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标题: 中草药字典之根类(上) [打印本页]

作者: 泥洛洛    时间: 2010-10-28 21:24
标题: 中草药字典之根类(上)
本帖最後由 ninivampiry 於 2010-10-28 21:28 編輯

根类
根类—人参
(, 下载次数: 98)
  人参 Radix Ginseng  (英)Ginseng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 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单一。掌状复叶轮生茎端,一年生为l片三出复叶。二年生有1片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1片。4~6年生有3~5片五出复叶;叶柄长。伞形花序顶生,花小,淡黄绿色。果扁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深山阴湿林下。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多栽培。
  采制 栽种5~6年后,于秋季采挖(园参),洗净晒干,称生晒参;鲜根以针扎孔,用糖水浸后晒千,称糖参;鲜根蒸透后烘干或晒干,称红参。野生人参根经晒干,称生晒山参。
  性状 生晒参主根圆锥形或纺锤形,长6~9cm,直径1~2cm,上端有根茎(芦头),具碗状茎痕(芦碗)4~6个,下部分出2~4支根,长8~12cm。表面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细横纹,主根横纹细密断续成环,支根有横长皮孔。微具特异香气,味微甜、苦。
  化学成分 根含多种人参皂甙(ginsenoside),如人参皂甙Ra1、Ra2、Rb2、Rb3、Rc、Rd、Re、Rf、Rgl、Rg2、Rh1、Ro。
  性味 性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


根类—了哥王
(, 下载次数: 97)
  了哥王 Radix Wikstroemiae lndicae
  (英)Indian Stringbush Root
  别名 地棉皮、山豆了、九信草。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南岭荛花Wikstroemia indica (L.)C.A.Mey.的根。
  植物形态 小灌木,高达1m,全株光滑。茎红竭色,皮部富纤维。叶对生,纸质,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5cm,宽8~15mm;几无柄。花黄绿色,数朵排成顶生的短总状花序;花被筒状,顶端4裂;雄蕊8,2轮;子房椭圆形,顶部被毛,柱头大,近球形。浆果卵形,长约6mm,熟时鲜红色。花期5~9月,果期6~12月。
  生于村边、路旁、山坡灌丛中。主产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南、贵州。
  采制 秋至春初采挖,洗净晒干,经多次蒸晒去毒后用。性状根长圆柱形,弯曲,老根常有分支,长达40cm,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支根痕和不规则浅纵皱纹及横裂纹,老根有横长皮孔。质坚韧,断面皮部类白色,厚1.5~4mm,强纤维性,与木部分离,撕裂后纤维呈绵毛状。味微苦甘,而后有持久的灼热不适感。
  化学成分 含南荛素(wikstroemin)、牛蒡甙元(arctigenin)、罗汉松脂酚(matairesinol)等。
  性味 性微温,味苦、辛。
  功能主治 消炎解毒,散瘀逐水。用于支气管炎、肺类、腮腺炎、淋巴结炎、风湿痛、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疮疖痈肿。


根类—三七
(, 下载次数: 88)
  三七 Radix Notoginseng
  (英)Sanchi
  别名 人参三七、田七、盘龙七、金不换。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主产云南、广西、四川。
  采制 种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于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加蜡打光。
  性状 根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5~5cm,直径1.2~2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黑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个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白色或黄棕色,皮部有棕色小点(树脂道),味苦、微甜。
  化学成分 含皂甙,主要为人参皂甙Rb1、Rg1 、Rg2和少量人参皂甙Ra、Rb2、Rb和Re。此外,尚含黄酮甙、淀粉、蛋白质、油脂等。
  性味 性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根类—土人参
(, 下载次数: 94)
  土人参 Radix Talini paniculati
  (英)Panicled Fameflower Root
  别名 水人参、参草、紫人参、福参。
  来源 为马齿觅科植物栌兰Talinum paniculatum (Jacq.)Gaertn. 的根。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60cm,肉质。茎直立,分技,绿色,基部稍带木质。叶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7cm,宽2.5~3.5cm,先端略凹陷而有细凸头,基部渐狭成短柄,全缘。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多呈2歧分枝;花瓣5,淡紫红色;雄蕊10余枚;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数。蒴果近球形,熟时3瓣裂。种子多数,黑色,有光泽,具微细腺点。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多为栽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采制 秋、冬季挖根,洗净,晒干或蒸后晒干。
  性状 主根圆柱形,直径1~3cm,长短不等,有的微弯曲,分枝如人参状,并有少数须根残留。肉质坚实。表面棕褐色,去皮者莫棕色,断面乳白色。
  化学成分 含芸苔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健脾润肺,止咳,调经。用于脾虚劳倦、泄泻,肺劳咳痰带血、眩晕潮热、盗汗自汗、月经不调、带下。


根类—土木香
(, 下载次数: 89)
  土木香 Radix lnulae Helenii
  (英)Elecampane lnula Root
  别名 祁木香。
  来源 为菊科植物土木香lnula helenium L. 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m,全株密被短柔毛。基生叶大,椭圆状披针形,长达40cm,宽达15cm,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茎生叶较小,无柄,基部有耳,半抱茎。头状花序数个排成伞房状,总苞片5~6层;花黄色,舌状花雌性,管状花两性。瘦果有棱角,长4~5cm,冠毛污白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于河边、田边等潮湿处。主产河北;有栽培。
  采制 秋末挖根,除去残茎、泥沙,截段,较粗的纵切成瓣,晒干。
  性状 根圆锥形或圆柱形,梢扭曲。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纵皱纹,根头粗大,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硬,折断面不平坦,黄棕色,皮部与木部密布棕色油点(油室)。气微,味微苦而辣。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及菊糖。油中主要成分为土木香内酯(alantolactone)、异土木香内酯(iso-alantolactone)、 二氢土木香内酯 (dihydro-alantolactone)、二氢异土木香内酯(dihydro-iso-alanto-lactone),另含达马二烯醇乙酯(dam-maradienyl aceiaie)等。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止痛安胎。 用于胸胁、脘腹作痛,呕吐泻痢,胸胁挫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


