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58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度传统瑜伽流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0:2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五千年前的原始瑜伽时期,瑜伽是印度人寻求精神解脱的一种修行方法,瑜伽行法只是体现于各种保持健康体格、松静身心、冥想入定的修持实践中,没有统一的理念与体系,也谈不上什么流派了。


随着印度哲学古藉《韦达经》(又译为《吠陀经》)以及《奥义书》的出现,瑜伽有了哲学理念的支撑,开始系统化。在这系统化的过程中,便衍生了几个基本的流派。在后来的《薄伽梵歌》中,曾对这些流派作了概括与评析。在此,我们主要依据《韦达经》、《奥义书》、《薄伽梵歌》、《瑜伽经》等要典,对印度的传统(古典)瑜伽流派作一下梳理。


1 、从瑜伽与哲学、宗教的关系上程度上,有“三可亚瑜伽”与“奉爱瑜伽”的类分。


瑜伽既非纯粹的哲学又非纯粹的宗教,但又兼具哲学与宗教信仰的一些特征,是哲学和宗教的中间物或结合体。瑜伽的有些部分被吸收进哲学和宗教中去,瑜伽也吸收了哲学和宗教的一些理念。根据吸收的哲学和宗教成分的不同,可以将瑜伽分成两类:一类是侧重哲学的,以“三可亚瑜伽”为代表;另一类是侧重信仰的,以《薄伽梵歌》中推崇的“奉爱瑜伽”为代表。


三可亚(Sankhya),在韦达词典《尼茹克提》中,被解释为“详细描述事物”,也就是指详尽描述灵魂本质的部分。这是整个韦达经典中的核心内容。而在《圣典薄伽瓦谭》中,对三可亚哲学有了更具体的归纳与阐述,其中对灵魂和躯体的分析性描述,直接导向对梵、超灵与超然解脱的认知。而以三可亚哲学为基础的修行解脱路径,被称为“三可亚瑜伽”,或者“业瑜伽”。由于三可亚瑜伽的理念,直接来源于《韦达经》,因此,三可亚瑜伽又可理解为是“韦达体系”的瑜伽。


而奉爱瑜伽(又称信瑜伽),则是直接对至尊人格神作超然爱心服务(奉献)的瑜伽体系,这个体系以“奎师那知觉”为核心原则。


这里我们稍对上述两种瑜伽作个类比介绍。


在《薄伽梵歌》中,曾反复将“三可亚瑜伽”与奉爱瑜伽作比较,目的是突显奉献瑜伽的简便有效,力图将后世的瑜伽修行者导向奉爱瑜伽的体系。但是,在这部经典中,也反复强调了两种瑜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根本的对立,甚至说到“只有无知的人才认为,奉献服务与物质世界的分析性研究(三可亚哲学)不同。真正有知识的人说,致力于其中之一,都会取得两者的结果”。也就是说,从目标与结果上看,二者并无不同,都将导向梵我一如的终极解脱作为目标。但是,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二者的途径与方式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根据《薄伽梵歌》中的阐述,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0:25:1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三可亚瑜伽侧重于哲学思辨的层面;而奉爱瑜伽则侧重于无条件信仰的层面。或者说:前者偏向于哲学性;后者偏向于宗教性。三可亚瑜伽修行,要按照《韦达经》的训谕,用大量的时间、精力、知识去寻找物质世界的根源“维施努”,找到生命的终极目标,从而认识到生命并非物质世界的所属部分,而是至尊“梵”整体的所属部分;灵魂与物质世界并无关系,但其活动必然跟至尊“梵”有某种联系;行者必须不依附于物质,而是依靠超然中获得的圆满知识,才能升华到至尊“梵”处。因此,三可亚瑜伽的整个实行过程,离不开哲学研究与思辩。而奉爱瑜伽的修证过程,不强调脱离物质活动,只是倡导转化活动的动机,从而无条件地绝对信奉至尊人格神,一切修证活动都归结到对至尊人格神的无私奉献活动中来。


