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2269|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閱讀討論] 原创·研读《扬升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20: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文为宁药君原创,欢迎喜欢灵性话题的小伙伴私信我,我想组建一个灵性话题的社群,搞一搞线上线下的灵性话题研讨会。
   前言:《扬升书》这部书,很讲理,如果你喜欢讲理,你一定要看这部书。我的这篇研读既有我对书中内容的看法,又有我衍生出的想法,你可以作为独立的书来看,当然如果和《扬升书》一起看,那效果会更好。本书采取了驭人术系列的问答方式来呈现,恰好与《扬升书》的问答方式契合,看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总是更简单直接一点。那就让我们简单直接的来读这部书吧。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20: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研读《扬升书》第一部
Q:如何看待“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句话?
A:以前我是这么理解的,大家的外在虽各有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比如水、水蒸气、冰,它们是不同的存在,但本质上都是水分子构成的。又比如人和植物和矿物,本质上又都是由量子构成的,量子和量子没有不同的,只是排列的方式和多少有区别,所以才形成了不同的存在。就好像黄花梨的柜子和黄花梨的手串当然是不同的,但本质上又是相同的。但读到《扬升书》中说“我看到好和坏,正和负都是来自同一存有。我最爱的和最恨的都是同一存有——只是不同的显化”时,我又想起“所有存在都是神的不同面向”这句话,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大善人就像美丽的脸庞,大恶人就像散发着臭味的生殖器,其他存在就像手脚躯干。你的脸是你,你不能说它不是你;你的***也是你,你也不能说它不是你;你的生手脚躯干还是你,你同样不能说它不是你。比如我打了你的脸,就可以说我打了你,哪怕我没有打你其他部位。这样想,“一切”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属于“一”,“一”是由“一切”的所有部分组成的,这是不是才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真意呢?说“个体间本质相同”也没错,但佛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想说众生无我,是想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所以不要相互伤害,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如果按照“个体间本质相同”这个方向去理解,这个齿轮就对不上——本质相同为什么就不能互相伤害呢?但是如果按照“所有个体都属于一个整体”这个方向去理解,那就完全说得通了——假如有一个巫师,他说可以让你的脸变好看,但代价是**截短一半或**缩小一半,你愿不愿意?又或者,他说可以让你的**勃起时间加长一倍,或让你不来月经且身体健康,但代价是让你变得很丑+长斑+爆痘,你愿不愿意?因为同属于一个整体,所以损伤一方来满足另一方才是错误的。所以“本无善恶”的说法要这么理解,不是没有善恶,而是善恶的源头是“一”,“一”是无善无恶的,或者说善恶完全中和的,把“一”拆开,才有了善恶,所以说“本无善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20: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Q:如何去理解慈悲心?
A:我是佛弟子,虽然我学佛学得不好,但我是很认同慈悲心的,很认同利他的,但是我的身体里也住着一个恶魔,他虽然也有满足私欲的恶念,但更加的有一种嫉恶如仇的愤怒,尽管他自己也是恶。这让我想起眼镜王蛇,眼镜王蛇虽然自己也是毒蛇,属于蛇和蜥蜴那个种类,但它偏偏主要捕食毒蛇、蛇、蜥蜴。所以虽然不能说我内心的恶魔是好人,但至少是利大于弊的。也正是因为这个恶魔的存在,所以我对于我判定为可恶的人和事总是容易动怒,就算我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也早把当事人大卸八块了。我学佛只知皮毛,但我也知道佛门有方便之法,所以佛也会降魔,也有忿怒尊,少林也有七十二绝技和武僧,不过,就像济公说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做什么不重要,关键是以何念头去做。因此本质上来说,善意之杀实为不杀,而歹毒之杀意一起,虽未杀之也实为杀之。当然,很多人都会打着方便之法的幌子去杀、贪、食肉、性交等等,但心中究竟动了如何的念头,是骗不了自己的真心的。所以我没有去给自己找借口,我知道哪怕是为了保护、宣扬“善”,但我对“恶”的敌意也绝不是“善”而是仇恨、是更大浓度的“恶”。若无享受酒肉之心,就算寺院处罚,但佛法不罚,实际上不算犯戒。若贪爱名利,虽寺院不罚,但佛法会罚,实际上是犯戒。所以起心动念是非常重要的,发心不一样,同样的事情效果完全不同。因此我知道以恶制恶是不对的,但我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所以很容易就陷入“我死不如你死,至少大家一起死”这样的想法。今天看《扬升书》中说“当你最痛苦的时候,你就为他人提供了一个表达爱和帮助你疗愈的机会。当你自己痊愈了,你就会对其他痛苦的人怀有极大的同情心。那些痛苦的人也为你提供了一个表达爱和帮助他们疗愈的机会。这样做——这种相互帮助都来自于慈悲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地看到自己内在的黒暗,然后就会同情其他人(自己)的黒暗。