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80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經典與念誦] 大般涅盘经遗教品“四念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1 21:11: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般涅盘经遗教品第一:    “阿难,如汝所问,佛去世后,以何为师者?阿难,尸波罗蜜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
  “阿难,如汝所问,佛涅盘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
  “阿难,如汝所问,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安何等语者?阿难,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方某处,与诸四众而说是经。’”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common_100_icon.jpg (3.89 KB, 下载次数: 65)

common_100_icon.jpg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1 21:13:06 | 只看该作者
       下面用“四念处”这段经文与“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这段经文进行分段对照学习,进一步理解“四念处”的有关内容:
  
  一、 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二、  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三、   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四、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1 21:13:37 | 只看该作者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尔时,佛告阿难普及大众:“吾灭度后,汝等四众,当勤护持我大涅盘。我于无量万亿阿僧只劫,修此难得大涅盘法,今已显说。汝等当知,此大涅盘,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金刚宝藏,常乐我净,周圆无缺。一切诸佛于此涅盘而般涅盘,最后究竟,理极无遗。诸佛于此放舍身命,故名涅盘。汝等欲得决定真报佛恩,疾得菩提,诸佛摩顶,世世所生不失正念,十方诸佛常现其前,昼夜守护,令一切众得出世法,当勤修习此涅盘典。”
  
      佛复告阿难:“吾未成佛,示入郁头蓝弗外道法中,修学四禅八定,受行其教。吾成佛来,毁呰其法,渐渐诱进,最后须跋陀罗皆入佛道。如来以大智炬烧邪见幢,如干草叶投大火焰。
 
    “阿难,今我亲戚诸释种子,吾甚忧念。我涅盘后,汝当精勤,以善教诫我诸眷属,授与妙法,深心诲诱:勿得调戏放逸散心,入诸境界受行邪法;未脱三界世间痛苦,早求出离于此五浊爱欲之中,应生忧畏无救护想;一失人身,难可追复,毕此一形常须警察,无常大鬼情求难脱;怜愍众生,莫相杀害,乃至蠢动应施无畏,身业清净常生妙土,口业清净离诸过恶,莫食肉,莫饮酒,调伏心蛇,令入道果;深思行业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涅盘时至,示教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0 22:08:44 | 只看该作者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下室
 楼主| 发表于 2019-1-3 10:31:02 | 只看该作者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而得示教。阿难。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涅槃后渐当调伏。其心柔和舍本恶性。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阿难。尔时难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习。不久即得阿罗汉果。阿难。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教示六群车匿比丘。深心依此清净正法。不久自当得证上果。

   学习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当我读到:“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在那篇文章中,“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下面将我的经历分几步简单介绍”中我写到:

   
       第一步:通过反闻等方法让自己的识心慢慢静下来,有时还要结合用念佛、持咒、修止观的方法才能做到。同时用观呼吸等方法让身体有充足的能量,这样才慢慢听到更多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火声。还有更多的组合声,如风浪声,沙哑声,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外面的天地有很多自然之声,我们身体这个小天地同样也有很多自然之声。
   
      第二步: 坚持修习就会发现这些声音的轨迹,每个轨迹的声音都有相同和不相同。最后那一个轨迹结束后又会重头再来,反反复复。第二次速度比第一次快,声音也比第一次静。反反复复听下去,到后来也很难分出是什么声音,是在那一个轨迹。因为这个时候听到的声音也差不多,只能凭感觉大约判断在那个位置。人与宇宙是一体的,人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大宇宙会有各种声音,有一种规律。小宇宙也会有各种声音,同样也有一种规律。

     第三步:学习有关禅定知识,通过声音、觉受和轨迹进行分出各种禅定。

下面说说我是怎样用声音来分别禅定的:
     初禅有五种特点,称为五支,即觉、观、喜、乐、一心。二禅有四支,即内静、喜、乐、一心。这两个禅定可以根据共同特点(喜、乐、一心)来分别,有三种声音,。
           三禅共有五支,即舍、念、智、乐、一心。三禅按乐、一心两种来分别就两种声音。四禅共有四支,即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心。四禅按一心就一种声音。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5、灭尽定。这几种禅定就按一种。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沉。空无边处定比较空荡,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