其二,归依的对象不同。一般来说,超然主义者可分为两类,即非人格主义者和人格主义者。崇拜人格神的奉献者以全副的精力投入对至尊人格神的服务奉献之中;非人格神主义者也自我投入,但不是直接为至尊主服务,而是冥想非人格梵未展示的存在。通过奉献服务直接崇拜至尊主的叫人格主义者;而那些对非人格梵冥想的人,则叫做非人格主义者。上述两种瑜伽中,三可亚瑜伽则倾向于非人格主义;面奉爱瑜伽则倾向于人格主义。


瑜伽是通过身心的控制、认识绝对真理并实现自我与宇宙本体相融合的过程。而绝对真理或宇宙本体,通常以三种形态来体现,一是“梵”,即遍存于万有的非人格灵性,又称非人格神;二是“超灵”,即至尊“梵”在众生心中的未觉悟的体现,通常又称为“灵魂”或“神识”;三是“薄伽梵”,即至尊人格神,如至尊主奎师那。这三方面本为一体,实无本质区别,类似于佛教中所说的“法、报、化”一佛三身,只是展示的方式与特征不同。


三可亚瑜伽,重视对非人格神“梵”的认识与归命,强调从各种韦达经典中去理解至尊的未展示的部分,所以要学习特定的语言,理解非感性的感觉,以期得到梵我一如。


而在《薄伽梵歌》中,认为普通的修行者,要完全学习理解终极梵的知识、观想抽象的非人格梵,非常困难。于是推崇人格化至尊主奎师那,以其作为归敬观想的对象,这就是至尊人格神。奉爱瑜伽正是以至尊人格神为唯一、终极归依对象的。


其三,修行方式不同。在三可亚瑜伽奉行的韦达知识系统中,修行者要奉行贞守,跟灵性导师学习梵的知识,奉行《韦达经》业报之部所提及的仪式和献祭活动,如每日三次领悟各种祷文、清晨沐浴、向祖先致敬等,以梵的代表音符“噢姆”(om)作为日诵主体,并深入讨论功利性活动,指引大众逐渐从追求感官享受转到思索寻求,促进自我觉悟的提高,直至达到无上的超然层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0:25:31 | 只看该作者
而奉爱瑜伽的修行方式,则完全从那些繁琐的规则仪式中超脱,不必再去执着经典所倡行的各种赎罪苦行和祭祀,也不欲求晋升天国,去追求更高的感官满足,而是通过履行无功利性的活动,将自己的一切奉献于至尊人格神,这种无私而全身心归命于至尊人格神的活动称为“奎师那知觉运动”。


以上两种瑜伽,虽说各自对于哲学、宗教的倾向程度不同——三可亚瑜伽注重哲学思辨,理智与渐次修行的成份多一些;奉爱瑜伽注重于对至尊人格神的高度信仰与全身心的依赖,宗教信仰与执著多一些,但哲学思辨性与宗教信仰性,在瑜伽体系中,却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哲学的宗教只是感情用事甚至是盲目狂热;而没有宗教信仰的哲学只是世俗心理的思辩和臆测。所以,在《薄伽梵歌》中,只是强调了奉爱瑜伽的简便易行,并没有否定三可亚瑜伽的意思。


2、智慧瑜伽——奉爱瑜伽的前行


本来,在《薄伽梵歌》中,一直是将智慧瑜伽与三可亚瑜伽对应而淡的,在上述分类中,照情理也是可以用智慧瑜伽来替换奉爱瑜伽的。在当世瑜伽分类中,通常也是将智慧瑜伽与三可亚瑜伽(业瑜伽)、信瑜伽(奉爱瑜伽)、王瑜伽(八支瑜伽)并谈为古典四瑜伽的。