同情心是通向合一的道路,它能够治愈破碎的伤痕。”我突然想到一个点,我无法以德报怨(以善制恶),我觉得那太软弱,也没效果,而以恶制恶又不对,那么我可不可以用慈悲心来对待“恶”呢?不是用“善”去感化恶人,也不是用“恶”去消灭恶人,而是用智慧看清诸恶的根源,其后自然会生起足够的慈悲心,从而不仇恨恶人,只在必要的时候攻击恶人,并在适当的时候转化恶人,且始终都不憎恨恶人,而是悲悯恶人的执迷——不做无脑的滥好人,不做激进的复仇者,而做理性的调和者。没有激烈的情绪波动,受伤、受损、不顺也不会有情绪上的痛苦,没有患得患失的痛苦,不执着于善而善待坏人、拯救坏人,也不执着于恶而仇视坏人、伤害坏人,该做什么做什么,其他的顺其自然、随缘而不攀缘、心定、自在——我喜欢这种超然的状态。有一则公案,是说有一位禅师见一只蝎子正在水坑里垂死挣扎,禅师伸手去捞它,还不等把蝎子放在平地上,就被它蛰了一下。禅师脱手,蝎子堕入水坑,禅师又去救蝎子,这次总算把它放在了平地上。禅师的徒弟发问:“为什么你明知蝎子会蜇你,你还去救它?”禅师笑答:“我救它是出于我的本性,它蜇我是出于它的本性。”我一直以来就不赞同禅师的做法,我认可其慈悲心,我为他此念、此话、此行而尊敬他,但我不认可他的做法。这一点上,我和大角星人的看法类似——不是所有人都值得去救,该杀的就得杀,绝不能手软,妇人之仁只能造成更大的损害,只会让更多值得好好活下去的人不能好好活着。但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至少在认知上,我已经转变了,我比之前能稍微深刻的理解一些佛理了。造作恶业便有恶果,因此作恶是自己戕害自己,恶人本身也是其恶意、恶言、恶行的受害者,既然是受害者,自然当以慈悲待之。但慈悲不是执着于善,而是不为善所累、不为恶所累,是随缘,是会努力认真去做,但不强求一定要怎样。慈悲也不能全靠硬拼,活用智慧更容易达成最佳效果。比如救蝎子,该救,但可以用树枝把蝎子挑出来,这样就不必被蜇了。这也是佛门提倡悲智双运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心如止水、勇行智取、不讲形式、务求实惠。展开来说,就是让头脑运转的速度其疾如风(思路畅通制定计划)、让行动的节奏其徐如林(按步骤有秩序的执行计划)、让利他之心侵略如火(慈悲心生生不息)、让情绪不动如山(保持平稳心态)、让谋略难知如阴(懂得智取)、让斗志动如雷霆(勇武不屈)。说得太好了,说得我自己都感动了,但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我还需要时间去完成转变,让我见闻可恶之人或事的态度由“嫉恶如仇—》怒火中烧—》失去理智—》喊打喊杀—》没有屁用”转变为“意识到出了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想想我能做什么—》去做—》有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20: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Q:什么是“高我”?
A:《扬升书》中作者的高我更愿意把“高我”称为“神我”,而不同的“我”的存在是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对于这种说法,我有点理解,就像我很容易会感到无聊,所以我喜欢打电子游戏,那么我在不同的游戏中操控不同的角色,不就像是“神我”分出一群“我”在不同的世界扮演不同的角色,目的不就是为了获取不同的体验吗?一个食客去不同的售卖饮食的地方购买不同的饮食,一个女人去不同的售卖服饰鞋帽包的地方购买不同的服饰鞋帽包,一个孩子去不同的培训机构学习不同的课程等等,本质上其实也是这样呢。这也符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逻辑,比如你在一个网络游戏里开了两个账号,你会不会用你的甲账号往死里打你的乙账号呢?如果会,那你就是脑子有病,自己打自己干嘛呢?在甲账号看来,他侵犯了别人;在乙账号看来,他被别人侵犯了;在你看来,就是自己打自己,毫无意义,因此侵犯别人是不对的。乙账号被侵犯,如果他去复仇,去拼命干死甲账号,那么于甲来说是罪有应得,于乙来说是伸张正义,但在你看来还是毫无意义,因此复仇也是不对的。在现实中,你、我、他就是甲账号、乙账号、丙账号……所以我们之间的侵犯与复仇都是自己毫无意义的伤害自己,都是错误的。当然,为了纠正和避免这种错误而进行的适当的伤害,那是正确且有益的。这也是慈悲心的运作原理,即为什么我们该有慈悲心的原因。同时根据这个原理,我们也能一定程度上理解高维度的我们把灵魂碎片分出来投生到地球或神佛的分身、化身了,换一种理性的角度去思考,那并没有什么玄妙惊奇。游戏里我们控制的角色,难道不是我们在游戏里的碎片、分身、化身吗?这里我想说一下佛的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就是“高我”或“神我”,就是“一”,如同天上的月亮,报身和应身就是“我”,就像各处水面、镜面中的月亮。另,报身和应身的区别用打游戏做比喻会很容易理解,报身就是按照正常的游戏流程创建一个新账号或新角色,然后通过正常手段成长升级,有完整的“成住坏空”的进程。应身就是出于临时需求而用金手指直接凭空做出来的账号或角色,用过后就用金手指直接抹除它,使它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又或者这样比喻,一个是自己长期拥有的(买的或接受赠予的),一个是自己短期租借的。又另,大角星人的思维更接近中国人传统认知上的道教正神(天宫护持正法的神仙,如八仙、四大天王),而《扬升书》中所说神圣喜悦的思维更接近中国人传统认知上的佛。所以中国人要觉醒确实比其他国家的人要更容易,很多西方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因为中国人普遍不尊崇基督,但为什么火星男孩等存在会说“中国是被神选中的国家”呢?因为中国人信仰的其实不是佛道儒,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是真理——我们觉得谁说的对、谁说的有道理、谁说的能让我们信服,我们就选择听谁的。