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7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經典與念誦] 关于佛教的咒语(转自网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08:3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什么是“咒语”?什么是佛教咒语?
咒语是世俗说法,这是一种声音符号,在原始民间信仰中多含驱邪、避凶、趋吉,有的甚至含报复、报仇和泄愤等损人利己之意。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 ”,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善神的名 号,以特定的音符和语句组成,总持一切法,统摄一切力量,是宇宙万物及诸佛菩萨智慧心地的慈悲和力量的中心“场”。    
其实,持佛咒同读经、念佛都是同一个道理,心念集中时必心物一元,持诵越久,效验越强。任何人只要专心反复诵持同一个佛咒,可得咒力的加持(也就是一种 能量场、信息场的激活和相应)。如此,便可以统一身心,从万念转成一念,再从这一念到无念。无念,即是禅定效果,定中自然可开慧证果。一般地讲,佛咒在密 宗修行中运用较为普遍。修净土者则以念佛为主,读经、持咒为辅。    
另外,佛咒中常有“阿”、“唵”、“吽”音,也是宇宙天籁最原初、最根本的真实声响,常念咒语,可以帮助我们震开气脉,与宇宙万物万有相应。所以念时应 气往内去,感觉诵读声音在体内震荡,这样才能起到咒震动经脉的作用。但持咒练气的人须明白的是,心与气无二,是一体的两面,只有不执着于气,气脉才会真正 的开展,气不过是打开智慧的一种较为殊胜的方便手段罢了。所谓对境无心即是禅,禅才是佛法之正法眼藏,所以一般太执着于气的人,会落入现象界的陷阱。我们 应明白,心是体,气是现象和用,我们修行的本质应是放下六根的感受,直接以心去面对禅定来进行修行,如此禅定的境界就会自然展现,予此我们才能真正打开智 慧。
佛教咒语,也是佛菩萨于禅定中发出的秘密语,从自性真心中流出。神咒的句义,总持无量文义,无尽功德。“于一法中持一切法,于一 文中持一切文。摄藏无量诸功德,故名无尽藏”。按照麦彭教授师的观点,“圣尊之真身与密咒二者,于所化者前,皆是智慧之幻变许,了知彼二无差别”,也就是 说,密咒与诸佛菩萨的真身无二无别。持诵咒语,如同用一把钥匙,打开我们内心中尘封已久的智慧大门。因为有无量的佛和菩萨,所以咒语也多得不可以数计。 我们持咒,只能有选择地持很少的有关咒语。持咒是一种便捷法门,加行阶段乃至正式修定时,常持咒语,会帮助我们修持精进的。不可轻视真言咒语,它的妙用是 不可思议的。
持诵佛教各心咒的功德,是佛陀亲口宣说,确实不是依靠凡夫的分别念可以测度的。《宝积经》云:“明咒,妙药,秘方,缘起力不可思议,诸佛菩萨方便,等持,神变行境不可思议。”


2,佛经的“五不翻”和咒语
唐代玄奘法师,在长安慈恩寺主持翻译佛经时,曾规定有“五种不翻”:
一、多含不翻:如“薄伽梵”,指世尊,是佛陀的名号之一,又含有自在、炽盛、端严、吉祥、尊重等义。又如“摩诃”, 含有大、殊胜、长久及深奥等义。
二、秘密不翻:如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以及各种经咒,一经翻出,就会失去它的神秘性。
三、尊重不翻:如“般若”,不可直译为智慧,“三昧”不可直译为“正定”,“涅磐”不可直译为圆寂或解脱等。
四、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直译为“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不可直译为“无生”,“菩萨”不可直译为“觉悟”等。
五、此方无不翻:“此方”,就是指中国。如印度的庵摩罗果,形似苹果,其意为“无垢清净”,食之可除风热,但中国没有。佛经中常以“庵摩罗果”,来比喻地球的形状。
为什么咒语不翻?为的是怕持咒的人,知道太多文字意义,反而有了文字上的障碍,术语叫做“文字障”。
例如在《六祖坛经》的《顿渐品》中,六祖惠能曾批评神会和尚只能做一个“知解宗徒”,就是因为神会只在文字上去了解佛性,而没有从实践功夫上去体征佛性。
所以念咒,不可拘泥于外在的文字,否则,就会使行者多一层思惟上的困惑,而被文字的句义所束缚了。因为佛菩萨所说的咒语,是他们之间的真言,外人是无法知道的。就是懂得了文字表面上的理解,也还是研究不出它的真义来。
因之,念咒语,就应该只管念去,不要求解,才是正理。
但初学佛法的人,总想知道一下咒语的大概内容,所以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有的短咒可以去理解一下。 3,佛经五不翻中的“秘密不翻”具体指什么?