根类—土木香—总状土木香
(, 下载次数: 91)
  土木香—总状土木香 Radix Inu1ae Racemosae
  (英)Racemose triula Root
  别名 臧木香、玛奴(藏语)。
  来源 为菊科植物总状土木香Inula racemosa Hook.f.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毛。茎直立,有纵沟纹。基生叶丛生,具长柄,边缘有锯齿,上面粗糙,下面密被绒毛;茎生叶较小,近无柄,叶片长圆形,上部叶基部抱茎。头状花序排成总状,总苞片4~5层,边缘为舌状花,黄色,中央为管状花。冠毛浅黄色,呈放射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田边、河谷、沼泽地潮湿处。主产XiZang、新疆。
  采制 春初与秋末挖根,去净残茎,切片,晒干。
  性状 根呈圆锥形,略弯曲,有多数支根,表面暗棕色,有纵皱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略显放射状纹理。气微香,味苦、辛。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土木香内酯(alantolactone)。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止痛安胎。用于胸胁、脘腹作痛,呕吐泻痢,胸胁挫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


根类—川木香
(, 下载次数: 108)
  川木香 Radix Dolomiaeae
  (英)Sichuan Dolomiaea Root
  来源 为菊科植物川木香 Dolomiaea souliei (Franch.)Shih 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几无茎。根粗壮,圆柱形。叶丛生,呈莲座状,卵状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20~30cm,宽10~20cm,羽状中裂,具5~7对裂片,或不分裂,裂片边缘具不规则齿裂,两面被毛;叶柄长8~20cm。头状花序数个集生于枝顶;总苞片6层,革质,绿色带紫,顶端凸尖,边缘有睫毛;全为管状花,紫色,长约4cm。瘦果扁平,有棱;冠毛芒状。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草地。主产四川。
  采制 9~12月间挖根,洗净,晒干或微火烘干。
  性状 根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长10~30cm,直径1.5~3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粗糙,可见由纤维束构成的密致的斜方形网纹,有时根头部焦黑发粘。体轻,质硬脆,难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棕色,木部黄白色,可见点状油室及径向裂隙,有的中心呈空洞状,气芳香而特异,味苦,嚼之粘牙。
  化学成分 棍中含挥发油;商品川木香根中含川木香内酯(mokko lactone)。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和胃消胀,止泻。用于腹胀肠鸣、食欲不振、腹痛、痢疾里急后重。


根类—川乌
(, 下载次数: 98)
  川乌 Radix Aconiti
  (英)Aconite Root
  别名 鹅儿花、铁花、五毒。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母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少数贴伏柔毛。叶互生,具叶柄;叶片卵圆形,掌状3深裂, 两侧裂片再2裂,边缘具粗齿或缺刻。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与小花埂上密生柔毛;花蓝紫色,萼片5,上萼片高盔状,高2~2.6cm, 侧萼片长1.5~2cm;花瓣2,有长爪,距长0.1~0.3cm;雄蕊多数;心皮3~5。骨突果3~5个。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主产四川、陕西。
  采制 6月下旬至8月下旬采挖,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根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麻舌。
  化学成分 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技乌头胺(talatisamine)、杰斯乌头胺(jasaconitine)、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和苯甲酰下乌头胺(benzoylhypaconine)等。
  性味 性热,味辛、苦;有大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根类—广防己
(, 下载次数: 89)
  广防己 Radix Aristolochiae Fangchi
  (英)Fanschi Root
  别名 滇防己、木防己、百解头。
  来源 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 Y.C. Wuex L.D. Chow et S.M.Hwang勺根。
  植物形态 木质藤本。茎污黄色,幼枝密生竭色茸毛。叶互生,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2cm,宽3~4cm,下面密被褐色茸毛;叶柄被褐色茸毛。总状花序有花1~3朵,紫色,花被外被竭色茸毛,下部管状,略弯曲,上部喇叭状,先端3浅裂,有黄色斑点;雄蕊6,贴生于花柱体周围;子房下位。蒴果椭圆形。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疏林中。主产广东、广西。
  采制 秋、冬季采挖,洗净、切段,粗根纵切两瓣,晒干。
  性状 根圆柱形,或对半剖成半圆柱形,梢弯曲,长8~20cm,直径3~6cm。表面灰棕色,栓皮厚,粗糙。多纵皱纹,弯曲处有深横沟,刮去外皮露出灰黄色皮部;剖开面导管束易成刺片剥下。质坚硬,横切面略粉性,可见细密的放射状纹理。味苦。
  化学成分 含木兰碱(magnoflorine)、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actam)、马兜铃酸A、B、C、(aristolochic acid A,B,C)、尿囊素(allantoin)及β-谷甾醇等。
  性味 性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清热利水,用于湿热身痛、下肢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


根类—广豆根
(, 下载次数: 95)
  广豆根 Radix Sophorae Subprostrata
  (英)Subprostrate Sophora Root
  别名 山豆根、小黄连。
  来源 为豆科物柔枝槐sophora subprostrata Chun et T.Chen的根。
  植物形态 灌木,高1~2m。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1~17,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2.5cm,宽0.5~1.5cm,顶瑞一小叶较大,上面疏生短柔毛,下面密生灰棕色短柔毛;小叶柄短,被毛。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有毛;花萼阔钟形;花冠蝶形,黄白色;雄蕊10;子房密生柔毛,花柱弯曲,柱头上簇生长柔毛。荚果连珠状。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石灰岩山地或岩石缝中。主产广西。
  采制 秋季挖根,除去地上茎叶,晒干。
  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顶端残留茎基或茎痕,下面着生根数条。根长圆柱形,略弯曲,长10~35cm,直径0.3~1.5cm;表面棕色至棕黑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坚硬,断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黄白色。微有豆腥气,味极苦。
  化学成分 含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0xymatrine)、N-甲基金雀花碱(N-methylcytisine)、安那吉碱(anagyrine)、广豆根素(sophoranone)、环广豆根素(sophoranochromene)、广豆根酮(sophoradin)、紫檀素(pterocarpine)、高丽槐素(maackiain)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火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牙龈肿痛、肺热咳嗽烦渴、黄疸、热结便秘。