至于谁是谁,那并不重要。所以本质上,我们中国人信仰的不是“谁”,而是我们认同的道理。尽管我们认同的道理不一定对,或不一定严谨,或我们的理解不够到位,但至少我们的信仰是建立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的。西方人信仰什么呢?基督?耶稣?玛利亚?真神安拉?不,西方人信仰的是神权,是权威,是金钱、政权、武力、舆论影响力——我告诉你什么,你就要认可并顺从什么,如果你胆敢质疑甚至反抗,那你就是坏人、是罪人、是恶魔撒旦。那么谁是“我”、谁又是“你”呢?很简单,谁拥有足够强大的力量,谁就是“我”,谁就有裁决权和执行权,谁就能代表公平、正义、民主、正确、真理、法律以及上帝,而弱小的人只能是“你”或“你们”。这才是中国和西方乃至和全世界的信仰的本质区别!中国人寻求真理,而西方人善于欺骗。神,或者说更高维度的存在,他们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引用郭德纲的那句话再合适不过了——“不是我有多优秀,全靠同行的衬托”。中国存在很多问题,但和其他国家比起来,难道神还有第二个选择吗?如果从尿液、血液、脓汁、海水、河水中择一而饮,你有的选吗?回归主题,《扬升书》中的神圣喜悦以小说家和他创造出的角色来比喻“高我”和“我”,并说“当这些角色展现自己的故事时,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只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他们赖以生存的大千世界,尽管庞大而复杂,也只不过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这种思路和我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读到这段的时候我很开心,有种找到自己人的感觉,哈哈哈。佛说一切虚幻,如同角色之于书中世界、角色的命运、角色的想法和感情,一切都是小说家编造出来的,并无实意,皆为虚幻。而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人类也是被创造的角色,地球就是书中世界。既然人生是一场虚幻,那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在于体验。就像电子游戏是假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玩?就是为了体验,为了不无聊。一切的我们都是“一”这个高我为了体验而创造的分身,所以用打游戏举例我认为更适合一些,再说直白一点,高我由“一”分成“一切”的我们就是为了玩。就好像我之前举过的蝙蝠侠的例子,他努力的匡扶正义,我们会感动,但我们知道那是虚幻,没有人需要蝙蝠侠去拯救,没有小丑等坏人,甚至都没有蝙蝠侠这个人,但蝙蝠侠自己显然不这么看,他觉得他的付出是有意义的。可能会有人问:“如果人生是虚幻,那我们可不可以随意作恶?反正是假的,不用负责。”是谁告诉你假的就不用负责了呢?首先我们定义一下“负责”,什么叫“负责”?我们做错什么就要被给予相应的伤害,为了避免或减轻这种伤害,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这就叫“负责”。所以我们决定要不要负责取决于我们是否会受到伤害。那什么又叫“伤害”?“伤害”就是我们会感受到痛苦,如果我们感到痛苦,即便我们看上去没有失去什么,我们也受到了伤害,比如视若珍宝的女儿出嫁、比如深爱的父母离婚——我们实际上没有失去他们,但我们为此感到痛苦,那我们就是受伤害了。反过来,无论我们失去了什么,只要我们并不觉得痛苦,那就不算受伤害。前几天有一个新闻,一个保安中了彩票大奖后当即离职,连半个月工资和电动自行车都不要了——他的确遭受了损失,但他完全不在乎,那么他就没有受伤害。因此,虽然人生是虚幻的虚假的,但只要我们会感受到痛苦,我们就会受到伤害,我们就需要去对我们的言行和整个人生负责,我们就需要戒恶扬善,甚至更需要修行、觉醒,最终脱离这个虚幻,不再无限的从一个游戏到另一个游戏。这也是佛提倡的,要觉悟人生是假,不要心为境转,不要念为八风所动,而该借假修真、勇猛精进的修行,最终破除执迷,从而脱离轮回,了却烦恼、再不受苦——这其实是让我们从一切中回归于“一”中。游戏虽然是虚幻的,但玩游戏我们也会体验到害怕、压力、焦虑、愤怒、绝望等痛苦,要如何根本上摆脱游戏带给你的负面情绪、痛苦,或者说烦恼呢?靠练级、收集厉害的装备、学习厉害的技能或魔法吗?不,那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治标不治本,不究竟。究竟之法唯有不玩游戏。佛家倡导的修行、证果,就是让我们脱离这个六道轮回的游戏的束缚,从而从无尽的烦恼&痛苦中解放我们,这就是“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但,佛不能代劳,谁也不能,佛也好、上帝也好、神仙也好、神圣喜悦也好……他们只能通过我们的双手来拯救我们,换句话说,我们要依靠自救来解放、来解脱——这就是这个游戏的规则。另,神圣喜悦说“这个世界(指地球)处于低密度意识状态。当然这是一般的常识——每一个低密度都有一个比它高一级的创造者。你在每一个密度或层次都会有一位比你高一级的‘高我’;这样一直上溯,直到‘一’。”也就是说,“一”不是直接分裂出“一切”,而是像金字塔模式,由“一”分裂出第一层存在,第一层存在向下分裂成第二层存在,以此类推(理论上是无穷尽的),这些被分裂出来的存在加在一起就是所谓的“一切”。那么我有必要更正一个概念,在此我把“神我”定义为至高“高我”,即“一”,而相对于分裂出下一层存在的上一层存在则称之为相对于下一层存在或更下层存在的“高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下室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20: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Q: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人生?