以上是基础,有了以上的基础就容易分出下面三个禅定。
下面三个是:
      1、九次第定又名“炼禅”。能于一座中,从初禅节节升进,依次进入二、三、四禅、四无色定,最后进入受想灭尽定,中间无一异念间断,共经过四禅八种定加受想灭尽定,凡九级阶梯,次第升进,故名“九次第定”。
      2、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九次第定修习纯熟后,进一步锻炼,达到不但能从初禅沿九个阶次很快地一级级直上,进入灭尽定,而且能从灭尽定中很快地逐级下降,退归于初禅,有如印度一带被视为动物之王的狮子,不但能奋迅前行,而且能奋迅后退,故名“狮子奋迅”。
      3、 超越三昧又名“修禅”。狮子奋迅三昧的功夫纯熟,进一步锻炼,达到能超越九次第定逐级升进的阶梯,随意出入于任何一禅,不仅能顺超,从低层次定或散心直超一至数级而入高层次定,而且能从高层次定直接退入低层次定或散心。

说说练、熏、修禅这三种禅定的相同处和不相同处:
       练、熏都是按顺序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再往下,一个慢一个快。修禅也是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后再往下。再往上时在每个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往下时插入散心,好像是在炼禅的每个禅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在练、熏、修禅反复转几圈时,修禅转得很快,灭受想定和散心与其他定几乎同时运作。好像是熏禅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到后来很小声甚至没声了,然后又有声。在定中还有一种声是共同的,应该是气流声吧。观定要观有变化的声,如果是念佛、持咒、参禅、观呼吸就无所谓。
   
    通过反反复复观察声音的轨迹,发现就是九次第定又名“炼禅、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和超越三 昧又名“修禅”的轨迹。
      
      第四步: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对照:

     这个过程经历差不多五个月时间,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身影多次出现。每次出现都有新的体悟。每次出现前都会有一个信号,就是会想到观世音菩萨到了,过一会真的见到观世音菩萨身影。
     有一次观世音菩萨身影在我左边,我就不注意左边就注意右边 ,这时右边就出现观世音菩萨。我注意前边也一样。这都是 练、熏、修禅定反复转几圈时才出现的。

      如果问到修这个法门难不难?我会说不难,只要有内听能力就可以修了,后面是步步深入。
  
      文殊师利菩萨: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基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08:20:26 | 只看该作者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而得示教。阿难。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涅槃后渐当调伏。其心柔和舍本恶性。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阿难。尔时难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习。不久即得阿罗汉果。阿难。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教示六群车匿比丘。深心依此清净正法。不久自当得证上果。



如何做到: 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壳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07:54:49 | 只看该作者
         实践胜于雄辩,就按前面问题写一点心得,还望你能发表意见:(发这条心得不是我想要发的,但不发不行,是觉得对不起佛菩萨)

      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当我读到:“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前面我写了“ 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也提到一些。
    今次我结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二卷 (节选),“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里内容来写。

  
       佛经讲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吹三禅天。在这里可以知道这个世界是由四大:地、水、火、风,五蕴:色、受、想、行、识,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组成。

      下面写我在修习 观(八背舍)、练(九次第定)、熏(师子奋迅三昧)、修(超越三昧)这四种禅定中闻听到的声音写出来,然后根据一些特别的声音写一些心得:

        先写 九次第定(练禅):

       色界:初禅 、二禅都是水、火、风的声音。三禅是火、风声音,四禅是火声。无色界: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越往上声音越小。这些声音比较空荡。

   
        最后一个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是火声。像利器的声音。色界里禅定的声音,火声像小钟音。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

       听这些 声音最好在早上起床前。那个时候能量充足,在床上慢慢听。如果不想听就用打坐的方法快点越过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或超越三昧。因为九次第定从初禅 一直往上要花很长时间。如果能量不充足,那就像充电一样慢慢观呼吸。
     