根类—飞龙掌血
(, 下载次数: 92)
  飞龙掌血 Radix Toddaliae Asiaticae
  (英)Asiatic Toddalia Root
  别名 勒沟、见血飞、散血丹。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 Lam.的根。
  植物形态 木质藤本。枝及分枝常有下弯的皮刺,小枝被锈色短柔毛,并有白色皮孔。三出复叶互生,具柄;小叶无柄,倒卵形,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边缘细锯齿,齿间及叶片均有透明腺点。花单性,白色、青色或黄色;雄花常组成腋生伞房状圆锥花序;雌花常组成聚伞状圆锥花序;萼片、花瓣、雄蕊4~5,子房5室。核果近球形,熟时橙红色或朱红色,具深色腺点。花期10~12月,果期12月~翌年2月。
  生于丛林中。主产湖南、广西、陕西、四川、贵州。
  采制 全年可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 根棒状,直径2~3cm。表面灰棕色,有细纵纹及多数疣状突起,突起处栓皮多脱落,露出鲜黄色或红黄色皮部,剥去皮部,木质柱纹理平直细密。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平坦。味苦。
  化学成分 根含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toddaline)、二氢白屈菜红碱(dihydrochelerythrine,toddalinine)等。
  性味 性微温,味甘、苦。
  功能主治 止血,散瘀,止痛。用于吐血、鼻血、子官出血、风湿肿痛、肋间神经痛、跌打损伤、疮疖肿毒。

根类—天冬
(, 下载次数: 95)
  天冬 Radix Asparagi
  (英)Cochinchinese Asparagus Root
  别名 大当门根。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H) Merr.的根。
  植物形态 攀援状多年生草本。茎细,有纵槽纹。叶状枝2~3枚簇生叶腋,线形,扁平,长1~3cm,宽1mm左右,叶退化为鳞片,主茎上的鳞状叶常变为下弯的短刺。花1~3朵簇生叶腋,黄白色或白色;花被片6;雌蕊1,子房3室。浆果球形,熟时红色。花期5月。
  生于山野,亦栽培于庭园。分布我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采制 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人沸水中煮或蒸,除去外皮,微火烘干或用硫磺熏后再烘干。
  性状 块根长圆纺锤形,长6~20cm,中部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柔软,有粘性,断面蜡质样。味甘、微苦。
  化学成分 含多种螺旋甾甙类化合物天冬甙-Ⅳ~Ⅶ(Asp-Ⅳ~Ⅶ);天冬酰胺、瓜氨酸、丝氨酸等近20种氨基酸,以及低聚糖Ⅰ~Ⅶ;并含有5-甲氧基-甲基糠醛(5-methoxy-methylfurfural)。
  性味 性寒,味甘、苦。
  功能主治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根类—天葵子
(, 下载次数: 95)
  天葵子 RadixSemiaquilegiae
  (英) Muskroot-like-likeSemiaquilegiaRoot
  别名 紫背天葵、夏无踪。
  来源 为毛茛科物天葵Semiaquilegiaadoxioieds(DC•)Makino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40cm。茎纤细,疏生短柔毛。基生叶有长柄,为三出复叶,小叶广楔形,3深裂,裂片疏生粗齿,下面带紫色;茎生叶较小,夏末茎叶枯萎。花小,单生于叶腋或茎顶,白色微带淡红,萼片5,花瓣状;花瓣5,匙形,基部囊状;雄蕊8~14;心皮3~5。骨突果2~4。种子黑色。花期3~4月,立夏前果实成熟。
  生于丘陵或低山林下、草丛、沟边等阴湿处。主产湖南、湖北、江苏。
  采制 3~5月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状 块根短柱形或纺锤形,稍弯曲,下部常有分枝,长1~3cm,直径0.5~lcm。表面黑紫色或灰黑色,有不规则纵槽纹及横皱纹;根头部常残留隆起的茎、叶痕。质较硬脆,断面皮部白色,木部黄白色。味微甜。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素、酚性成分及氨基酸等。
  性味 性寒,味甘、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肿疔疮、乳痈、瘰疬、毒蛇咬伤。

根类—木防己
(, 下载次数: 99)
木防己RadixCocculiTrilobi
(英)JapaneseSnailseedRoot
别名 广防己、土防己、土木香、白木香。
来源 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trilobus(Thunb.)DC.的根。
植物形态 缠绕性木质藤本。根为不整齐的圆柱形,外皮黄竭色。小枝有纵线纹和柔毛。叶互生,卵形或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14cm,宽2.5~6cm,先端形多变化,基部圆形、楔形或呈心形,两面被短柔毛;叶柄短,被毛。花单性异株,聚伞花序排成圆锥状;萼片6,2轮;花瓣6,淡黄色,2轮;雄花具雄蕊6,对瓣着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心皮6个。核果近球形,蓝黑色,有白粉。花期5~8月,果期8~9月。
生于丘陵、山坡、路边、灌丛及疏林中。主产华东、中南、西南。
采制 全年来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状 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直径约1.5cm。表面黄竭色或灰棕色,略凹凸不平,有明显的纵沟及少数横皱纹。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味苦。
化学成分 根含多种生物碱,如木兰碱(magnoflorine)、木防己碱(trilobine)、异木防己碱(isotrilobine)、高木防己碱(ho-motrilobine)、木防己胺碱(trilobamine)、去甲毛木防己碱(normenisarine)及木防己新碱(colobine)。
性味 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行水清肿,解毒,降血压。用于风湿痹痛、神经痛、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外治跌打损伤、蛇咬伤。