A:我们都是玩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来受苦的、受惩罚的,我们并不是被贬入凡间的,我们是带着某种目的来体验的。就像逛街,有的人想买衣服,有的人想跟心爱的人散散步,有的人想带孩子出来玩——目的是不一样的,但都是来玩的。既然如此,不必太计较得失,不必去压迫自他的灵性,在人与我、得与失、争取与放弃、执着与放下、现在与未来等诸两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轻松、愉快的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去体验这个游戏,去满足自己的体验需求,至于结果,并不重要,体验游戏的过程才是真正的结果。体验新的东西,或者说探索未知,或者说深入的学习,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就是为了成长,而成长又是为了什么呢?以我现在的认知去判断,就是为了乐趣吧,要不也怪无聊的。神圣喜悦说“在这个过程中,你越来越意识到你是自己现实的创造者,并且越来越熟练地掌握现实创造的技巧。这意味着每一个人将创造自己的道路,体验自己的创造。”我们作为玩家不是傻呵呵的玩乐,而是从玩乐中学到东西,并激发自己的创造力,然后主动去影响这个游戏。啊!突然一个闪念,学习也许不仅仅是为了摆脱无聊,也许是为了建造一个更完美的世界,从而需要探索、观察、分析、学习、验证各种设定,比如秩序、等级、能力等。阿弥陀佛就是游历了诸方佛土,吸取了他们的优点,才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说,玩是为了充分体验各世界,学是为了充分学习各世界的经验教训,创造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所学,不断重复玩、学、创造的过程,我们就能掌握越来越多的“真才实学”,然后用这些“真才实学”创造出更完美的世界。嗯,这好像也说得通,但还有待验证。存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基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20: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Q:什么是量子?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比原子更小的是亚原子,比亚原子更小的是粒子,而量子是目前已知的最小个体单位。也就是说,物质是由量子构成的。那么意识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意识也是由量子构成的。也就是说,以前我们认为一个想法和一个实物是完全两种不同的东西,分别属于意识和物质,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由量子构成的,因此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至于何时何地及如何转换,那就要看满足了什么条件。也就是我之前所说的,到底是意识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那要看具体情况。就像水是液体,冰是固体,属于完全不同的两大“阵营”,但它们都是由H2O水分子组成的,因此必定可以互相转换,而到底是水变成冰,还是冰变成水,则要看温度了。又像塑料椅子和塑料桌子,虽然彼此是完全不同功用的家具,但都是由塑料做成的,因此可以相互转换,需要机器将成型的塑料制品打成塑料颗粒,然后再重新定型,就可以实现转换。我们很难理解完全不同的东西会互相转换,但实际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本质上都是由量子组成。综上所述,我做一个总结,1只要是有共同点的存在,互相就必定可以转换(或者说决定、影响、改变)。2越共同的存在之间越容易互相转换。3已知的一切存在无非是意识和物质,而意识和物质只是量子不同的表现形态,所以一切存在都有共同点。4一切存在也都有不同之处,没有绝对完全相同的两个存在,而不同之处无非是属性(种类)和量级(强弱、大小、多少的程度)。5转换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属性克制和力量对比的情况,同时也受所处环境和概率的影响。就像《口袋妖怪》对战一样,攻击招式能造成什么伤害主要取决于招式的属性和对方PM的属性对比+招式的威力&自身攻击力和对方PM防御力的对比,同时也跟携带道具、天气等环境因素和命中率有关。因此这就解释了一个困惑——为什么说意念可以改变人生,但我们却不能随心所欲的、立竿见影的去改变我们的人生呢?如果我们想创造、修改、删除一件事或一个东西,那么这件事或这个东西只与我们自身的关联度有多大呢?比如我家里的一个勺子,而我是独居,也几乎没有其他人来我家,那么可以说这个勺子只与我的关联度极高,那么我想破坏这个勺子就是轻而易举的、是马上可以实现的。又比如我开车上路,别人也开车上路,虽然我的车是我自己的,但与路上其他汽车的关联度也很高,即只与我的关联度一般高,因此就算我不撞别人,也不能阻止别人撞我。又比如军事重地,里面的勺子我不能破坏,我也不能开车在里面走,因为那里只与我的关联度极低。当我们急需达成一个愿望的时候,渴望实现并不能很快的、有效的实现,因为我们急需达成的愿望都是我们不能马上就搞定的,而我们不能马上就搞定的原因是它们只与我们的关联度很低,我们对只与我们的关联度很低的一件事、一个东西的控制力很低,所以当我们急需达成一个愿望的时候,渴望实现并不能很快的、有效的实现。有一点烧脑、有一点绕,但就是这个道理。不过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四两拨千斤”、杠杆原理、多米诺骨牌可知,小的力量是可以战胜大的力量的,但不可能以直接的方式,只能以间接的方式。也就是说,大力量直接战胜小力量,小力量要想战胜大力量就要借助、引发、撬动、联合其他力量,最终以更大的力量组直接战胜大力量。打一个比方,你5岁,你被一个12岁的人打了,你是绝对打不过他的,然后你叫来了你20岁且练散打的哥哥,那你能不能打败那个12岁的人呢?当然能。但是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考虑属性克制、所处环境和概率的影响,否则就不能成立。所以改变你的人生甚至是人类历史走向甚至是地球生态,理论上都是可以的,但你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直接去作用,因为你的人生涉及到很多人事物,而人类历史走向和地球生态更是涉及太多,换句话说,那些事只与你的关联度低,因此你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直接作用的,你需要通过你的意愿和力量来激活大家的意愿和力量,然后让大家用大家的力量去直接作用。用佛的话来说,这些都是共业,要“编辑”共业,那就需要共力。所以6“什么”只与“我”的关联度越高,“我”相对于“什么”的量级(决定力)越大,“我”越能快速、完整的对“什么”实现我的意图。7在只考虑量级的前提下,永远是“大的”直接干掉“小的”,但“小的”可以通过激活“其他的”使“总体的”比“大的”更大来战胜“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壳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20: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Q:自由意志是包括邪恶在内的自由吗?
