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3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试论三易之“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08:5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易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学说体系独具一格,不与诸子百家同趣。诱惑古今读者趣研不已、精究不息,激励出不少灿烂辉煌的篇章,丰富了中华易学文化,启迪着古今哲人智士不断踏上成功之路。《周礼•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别皆六十有四”。

    《汊魏丛书》有、晋阮咸注《古三坟》、谓:“山坟”天皇伏牺氏连山易。“气坟”人皇神农氏归藏易。“形坟”地皇轩辕氏乾坤易。皆有“爻卦大象”六十四句,传、策辞、政典等等。先儒已考定为伪书,不足以作参改。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夫书》中有“连山”、“归藏”各一卷,均是搜集残文破句,,难复原貌,未尝不是中华易学文化中的一大憾事!所幸《周礼》著者的记载,有“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其经卦皆八,别皆六十有四”之文,何等简明扼要,三易同用“八卦之法”,今试论之如下:

    一、试论周易之法
    最为幸运的是《周易》一书未遭秦火,至今仍传承不绝,有很强的生命力,富有广阔无际的学术空间,可容千古睿智之士纵横驰逞,激励出无穷的智慧成果,壮大了中华易学文化。早有《易》为群经之首之称,可算是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代表。
  “易为卜筮之书”,当是《易经》著者的初衷。后经儒家哲理化的发挥,并辅之以十翼、丰富了它的理论,也扩展了卜筮论断的思维空间。不知象数,如何设卦?不明义理,如何判断?《周易》学说确是从应用中发展起来的,《左传》《国语》中有不少的事例。《周礼》所言,
  太卜掌三易之“法”,而不是三易之“书”,有其“书”不一定知其“法”。得其“法”不一定有其书。然则书可以证法,法可以验书。《系辞》曰:“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此者也”。明确《周易》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用三分法与两分法相结合,创作出八八六十四卦符号系统,用以描述世界,推演事物,指导行为,走向成功!

    {周易}六十四卦卦辞,三百八十四爻爻辞,作为学易式例范本,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系辞》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可知“明吉凶”是从“设卦观象”中来。“卦”如何设?《系辞》有“大衍之数”一章,即是卜筮设卦的正宗方法。很为明确,“卜筮”

  与“数术”两种方法大不相同。“卜筮”是以现实为定点作根据来进行判断。“数术”是应用计时干支为定点作根据,是推原天地之始,不断积数而得。不论太乙、六壬、遁甲、四柱等等,皆以历法干支为根据,总用五行生克定吉凶。汉京房用三个金钱成卦,纳入爻辰纳甲,
  用五行生克,刑冲合害等法定吉凶。《四库全书》编者,将其归入数术类中,编者提要云:“其书虽以易传为名,而绝不诠释经文,亦绝不附合易义”。这就是编者不将《京氏易传》列入《周易》类的原因。

  《系辞》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就是易学原理及其应用总公式。是用“八卦定吉凶”,而不同于“五行定吉凶”的目的,是指导行为,去恶从善,发展壮大<敏感詞>事业,并非空谈义理。

  《系辞》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这就明确告之定吉凶之法在“四象”之中。何为“四象”?易无明文,后世用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解之,当属后世之发明,于经文中无据。其实《系辞》有曰:“是故阖户谓之坤,辟

  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这里就明确地、形象地阐述“阖辟往来”为四象了。同时是接着前文“两仪生四象”而发,句首贯以“是故”二字,明显是阐述前文“四象”的具体内容。“阖辟往来”四象很重要,有必要进一步落实叙述如下:
    乾坎艮震为阳主升,独坎下降。
   巽离坤兑为阴主降,独离上升。
  两卦相重即见“阖辟往来”四象。
    阖者:上卦降下卦升,为向心之式,如泰。
    辟者:上卦升下卦降,为离心之式,如否。
    往者:上卦升下卦升,为外引之式,如乾。
  来者:上卦降下卦降,为内引之式,如坤。
  阖    辟   往    来
  泰    否   乾    坤
    (吉)  (凶)  (悔)  (吝)
  阖者,阴阳得配为吉,失配为凶。

  辟者,阴阳得配为害,失配为利。

  往者,阴阳得配为亨,失配为悔。
  来者,阴阳得配为贞,失配为吝。
  周易六十四卦中,阖辟往来四象,各占个一十六卦。各有阴阳得配失配之不同,得配又有正配傍配,顺配逆配之别,失配又有失阴失阳,失正失傍之异,即按具体情况相结合,进行“通辨”发挥。

  《系辞》曰:“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为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性,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系辞》最后揭示“八卦定吉凶”之法如此。何为情?阴阳得配为情。何为伪?阴阳失配为伪。

    《系辞》曰:“吉凶者,得失之象也”。又曰:“八卦以象告”。可知《周易》学说表达形式,是以卦象为主,故卦名,易辞无不源于卦象。于省吾先生曰:“易无象外之辞”。民国元老,四川省政协委员,但懋辛老前辈,于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三日赐函指教说:“要研究易经,不明卦象,无有不胡扯的”。的确《周易》足用“八卦以象告”的方式描述事物,推演事物,指导行为,从善去恶,走向成功。但八卦符号的应用又是非常灵活的,正由于灵活故能适应多的运用。虽说灵活,确又是有限的,也正由于有限,故能体现它的有向性,不致漫无边际,失于空洞,以至随意胡扯。故有“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的活动情趣。好在《易经》原文具有,可供读者反复研读,余也不敏,悟所不及,特此用以就教于高明。
  (另详拙著《系辞正解》《说卦正解》)
二、试论连山之法