根类—木香
(, 下载次数: 92)
木香RadixAucklandiae
(英)CostusRoot
别名 云木香、广木香。
来源 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 Decne.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2m,主根粗大。茎被稀疏短柔毛。茎生叶有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长30~100cm,宽15~30cm,基部心形,下延成不规贝勺分裂的翅状,边缘不规则倾波状或浅裂并具稀疏的刺,两面有短毛;茎生叶基部翼状抱茎。头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直径约3cm,常数个集生于花茎顶端,总苞片约10层;花冠暗紫色,5裂;雄蕊5,聚药;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外。瘦果长锥形,上端有两层羽状冠毛。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多栽培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主产云南、四川。
采制 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切段,干燥后撞去粗皮。
性状 根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10cm,直径0•5~5cm。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皱纹、纵沟及侧根痕,有的可见网状纹。质硬,难折断,断面较平坦,棕色至暗棕色,散有棕色点状的油室,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老根中央多枯朽。气芳香,味甜、苦,稍刺舌。
化学成分 含木香内酯(cosiuslacione)、二氢木香内酯(dihydrocostuslactone)、风毛菊内酯(saussurealactone)、木香烃内酯(costunolide)、二氢木香烃内酯(dihyd-rocostunolide)等。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根类—木香─厚叶川木香
(, 下载次数: 95)
木香—厚叶川木香RadixDDolomiaeae Berardioedeae
(英)Thick-leavedDolomiaeaRoot
别名 青木香、木香。
来源 为菊科植物厚叶川木香Dolomiaeabe-rardioidea(Franch.)Shih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几无茎。根圆柱形。叶基生,莲座状,质地厚,宽卵圆形,宽椭圆形至圆形、扁圆形,长7~16cm,宽6~13cm,顶端圆形,基部截形,边缘微波状凹缺或锯齿,齿端短尖刺或边缘稀疏短尖刺,叶片粗涩、两面被稠密的短糙毛,有长短不一的叶柄。头状花序单生于茎基顶端莲座状叶丛中。总苞钟状,直径约5cm;总苞片约5层,外层椭圆形,长椭圆形,内层披针形,苞片革质,边缘有稀疏缘毛。花全为管状花,紫红色。瘦果扁三棱形;冠毛多层,全部直立。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海拔2800~3000m的高山草地或灌木丛中。产于云南丽江
采制 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 根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切成约10cm长的段,直径0.4~2.5cm。表面土黄色,黄竭色或灰竭色,外皮易脱落,表面具纵皱纹。质坚脆,较易折断,断面较平坦,多具偏心结构,整个断面呈扇形放射状纹理。气芳香,味甜微辛,稍刺舌。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含去氢木香内酯、单紫杉烯等。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疏肝理气,健胃止痛。用于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支气管炎。


根类—毛冬青
(, 下载次数: 98)
毛冬青RadixIlicisPubescentis
(英)PubescentHollyRoot
别名 细叶冬青、山冬青、毛披树。
来源 为冬青科植物毛冬青Ilexpubescens Hook.et Arn.的根。
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高约3m。根粗壮,淡黄色。小技呈四棱形,密被短毛。单叶互生,叶柄短,密生短毛。叶片膜质或纸质,卵形、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2~5.5cm,宽1~2.5cm,先端尖,常有小凸头,基部宽楔形或略钝,边缘具稀疏小突齿或近全缘,中脉上密被短柔毛。雌雄异株;花序簇生;花粉红或白色;雄花单生,少3,花萼5~6裂,花瓣4~6;雌花1~4朵簇生,萼深6~7裂,花瓣5~8片。核果浆果状,球形,直径约0.4cm,熟时红色。花期5~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野坡地、丘陵灌木丛中。主产广东、广西、福建、江西。
采制 全年可采,挖取根部,洗净,切成块片,晒干。
性状 根呈圆柱形,稍弯曲,直径1~4cm。表面灰竭色或棕褐色。商品为块片状,大小不等,外皮稍粗糙。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菲薄,木部发达,黄白色,年轮、射线较明显。气微,味苦、涩而后甘。
化学成分 根含有效成分为黄酮甙。还含酚类、甾醇、鞣质、三萜、氨基酸、糖类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通脉。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血柱闭塞性脉管炎;外用治烧、烫伤,冻疮。


根类—太子参
(, 下载次数: 92)
太子参 Radix Pesudostellariae
(英) Heterophylly Falsestarwort Root
别名 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
来源 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 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7~20cm。茎直立,下部近方形,有短柔毛2行,节略膨大。叶对生,通常4~5对,匙形或披针形。端有4片大形叶状总苞,下面脉上常有疏毛。花二型;生于茎端总苞内的花大,白色,萼片5,花瓣5,先端齿裂;雄蕊10,子房卵形,花柱3,线形;茎下部的花小,紫色,萼片4,闭合。无花雄蕊2。蒴果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于山坡林下和岩石缝中。主产江苏、山东、安徽。
采制 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睦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阴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 根细长防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顶端有茎痕,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 角质样(烫过);或类白色,粉性(生晒品)。气微,味微甘。
化学成分含甙果糖及淀粉。
性味 性平,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弱、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噪干咳。


根类—牛膝
(, 下载次数: 97)
牛膝 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英)Twotooth Achyranthes Root
别名 怀牛膝、对节草、土牛膝。
来源 为觅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10cm。茎直立,方形,有疏柔毛,茎节膨大。叶对生,椭圆形成阔披针形,顶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幼时密生毛,成长后两面有疏毛。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每花有1苞片、膜质,上部突出成刺;小苞片2,坚刺状,略向外曲;花被片5,绿色,披针形,雄蕊5,花丝带状,基部连合成简。胞果长圆形。花期8~9月,果期10~1l月。
栽培于疏松肥沃的土壤中,野生者多生于山野路旁。主产河南。
采制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细根及泥沙,捆成小把,晒至干后,用硫磺熏2次,晒干。
性状 根细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5~50cm,最长可达90cm,直径0.4~1cm。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细纵皱纹、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硬而脆,受潮则变软,断面平坦,黄棕色,微呈角质祥,中心维管束木部黄白色,外周有点状维管束排列成2~4轮。气微,味微甘、苦、涩。
化学成分 根含皂甙,并含脱皮甾酮(ecdysterone)和牛膝甾酮(inokosterone)。
性味 性平,味苦、酸。
功能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