A:《扬升书》中神圣喜悦说“如果你现在坚持认为,任何角落的任何人都一定要与你共享同一套真理,那就相当于在强调,每一个人(包括你在内)都一定要停止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保证大家的角度维持不变!显然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那些认为只有一个真理的人,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其他人都要同意他们——他们逐渐会发现,自己与周遭世界格格不入,变得越来越气愤,认为别人都做得不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往往要与整个世界斗争来‘纠正’他们,使整个世界都符合自己的想法。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这样的人为自己创造了极大的痛苦和冲突,永无休止,直到他们自己想明白——容许他人表达各自独一无二的真理。”我就是他所说的“越来越气愤”的人,我的终极理想就是把这个世界推向正确的运行轨道,让这个世界恢复正确的秩序,我不在乎我会失去什么,因此我更加不在乎别人会失去什么,我不在乎任何泯灭人性的破坏,只要破坏是为了新生。我觉得我像是一个背负信仰的战士,我所渴望的不是生存和战利品,我只渴望战争的胜利,我为敌人带来痛苦和伤害,也为自己带来痛苦和伤害,尽管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并不喜欢伤害任何人,并不喜欢让任何人感到痛苦,我自己当然更不喜欢受到伤害、感到痛苦,但我的理智告诉我,如果是为了大义,一切都是可以牺牲的——这样的我,是伟大的,也是可怕的。假如不需要任何冲突就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合理,我自然是极为愿意的,但我不认为会真的没有冲突——也许正是这个想法才导致了冲突也说不定。其实我内心深处羡慕并想成为一个八风不动的修行人,我向往那种云淡风轻、悠然自得的生活。但是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总要有人干“脏活”的,比如扫大街、倒垃圾、掏大粪、通下水管道、外科手术、法医解剖、火葬场烧人,以及伸张正义。为什么不能是我呢?那些只愿意利己,甚至在不利己的情况下也想要害人取乐的聪明人,我实在是做不来啊。如果坚持我所认为的大义是一种愚蠢,那我也没有办法,那就是我的本性,我不愿违背自己的本性,因为那太过于痛苦了,我无法承受,我宁愿背负我的大义承受其他一切的伤害和痛苦。啊!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别人,或者说那些被我判定为不可理喻的人,他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呢?也许他们也只是像我一样,顺从了他们的本性而已啊。哇,这么一想,好像也能理解他们了,我对他们的愤怒瞬间清空了。但我也有了新的疑惑——他们也是对的吗?是的,如果深究起来,世界本无所谓对错,对错是由人们的分别心划分出来的。可如果放下对错,那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前进的方向应该是什么呢?觉醒吗?不以得失、对错来指导我们前进,而以体验,以玩、学、创造来提升自己,以不断的觉醒来作为人生的方向吗?好像很有道理。但如果这样想,坚持我们的本性,比如我坚持我的大义,那么这是不是也是体验的一部分,也是提升和觉醒所要经历的过程呢?好像也是。那么我坚持大义又是对的咯?我觉得神圣喜悦说得有道理,可是由他的话最终推导出我的坚持也有道理,但他的话看起来又是在否定我的坚持,啊,大角星人喜欢的悖论出现了。我要二选一吗?或者我要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是不是我对神圣喜悦的话理解得不够到位?虽然神圣喜悦的这番话深深的打击了我,但我反复和自己的内心确认,我感到我的内心对此总是给我一个明确的反馈——他说的有道理。不,不能陷入非此即彼、彼此对立的死胡同,要跳出来去思考,如果ABCD四个选项之中没有正确答案,那就应该选E……我再一次“审题”,神圣喜悦只是指出何因导致何果,并没有否定、批判和指责,所以是不是能看作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呢?我尊重个性,我甚至喜欢各个存在分别鲜明、独具特色的多样性,但同时我也尊重共性,更尊重个性与共性的平衡。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按照神圣喜悦的说法,任何个性都是被允许存在的,包括罪孽与邪恶,那么我应该怎么做呢?我的内心告诉我,无论发生什么,都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哪怕没有好结果——那也是体验的一部分,而且只是一小部分。就像只要学习,就一定会做错题,如果怕错而不去学习,那才是最大的错误。只要坚持去学习,即便错的越来越多,但对的也会越来越多,不要拘泥于一时之错所带来的打击、挫折、损害,痛苦本来就是成长的一部分,要看得长远些。嗯,我想通了,我会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我不会太在意结果,我也不会对于别人的想法、语言和行为而感到太过于不解、愤怒、仇恨等痛苦,我会做这样的观想——我和我本来看不惯的人,我们都是演员,在拍一部剧,我恰好在这部剧里演好人,他们恰好在这部剧里演坏人,我们只是在演戏,我也不是真的好人,他们也不是真的坏人,在下一部剧中,也许我要演坏人,而他们演好人呢。我的善行是假的,他们的恶行也是假的,我们对彼此造成的伤害也是假的,一切大事小情的结局都是假的,这只是一部剧。既然如此,我只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的角色在剧中的结果是什么、我在剧中在意的事情最后怎么样了——重要吗?一部剧而已,都是假的,争什么呢?剧本怎么写,我就怎么演就是了,演好下一场戏,其他不用想那么多,放轻松一点,我只需要履行好自己的使命。是的,我的内心告诉我“是的”,我要放下的不是我的大义,而是我的执着,我不该是一个悲壮的战士,我应该是一个敬业的演员,我只负责演好我的戏份,其他的事由其他的人来完成,那不是我该操心的。当然,真正做到这一点我还需要时间,但我相信,我会很快就能提升到那种适度积极、总体平和,一个转念就能将一切烦恼都抛却的境界。我有这种预感。嗯,到时候,我的整个人生就会像世界首富去农家乐体验一下采摘一样,大概是那种轻松的、居高临下、不求得失只为体验新鲜事物的心态。