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777|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死亡之书》 (舍温·B.努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9:21: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書籍上傳
封面:
簡介: 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曾说过:“生命的用处,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时间的运用;一个人可能活得很久,却只活了一点点。”

生命的终结如同落叶归根一样,是自然规律。死亡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道坎,对于死亡,很多人不愿提起,甚至忌讳。如果我们能够对死亡多一些科学、理性的了解,不论作为病人,还是家属,面对它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多一些坦然。作为健康的人,认识到死亡这件事情是随时可能发生的话,我们是否能对生活多一些大气和宽容。只有在诚实讨论死亡的详细过程时,我们才能面对那些我们最害怕的事情。

《死亡之书》凝结了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毕生行医生涯的智慧与思考,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死亡在生物学与临床观点上的面貌真实地呈现出来。作者试图表达的观点是:只要环境许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尊严地死去。只有了解真相与准备去面对,我们才能超越对未知的死亡世界的恐惧。

死亡的尊严源于好好活过的一生,以及接受自己的死亡是种族延续的必要步骤。同时,也承认了生命的终点就是死亡,任何阻止死亡的企图都是虚幻的。最明智的建议是把每天当成最后一天过,同时竭力生存,就像永远会活在世上一样。

死亡的艺术,就是生的艺术。我们在死亡中企求的尊严,必须在我们的生活中去求。活着时我们传达的信息就是以后将被回忆的,后人回忆的将是我们过去所活的几十年。活得有尊严的人,死得也有尊严。

【编辑推荐】

1. 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毕生行医生涯心得,剖开死亡真实面目。他想对医生说的话,想对病人说的话,都在书里了。

借由医生的视角,了解医生的心态。认清死亡的真相,才能更好地为自己做决定。

医生不但要照顾病人,还要了解病人,一定要对病人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及其改变的可能性有透彻的了解。这是医学艺术中固有的一部分,一个善于思考的医生应常思考“都在控制之中”与“大概可以治愈”之间的界限。在没有与病人交谈的情况下,检查与药物的效用都很有限。这种智慧是终生临床抉择的经验累积,也是应该与患者共同分享的。

2. 《死亡之书》英文原版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入围奖。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单长达34周,被翻译成29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最好的告别》《当呼吸化为空气》读者不容错过。

3. 人为什么会死?这背后有什么自然规律?有的人痛苦,有的人安详,死亡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

有关人们如何死亡的可信资料并不多,本书借外科医生之手揭开死亡过程的神秘面纱。

诗人、散文家、历史学家和智者常常在他们的作品中提到死亡,却很少亲眼看见。医生与护士经常目睹死亡,却很少有人用文字记录。关于死亡与死亡过程的文献已有不少,大都是想帮助丧失亲人的人应付情绪上的伤痛,身体衰败的详细过程则大多未被提及。只有在专业期刊上,才能找到对不同疾病夺取我们活力与生命的过程的真正描述。本书以作者毕生行医生涯的真实故事为基础,娓娓道来,抽丝剥茧,以人们所能接受的方式,让人们接受死亡是不可违逆的自然规律,并真实呈现死亡的全貌。

4. 被冰冷的机器和陌生的医护人员包围,孤寂地离去,是你想要的人生大结局吗?

不论一个人多么相信“临终过程没什么好惧怕的”,一旦事到临头,还是会感到害怕。除非我们对将要降临到自己身上的事能预先有所了解,才不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每一种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它对身体的破坏总是在一个非常特定的条件下进行。所以,我们若能认识所患的病症,才不会胡思乱想;若能确实了解它的致命过程,才不会在面对死亡时产生不必要的害怕。最好是能有所准备,知道到了什么地步可以寻求解脱,甚至考虑全然结束这段人生旅程。

5. 死亡的尊严,到何处去求?

死亡的艺术,就是生的艺术。这种尊严,源于好好活过的一生,以及接受自己的死亡是种族延续的必要步骤。同时,也承认了生命的终点就是死亡,而且随时有意外结束的可能,任何阻止死亡的企图都是虚幻的。但事实却是:我们的社会经常被现代科技强烈误导。我们应该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把每一天当作人生中最后一天来过,用生前创造的记忆,温暖爱自己的人,这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活得有尊严的人,死得也有尊严。

6. 大胆讨论安乐死,谁有权主宰生命?