       从初禅 一直往上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过了色界这比较轻松。进入无色界前会感觉到停了一下,然后再进入。快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前感觉到快到顶了。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定时会停下来,过一会好像走平路一样到达灭尽定。

      师子奋迅三昧(熏禅):在九次第定从灭尽定一级级退到初禅 一会,然后也像九次第定一样也是一级级 从初禅 一直往上,到达灭尽定后又一级级退到初禅。不过速度很快。因为九次第定像开路先锋一样将身体的气脉打通,同时也积聚了能量。

         超越三昧(修禅):

      当 师子奋迅三昧退到初禅时,过一会从初禅开始时会听到一阵气流声往上移动,好像喷头发出的声音一样。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一会又进入灭受想定。过一会听到一阵像利器的声音从灭受想定一直往下移动退到初禅,这时听到的是水、火、风的声音。过一会又听到利器的声音,这时感觉又跳到灭受想定。过一会又听到水、火、风的声音,这时是跳到了二禅。就这样灭受想定就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一会儿是利器的声音,一会儿是另一个禅定的声音。灭受想定穿插完成了后退到散心中。这时听到是组合声。这个就是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的第一种。

   
       灭受想定退到散心时过一会又听到听利器的声音,感觉到又跳回到灭受想定。然后根据声音知道 又跳回到散心 。停了一下又听到一阵混合的声音往上移动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之后散心这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最后是初禅起住散心中。

      在散心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好像在轮船上,听到的是好像轮船发出的声音以及是海潮声。慢慢听不到轮船发出的声音和海潮声了,这时感觉到快到岸了。
   
     这个就是 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的第二种。

      从 超越三昧(修禅)退出来之后又是从头来过,也就是从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又从师子奋迅三昧到达超越三昧。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

     从第二次起会转得很快,这时候很难分出这些小禅定,只能分出大的。也就是练(九次第定)、熏(师子奋迅三昧)、修(超越三昧)这些禅定。在禅定之中我也不知转了多少圈了,感觉九次第定慢下来,这时也听不到水、火、风的声音,也没有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

    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火、风的声音。感觉到是警声,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

    也没有感觉超越三昧里的灭受想定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了,而是一边是灭受想定发出利器的声音,一边是其他禅定发出混合声音。

     有时又听到虫子叫的声音........
  
       从 师子奋迅三昧(熏禅)和超越三昧(修禅)的第一种,一超入,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我想到耳根圆通章,观世音菩萨说: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从超越三昧(修禅)第二种,二超出,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我想到,大佛顶首楞严经: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从多次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火、风的声音。感觉到是警声,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我想到了大般涅槃经: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 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幔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10:32:40 | 只看该作者
大般涅槃经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楞严经 卷六: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

 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

 闻复翳根除, 尘销觉圆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核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09:32:44 | 只看该作者
云何修菩萨道?(耳根圆通如何下手?)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八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节选)

    尔时,观自在菩萨遥见善财,告言:“善来!汝发大乘意普摄众生,起正直心专求佛法,大悲深重救护一切,普贤妙行相续现前,大愿深心圆满清净,勤求佛法悉能领受,积集善根恒无厌足,顺善知识不违其教;从文殊师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佛势力;已获广大三昧光明,专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见诸佛生大欢喜,智慧清净犹如虚空,既自明了复为他说,安住如来智慧光明。”

    尔时,善财童子顶礼观自在菩萨足,绕无数匝,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菩萨告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悲行解脱门。善男子!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相续不断。

    “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为化现同类之形,与其共居而成熟之。

   “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杀害怖,离贫穷怖,离不活怖,离恶名怖,离于死怖,离大众怖,离恶趣怖,离黑闇怖,离迁移怖,离爱别怖,离怨会怖,离逼迫身怖,离逼迫心怖,离忧悲怖。复作是愿:‘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善男子!我以此方便,令诸众生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