我再一次感觉到,重要的不是我们对外界做了什么,也不是外界对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去看待那些“什么”,以不同的角色身份、不同的时间空间、不同的时机缘分去体验,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收获的,尽管以我们现在的认知去看,我们并不确定那种收获究竟有什么用。不重要,不必想那么远,正所谓“活在当下”,积极准备演好下一场戏,但也不执着于结果,这就够了。我想停止这个话题了,但不知为什么,我舍不得停止,我还想再说下去,哈哈哈,可能是一部分“我”还没有听够吧?哈哈哈,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最喜欢听自己给自己讲课了,有时还会自己跟自己讨论,这样的课堂让我觉得快乐和温暖。那就再多说两句吧,我们总想有一个确切的指导,第一步怎样,第二步怎样,第三步怎样,一直到最后一步成功。如果能有这样的指导或者计划那当然很好,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不大确定,或者根本无法确定,只能“摸着石子过河”,只能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做呢?我想,应该调整好方向,做自己真正认为应该去做的事情,至于结果则不必太计较。其实,也许,我们在黑暗中真正要寻找的并不是光明,光明就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在黑暗中找不到任何光明,但必须经历这些,我们才能醒悟,当我们在“外”苦苦追寻光明却不得而感到绝望的时候,就是我们转向“内”看一看,就是“回头是岸”的契机。写到这里,我做了一个深呼吸,我告诉自己“放松,不急,看似没有尽头的路实际上是有尽头的,只是到达尽头的时间不能用距离除以速度来算出,因为终点不可见,但我们不必知道那个时间,我们只需要演好下一场戏,如果演不好,就要重拍,只会让杀青延期。”是的,很多我们认为重要的其实并不重要,去遵循内心的声音,不要担心听从内心的声音会让我们损失些什么,损失也是体验的一部分,缺少损失是不完整的,何况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不在于得失。好了,这个话题可以结束了,我没有什么想说的了,最后祝愿大家所有的痛苦都能早日变得寡淡——不是因为麻木,而是因为觉悟。另,不要在意现在失去了什么、没有得到什么、犯了多少错、受了多少苦、现在多么弱小不堪,也不要惧怕未来可能会失去什么、得不到什么、犯什么错、受什么苦、多么不堪。毛毛虫爬的那么慢,它会越爬越快吗?不会,它会变成蝴蝶快速自由的飞于花丛之间。不要以线性+惯性的思维由现在推导未来,只要你觉悟,你就可以“跳级”,但如果执迷不悟,很可能再怎么努力也只会原地踏步,所谓“思路一变市场一片”嘛。多花时间去思考,你并不需要那么忙,你大部分的“刚需”是你认可了别人想要灌输给你的想法,然后由你强加给你自己的。当你意识到这一点,当你不再强加给自己,当你不再认可那些想法,你也就没有那些需求了。而这就是你走向觉醒的第一步。加油,让我们一起努力变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幔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否定、接纳和利用别人的视角?
A:《扬升书》中神圣喜悦说“你的真理基于你的个人经历、知识以及看法。如果你经历了某些事情,你就会相信那个经历是真的。逻辑上讲,如果其他人经历了其它事情,那么他们就会有不同的信念。假设两位存有相互讨论各自的生活信念,如果他们是不成熟的灵魂,就会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相互争吵以强迫对方认同自己。而如果他们是成熟的灵魂,双方会承认有不同的真相。另一方面,如果是大师级的灵魂,他们会真诚地认为,对方所提供的角度是送给自己的礼物。如果你能问自己‘在何种情况下,这两种真理都是真的?’那你就像大师一样思考问题了。你就会开始接触‘卓越真理’,它会给予比你从自己的经历中所得到的真理更为广阔的视角。这样你的成长不仅基于自己的经历,还能从他人的经历中获益。”说得非常好,武断的否定别人是令人讨厌的,因为善良和避免麻烦而包容别人不能说错,但我喜欢不起来。可如果去深度思考别人为什么那么想、那么说、那么做,又能想到他们那么想、那么说、那么做会产生什么效果(包含利弊),以及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相对应的效果,并且最终我们想通了,那么一方面我们就自然能包容别人了,我们甚至会觉得他们那样很合理,另一方面我们对真相的了解就会更全面,从而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所思、所言、所行。这个思路很棒。我早年认为痛苦是来源于弱小,如果我们足够强大,那就不会痛苦了。但强弱指的是哪种力的强弱呢?现在我的答案是认知力。你想不通才会有痛苦、才会有烦恼,你想通了就不痛苦、就没有烦恼了,甚至还可能因为这个痛苦和烦恼的契机而收获“妙方”,反而帮你解决了现实中的很多问题。这就是佛说的“转烦恼为菩提”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思考、都要有思想、都该去觉悟,不管你是谁、你在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你都需要减轻痛苦和烦恼,而要达到这个效果,最究竟的方法就是去提升自己的认知,而要提升自己的认知,首先要敞开胸怀,要提升自己的器量——胃口是无法消化那些它容不下的食物的。神圣喜悦又说“你最终会理解,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真理’。它对你来说是真的,就目前来说,仅此而已。同时要有准备,你的真理也会改变。用开放的心态接受他人的真理,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的真理如同你的真理一样真实。”这番话有很强的应用性,就是再次劝诫我们不要以己度人,把我们认为的正确合理强加给别人。比如老师认为他的教学方式应该很容易让学生懂,但学生也许很难懂。比如家长认为他说的道理很有道理,但在孩子看来也许没有道理。比如商家认为自己做的产品消费者一定喜欢并抢购,销售觉得自己说了那么多一定能让消费者动心,但消费者也许根本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反感。比如将军打仗,他认为敌人一定会这样想,但敌人也许是那样想的。比如大龄剩女认为自己学历高、家庭条件好、长相漂亮、身材保持好、自己收入高会给自己加分,所以她们一直在等待各方面俱佳的优秀男士,而优秀男士也许只想找一个年轻、单纯、可爱、服从性高、脾气超好、没被很多男人染指过、容易生孩子、愿意为丈夫牺牲跟丈夫一条心的女孩为妻。刘銮雄那么有钱,什么样的明星模特美女没睡过?