宣扬不同观点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最后可能达成共识,而在于让人们认识到可能没有共识。

所有关于人类生命的讨论,都不会出现一致的答案,但是却应有一致的态度,就是包容和探究的态度。

7. 艾滋病、阿尔兹海默病、心脏病、癌症……究竟是谁夺走了我们的生命?对于“不治之症”的治疗,我们到底应该做到什么程度?作为病人,作为家属,你知道的是否太少?

书中涵盖了夺走大多数人生命的疾病,可以代表我们死亡时都会经历的过程。很多疾病的本质就是老化。把医生给我们的信息视为理解病理的工具。每个病人都应该熟悉相关知识,好知道从哪一个时间点开始,是否继续治疗是有争辩余地的。多做些事似乎是为了满足医生所需,而不是病人所需。一些神奇治疗的成功,常使医生认为他能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以及救回一个或许不希望被救的人。

8. 颜值在线,书本身就是艺术品,增加了收藏价值。

设计为书构筑一个不被打扰的阅读空间,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死亡是终点又是起点,生命生生不息在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之中。护封的画面来自马蒂斯的经典作品《舞蹈》,死亡之舞让这本书不再冰冷,设计令书有了温度、可触摸。摘掉护封,洁白的内封上,舞者的形象若隐若现,给人想象空间。文字压凹,如同雕刻一般,谁说死亡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語言: 中文
格式: pdf
作者: 舍温·B.努兰
目錄: 前言 i 选择属于自己的死亡
第 1 章 绞痛的心
005 触摸那颗心最后的颤动
009 直面死亡的脸
012 缺血的心脏与猝死
015 灯光渐暗:一位心肌梗死者的濒死体验
017 冠心病患者的“黄金一小时”
第 2 章 衰竭的心
025 心脏跳动的秘密
027 冠状动脉——花冠般的背叛者
030 “溺死”于心脏病
033 他就这样告别伤痕累累的心
036 小心翼翼地活着
040 陌生的急救小组
第 3 章 无解的老化之谜
050 见证衰老:祖母的漫漫长路
057 心脏和肾脏将怎样变老
060 脑卒中的本质是“老化”
063 老人的朋友
065 当灵与肉分开时
第 4 章 老者的死亡之门
078 生命有其天然的极限
081 损耗理论与定时自杀
085 死亡基因
086 告别人生的理由非此即彼
090 自毁,奔向来世
091 生死有时
第 5 章 阿尔茨海默病
101 结婚50周年纪念日
107 步向终点
112 像植物一样的人
114 给一个名字
119 阿尔茨海默
123 走过黑暗的幽谷
第 6 章 谋杀与安宁
132 救命四分钟
134 濒死剧痛
136 惊讶的眼睛没有一丝恐惧
143 体内的睡梦之神
145 死而复生
第 7 章 意外、自杀和安乐死
157 横干天运
159 一一败阵
163 悲哀与困惑
165 那些历史上的“医病同谋”
169 自我谋杀与自求死亡
第 8 章 艾滋病的故事
181 困惑的浪子
185 来历不明的时代新病
190 披着细菌外衣的病毒
第 9 章 病毒的一生,人类的一死
199 脆弱的杀手
202 趁火打劫
206 苏醒的惰性癌症
209 爱的支撑
213 双重的死
第 10 章 恶意的癌症
226 忧郁的黑胆汁与少年犯
230 癌之诸多恶行
235 癌症恶病质
第 11 章 癌症与希望
245 关心则乱
248 误导
252 怕痛的律师
256 好好过个圣诞节
第 12 章 教 训
266 善意的谎言
269 解谜的诱惑
272 够长了,年轻人!
276 把死亡藏起来
277 临终之美
279 遗弃
282 天意
后 记 285 死亡的向导
· · · · · ·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沙发
发表于 2024-1-13 08:17:5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1-13 08:27:3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1-13 09:28: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下室
发表于 2024-1-13 10:27:5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基
发表于 2024-1-13 10:48:0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壳
发表于 2024-1-13 11:12:5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幔
发表于 2024-1-13 12:08:1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核
发表于 2024-1-13 13:10:5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1-13 13:46:55 | 只看该作者
th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