根类—乌药
(, 下载次数: 84)
乌药 Radix Linderae
(英)Combined Spicebush Root
别名 矮樟、香桂樟、白叶柴。
来源 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strychnifolia(Sieb.etZucc.)Vill.的块根。
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m。叶革质,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长渐尖或短尾尖上面有光泽,下面密生灰白色柔毛,三出脉。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花序梗短或无;花被片6,黄绿色;雄花有雄蕊9;雌花有退化雄蕊,子房上位。核果球形,黑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于向阳山坡灌木林中,山麓、旷野。主产安徽、浙江、湖南、广东、广西。
采制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切片或直接晒干。
性状 块根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表面黄棕色或黄竭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硬,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具年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化学成分 根含多种倍半萜类成分香樟烯(lindestrene)、香樟内酯(lindestreno-lide)、羟基香樟内酯、乌药醇(linderenol)、乌药醚(linderoxide)、异乌药醚(isolind-eroxide)、乌药酮(linderenone)。
性味 性温,昧辛。
功能主治 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


根类—丹参
(, 下载次数: 85)
丹参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英) Dan一ShenRoot
别名 血生根、赤参、血参、红根。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高40~80cm。叶常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7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轮伞花序6至多花,组成顶生或腋生假总状花序,密生腺毛或长柔毛;苞片披针形;花萼紫色,2唇形;花冠蓝紫色,筒内有毛环,上唇镰刀形,下唇短于上唇,3裂,中间裂片最大。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草地、林下、溪旁。主产四川、山西、河北、江苏、安徽。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 根茎短粗,顶端有的残留茎基;根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紫棕色,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气微,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 含丹参酮Ⅰ、ⅡA、ⅡB(tanshinoneⅠ、ⅡA、ⅡB)异丹参酮Ⅰ、ⅡA(isotanshinoneⅠ、ⅡA)、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异隐丹参酮(isocryptotanshin-one)、甲基丹参酮(methyItanshinone)、羟基丹参酮等。
性味 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 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肝脾肿大、心绞痛。


丹参—甘西鼠尾
(, 下载次数: 93)
丹参—丹西鼠尾 Radix Salviae Przewalskii
(英)Przewalsk Sage Root
别名 甘肃丹参、红秦艽、紫丹参。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甘西鼠尾 Salviaprzewalskii Maxim.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70cm,全株密被柔毛。叶均为单叶,具柄,叶片三角状或椭圆戟形,稀长圆卵形,长6~12cm,宽3~7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戟形或近心形,边缘具粗锯齿,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花序顶生或腋生,小轮伞有花2~4朵,组成总状花序;苞片卵形或椭圆形,两面被长柔毛,花萼钟状,外被腺毛,二唇形;花冠紫红色,筒部较宽短,平伸,长2~3.5cm,筒内具毛环;花丝扁平。小坚果倒卵圆形,灰竭色,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于高山的林缘、路边、沟边及灌丛下。主产甘肃、云南。
采制 同丹参。
性状 根圆淮形,上粗下细,长10~20cm,直径1~4cm。表面暗棕红色,根头部常由1至数个根茎合着,根部呈辫状或扭曲状,外皮常有部分脱落而显红褐色。质松而脆。气微弱,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酸甲酯、原儿茶醛、紫丹参酸甲、乙、丹参新酿乙、丹参内酯、紫丹参甲素、去甲丹参酮、齐墩果酸等。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丹参。


根类—丹参—南丹参
(, 下载次数: 88)
丹参—南丹参Radix Salviae Bowleyanae
(英)Bowley Sage Root
别名 赤参、红根、奔马草、七里麻。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南丹参Salvia bowleyana Dunn的根。
植物形态 与丹参相似,区别在于根较小,外皮灰红色。小叶5~7(9)枚,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两面除脉上被疏柔毛外,均无毛。花萼筒状或近筒状;花冠简短,蓝紫色,内藏或微伸出花萼,上唇长约1.2cm。
生于山坡、林缘、水边等处。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
采制 同丹参。
性状 根茎粗短,并有残留茎基。根类圆柱形,常微卷曲,灰棕色或灰红色,直径2~8mm。质坚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角质状。余同丹参。
化学成分 含丹参酮Ⅰ、丹参酮Ⅱ、二氢丹参酮Ⅰ、次甲丹参醌、丹参酸甲酯、隐丹参酮、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等。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丹参。


根类—巴戟天
(, 下载次数: 88)
巴戟天 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
(英) Medicinal Indianmulberry Root
别名 鸡肠风、鸡眼藤、三角藤。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根。
植物形态 缠绕藤本。叶对生,膜质,长圆形,先端尖,背脉及叶柄被短粗毛;托叶干膜质。花序头状,有花2~10朵,生于小枝端或排成伞形花序,花梗被毛;萼管半球形,先端不规则齿裂;花冠白色,喉部收缩,4裂;雄蕊4,花丝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细短,2深裂。聚花果常单个,近球形,每室一种子。花期4~6月,果期7~1l月。
生于山谷、溪边或林下。主产广东、广西;有栽培。
采制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性状 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皮部有时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呈串节状。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黄棕色或黄白色。无臭,味甜而微涩。
化学成分 预试根含蒽醌、黄酮类化合物。
性味 性微温,味甘、辛。
功能主治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根类—甘草
(, 下载次数: 94)
甘草 Radix Glycyrrhizae
(英) Liquorice,Licorice Root
别名 甜草根、密草。
来源 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lsch.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被白色短毛或腺毛。茎直立,稍带木质,小枝有棱角。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7,卵形或宽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形,5裂;花冠蝶形,紫红色或蓝紫色。荚果褐色,弯曲成镰刀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砂质土处;有栽培。主产内蒙古、甘肃。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根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皮孔及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呈纤维性,黄白色。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化学成分 甘草根及根茎含甘草甜素,为甘草酸(glycyrrhizicacid)的钾、钙盐。尚含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新异甘草甙(neoisoiiquiritin)等。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
附注胀果甘草G.inflata、光果甘草G.glabra根和根茎亦入药。