“五不翻”简称为尊重不翻, 顺古不翻,多含不翻,秘密不翻,此方所无不翻.
其中秘密是指陀罗尼.因为佛经原文是梵文,发音和文字完全与中文不同,在翻译成中文时,出现有四类情况,一般称为四例。
1、是音和字都翻译成中国的语言文字,如大藏经中的大小乘经典。
2、是有些字只翻字不翻音,即将梵字译成中文,但保留原来的梵音,如「般若」二字,或者佛菩萨所说的「咒语」。
3、是翻音不翻字,如佛胸前的万字,字体虽然仍然是梵文,却译成中国的语音。
4、是音字俱不翻,如梵文版本的佛经,全部保存梵文与梵音。  
那么不翻译的地方,以什么为准则呢?它有五种,称为五不翻。
1、是属秘密故不翻,如佛经中的一切神咒,是诸佛菩萨于禅定中所发出的秘密语,一个词含摄无量的意义,中文中没有适当的词句,可以表达其中所含奥义,故不翻。
2、是因尊重而不翻,如般若,虽然可以译名智能,但其中含意包含宇宙人生真理,并不是一般人的智能可比,即使是一些圣人贤人的智能,亦望尘莫及,为了显示般若的尊贵,避免人产生误会,所以只译其音,不译其义。
3、属于多含不翻,有一些词含有多种意义,故不翻。
4、为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然可以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但古德译经,故意保留原音,目的是显示佛道的殊胜,令读者特别注意!后来译经的人,亦随顺古人的意思,保留不翻。
5、属此方没有的不翻:如庵摩罗果,是印度当地的一种药果,形似槟榔,食之可驱风寒;其它地区没有,所以不翻。其实,庵摩罗,是清净无垢的意思,可译名:清净无垢果。

4,佛经咒语的“密因”如何理解?
凡是佛经中所说的这类法不是方便说,而是究竟说,是第一谛,是大乘法。为什么呢?佛说的心咒及效用是指明心见性,是证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只有真心自性才能证得。比如,《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佛祖的开示,“地狱饿鬼畜生。盲聋暗哑。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大小诸横。同时解脱。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饥渴贫穷。应念消散。”也只有真心自性中才能免除“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 “如是乃至龙天鬼神。精祗魔魅。所有恶咒。皆不能著。心得正受。一切咒诅。厌蛊毒药。金毒银毒。草木虫蛇。万物毒气。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一切恶星。并诸鬼神。碜心毒人。于如是人。不能起恶。频那夜迦。诸恶鬼王并其眷属。皆须深恩。常加守护。”……这就是咒语的秘密,咒语的真义。
5,大藏秘要云

依藏教中说,一切真言咒语和对应的手印,必从师受(已有大德开示、允许的咒语除外),若未入灌顶,轧结手印作法,得盗法罪,所作不成。若于如来像前,诵此大轮金刚陀罗尼咒二十一遍,即如见佛,即同入一切曼陀罗,所求诸法,皆得成就,(不必去灌顶,只要诵这个咒21遍)。要洗澡完,或者早上刚睡醒时,先诵大轮金刚陀罗尼21遍。

6,为什么念咒能感应诸佛菩萨?
