆自在,
     一切十方諸國土,  佛子眾會無倫匹。
     有妙蓮華光莊嚴,  量等三千大千界,
     其身端坐悉充滿,  是此三昧神通力。
     復有十剎微塵數,  妙好蓮華所圍遶,
     諸佛子眾於中坐,  住此三昧威神力。
     宿世成就善因緣,  具足修行佛功德,
     此等眾生遶菩薩,  悉共合掌觀無厭。
     譬如明月在星中,  菩薩處眾亦復然,
     大士所行法如是,  入此三昧威神力。
     如於一方所示現,  諸佛子眾共圍遶,
     一切方中悉如是,  住此三昧威神力。
     有勝三昧名方網,  菩薩住此廣開示,
     一切方中普現身,  或現入定或從出。
     或於東方入正定,  而於西方從定出;
     或於西方入正定,  而於東方從定出;
     或於餘方入正定,  而於餘方從定出。
     如是入出遍十方,  是名菩薩三昧力。
     盡於東方諸國土,  所有如來無數量,
     悉現其前普親近,  住於三昧寂不動。
     而於西方諸世界,  一切諸佛如來所,
     皆現從於三昧起,  廣修無量諸供養。
     盡於西方諸國土,  所有如來無數量,
     悉現其前普親近,  住於三昧寂不動。
     而於東方諸世界,  一切諸佛如來所,
     皆現從於三昧起,  廣修無量諸供養。
     如是十方諸世界,  菩薩悉入無有餘,
     或現三昧寂不動,  或現恭敬供養佛。
     於眼根中入正定,  於色塵中從定出,
     示現色性不思議,  一切天人莫能知。
     於色塵中入正定,  於眼起定心不亂,
     說眼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於耳根中入正定,  於聲塵中從定出,
     分別一切語言音,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聲塵中入正定,  於耳起定心不亂,
     說耳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於鼻根中入正定,  於香塵中從定出,
     普得一切上妙香,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香塵中入正定,  於鼻起定心不亂,
     說鼻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於舌根中入正定,  於味塵中從定出,
     普得一切諸上味,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味塵中入正定,  於舌起定心不亂,
     說舌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於身根中入正定,  於觸塵中從定出,
     善能分別一切觸,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觸塵中入正定,  於身起定心不亂,
     說身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於意根中入正定,  於法塵中從定出,
     分別一切諸法相,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法塵中入正定,  從意起定心不亂,
     說意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童子身中入正定,  壯年身中從定出,
     壯年身中入正定,  老年身中從定出;
     老年身中入正定,  善女身中從定出;
     善女身中入正定,  善男身中從定出;
     善男身中入正定,  比丘尼身從定出;
     比丘尼身入正定,  比丘身中從定出;
     比丘身中入正定,  學無學身從定出;
     學無學身入正定,  辟支佛身從定出;
     辟支佛身入正定,  現如來身從定出;
     於如來身入正定,  諸天身中從定出;
     諸天身中入正定,  大龍身中從定出;
     大龍身中入正定,  夜叉身中從定出;
     夜叉身中入正定,  鬼神身中從定出;
     鬼神身中入正定,  一毛孔中從定出;
     一毛孔中入正定,  一切毛孔從定出;
     一切毛孔入正定,  一毛端頭從定出;
     一毛端頭入正定,  一微塵中從定出;
     一微塵中入正定,  一切塵中從定出;
     一切塵中入正定,  金剛地中從定出;
     金剛地中入正定,  摩尼樹上從定出;
     摩尼樹上入正定,  佛光明中從定出;
     佛光明中入正定,  於河海中從定出;
     於河海中入正定,  於火大中從定出;
     於火大中入正定,  於風起定心不亂;
     於風大中入正定,  於地大中從定出;
     於地大中入正定,  於天宮殿從定出;