何为“连山”?郑康成曰:“连山似山出内气变也”。淳于俊曰:“连山似山出内气,运连天地也”。姚信曰:“连山氏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孔颖达曰:“周世之卜,杂用连山归藏周易,连山归藏以不变为占,占七八之爻,二易并亡,不知实然与否?”《汉书•艺文志序》曰:“数术者,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史官之废久矣,其书既不能具,有其书而无其人。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盖有因而成易,无因而成难”。可知古代占筮与数术均设有专职之机关执掌,不准传入民间的,其官一废,则其术亦绝,遂行成了“有其书无其人”的局面。纵有其书,得不到人指点,亦难弄懂。何况《连山》、《归藏》二书,久已失传,既无其书,更无其人,仅闻其名,难怪千古大学问家,如郑康成、孔颖达等等,也只有来一个望文生义,不作边际的猜想,使后世读者更难知道三易之法,特别是“连山”、“归藏”之法了。所幸《周礼》著者简明扼要记载了太卜掌三易之“法”而不是三易之“书”,而是共用八卦和六十四卦这个确切的概貌,给人以有机的想像,不致漫无边际的困惑。

  世界上既有“连山”、“归藏”这门学问,而又名闻千古,岂无蛛丝马迹可寻,能否“礼失求诸野,易失求诸民”乎!当知古人命名,言不苟造,义不虚生,雇名思义、庶几近之。郭璞《葬书》有曰:“上地之山,苦伏苦连,其原白天”好一个“若伏若连”之句,正是写“连山”一辞如画之笔。因知“易为卜筮之书”,“连山归藏乃卜宅之法”也。

  杨筠松《撼龙经》开章名义即日:“须弥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东西为四派”。所言须弥山即今之喜马拉雅山,为世界屋脊,比作人之“背脊与项梁”,若用八卦类象描述,即“艮为山、为背”、“生出四肢龙突兀,四肢生出四世界,南北东西为四派”,即四肢山脉与须弥山相连接,只用一个“连”字来描述,是何等精练朴实而直观,所以“连山”一词无疑即是风水术中千里寻龙之法。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08:53:12 | 只看该作者
  《地理人子须知》曰:“相地之法,固妙于观龙,观龙之术尤切于审峡,峡者龙之真情发现处也。未有龙真而无美峡,未有峡美而不结吉地。审峡之美恶,则龙脉之一吉凶融结真伪皆可预知,真地理家不刊之秘诀也。盖龙行延长,必须多有跌断过峡,则气脉方真,脱卸方净,力量方全。……故审峡之诀为地学关键,寻龙捷径。知此则龙易辨,穴易求,美恶吉凶胚胎在此。此而得诀,则相地之能事毕矣”。

  由是可知,山连山之处,风水学特别重视审峡之诀,当属“连山法”之学问也。

  杨筠松《天玉经》曰:“来山八卦不知踪,八卦九星空”。此处也正说明测量来龙是应用八卦学说。寻龙捕穴要诀,是过峡处辨土色,峡与穴情一般,皆用翻卦九星论之,仍不离八卦之学。《罗经透解》说:“辨土色之法,务要以入首过峡处格定罗经,如艮丙贪狼木龙来,

  穴土必青。巽辛巨门土龙来。穴土必黄。乾甲禄存土龙来,穴土亦黄,离壬寅戌文曲水龙来,穴土必黑。震庚亥未廉贞火龙来,穴土必红。兑丁已丑武曲金龙来,穴土必白。坎癸申辰破军金龙来,穴土必黑白。坤乙辅木弼土龙来,穴土必青黄。取红黄光润为佳,干枯黑色为凶、坚硬为凶、顽石亦凶。此八卦九星格龙作用之功”。此即是“来龙八卦识踪”之法。当属“连山”之法也。

  郭璞《葬书》曰:“占山之法,以势为难,而形次之,方又次之”。占山之法,即是寻龙之法,属,“连山”之学问,气势具体而抽象,不易认识,形象繁多,难得要领,唯“方”有罗经度量,算是最基本的知识,亦非易事。民间各种《罗经》地盘皆载有七十二龙穿山。“穿山者,穿定来龙属何甲子,名曰地纪,专论来龙,于峡中定盘针,无峡在入首主星后,来龙起伏束咽处,分水脊上定盘针,看属何龙?用’纳音以断生克”。又曰:“以六十甲子透地,配坎为水卦。一百二十分金,甲子配山雷颐卦。以穿山七十二龙甲子配水地比卦。配卦当以透地为内卦。穿山为本卦。分金为外卦。此三卦,一日连山,夏得人统,《易》以艮为首,艮为山,连连不绝也。二日归藏,殷得地统,《易》以坤为首,坤为地,言万物归藏乎中也。三日《周易》,周得天统,《易》以乾为首,言天道变化运行不穷也。此三卦至精至微,非时术明师不能究其蕴。余得吾师心传,颇知一二,愿与天下共识,故书于此”。

  《罗经透解》著者,李道亨前辈已得师传“三易之法”,并明确为连山归藏周易之法,以“颇知一二”谦示之!此三易之法,久已流民间,不为大雅所重而已。由此可知,连山之术又何曾失传呢?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