佛教中的咒,是梵语词Dharani采用“格义”的方法翻译的,在佛经中多数都采用音译“陀罗尼”。这个梵语词的字面意思是“总持”。
佛经中的咒有实际的意义或内容吗?有。首先,这些咒是佛、菩萨、罗汉、瑜伽士、持明仙人、大成就者等圣贤在甚深禅定境界中发出的密语。可以这样说,每个咒语都是一首“心灵交响乐”。咒语体现了这些圣贤在那个禅定境界的心境以及回向众生的愿力。譬如我们欣赏交响乐时,所感受的是作曲家的思绪,进入了他的心灵世界,于此同时身心必也起了微妙的物理化学反应,得到了一种情绪上的感应,甚或是身体上的感应。
同理,持诵咒语的时候,也是通过音韵的感召,而获得佛、祖的三昧加持。不 仅如此,佛教密宗兴起后,在保持核心部分的传承基础上,咒语的编排更加规范化,有了严格的格式和体裁。编排依据密宗的胎藏界、金刚界两大曼陀罗,以及五部 如来(佛顶部、金刚部、莲花部、摩尼部、羯摩部)的系统来进行,这种系统就仿佛创作交响乐的范式。其中每个完整的咒语都有一个咒心,作为全部咒语的浓缩 (通常咒心也是该咒语最原始版本的核心部分),就仿佛交响乐的华彩乐段。
从语音上看,咒语主要是使用梵语词汇,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纯表音的 词(没有具体字面意义)。
从梵语字面意义上看,每个咒语的内容仿佛一篇晦涩的祈祷词,里面充满各种佛经术语、佛菩萨名号、护法神王名号等等。但是,在这层 字面意义之下,必定具有更丰富的、供信徒参悟的深层含义。这是因为,在佛教中,佛菩萨名号往往都有象征意义(佛教术语叫“表法”),通过“拟人化”的包 装,表达深湛的法理。
所以,咒语的意义分为深浅个层面:浅层--执持音韵和观察字面意义,可使弟子安心,获得加持;深层--住于三昧定境 同时观照谛理,可使弟子由“止观”而证果。当然,按密宗说法,咒语必须结合法师灌顶、观想曼陀罗等等复杂的修行仪轨才可以达到修证“止观”的效果。但据 信,一般显教的信徒仅持诵咒语也可以获得加持而灭罪积福、启发智慧。也可以说,咒语是诸佛菩萨以慈悲愿力、留在世间普度众生的引子。愿力就是度尽一切众生的菩提心。不同的行愿是因为因地修行的缘分不同,每个人的修行都不一样所以成就的功德也不同。诸佛在法身本体上相同,在利生的行愿力不同所以显现不同的报身。咒语正是利生的行愿力所现。行愿力不仅是咒语,而是一切行愿所摄的利生行为,而咒语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利生事业。念咒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菩提心是一样的但不一定要行一样的行愿的,修文殊法也可以求生净土,念观音也可以入地狱救众生。比如,西方净土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就,进了净土还要修到同一法身常寂光净土,所以也可以说诸佛菩萨共同的利生事业。7,持咒的忏悔功用
咒语的忏悔功用,似乎跟礼佛不相上下,也有它不可思议的功效。    
在佛门的早晚课中,咒语的诵念,占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早课,从楞严咒到大悲咒、十小咒的持念,已经占了一半的功课;晚课虽然咒语较少,但仍然安排有大 悲咒;同时,蒙山施食,也多靠咒语的加持,就是念完了阿弥陀佛经,也要念上三遍的“往生咒”来消业障。大乘佛教似乎离不了咒语,有显就要有密,显密配合, 已成了大乘佛教的特质之一;不仅中国祖师所编的早晚课有显有密,就是印度大乘经典,也常常在经文之间,含有一篇或多篇的咒。
咒语究竟有什幺奥秘?持咒会予人怎样的作用呢?我们单就忏悔方面来探讨它,其他方面不谈。   
先来谈“楞严咒”。在《楞严经》卷七中,佛说:“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消灭。……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或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无生忍。”(注三)    
这是楞严咒的灭罪功用。从经文中来看,它的功用之大,与敬礼五十三佛是不相上下的,同样能灭五逆等五无间重罪;并且,还能灭除被称为断头罪的比丘四弃 (四波罗夷)和比丘尼八弃罪,似乎已超过五十三佛了;至少对出家众来说,楞严咒是比五十三佛来得有意义。因此,楞严咒被古代祖师安排在早课的第一篇诵念 中,或许是含有特别的意义吧?大概也跟佛说此咒的因缘,也有关系。    