根类—甘遂
(, 下载次数: 81)
甘遂 Radix Kansui
(英)Kansui Root
别名 苦泽、甘泽、肿手花根。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 N. Liouex T.P.Wang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肉质草本,全草含乳汁。根细长,部分呈连珠状。茎直立,淡紫红色。单叶互生,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无柄或具短柄。杯状聚伞花序,通常5~9枝簇生于茎端,基部轮生叶状苞片多枚;苞叶对生;萼状总苞先端4裂,腺体4枚;花单性,无花被;雄花多数和雌花一枚生于同一总苞中;雄蕊、雌蕊各一枚;雌花位于花序中央,子房三角卵形,3室,花柱3,柱头2裂。葫果圆形。花期6~9月。
生于山沟荒地。产于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
采制 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晒干。生用或醋制作用。
性状 根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长1~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凹陷处有棕色外皮残留。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白色,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者纤维性较强。气微,味微甘而辣。
化学成分 含α-、γ-大戟甾醇(α-,γ-euphorbol)、甘遂甾醇(tirucallol),并含13-氧化巨大戟萜醇(13-oxyingenol)、甘遂萜酯A、B(kansuinineA,B)。
性味 性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 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


根类—石刁柏
(, 下载次数: 94)
石刁柏 Radix Asparagi officinalis
(英) Common Asparagus Root
别名 小百部、山文竹。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 的块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光滑无毛,稍带白粉。茎长而软。叶状枝丝状,每3~6枚成簇,长5~30mm;鳞叶淡黄色。雌雄异株,花长6mm,1~4朵腋生,花梗长约lcm;雄花花被片6,长5~6mm,雄蕊6,药背着;雌花花被长约3mm,有6枚退化雄蕊。浆果球形,红色。花期7~8月。
各地有栽培。主产广西。
采制 春、秋季来挖块根,洗净,开水烫后晒干。
性状 块根数个或数十个成簇,亦有单个散在者。呈长圆柱形,长10~25cm,直径约4mm,外表黄白色,或土黄色,有不规则沟槽。质地柔韧,断面淡黄白色。
化学成分 含皂甙,其皂甙元为美洲菝葜皂甙元(sarsasa-pogenin)。此外尚含松柏甙(coniferin)、白屈菜酸(chelidonicacid)、天门冬酰胺、天门冬糖、精氨酸等。
性味 性微温,昧苦、微辛。
功能主治 润肺镇咳,祛痰杀虫。用于肺热咳嗽、杀疳虫;外治皮肤疥癣及寄生虫。


根类—龙胆
(, 下载次数: 91)
龙胆 Radix Gentianae
(英) Chinese Gentian
别名 胆草、水龙胆、山龙胆草、四叶草。
来源 为龙胆科植物龙胆 Gentiana scabra Bge. 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略具四棱,粗糙,绿色或稍带紫色。叶对生,下部叶鳞片状;中、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钉形,边缘及下面主脉粗糙,基部抱茎。花簇生于茎顶和上部叶腋;花萼钟形,膜质;花冠蓝紫色,钟形,5裂。蒴果卵圆形,有柄。花期9~10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林下及沼湿地。除西北及XiZang外,全国各地均产。
采制 春、秋季来挖,洗净,干燥。
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长1~3cm,直径0.3~lcm,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根。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0.2~0.5cm,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有横皱纹,下部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断面黄白色。味苦。
化学成分 含龙胆苦甙(gentiopicrin)、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龙月二糖(gentiobiose)、龙胆灿酮(gentisin)和龙胆酸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附注 同属植物条叶龙胆 G. manshuria Kitag.、三花龙胆 G. triflora Pall.及坚龙胆 G. regescens Franch 的根及根茎同作龙胆入药。


根类—北沙参
(, 下载次数: 94)
北沙参 Radix Glehniae
(英) CoasiaI GIehnia Root
别名 莱阳参、海沙参、银沙参、辽沙参。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 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大部埋在沙中,部分露于地面,密被灰褐色绒毛。基生叶卵形或宽三角状卵形,三出式羽状分裂或2~3回羽状深裂,具长柄;茎上部叶卵形,边缘具有三角形圆锯齿。复伞形花序顶生,密被灰褐色绒毛;伞幅10~14,不等长;小总苞片8~12,线状披针形;花梗约30;花小,白色。双悬果近球形,密被软毛,棱翅状。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于海边沙滩。主产山东、河北、辽宁;有栽培。
采制 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外皮,干燥。
性状 根长圆柱形,偶有分枝。表面淡黄白色,偶有外皮残存,全体有细纵皱纹及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化学成分 含欧前胡素(imperatorin)、补骨脂内酯(psoralen)。佛手内酯、圆当归内酯-7-0-β-龙胆二糖甙(oosthenol-7-0-β-gentio-bioside)等多种香豆素,并含生物碱、淀粉、微量挥发油等。
性味 性微寒,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根类—四叶参
(, 下载次数: 103)
四叶参 Radix Codonopsis Lanceolatae
(英) Lance Asiabell Root
别名 山海螺、奶参、羊乳、轮叶党参。
来源 为桔梗科植物羊乳 Codonopsis lanceola ta(Sieb.et Zucc.)Trautv. 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有乳汁,具特异臭气。茎无毛,有多数短分枝。主茎上的叶互生,细小,短枝上的叶4片簇生,椭圆形或菱状卵形,叶缘有刚毛,背面灰绿色;近无柄。花单生,偶成对生于侧枝端;花萼贴生至于房中部,先端5裂,花冠钟状,5浅裂,黄绿色,内有紫色斑点。蒴果下部半球状,上部有喙,有宿萼。种子有翼。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野沟洼潮湿地带或林缘、灌木林下。主产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贵州、陕西。
采制 春、秋季来挖,除去须根,纵切晒干;或蒸后切片晒干。
性状 根纺锤形或圆锥形,多纵剖成两半或块片。表面灰黄色,有较密的环状隆起的皱纹,根头小,有数个茎基或芽痕;纵剖两半的边缘向内卷曲而呈海螺状,剖面黄白色。质轻,折断面类白色。
化学成分 含合欢酸(echinocystic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环阿屯醇(cycloartenol)、α-菠甾醇(α-spinasterol)、△7-豆甾醇烯醇(△7-stigmastenol)。
性味 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 补血通乳,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用于病后体虚、乳汁不足、痈肿疮毒、乳腺炎。


