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31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宗教哲學] 《印度吠檀多哲学史(上卷)(下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16:05: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書籍上傳
封面:
簡介: 《印度吠檀多哲学史(上卷)》主要内容包括:正统派哲学的思想始源:吠陀;正统派哲学的思想始源:奥义书;《薄伽梵歌》的哲学思想;吠檀多哲学的根本经典:《梵经》;乔荼波陀与《圣教论》;商羯罗的哲学思想;罗摩奴阉的限定不二论;摩陀婆的二元论;筏罗婆的哲学;16世纪不二一元论派的动向等。
《印度吠檀多哲学史(下卷)》主要内容包括:近代吠檀多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新吠植多哲学的先驱者——罗姆莫罕·罗易;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吠檀多与自然神论;罗摩克里希那的吠檀多与“人类宗教”说;新吠檀多理论奠基人——斯瓦米·维韦卡南达;斯瓦米·阿贝德南达的“万能吠檀多”;民族独立运动时期的社会与思想斗争;提拉克的“政治吠檀多”;甘地的哲学与吠檀多;奥罗宾多的“整体吠檀多”与“整体瑜伽”等。
語言: 中文
格式: pdf
作者: 孙晶 朱明忠
目錄: 目录 (上卷)
序章
第一节吠檀多的产生
第二节吠檀多派的主要哲学家
一从《梵经》到商羯罗之前的哲学家
二商羯罗之后的哲学家
三吠檀多不二一元论派的哲学家
第一章正统派哲学的思想始源:吠陀
第一节吠陀的成立及开展模式
一历史过程
二主要内容
第二节《梨俱吠陀》的哲学思想
一《梨俱吠陀》的多神教
二《梨俱吠陀》的宇宙创世说
三原人创世论
四吠陀的轮回思想
第二章正统派哲学的思想始源:奥义书
第一节奥义书的成立及其意义
第二节奥义书的哲学
一梵与我的概念
二梵我一如思想的发展
三“二梵”说与“二我”说
第三节奥义书的解脱观
一《梵书》的理论
二奥义书的轮回观
第四节奥义书与原始佛教
一理论基础解析
二外在的区别
三形上学立场的区别
第三章《薄伽梵歌》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薄伽梵歌》的背景及内容简介
第二节《薄伽梵歌》与其他哲学派别的关系
一数论
二瑜伽
三弥曼差
第三节《薄伽梵歌》的哲学思想
一《摩诃婆罗多》的哲学思想
二神我
三原质
四三德
第四节《薄伽梵歌》的宗教观
一瑜伽修行理论
二神论
三轮回说
第五节伦理道德观
一种姓的职责与义务
二平等观
三祭祀
第四章吠檀多哲学的根本经典:《梵经》
第一节《梵经》的年代、名义及其结构
第二节《梵经》的不一不异论
第三节《梵经》的宇宙观
第五章乔荼波陀与《圣教论》
第一节乔荼波陀的历史背景
一名称与历史
二《圣教论》介绍
三《圣教论》发展线索
第二节《圣教论》的哲学思想
一喳的本体论思想
二四位说的现象论
三摩耶的幻相说
四绝对不生说
五梵我一如说
六结论
第三节乔荼波陀与佛教
一理论的时代性和渗透性
二理论上的比较
三结论
第六章商羯罗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商羯罗的生涯与历史时代背景
一商羯罗的生平与年代
二历史时代背景
三商羯罗的著作
第二节商羯罗思想研究
一绝对的梵和阿特曼
二宇宙论
三个我观
四认识论
第三节解脱观
一轮回的本质与主体
二无明的本质
三解脱论
第四节商羯罗与佛教
一问题的由来
二吠檀多与佛教哲学的异同
三《梵经注》对佛教的批判
四《示教千则》对佛教的批判
五结论
第五节结束语
第七章罗摩奴阉的限定不二论
第一节罗摩奴阁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第二节梵与个我、世界的关系
第三节认识论
第四节宗教伦理观
第五节结论
第八章摩陀婆的二元论
第一节摩陀婆的生平及著作
第二节摩陀婆的二元论
第九章筏罗婆的哲学
第一节筏罗婆的思想背景
第二节《小注》的哲学思想研究
一作为世界原因的梵
二梵是无属性的行为主体
三结论
第十章16世纪不二一元论派的动向
第一节时代和思想背景
第二节摩吐苏陀那·沙罗须瓦提
第三节其他哲学家
附录印度吠檀多哲学的梵我观与朱熹理学之比较
参考文献
梵汉哲学术语译名对照

目录 (下卷)
绪论
一何谓“新吠檀多哲学”
二近现代吠檀多哲学史的分期
三近现代吠檀多哲学的思想渊源
四研究新吠檀多哲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编近代吠檀多哲学
第一章近代吠檀多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英国人的入侵与殖民统治
二印度近代宗教和社会改革运动
三新吠檀多思潮的兴起
第二章新吠植多· ·哲学的先驱者——罗姆莫罕·罗易
一倡导新吠檀多哲学
二对吠檀多不二论的重新诠释
三奉“梵”为至高之神
四开创社会改革新风
第三章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吠檀多与自然神论
一吠檀多与自然神论的结合
二新吠檀多的伦理观
三温和渐进的改革思想
第四章罗摩克里希那的吠檀多与“人类宗教”说
一对传统吠檀多的革新
二“人类宗教”学说
