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06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2 23:1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铁冠道人

自从宋朝以来,世人受局方之影响,都喜欢温补,其弊端是上火的人多,阴虚火旺,灼伤真阴。朱丹溪有鉴于当时之弊病,故提出了“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开金元以后滋阴之风。

其文云:“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何以言之?天地为万物父母。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为阴,天之大气举之。日实也,亦属阳,而运于月之外;月缺也,属阴,禀日之光以为明者也。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故人之生也,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是有形之后,犹有

待于乳哺水谷以养,阴气始成而可与阳气为配,以能成人,而为人之父母。古人必近三十、二十而后嫁娶,可见阴气之难于成,而古人之善于摄养也。《礼记》注曰∶惟五十然后养阴者有以加。《内经》曰∶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 又曰∶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亏矣。人之情欲无涯,此难成易亏之阴气,若之何而可以供给也?!”当时有一些人,耽于色欲,故假芳香温热之药,以助其性。结果是情欲无涯,而真阴亏损,所以朱丹溪提出养阴和节欲的理念。

关于养阴派的理论,我最早是听一位老修行说的,大意是养阴好比是加油,油加多了,只要稍微一点温补之药,就可以生出熊熊大火。从那以后,我就服用六味地黄丸。老是觉得自己肾水亏损,以补肾阴为主。但是一年多以后,发现脸上容易长痘痘,并且是黑色的。当时也不知道是啥,就觉得是脾胃之湿热,也没当一回事。

我于去年十一月的,于义乌遇到一位道医。他看我脸上的痘子,就翻出火神派的书给我看,上面说:“气有余,所显痘色紫红,或夹斑疹,顶焦,唇红,便闭。气不足,所现痘疮灰陷、平塌、寒战。唇口青白,便利。”乃知此为阳气虚损之状。可惜当时我未能多多请教,又固执于阳有余阴不足的理论,也不敢贸然服用壮阳之剂。

后来于又有了喉咙干痛,当时以为是上火了,便买来西洋参服用。有一天跟庙里一个会中医的道友谈论起这个事情,说是为什么又长痘痘,上火了呢?他跟我说:“你喉咙不是上火,是阳气虚。”我就纳闷了,阳虚怎么会喉咙痛,明明是上火嘛。该道友跟我解释说:“你看夏天的时候,我们不觉得干燥,但是冬天的时候很干燥,为什么呢?因为冬天阳气不足,水不能变成水蒸气来滋润万物。同样,人体如果阳气不足的话,水分就不能上腾以滋养人体,所以就导致了喉咙痛。”那我就问,我脸上的痘痘是咋回事呢?为什么每年都会有?他跟我说:“你看你脸上的痘痘是塌陷的,有点黑,这个是寒气的表现。阳气足的人,他的痘痘是红色的,饱满的,长到一定的程度会化脓,体内的毒素就随着脓液排出了。但是你的痘痘是黑色的,长不成形,这是因为阳气不足,不能排出体内的毒素。所以关键在于壮阳。”我又问了,“朱丹溪不是说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么?”道友跟我说:“其实阴阳本是一气,有余则为阳,不足则为阴。阴阳要保持平衡,过多的滋阴,会损害阳气。并且朱丹溪的理论是针对当时的时弊说的,后世骂他的医生也很多。我曾经也受了六味地黄丸的毒害,后来发现路子是不对的,就开始服用附子。我到现在服用了十多斤附子了,但是身体挺好的,冬天穿这么点衣服也不觉得冷。”于是我就请问治疗的办法,他就告诉我可以买一些人参、鹿茸、三七来吃。大补元气、填精补髓,大补元阳。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感觉身体状态确实比以前好多了。

黄元御《四圣心源》云:“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后世医术乖讹,乃开滋阴之门,率以阳虚之人而投补阴之药,祸流古今,甚可恨也!”

足见古人之言,不可轻信、不可偏信。人身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阴阳互根,过分的滋阴,必定会损害阳气。但是如果过分的壮阳,肯定也会灼伤真阴。却病之法,在于阴阳平衡也。

这里顺便讲一个故事。有个道友常年吃六味地黄丸,经常拉肚子,夜尿频多,手脚不温。我劝其服用桂附地黄丸,温补脾肾之阳气,现在各方面症状好转。活子时又开始出现了,足见滋阴之说,误人不少也。修炼必先明理,若不明理而事修炼,恐南辕北辙,形体衰损,不惟长生无望,甚至有损健康。修道之人,不可不知也。


沙发
发表于 2014-5-23 20:17:33 | 只看该作者
金元四大家各有各的偏激观点。他们能够成名是在当时的时代所发生的病用他们的方法思路和方子治好了很多人才出名。况且在赵献可大力提倡六味地黄丸在后世很多人服食害死了很多人。不管是滋阴好还是补阳好过度会害人不浅。金元四大家中刘完素和朱丹溪都提到火一个是善于真火一个善于虚火。所谓的局方也不能一概批评,在宋代出现局方医死人的事都是因为在当时的大夫看到病人出现什么症状就按照书上用什么方根本不辩证。当今的中医火神派火爆人人效法就是反面教材。黄元御的书太机械化没有一定能力读了也没用。个人偏向南宋许叔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5-30 13:1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6-2 00:18:2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所谓阴阳调和,只在于一个度字,是否能掌握好这样的一个平衡,无论是滋阴补阳,还是修行炼心,都是正确的方向。鄙人陋见,不吝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