根类—白芍
(, 下载次数: 94)
白芍 Radix Paeoniae Alba
(英) White Peony Root
别名 杭芍、毫芍、川芍。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叶互生,有长柄;茎下部叶为2回三出羽状复叶,枝端为单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具软骨质小齿。花顶生并腋生;萼片4,微紫红色;花瓣6~9,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心皮4~5,无毛或密被白毛,骨突果卵形,先端外弯成钩状。花期6月,果期8~9月。
多栽培。主产浙江、四川、安徽。
采制 夏、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水煮,除去外皮,晒干。
性状 根圆柱形,两端平截,长5~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化学成分 根含芍药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芍药内酯甙(alb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芍药甙元酮(paeoniflorigenone)、丹皮酚原甙(paeonolide)、丹皮酚(paeonol);尚含苯甲酸、胡萝卜甙及多种鞣质类等。
性味 性微寒,味苦、酸。
功能主治 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根类—白头翁
(, 下载次数: 87)
白头翁 Radix Pulsatillae Chinensis
(英) Chinese Pulsaiilla Root
别名 毛姑杂花、老公花、大将军草。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 Pulsatilla chinensis(Bge. )Regel 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密被白色绒毛。基生叶4~5,3全裂,中央裂片通常有柄,3深裂,侧生裂片较小,裂片倒卵形,先端常不规则2~3浅裂;叶柄长5~7cm,基部呈鞘状。花茎1~2,总苞的管长3~10mm,裂片条形;花单生,萼片6,2轮,蓝紫色;雄蕊多数。瘦果多数,聚成头状,宿存花柱羽毛状,长3.5~6.5cm。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于平原或山坡草地。主产河北、辽宁、内蒙、江苏、河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 根呈类圆柱形或圆柱形,稍扭曲,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有不规则皱纹或纵沟,皮部易脱落,露出白色的木部,有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近根头处常有朽蚀的凹洞。根头部有白绒毛及鞘状叶柄残基。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 全草含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根含三萜类皂甙。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


根类—白芷
(, 下载次数: 84)
白芷 Radixngelicae Dahuricae
(英) Taiwan Angelica Root
别名 香白芷、川白芷。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具细纵棱,中空,近花序处密生柔毛。叶互生,下部叶2~3回羽状分裂,终裂片卵形至长卵形,顶端尖锐,基部下延,边缘密生尖锐的重锯齿,仅脉上有毛;叶柄长3~6cm,基部扩大成鞘;上部叶简化成鞘。复伞形花序,总苞0~2片,鞘状;小总苞片多数,披针形;花瓣5,黄绿色,卵状披针形,顶端内曲;雄蕊5;子房下位。双悬果椭圆形或近圆形,扁平,分果具5棱,侧4棱成翅状。花期5~6月,果期7月。
生于湿草甸子、灌木丛、河旁沙土或石砾质土中。主产浙江、四川。
采制夏、秋季间采挖,去杂质,洗净,拌石灰,放置一周后,取出,晒干。
性状 根呈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化学成分 含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欧前胡素(imperatorin)、佛手柑内酯(bergapte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等。
性味 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根类—白首乌—牛皮消
(, 下载次数: 87)
白首乌—牛皮消 Radix Cynanchi Auriculati
(英) Auriculate Swallowwort Root
别名 飞来鹤、白何首乌、何首乌。
来源 为萝摩科植物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的块根。
植物形态 蔓性半灌木,有乳汁。茎被微柔毛。叶对生,心形至广卵形,长、宽3~12cm,下面被微毛。聚伞花序伞房状,有花达30朵,总梗长达10cm;花萼5深裂;花冠白色,5深裂,裂片内面被微柔毛;副花冠裂片5.椭圆形,肉质;雄蕊5,花药顶端具1膜片;柱头圆锥形,顶部2裂,骨突果双生。种子顶端有白色绢质毛。花期9~10月,果期11月。
生于山坡林下、路边;或有栽培。主产江苏。
采制 10~11月挖根,洗净,晒干。
性状 根类圆柱形或长纺锤形,有时切成薄片,直径1.5~3.5cm;表面淡黄棕色至灰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可成片剥落。质坚硬,断面类白色,粉质。微有香气,味初甜后苦。
化学成分 含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s)及C21甾甙等。
性味 性微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 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止心痛。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昏眼花、失眠健忘、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筋骨不健、胸闷心痛。