三以“普遍之爱”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
第五章新吠檀多理论奠基人——斯瓦米·维韦卡南达
一为新吠檀多奋斗的一生
二新吠檀多体系的创立
三人的本质
四瑜伽的道路
五“普遍宗教”的学说
六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理论
第六章斯瓦米·阿贝德南达的“万能吠檀多”
一“万能的吠檀多”
二吠檀多是“哲学与宗教的统一”
三吠檀多是“哲学与科学的统一”
四“证悟自我”是吠檀多的基本特征
第二编民族独立运动时期的吠檀多哲学
第七章民族独立运动时期的社会与思想斗争
一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历程
二社会矛盾与思想斗争
三吠檀多哲学的变革与政治化
第八章提拉克的“政治吠檀多”
一何谓“政治吠檀多”
二“积极行动”的人生哲学
三以吠檀多观念论证民族主义
第九章甘地的哲学与吠檀多
一吠檀多是甘地哲学的理论基础
二“真理”学说
三“非暴力”学说
四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五“坚持真理”学说
六道德伦理学说
第十章奥罗宾多的“整体吠檀多”与“整体瑜伽”
一波澜起伏的人生历程
二其哲学的特点与思想渊源
三“整体吠檀多”学说
四“整体瑜伽”学说
五“社会进化”理论
六“人类统一”的理想
七人生理想的实验基地
第十一章诗人泰戈尔与吠檀多
一“诗人一哲学家”笔下的吠檀多
二人与自然
三人性——有限性与无限性
四人类的最终命运
五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人的宗教”学说
第十二章薄伽万·达斯的“关于‘自我’的科学”
一何谓“关于‘自我’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三人生的最终目的
第十三章薄泰恰里耶的“吠檀多认识论”
一哲学与科学的区别
二哲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三否定的方法是其哲学的核心
四“绝对”的三种形式
第十四章罗摩那·摩诃希的“证悟自我”哲学
一充满传说的一生
二“证悟自我”的学说
三“工作与智慧之间没有冲突”
第三编独立后的吠檀多哲学
第十五章独立后印度社会变革与意识形态斗争
一独立后政治经济的变革
二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三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现代哲学的传播
四吠檀多哲学的新发展
第十六章拉达克里希南的“精神宗教”
一沟通东西方哲学的一生
二综合吠檀多不二论与绝对唯心论
三“哲学是行动的指南”
四“精神的宗教”
五“精神宗教”中的道德问题
第十七章斯瓦米·吉纳那南达的“哲学的宗教”
一何谓“哲学的宗教”
二“绝对”与对“绝对”的认识
三哲学、宗教与科学的统一
第十八章拉哲的“绝对唯心主义”
一“哲学是生活的指南”
二以“绝对”取代梵
三显现人的内在本性
第十九章斯瓦米·兰伽纳塔南达的“综合的永恒达摩”
一什么是“综合的永恒达摩”
二宗教与科学的结合
三促进人的完善是理论的核心
第二十章马哈德万的“吠檀多价值论”
一吠檀多价值论的产生
二宗教的价值
三道德的价值
第二十一章新吠檀多哲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新吠檀多哲学的特点
二新吠檀多哲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梵汉、英汉名词索引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沙发
发表于 2024-5-8 01:54: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5-8 03:10:1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5-8 08:04:4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下室
发表于 2024-5-8 08:27:16 | 只看该作者
印度吠檀多哲学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基
发表于 2024-5-8 10:23:40 | 只看该作者
印度吠檀多哲学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壳
发表于 2024-5-8 10:26:3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幔
发表于 2024-5-8 15:50:2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书籍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核
发表于 2024-5-9 06:16:1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5-9 07:32:3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