楞严咒之外,大悲咒在中国佛教界,也是很受重视的。由于楞严咒长,持诵就比较不容易;尤其是背诵。因此,除了早课时诵念外,其他的时间就少有人念,大悲 咒便不同了,它比楞严咒短,背起来容易,念起来也方便。于是,大悲咒流传的广泛,就不是楞严咒所可以相比的了;而大悲咒的受重视程度,也是在楞严咒之上。   
大悲咒何以受到佛教徒如此的重视呢?我们仍然只从忏悔方面来探讨。   
《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说:    
“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 悲陀罗尼时,十方师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祗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 尽;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能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注四)   
这是大悲咒的灭罪功用;所灭的也是最重的十恶五逆等罪。佛门早晚课中,都安排有大悲咒的诵咒;抛开大悲咒在其他方面的功用不谈,单就灭罪方面来说.无形中,诵念者已得了极大的利益。    
几乎大部份的咒语,都有灭罪、消业障的功用,譬如广为净土宗信徒所持诵的“往生咒”,也有“于佛像前,胡跪合掌,日夜六时各诵三七遍,即灭四重五逆;十 恶、谤法等罪,悉得灭除。”(注五)所灭的也是重罪。再如早课十小咒中的“准提咒”,也有灭罪的功用。《准提经》说:“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 夷,受持读诵此陀罗尼满八十万遍,无量劫来所造五无间等一切诸罪,皆悉消灭,所在生处皆得值遇诸佛菩萨。”(注六)此咒跟其他咒不同的是:规定要诵满八十 万遍,一切重罪就能灭除。   
另外,“七佛灭罪真言”更是为灭除佛教四众所犯的四重、八重等罪而说。《大方等陀罗尼经》卷四载:    
“尔时文殊师利,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而白佛言:‘世尊,若比丘于世尊去世之后,毁犯四重;若比丘尼毁犯八重;若菩萨,沙弥、沙弥尼、优婆塞、 优婆夷,毁犯如是一一诸戒,所犯重罪,当云何灭?’佛言:‘善哉!文殊师利,乃能请问如是等事,汝慈悲胜故,能发是问;汝若不发是问,我终不说彼恶世比丘 所犯之过。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我去世后,若有恶律仪比丘毁四重禁,默然而受檀越供养而不改悔,当知是比丘必受地狱苦而无疑也。我 今当出良药救彼比丘重病……”(注七)   于是,佛陀说出了七佛灭罪真言。这真言乃是过去七佛所宣说的,它主要的功用,就是在灭犯禁戒的重罪。因此,叫做七佛灭罪真言。   
从上面的引例,持咒所能产生的忏悔功用,就不难了解了。《金刚经》中,佛说:“如来是真语者、如语者、不诳语、不异语者。”(注八)佛经都源于佛说,经中既然说咒语和礼佛能够灭罪,自然是真实不虚,无可怀疑的了。
站在大乘佛教的观点来看,犯了戒的人,无论他犯的是轻戒或重戒,只要诚心忏悔,没有不可灭除的。   
例如:前章曾提到礼五十三佛、三十五佛都可以灭除四(八)波罗夷罪;持楞严咒、大悲咒、往生咒、准提咒、七佛灭罪真言,也都可以灭除最重要的性罪与戒 罪。另外,大乘佛教还有“无生忏”,专治犯了不通忏悔的五逆等重罪。如此的重罪,都可以除灭了,其他较轻的罪,自然不用说了。  
那么,这是否会 显得很矛盾呢?在比丘(尼)律仪来说,戒罪必须经由“作法忏”才能灭除;要不然,也要有特殊因缘,才能用“心念法”或“对首法”出罪。但在大乘佛教,却加 以否认,戒罪也可以由礼佛、持咒以及“无生忏,”来忏除。依比丘(尼)戒律来说,犯了波罗夷是不通忏悔的,虽然有“与学比丘”的处置,仍可在僧团中,不失 比丘(尼)身份。但竟终身夺其三十五事、虽有比丘(尼)份,却不能行比丘事,这也等于是不许忏悔。不禁让人觉得:一旦失足犯了重罪,要再回头,己是百年身 了。真是残酷!  
