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6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世界诸名人论佛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20:4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教应对于科学
    
   □ 如果说有那个宗教可以应对于现代科学要求的话,那一定是佛教了。

   □ 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 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
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得到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美籍德人)

  ◆智慧是剑,无知是敌人
  
  佛教的历史上没有一页是被询问者的火焰燃烧过,或被异教徒屠城的浓烟熏黑过,或被充满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染红过。佛教挥举的只有一支剑——智慧之剑,佛教承认的只有一个敌人,乃是无知,这是历史的见证,无可厚非。
  ——巴勃特《2500年佛教》
  ※卡尔·马克思(德国)
  
  □辩证法 在佛教徒那里已达到比较精致的程度。
  
 
  ※恩格斯(德国)
  
  □辩证的思想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 高级发展阶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   
  
  ※章太炎
  
  □佛法本来 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无非是断所知障,成就 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断不是建立一个宗教,劝人信仰。
  
  □佛法……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哲学的实证者。 (不必引用)
  ※梁启超
     
  □佛教之信仰,乃 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 入世而非厌世。
  
  □有放万丈光焰于历史上者焉,则佛教是也。 六朝至唐数百年中,志行高洁、学识渊博之士,悉相率入于佛教之范围。
  
?
  ※康有为
  
  □佛学之博大精微,至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绝,虽有圣哲,无所措手,其所包容,尤为深远。
  
?
  ※孙中山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
  ※毛泽东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渡众生,是代表当时在印度受压迫的人讲话。为了免除众生的痛苦,他不当王子,出家创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们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人民群众解除压迫和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鲁迅
  
  □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 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
  
?  
  ※沈家祯
  
  □我本人是科学家, 对科学很感兴趣, 我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和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科学只能帮助我们多明了一些开悟, 如佛陀的人所说的话,但不能引导我们到悟的境地。如果我们要悟得正觉,我们须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实修行。   
 
  ※王季同
  
  □哲学家对这个(佛家的真如,即宇宙万有的本体, 终极真理)不过是推测, 佛教却是亲证。 所以佛教哲学大旨和近代西洋哲学仿佛, 而精密过西洋哲学好几倍。
  
  ※朱光潜
  
  □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

※克里柔夫人(英)
  
  □宗教与科学是相互排斥的,两者不能通融。这大半是由于某些宗教信守神的启示, 它们固步不前,不肯去研究宇宙的自然法则。唯独东方的宗教---佛教,它提出了因果律和缘起法,能从事研究佛教和人生,并经得起科学的推理和验证。所以佛教是 启人智慧 的宗教,只有它可以与科学相提并论。
池田:金庸先生信奉佛教,且对佛学甚有造诣,先生皈依佛教,是缘于什么事呢?

  金庸:我皈依佛教,并非由于接受了哪一位佛教高僧或居士的教导,纯粹是一种神秘经验,是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过程。
 金庸:英文佛经容易阅读得多。南传佛经内容简明平实,和真实的人生十分接近,像我这种知识分子容易了解、接受,由此而产生了信仰,相信佛陀(印度语文中原文意义为“觉者”)的的确确是觉悟了人生的真实道理,他将这道理(也即是“佛法”)传给世人。

  我经过长期的思索、查考、质疑、继续研学等等过程之后,终于诚心诚意、全心全意地接受。佛法解决了我心中的大疑问,我内心充满喜悦,欢喜不尽———原来如此,终于明白了,从痛苦到欢喜,大约是一年半时光。

  池田:我希望您能原原本本地谈谈当时的心情。

  金庸:随后再研读各种大乘佛经,例如《维摩诘经》、《楞严经》、《般若经》等等,疑问又产生了。这些佛经的内容与“南传佛经”是完全不同的,充满了夸张神奇、不可思议的叙述,我很难接受和信服。直至读到《妙法莲华经》,经过长期思考之后,终于了悟———原来大乘经典主要都是“妙法”,用巧妙的方法来宣扬佛法,解释佛法,使得智力较低、悟性较差的人能够了解与接受。《法华经》中,佛陀用火宅、牛车、大雨等等多种浅近的比喻来向世人解释佛法,为了令人相信,甚至说些谎话(例如佛陀假装中毒将死)也无不可,目的都是在弘扬佛法。
  
爱因斯坦接着说:“有些人认为宗教不合乎科学道理。我是一个研究科学的人,我深切地知道,今天的科学只能证明某种物体的存在,而不能证明某种物体不存在。”
沙发
发表于 2014-9-23 10:5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