但是,如果我们细究《薄伽梵歌》的内涵,就可以发现:在这部典藉中,智慧瑜伽、行动瑜伽、奉爱瑜伽,这三个概念常常互借。在由三可亚瑜伽转向或通向高级奉爱瑜伽的过程中,行动瑜伽是开端;而从行动瑜伽到奉爱瑜伽之间,又有思辩瑜伽与八步瑜伽(神定瑜伽),这些都可以算是奉爱瑜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薄伽梵歌》在论及这些过程时,都加了一些“奉爱”的概念。这些过程全部完成之后,才进入真正的“奉爱瑜伽”,这在《薄伽梵歌》中被称为“纯粹的奉爱瑜伽”。《薄伽梵歌》第九章特地谈及这种瑜伽,称“这门知识是教育之王,是最秘密的秘密;这是至纯至粹的知识,因为它令人直接觉悟到自我”。如此看来,“纯粹奉爱瑜伽”之前的所有前行,连同奉爱瑜伽在内,统称“奉爱瑜伽”;而奉爱瑜伽之外的行动瑜伽、思辩瑜伽、八支瑜伽(神定瑜伽)等,则可以统称为“智慧瑜伽”。因此,智慧瑜伽是奉爱瑜伽的前奏,也是由三可亚瑜伽转向奉爱瑜伽的路径。


而作为奉爱瑜伽前奏的智慧瑜伽,与奉爱瑜伽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就在于二者与至尊主或绝对真理的关连方式不同。当我们谈到“瑜伽”时,往往是指将我们的知觉与至尊主或绝对真理联接起来,当连接过程尚未完全脱离功利性活动时,就叫做智慧瑜伽,这种瑜伽通过功利性活动、感官满足等等,逐步把知觉者提升到奎师那知觉;而在修行中直接将自我连接到对至尊主的奉爱关系中时,“于活动中见不活动,于不活动中见活动,这样的人才是人中之智者;虽然他也从事种种活动,却已达超然境界”,这便是奉爱瑜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0:27:17 | 只看该作者
3、智慧瑜伽的几个主要阶段——行动瑜伽、思辩瑜伽、神定瑜伽(八步瑜伽)


(1)行动瑜伽:由功利性活动转向不追求获利性成果的行动,是行动瑜伽的特质,这也是通向奉爱瑜伽的起点。也就是说,行动瑜伽的奉爱活动,兼有功利性与非功利性,虽已在向无功利性的奉爱活动转化,但对生命活动的功利性尚未能完全伏断,只能是处于“弃绝”(放弃功利性活动动机)的过程。


(2)思辩瑜伽:当行动瑜伽导致知识的增加和弃绝的增进时,就进入了思辨瑜伽阶段。沿着至尊主不可思议的、未展示的、非人格特性道路走的超然主义者,叫做思辨瑜伽师。


(3)神定瑜伽:是通过修习神秘主义或“八步瑜伽”而达到的境界。八步瑜伽,在《薄伽梵歌》中分为“守意、持戒、打坐、调息、撤回、把持、冥想、神定”,与第一节中涉及的《瑜伽经》中提出的“八支瑜伽”有些相似。八步瑜伽是控制心意和感官的方法,神定瑜伽是八步瑜伽的最后一个环节,指心意专注于至尊,被称为神定(萨玛迪)。经过八步瑜伽而来到至尊人格神奎师那跟前,就进入了“奉爱瑜伽”。


4、纯粹奉爱瑜伽——奎师妹知觉运动


奎师那知觉是瑜伽的最高境界,与纯粹奉爱瑜伽的关联亲密无间。具备奎师那知觉是步入纯粹奉爱瑜伽的基础条件;而纯粹的奉献服务又是奎师那知觉运动的核心。纯粹奉爱瑜伽的第一步是放弃世俗功利工作(这阶段称为弃绝),然后进入纯粹的奉献服务,这种奉献服务,由九种活动组成:聆听、念颂、忆念、服务、崇拜、祷告、服从、保持友谊、奉献一切。修习这九种奉献服务,便可将自己提升到灵性知觉奎师那知觉。以奎师那知觉为基础的奉爱瑜伽,即奎师那知觉运动,亦即纯粹的奉爱瑜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