澫益大师在《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卷十三中,曾经对此加以解释:  
“问:依律则比丘犯弃(波罗夷),如多罗(树名)已 断,不复还生;犯二篇(指僧残)者,须别住意喜(就是说:犯了僧残戒的人,便必须离开僧团,另外别住自责仟悔。)复须二十僧中出罪;乃至恶作(指最轻的突 吉罗罪),亦必对首忏悔,方得清净。何故《大佛顶经》云:“若造五逆(等)无间重罪,又犯四弃八弃,诵此咒者,悉皆除灭,更无毫发;诸佛菩萨,不但不将为 过,亦将功德与之,乃至悟无生忍。”如是观之,罪无大小)只须持咒,曾无发露向彼之科。经律霄壤(差别),义云何通?  
答:佛顶光聚微妙章句, 名为咒心,亦名心咒,即是密诠首楞严王三昧。试观于显说中,最初便敕直心酬问,心言直故,永无诸委曲相;倘罪无大小,不肯发露向人,既违如来一道,岂合无 上咒心?经中为显密印神功,故云:罪无不灭;不惟此经为然,举凡尊胜(经名)大悲、方等诸咒,乃至三十五佛、五十三佛、五千、五百佛名等经,皆有此义。正 由众生惑业障深,无知造罪,难调难伏、难拔难除,故毗尼严摈绝之科,经咒开自新之路。一折一摄,相为表里,令未造罪者,不敢故造;已造罪者,还得灭除,可 谓彻底悲心、胜妙方便。倘无律制,则住持僧宝不尊;倘无经咒,则罪障众生永堕。四悉巧被,同出一音,岂容妄生轩轾哉!”  澫益大师真是解释的非常清楚,这或许也是大乘佛教圆融与究竟的地方。因此,在不行“作法忏”的中国僧团中,出家众仍然可以依照大乘教理来忏除犯戒的戒罪,乃至在比丘(尼)律中不通忏悔的重罪,也可以依大乘的诸佛威德和经咒而得到忏悔。  
但是,却不可以为一切恶业重罪,在大乘佛教中都可以忏除,就不在意的去犯戒造恶。必须知道,大乘虽然许可一切罪都可以灭除,但要真正的忏除罪业,尤其是重罪,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就要谈到“取相忏”了……(注略)

8,持咒须知
印光法师说:“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真益莫得,如修万丈高楼,地基不固,则未成即坏. ”所以说,欲学经咒者,须先从持戒入手. 不能住菩萨戒,也须能持五戒. 况杀盗***妄是性戒,无论你信不信佛,受戒未受戒,犯戒者都要受地狱的苦报. 《七佛经》说:“若有人能受持五戒,感得二十五神侍卫. ”  
有人说:“我能戒杀. ”谈何容易.   
如广净法师在《信佛的基本概念》中说:“不杀生. 生是众生,包括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不得杀害有情识的众生,叫不杀生戒. 上至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下至蜎飞蠕动,微细昆虫,但有命者,不得故杀. ”自己不杀生,亦不教他杀,见杀勿欢喜,悲悯诸众生. 亦不可从事与杀生有关的行业,如:养鸡、恪⒉蹲健⒎仿羯锏龋嗖豢芍圃旌头仿羯敝谏?如鱼钩、鱼网、粘网、鸟枪及捕杀小飞虫和小爬虫的器具药物等)有则毁之,勿扔勿送人,且勿结杀缘,你真能做得到吗?  