     於天宮殿入正定,  於空起定心不亂。
     是名無量功德者,  三昧自在難思議,
     十方一切諸如來,  於無量劫說不盡。
     一切如來咸共說,  眾生業報難思議,
     諸龍變化佛自在,  菩薩神力亦難思。
     欲以譬諭而顯示,  終無有諭能諭此,
     然諸智慧聰達人,  因於譬故解其義。
     聲聞心住八解脫,  所有變現皆自在,
     能以一身現多身,  復以多身為一身。
     於虛空中入火定,  行住坐臥悉在空,
     身上出水身下火,  身上出火身下水。
     如是皆於一念中,  種種自在無邊量。
     彼不具足大慈悲,  不為眾生求佛道,
     尚能現此難思事,  況大饒益自在力。
     譬如日月遊虛空,  影像普遍於十方,
     泉池陂澤器中水,  眾寶河海靡不現。
     菩薩色像亦復然,  十方普現不思議,
     此皆三昧自在法,  唯有如來能證了。
     如淨水中四兵像,  各各別異無交雜,
     劍戟弧矢類甚多,  鎧冑車輿非一種。
     隨其所有相差別,  莫不皆於水中現,
     而水本自無分別,  菩薩三昧亦如是。
     海中有神名善音,  其音普順海眾生,
     所有語言皆辨[4]了,  令彼一切悉歡悅。
     彼神具有貪恚癡,  猶能善解一切音,
     況復總持自在力,  而不能令眾歡喜!
     有一婦人名辯才,  父母求天而得生,
     若有離惡樂真實,  入彼身中生妙辯。
     彼有貪欲瞋恚癡,  猶能隨行與辯才,
     何況菩薩具智慧,  而不能與眾生益!
     譬如幻師知幻法,  能現種種無量事,
     須臾示作日月歲,  城邑豐饒大安樂。
     幻師具有貪恚癡,  猶能幻力悅世間,
     況復禪定解脫力,  而不能令眾歡喜!
     天阿脩羅鬪戰時,  脩羅敗衄[5]而退走,
     兵仗車輿及徒旅,  一時竄匿莫得見。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變化不思議,
     況住神通無畏法,  雲何不能現自在!
     釋提桓因有象王,  彼知天主欲行時,
     自化作頭三十三,  一一六牙皆具足;
     一一牙上七池水,  清淨香潔湛然滿;
     一一清淨池水中,  各七蓮華妙嚴飾;
     彼諸嚴飾蓮華上,  各各有七天玉女,
     悉善技藝奏眾樂,  而與帝釋相娛樂。
     彼象或復捨本形,  自化其身同諸天,
     威儀進止悉齊等,  有此變現神通力。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現此諸神通,
     何況具足方便智,  而於諸定不自在!
     如阿脩羅變作身,  蹈金剛際海中立,
     海水至深僅其半,  首共須彌正齊等。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現此大神通,
     況伏魔怨照世燈,  而無自在威神力!
     天阿脩羅共戰時,  帝釋神力難思議,
     隨阿脩羅軍眾數,  現身等彼而與敵。
     諸阿脩羅發是念: 『釋提桓因來向我,
     必取我身五種縛。』 由是彼眾悉憂悴。
     帝釋現身有千眼,  手持金剛出火焰,
     被甲持杖極威嚴,  脩羅望見咸退伏。
     彼以微小福德力,  猶能摧破大怨敵,
     何況救度一切者,  具足功德不自在!
     忉利天中有天鼓,  從天業報而生得,
     知諸天眾放逸時,  空中自然出此音。
     一切五欲悉無常,  如水聚沫性虛偽,
     諸有如夢如陽焰,  亦如浮雲水中月。
     放逸為怨為苦惱,  非甘露道生死徑,
     若有作諸放逸行,  入於死滅大魚口。
     世間所有眾苦本,  一切聖人皆厭患,
     五欲功德滅壞性,  汝應愛樂真實法。
     三十三天聞此音,  悉共來昇善法堂,
     帝釋為說微妙法,  咸令順寂除貪愛。
     彼音無形不可見,  猶能利益諸天眾,
     況隨心樂現色身,  而不濟度諸群生!
     天阿脩羅共鬪時,  諸天福德殊勝力,
     天鼓出音告其眾: 『汝等宜應勿憂怖!』
     諸天聞此所告音,  悉除憂畏增益力。
     時阿脩羅心震懼,  所將兵眾咸退走。
     甘露妙定如天鼓,  恆出降魔寂靜音,
     大悲哀愍救一切,  普使眾生滅煩惱。
     帝釋普應諸天女,  九十有二那由他,
     令彼各各心自謂: 『天王獨與我娛樂。』
     如天女中身普應,  善法堂內亦如是,
     能於一念現神通,  悉至其前為說法。
     帝釋具有貪恚癡,  能令眷屬悉歡喜,
     況大方便神通力,  而不能令一切悅!
     他化自在六天王,  於欲界中得自在,
     以業惑苦為罥網,  繫縛一切諸凡夫。
     彼有貪欲瞋恚癡,  猶於眾生得自在,