但他最后娶了相貌、身材、家世、赚钱能力都平平的甘比为妻。优秀的男人更容易爱上一个奴型的女人,一个表现出来愿意视自己为“臣妾”的女人,即便独立,也要在这个前提下,如果一个女人不需要依附男人,同时需要男人讨好她,那么她可以找到一个脾气好的男人,但很难找到一个优秀的男人,除非她认为脾气好就足够优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人与人之间认知的不同会导致认知对接的错位,其结果就是我们按照我们认为正确的方法去做,但最后却没有“好下场”,于是我们困惑,从而痛苦,进而去责怪别人不对,甚至矛盾会激化引发对抗,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没错,他们也认为他们没错,以这样的模式去想去说去做,结果只能是无尽的痛苦——生活中这样的事故还少吗?《佛子行》中说“自嗔心敌若未降,降伏外敌反增强”,我们换一种说法“固执己见偏孤行,征战外敌反自戕”。我们可以改变别人、影响别人,但我们要“知己知彼”,不去审视和分析对方并找出最有效驱动对方的方法,而是我们觉得有效就去做,结果只能是无效甚至适得其反。当然我们也不能偏听偏信,敞开大门允许别人的意志来主宰我们的人生,这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正确的做法是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情况千变万化,平衡点的位置也千变万化,不可一概论之,所以我不能给大家一个具体方法,但我可以给大家一个方向——不要默认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为敌人并去攻击,而是观想自己是一个动物学家,把自己、别人、事情、物体、环境等一切存在都当成是某种动物去观察、记录、分析、研究并得出客观的报告,并且根据后续的观察、记录、分析和研究再实时更新这份报告,然后以这份报告来学他好的部分&保持自己好的部分、吸取他的教训&引以为鉴、看到自他的运行原理并有效的驾驭自他、了解自他所想所说所做的原因而释放自己的疑惑,这才是正确的方向。不过按照神圣喜悦的思路,没有正确一说,有点“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的意思。当你需要什么,那个“什么”就对你有价值,你为获得它而去想、去说、去做对那时的你来说就是有意义的、正确的、好的。当然,你需要什么和你认为需要什么又是两回事。哈哈,可能看到这里会有点懵吧。没办法,语言是有其限制的,但求意会吧。总之,我们要追求的不是谁认为或普世公认的正确,我们要追求的是自由意志,是我们真正想走的道路——包括贪嗔痴。作为一个人,我支持正义,但作为思考者,就像我之前说的游戏比喻和演戏比喻,得失、对错、正邪、善恶都无实意,因为都是假的,你会因为一个人在游戏里拯救了世界而把他视为英雄吗?当然,会有人说,我们活在现实里,现实是不一样的、是真的。我不反驳,因为我自己也不能完全把这个世界当做是假的,但显然,我的思想远不像我的感觉那么受限,我的思想着力于不断的打破框框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就像是一个永远满怀激情与热忱的探险家。我对自己说“由他去吧,有这么个人,也挺有趣的。”但我认为的有趣,在别人看来或许难以接受,所以如果我说了什么让你感到痛苦,请你把我当做一条汪汪叫的狗吧,你不用极力的反抗我,因为我并不想征服你,我只是小声的招呼同伴并跟他们分享我的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核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20: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Q:怎么做才是对的?
A:我认为甲命题是对的,然后我由甲命题推导出乙命题,又由乙命题推导出丙命题,最后由乙命题推导出丁命题,好,到此为止,因为“丁”后面是什么我记不住。那么这时我们有可能发现丁命题是违背甲命题的,那么是丁命题错了,还是甲命题错了?这就是悖论,我之前已经说过了,两者共存,也都对,但具体到一件事上哪个才算正确,要看在什么前提下。比如男人站着尿尿,女人如果蹲坑就是蹲着尿尿,女人如果坐马桶就是坐着尿尿。现在暂时把性别拿到,我问“人是怎么尿尿的?”张三说“站着尿尿”,李四说“蹲着尿尿”,王二麻子说“坐着尿尿”,请问他们谁说错了?甚至于加上性别,男人在拉屎的时候不也是蹲着或坐着尿尿吗?女人在洗澡的时候能不能站着尿尿呢?甚至仰泳的时候还可以躺着尿尿——上火的男生不建议在泳池这样。前提越大,越难界定对错。其实跟悖论不悖论也没关系,任何看上去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存在都是如此,都不能说谁不对,谁都有对的可能性,但最终对不对的要看前提。但悖论的有趣在于,它通过理性的推导,由非此即彼的“此”推导出非此即彼的“彼”的合理性、正确性。这又证明了什么呢?如果不能打破限制的框框,你看到的是这证明了“此”是错的,或者推导本身出错了。但如果你能打破限制的框框,你会发现非此即彼的“此”和非此即彼的“彼”是相通关联的、是共存的,所以要么它们都对,要么它们都错。换句话说,我所谓的“限制的框框”就是指割裂,你把它们割裂成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所以你不会想到它们是相通关联的,但如果你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我打个比方,比如说手心手背,你用一根针刺入手心,不断将针深扎,最后针会刺穿手掌,针头从手背出来——这个过程像不像从“此”推导出“彼”呢?那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手心不存在?说明针刺的方法错了?不,这恰恰说明了手心手背是相通关联的、是共存的。如果你能理解这点,我要开始进入真正的话题——在承认对错标准的前提下,怎么做才是对的?为什么要加上“在承认对错标准的前提下”?以人的角度来看,世界是二元对立的,包括对错、得失、好坏、正义与邪恶等,这没有错。但以神(造物主)的角度来看,二元本来就不存在,是无实意的,因此无所谓对错、得失等。人和神是相对的,比如你写一部小说,里面有好人坏人,那么对于这部小说来说,你就是神,你笔下的一个人物叫王富贵,这个人特别坏,但你会恨他吗?他的坏还不是你写的?是你创造了他的坏,他的坏是来源于你,他干的所有坏事都是你写出来的,你恨他、恨他的恶行做什么呢?但这个话题不展开,这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回归主题,我们在思考怎么做才对的时候,很容易就会着眼于“怎么做”,即做事的方式方法上,这实际上是不全面的。