有人又说:“我能守盗戒. ”  
偷盗抢劫之事,稍知礼仪之人,便不能为之. 然细论之,若非大圣大贤,亦难免不犯.  广净法师说:“偷盗是未得到应允而侵占别人的所有物,或以武力强夺他人财物. 从房屋、田园、珍宝等贵重器物乃至微小细物如针线等,不与而自取就是偷盗。
其他戒律亦然。

9,密宗的持咒
咒是密宗所用的修行方法,梵语叫陀罗尼,译为总持,有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的意思包含在里面。
佛法没有到中国以前,本有一种禁咒法,能发神验、除灾患;传布密教的番僧,有时持诵陀罗尼,也能发神验除灾患,和禁咒法有相似的地方,所以翻译为 咒。大智度论卷五云:『陀罗尼者,秦言(这论是姚秦时鸣摩罗什所译,故称华言为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 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恶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若欲作恶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罗尼。』这是说持咒的力量,可以进善止恶;止恶作善的功夫,是修行下手最 重要的。佛地论卷五云:『陀罗尼者,增上念慧,能总任持无量佛法,令不忘失。』这是说持咒最后可以成佛的功用:念是念头,慧是智慧,持咒必定一念注定咒 语,持诵既久,能发生智慧,所以增上念慧是增加正念和正慧;念慧既然增加,就能担任保持无量佛法,令心中永久,就不致忘记遗失,最后就可以成佛了。
密宗的持咒,对于身、口、意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矩:每一咒,都有用手指结印的方式,名曰手印,是为身密;口中诵咒文,句句分明,毫无错误,是为口密;每一咒,都有佛菩萨的对象,心中观彼菩萨的种子字,(以佛菩萨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代表佛菩萨的本体,叫种子字,如大日如来的种子,为阿字之类。)是为意密。
因为修行的人身、口、意三方面,同入于秘密的境界,妄念自然可以不起,功夫久久纯熟,就可以即身成佛的;这是密教修行和显教不同的地方。然而显教的 经典中,附有咒语的也很多,如普通所念的大悲咒、往生咒等等,它的功用,和密宗没有两样;不过显教修行,是拿持咒做助力的,密宗是拿持咒做主体的;并且密 宗的咒有手印,有观相,必定要阿者梨(轨范师)亲口传授,方有效力;显教持咒,不必一定用手印观相,可以随便传授,这是显密两教持咒方法不同的地方。

10,密宗的持咒方法
密宗的持咒很有要求:“若但口诵真言而不思唯其义,虽世间义利不可成,岂得成就金刚体性”(《大日经疏》卷七)。因此尽管咒语是达到总持 (全息)的一种方便,如果不配合以观想这修持法门,也是不能成就金刚体悟的。 据《大日经》、《金刚顶经》、《密宗道次第论》等经典记述,密宗诵咒的方法主要有 :
一、计数念诵: 诵一遍记1次数,从一数到十或百、千、万,主要是抑制心不散,或每日规定必须诵满的遍数,掐念珠计算。计数念诵对于初学修炼的人最为有利,能帮助杂念的排除,意念的集中,尽快地进入完全虚静的状态。
二、莲花念诵: 出声念诵,两耳专注地倾听自己声音。声音的大小以仅能自闻为宜。诵时须不急不缓,《妙臂菩萨所问经》说:“念诵不应太急缓,声非太大及太小。非共人语非散乱,非缺伊乌暗阿等。”此种念诵是通过自己专心听念诵声,排除杂念,集中意念,属强制性入静。
三、唇吻念诵: 二唇微动,半出声,这已是入静的状态。四、全刚念诵: 诵时唇齿合而不动,唯舌尖动,不出声。
五、光明念诵: 口诵咒时,观想从口中放出光明。或观想吐出的一个个字音如同莲花,或观想这些字音是红、黄、蓝、白、绿等色的金刚。
六、随息念诵: 诵咒时,注意呼吸的人,住入出,并与之和谐。
七、有声念诵: 于自心间观想有月轮,月轮中有一莲花,莲花上观想一白海螺,白海螺发出的咒声,有如摇铃。并在观想中辅以两耳专注倾听其声。
八、心意念诵: 默诵,不出声。此种念诵如果不是定力十分强的人不容易把握住,容易引起昏沉。
九、 真实念诵: 诵咒时,心中思惟咒的含义,令自心与“真实”相应。一行的《大日经疏》卷七说:“若但口诵真言,而不思惟其义,只可成就世间义利,岂可成就金刚体性乎?” 大意是谁如果口诵真言,而不思维其义,只可能个人有所受益,但不能有上乘的成就。强调了诵咒时必须思维真言的意思,有了理解,才会有功能的大长。
十、三摩地念诵: 先观想自己的心间有一月轮,月轮上排列着本尊咒语和种字,这被称为“咒轮”。观想咒字,同时在心中默诵。事部瑜珈先观本尊的对面,本尊的心中有月轮,月轮上有咒字,观想其咒轮诵咒。无上瑜珈观自身为本尊,在自己的脉轮上观想咒轮而诵咒。
☆ 嗡阿吽 班杂咕噜贝玛悉地吽●●●唵嘛呢呗美吽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859447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08:3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復 seraphinalin 的帖子

自己先顶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