     況具十種自在力,  而不能令眾同行!
     三千世界大梵王,  一切梵天所住處,
     悉能現身於彼坐,  演暢微妙梵音聲。
     彼住世間梵道中,  禪定神通尚如意,
     況出世間無有上,  於禪解脫不自在!
     摩醯首羅智自在,  大海龍王降雨時,
     悉能分別數其滴,  於一念中皆辨了。
     無量億劫勤修學,  得是無上菩提智,
     雲何不於一念中,  普知一切眾生心!
     眾生業報不思議,  以[6]大風力起世間,
     巨海諸山天宮殿,  眾寶光明萬物種。
     亦能興雲降大雨,  亦能散滅諸雲氣,
     亦能成熟一切穀,  亦能安樂諸群生。
     風不能學波羅蜜,  亦不學佛諸功德,
     猶成不可思議事,  何況具足諸願者!
     男子女人種種聲,  一切鳥獸諸音聲,
     大海川流雷震聲,  皆能稱悅眾生意。
     況復知聲性如響,  逮得無礙妙辯才,
     普應眾生而說法,  而不能令世間喜!
     海有希奇殊特法,  能為一切平等印,
     眾生寶物及川流,  普悉包容無所拒。
     無盡禪定解脫者,  為平等印亦如是,
     福德智慧諸妙行,  一切普修無厭足。
     大海龍王遊戲時,  普於諸處得自在,
     興雲充遍四天下,  其雲種種莊嚴色:
     第六他化自在天,  於彼雲色如真金,
     化樂天上赤珠色;  兜率陀天霜雪色;
     夜摩天上瑠璃色;  三十三天碼碯色;
     四王天上玻瓈色;  大海水上金剛色;
     緊那羅中妙香色;  諸龍住處蓮華色;
     夜叉住處白鵝色;  阿脩羅中山石色;
     欝單越處金焰色;  閻浮提中青寶色;
     餘二天下雜莊嚴,  隨眾所樂而應之。
     又復他化自在天,  雲中電耀如日光;
     化樂天上如月光;  兜率天上閻浮金;
     夜摩天上珂雪色;  三十三天金焰色;
     四王天上眾寶色;  大海之中赤珠色;
     緊那羅界瑠璃色;  龍王住處寶藏色;
     夜叉所住玻瓈色;  阿脩羅中碼碯色;
     欝單越境火珠色;  閻浮提中帝青色;
     餘二天下雜莊嚴,  如雲色相電亦然。
     他化雷震如梵音;  化樂天中大鼓音;
     兜率天上歌唱音;  夜摩天上天女音;
     於彼三十三天上,  如緊那羅種種音;
     護世四王諸天所,  如乾闥婆所出音;
     海中兩山相擊聲;  緊那羅中簫笛聲;
     諸龍城中頻伽聲;  夜叉住處龍女聲;
     阿脩羅中天鼓聲;  於人道中海潮聲。
     他化自在雨妙香,  種種雜華為莊嚴;
     化樂天雨多羅華,  曼陀羅華及澤香;
     兜率天上雨摩尼,  具足種種寶莊嚴,
     髻中寶珠如月光,  上妙衣服真金色;
     夜摩中雨幢幡蓋,  華鬘塗香妙嚴具,
     赤[7]真珠色上好衣,  及以種種眾妓樂;
     三十三天如意珠,  堅黑瀋水栴檀香,
     欝金雞羅多摩等,  妙華香水相雜雨;
     護世城中雨美膳,  色香味具增長力,
     亦雨難思眾妙寶,  悉是龍王之所作。
     又復於彼大海中,  注雨不斷如車軸,
     復雨無盡大寶藏,  亦雨種種莊嚴寶。
     緊那羅界雨瓔珞,  眾色蓮華衣及寶,
     婆利師迦末利香,  種種樂音皆具足;
     諸龍城中雨赤珠;  夜叉城內光摩尼;
     阿脩羅中雨兵仗,  摧伏一切諸怨敵;
     欝單越中雨瓔珞,  亦雨無量上妙華;
     弗婆瞿耶二天下,  悉雨種種莊嚴具;
     閻浮提雨清淨水,  微細悅澤常應時,
     長養眾華及果藥,  成熟一切諸苗稼。
     如是無量妙莊嚴,  種種雲電及雷雨,
     龍王自在悉能作,  而身不動無分別。
     彼於世界海中住,  尚能現此難思力,
     況入法海具功德,  而不能為大神變!
     彼諸菩薩解脫門,  一切譬諭無能顯,
     我今以此諸譬諭,  略說於其自在力。
     第一智慧廣大慧,  真實智慧無邊慧,
     勝慧及以殊勝慧,  如是法門今已說。
     此法希有甚奇特,  若人聞已能忍可,
     能信能受能讚說,  如是所作甚為難。
     世間一切諸凡夫,  信是法者甚難得,
     若有勤修清淨福,  以昔因力乃能信。
     一切世界諸群生,  少有欲求聲聞乘,
     求獨覺者轉復少,  趣大乘者甚難遇。
     趣大乘者猶為易,  能信此法倍更難,
     況復持誦為人說,  如法修行真實解!
     有以三千大千界,  頂戴一劫身不動,
     彼之所作未為難,  信是法者乃為難。
     有以手擎十佛剎,  盡於一劫空中住,
     彼之所作未為難,  能信此法乃為難。
     十剎塵數眾生所,  悉施樂具經一劫,
     彼之福德未為勝,  信此法者為最勝。
     十剎塵數如來所,  悉皆承事盡一劫,
     若於此品能誦持,  其福最勝過於彼。」

