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356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灵魂(一)---回应安倍老师的课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3: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类最初的宗教和信仰,是“万物有灵”,即万物有灵魂,这不妨理解为“生机”。后来发展成“多神教”,即将灵魂升华,使其具有超过本体的能量和权力;最后,形成了“一神教”,即宇宙有了一个单一的主宰,“上帝”、“天帝”。
这三个阶段,由“灵”到“神”,由“神”到“帝”,当然是同人类发展史有关,不过都建立在“灵魂学”的基础上。灵、神、帝三者都是灵魂,就如同国王、公卿、人民三者都是人一样,不过出现了权力的差别而已。而真正争论灵魂的本质和方式的,都在于哲学界内部,并没有影响到宗教界。因为宗教总是在其教义的支配下发展的,而其核心教义便是“灵魂学”。
1、西方灵魂论
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灵魂学的领域。
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灵魂”和“神灵”与其他事物一样,由“气”产生,也可以随“气”而散。
赫拉克利特认为灵魂生于“火”,“火”熄之后又变化成他物:
干燥的光辉是最智慧、最优秀的灵魂。
对于灵魂来说,变湿乃是快乐和死亡。
而毕达哥达拉斯学派却主张“灵魂不死”、“轮回转世”的学说。
到了德谟克利特,主张“原子论”,认为灵魂由“原子”构成。人死之后,“原子”离散,灵魂也就不存在了。
柏拉图却继承了毕达哥达拉斯学派的学说,认为灵魂不死,投胎多次,认识了许多“阴间”和“阳间”的事物,因此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灵魂对以往经历的回忆。他将灵魂当作人的本性,并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理性”、“意志”和“欲望”,类似弗洛伊德的“超我”、“自我”和“我”的三分法。
伊壁鸠鲁提倡“快乐论”,是因为灵魂与人体一样也会消散,那么对快乐和痛苦的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不应当对死亡产生恐惧,而应平静地生活。
后来,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灵魂由上帝创造,是纯粹的精神实体,在人生时与肉体相合,是推动和决定肉体内在生命的原则。而一个生命消灭时,就意味着形式与物质的分离。灵魂是无物质的纯形式,所以肉体死亡而它仍然活动。灵魂是具有智慧的,如“理性”、“感觉”和“有机”三种能力。后两种要依赖于肉体,而理性却是绝对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人类只要能从灵魂中去掉“感觉”和 “有机”的两种能力,便能成为拥有绝对理性的上帝。
至于唯物主义大师布鲁诺,仍然持有“灵魂说”。他认为灵魂是物质的形式,也是物质的本体;不仅人有灵魂,自然万物都有灵魂,而且还有一个统一的共同灵魂,即“宇宙灵魂”,也即上帝。
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尔,他这里所说的“我”就是灵魂。他认为人是肉体与灵魂的结合,而“理性灵魂”却是不死的。 他认为灵魂凭借在人脑部的“松果腺”,并通过这里与身体发生相互作用。
莱布尼兹提出“单子论”,认为“单子”就是灵魂,具有知觉和欲望。动物有,人有,天使有,上帝也有,只不过一个高于另一个而已,而后者可以创造前者。
    费尔巴哈则主张入的身体和灵的统一和谐。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幣 +12 文采 +6 收起 理由
Lyra + 12 + 6 鼓励复习反馈与提问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