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对的方向是什么?是态度、是心态、是如何看待。举个例子,复仇对吗?在美国,白人欺压黑人,那么如果你是神,你帮助黑人击败白人,并让白人做黑人的奴隶,就像当年白人奴役黑人那样。这样看起来好像很爽,坏人受到了惩罚,受到了正义的制裁,可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改变,只是让欺压的主体和客体对调了而已。又比如农民起义,农民被剥削被逼得活不下去了,于是起来反抗,假设他们推翻了君主然后自立为王,所以呢?改变了什么吗?新上台的统治阶级,他们就不吃人吗?就不欺压民众、搜刮民脂民膏、就会顾及百姓疾苦吗?就算他们能做到,他们的继任者呢?坏人并没有消灭,只是换了个坏人,所以复仇没有用,但是,反抗并不是被禁止的,被禁止的是错误的态度、心态和如何看待。那么是不是说即便同一个人在同一个前提下做同样的事情,他心态对他做的就对,他心态错他做的就错呢?是的,正是如此。那不对啊,一个人开着汽车故意撞死他的仇人和一个人开着汽车非故意撞死一个陌生人,心态是不同的,但结果是一样的——被撞的人都死了啊,对于这个人和他的家属来说,肇事者故不故意有区别吗?没有。那么这不就是说明心态不影响结果吗?我想问一句,是不是故意撞死人,会不会影响法律的量刑?会。那你能说心态不影响结果吗?哈哈,你看,二元对立是表象,实际上它们是一体的,都不为错,最终都要看你给出怎样的前提、划定怎样的范围。被压迫可以反抗,但也有个词叫“矫枉过正”。为什么会矫枉过正?因为仇恨,所以要加倍讨回来,所以原本的羊变成了狼,这就没有意义,就会变成“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局面。摆正心态,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而战,那这个反抗就是对的。只是在反抗中,尤其是军事冲突中,由于双方损失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很容易会产生仇恨,最后不是张三欺压李四,就是李四欺压张三,而任何一方欺压另一方,都会种下反抗和仇恨的种子,过一段时间,新一轮的反抗又开始了……总之很难突破轮回的锁链,达到和谐社会的安乐状态。至于汽车撞人的例子,故意杀人和不故意杀人固然是一种心态,但即便不故意杀人,又为何最终导致撞人结果?是开车不够集中精力,还是粗心大意了,还是因为错误的驾驶习惯导致的?那么这些又算不算一种心态呢?如果没有以上心态,是不是不故意撞人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当然,我说了,二元本质上不是非此即彼的,因此的确有“不管持有什么心态,结果都那样的”的状况,但无论结果受不受心态影响,保持一个正确的态度、心态和看待总没有错。就像养成一个好习惯总是没错的,比如开车系安全带,不是哪次都有用,但有用的时候就能管大用,而且系安全带也没什么成本,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对于“怎么做才对”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只要心态是对的,做什么都对。但,怎么样心态才算对呢?又拿开车撞人举例,不故意撞人的心态是对的,但是开车不够集中精力、粗心大意、错误的驾驶习惯呢?这又是错误的心态了。所以又很难一概而论如何才是正确的心态。情况千变万化,所以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想要靠“抄作业”那么便利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很容易就“水土不服”。各位还是要尽可能的“知其所以然”,然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最后,我临时想到一个对二元对立的补充,我不知道塞哪儿合适,就塞这里吧。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性和神性,就如同我们玩一个电子游戏,我们既会有代入感作为一个游戏角色存在,同时又会作为一个地球人存在。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游戏?不必也不该在人性和神性中二选一,二元看似对立实则统一,让他们恰到好处的轮流坐庄,就像我们安排好工作和娱乐的时间一样,你不能说工作和娱乐是对立的、是冲突的、是需要二选一的,不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20: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Q:关于亵渎上帝?
A:《扬升书》中神圣喜悦说“‘亵渎上帝’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你认为你有能力冒犯上帝,或是伤害上帝的感情,这个想法本身就是荒唐的。……任何一件你做的、说的短暂的小事都不可能冒犯上帝。事实上,由于上帝是无限的,它比那些事要宽广得多,所以完全不可能。”迄今为止,《扬升书》是我看过的且我能理解的最具有含金量的书,所以我不得不经常大段的引用其中段落,是的,我很赞同神圣喜悦说的。上帝、神仙、佛陀,它们如果如它们所说、如我们所想的那般无所不能,那么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无法伤害它们的,我们只能伤害自己和别人,尤其是打着它们的名号为自己谋私利的人。当然,我们还是应该尊敬它们,尊敬它们就是尊敬我们自己。但我们一定要清醒,不要让我们对它们的尊敬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想想那些以神之名展开的诬陷、折磨、奸淫、劫掠和屠杀,神真的需要那样吗?不,人才需要。就像我们养一只猫,有的猫会跑到外面给我们抓老鼠吃,我们需要吃老鼠吗?神不需要我们的付出,我们只需要帮助自己和别人,神也不需要我们替它来裁决谁、伤害谁,它自己那么厉害,需要我们代劳吗?因此神绝不是一个需要我们供养和保护的存在,但统治阶级是一个需要我们供养和保护的存在,这就是真相,这就是政教合一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奴隶主、地主、资本家剥削民众,但至少还会给他们一口饭吃,而那些以神之名剥削民众的人(不包括自愿的捐献,这里特指强制性的收税或软磨硬泡、连哄带吓唬的强迫人捐献),他们只需要许诺就够了,而且民众不敢质疑、不敢反抗,因为那样做会下地狱——以神之名是多么的便利。只要自称代表神,就可以犹如君主一般去裁决、役使、盘剥民众,而他却不需要付出什么,也不用承担责任和风险,这真是最完美的政权和生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