  時,賢首菩薩說此偈已,十方世界六返震動,魔宮隱蔽,惡道休息。十方諸佛普現其前,各以右手而摩其頂,同聲讚言:「善哉!善哉!快說此法!我等一切悉皆隨喜。」


校勘

   1. ↑ 此處原文為「難」
   2. ↑ 此處原文為「已」
   3. ↑ 此處原文為「木」
   4. ↑ 此處原文為「辯」
   5. ↑ 此處原文為「衂」
   6. ↑ 此處原文為「為」
   7. ↑ 此處原文為「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1:55:08 | 只看该作者

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六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於樹下,各有菩薩承佛神力而演說法,靡不自謂恆對於佛。

  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上昇須彌,向帝釋殿。

  時,天帝釋在妙勝殿前遙見佛來,即以神力莊嚴此殿,置普光明藏師子之座,其座悉以妙寶所成:十千層級逈極莊嚴,十千金網彌覆其上,十千種帳、十千種蓋周迴間列,十千繒綺以為垂帶,十千珠瓔周遍交絡,十千衣服敷布座上,十千天子、十千梵王前後圍遶,十千光明而為照耀。爾時,帝釋奉為如來敷置座已,曲躬合掌,恭敬向佛而作是言:「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善來如來、應、正等覺!唯願哀愍,處此宮殿!」

  爾時,世尊即受其請,入妙勝殿;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悉亦如是。爾時,帝釋以佛神力,諸宮殿中所有樂音自然止息,即自憶念過去佛所種諸善根而說頌言:

    「迦葉如來具大悲,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拘那牟尼見無礙,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迦羅鳩馱如金山,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毘舍浮佛無三垢,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屍棄如來離分別,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毘婆屍佛如滿月,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弗沙明達第一義,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提舍如來辯無礙,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波頭摩佛淨無垢,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然燈如來大光明,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如此世界中,忉利天王以如來神力故,偈讚十佛所有功德;十方世界諸釋天王,悉亦如是讚佛功德。爾時,世尊入妙勝殿,結跏趺坐。此殿忽然廣博寬容,如其天眾諸所住處;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