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2228|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网络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6 12:3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战国以前中医的概括和总结,它以古代气一元论哲学——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形成了独特而又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凡摄生、预防、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诊法、治则、脏象、经络、五运六气、方药、针灸、膏摩、导引、按跷等理论莫不赅备,所以它是中医理论之渊薮。全书讨论了189种病证(其中内科120种,外科41种,妇科11种,五官科17种),321种证候。它所载述中医治病方法十分宏富,有砭石、针法、灸祔、汤液、药液、醪醴、丸剂、必(火)齐、膏法、浴法、熨法、熏法、蒸法、薄帖、按摩、导引、行气、祝由、手术及情志疗法等等。
  世界各国传统医学有许多种,绝大多数都被现代医学所取代,只有中医不但历数千年而不衰,而且一直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与中医有《黄帝内经》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卓有成效地指导着医疗临床实践有直接关系。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它的繁衍昌盛与中医所提倡的养生预防和直接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密不可分,而这一切又都是在《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的。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没有它便没有中医。后世中医虽不断丰富和发展,但都离不开《黄帝内经》这一理论基础。如《难经》是《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理论著作,在许多方面对《黄帝内经》的理论予以阐发,它所提出的“独取寸口”和寸关尺三部诊脉法就是在《黄帝内经》“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五脏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素问•经脉别论》)等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创立的六经辨证学说亦源于《黄帝内经》。概括地说,中医许多带根本性的医学观点都渊源于《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虽然是医学著作,但它又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历算、运气、哲学等多种学科,因此有人把它说成我国战国时代的百科全书。
  当然这种说法不无溢美之嫌,但也一定程度地反映出《黄帝内经》在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黄帝内经》认识到大地是一个球体,周围充满大气,居于太虚之中;它的气化学说、形气转化学说、形神统一学说都是当时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水平。就文学而言,《黄帝内经》多为韵体,完全可以作为研究古音韵学的重要题材。在《灵枢•刺节真邪》有“凡刺痛邪无迎陇,易俗移性不得脓。脆道更行去其乡,不安处所乃散亡”等一大段文字,属七言韵文,这应是我国七言诗之始。这样一来,我国文学史有关七言诗的历史则大大提前,应该重新评价了。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本帖最后由 影月 于 2009-12-26 15:25 编辑 ]
沙发
发表于 2021-6-17 15:11:33 | 只看该作者
太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6-17 16:05:4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7-10 11:44:4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是完整版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下室
发表于 2021-12-27 21:05:2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基
发表于 2021-12-28 00:11:06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壳
发表于 2021-12-28 17:15:28 | 只看该作者
点赞一下 中国古代发现了很多高深的自然规律 如河图洛书 周易 运气学说 如果现代人能研究透彻了,数学 医学一定能向前迈一大步,对于世界的本质也会了解的更深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幔
发表于 2022-6-11 15:03: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核
发表于 2023-4-7 10:25:5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4-8 19:16:0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