根类—白蔹
(, 下载次数: 89)
自 蔹 Radix Ainpelopsis
(英) Japanese Ampelopsis Root
别名 猫儿卵、山地瓜。
来源 葡萄科植物白葱Ampelopsis japonica(Thunb.)Makino 的块根。
植物形态 木质藤本。茎多分枝,带淡紫色,散生点状皮孔,卷须与叶对生。掌状复叶互生,小叶3~5,一部分羽状分裂,一部分羽状缺刻,边缘疏生粗锯齿,叶轴有宽翅,裂片基部有关节,两面无毛。聚伞花序与叶对生,序梗细长而缠绕;花小,萼片5;花瓣5,淡黄色;雄蕊5;花盘杯状,边缘稍分裂。浆果球形或肾形,熟时蓝色或白色,有<敏感詞>状凹点。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野、路旁草丛中。主产河南、安徽、江西、湖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纵切成瓣或切成斜片,晒干。
性状 块根矩圆形,纵切瓣长圆形或近纺锤形,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 l 凸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竭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落,脱落处呈淡红棕色。斜切片呈卵圆形,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味微甜。
化学成分 含粘液质、淀粉等。
性味 性微寒,味苦、甘。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疗疮、瘰疠、水火烫伤。


根类—白薇
(, 下载次数: 99)
白 薇 Radix Cynanchi Atrai
(英) Blackend Swallowwort Root
别名 山烟根子、白马尾、老君须。
来源 萝摩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圆柱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折断有白浆。叶对生,卵形或长圆形,长5~8cm,宽3~5cm,两面均有淡白色绒毛。聚伞花序伞形状,无花序梗;花深紫色,直径约1cm;花萼外面有绒毛,内面基部有5个小腺体;花冠裂片5,外面有微柔毛;副花冠裂片盾状长圆形,与合蕊柱近等长。骨突果单生,长约9cm,直径0.5~lcm。花期5~9月,果期8~10月。
生于林下草地或荒地。主产安徽、湖北、辽宁。
采制 春、秋季采挖棍及根茎,洗净,晒干。
性状 根茎粗短,有结节,多弯曲;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长10~25cm,直径0.1~0.2cm,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白薇醇(cynanchol)、挥发油、强心甙等。
性味 性寒,味苦、咸。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疔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


根类—玄参
(, 下载次数: 91)
玄参 Radix Scrophulariae
(英) Figwort Root
别名 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
来源 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cnsis Hemsl.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长圆柱形或纺锤形。茎具四棱,有沟纹。下部叶对生,上部叶有的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10~15cm,边缘具细锯齿,齿缘反卷,骨质,并有突尖。聚伞圆锥花序大而疏散,轴上有腺毛;花萼5裂,裂片边缘膜质;花冠褐紫色,上唇长于下唇;退化雄蕊近圆形。蒴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溪边、山坡林下及草丛中。主产浙江。
采制 冬季茎叶枯萎时来挖,除去根茎、子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
性状 根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竭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向皮孔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咸。
化学成分 含微量挥发油、植物甾醇、油酸、亚麻酸、糖类,左旋天冬酰胺及生物碱。
性味 性微寒,味甘、苦、咸。
功能主治 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绎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根类—汉中防己
(, 下载次数: 89)
汉中防己 Radix Aristolochiae Heterophyllae
(英) Yellowmouth Dutchmanspipe Root
别名 防己、青木香。
来源 为马兜铃科植物异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 Hemsl.的根。
植物形态 缠绕藤本。茎幼时密被棕褐色绒毛。叶互生,心形或卵状心形,先端钝或短尖,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均被白色柔毛;叶柄细长。花单生于叶腋,花梗密被灰棕色柔毛,中部有一心形苞片;花被黄色,外被长硬毛,中部收缩而弯曲,先端3裂,灰紫色;雄蕊6,贴生于花柱体周围;子房下位。蒴果长圆柱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灌丛中。主产陕西。
采制 春、秋季挖根,刮去外皮,晒干。
性状 根圆柱形而弯曲,长8~15cm,直径2~3cm。表面浅棕黄色,残留的栓皮灰褐色,较平坦。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粉性。味苦涩,鲜品具有特异香气。
化学成分 含马兜铃酸A、B及尿囊素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


根类—地黄
(, 下载次数: 84)
地黄 Radix Rehmanniae
(英) Chinese Fox-Glove Root
别名 酒壶花、山烟、山烟、山白菜。
来源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茎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花冠钟形,略2唇状,紫红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具宿萼和花柱。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田埂、路旁。主产河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多栽培。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为鲜生地;根烘熔至八成干,并内部变黑,捏成团状,为生地黄;生地熏蒸至黑润,为熟地黄。
性状 鲜地黄纺锤形或圆柱形条状,中间常缢缩作连珠状;表面淡橙色,具皱纹、皮孔及芽痕;肉质,易断,断面黄白色,皮部有橙红色小点;味微甜、微苦。生地黄不规则团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棕黑色,极皱缩;质韧,断面棕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化学成分 含梓醇(catalpol)、多种氨基酸和糖、甘露醇、β-谷甾醇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
性味 鲜生地性寒,味甘、苦。生地黄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根类—地榆
(, 下载次数: 86)
地榆 Radix Sanguisorbae
(英) Garden Burnet Root
别名 黄瓜香、山地瓜、猪人参、血箭草。
来源 蔷薇科植物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有时带紫色。羽状复叶,基生叶有长柄,茎生叶互生;托叶镰状,有齿;小叶7~21,矩状椭圆形,长1.5~6cm,宽0.5~3cm,先端钝,有小突尖,基部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圆而锐的锯齿,小叶柄基部具小托叶。穗状花序顶生,圆拄形,花小而密集;花被4裂,花瓣状,紫红色。瘦果椭圆形,竭色,花被宿存。花果期7~9月。
生于山坡、草地、林缘灌丛及田边。主产江苏、浙江。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生用或炒炭用。
性状 根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或扭曲,长5~2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棕褐色或暗紫色,粗糙,有纵皱纹、横裂纹及支根痕;质硬,断面较平坦或皮部露出绵状纤维。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 含地榆甙I、II(ziyu-glycosideI,II)、地榆皂甙A、B、E(sanguisorbin A,B,E)和没食子酸、鞣质等。
性味 性微寒,味苦、酸、涩。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附注 同属植物长叶地榆S. officinalis L. var. longifolia(Bert.)Yu et Li 的根亦作地榆入药。


根类—西洋参
(, 下载次数: 97)
西洋参 Radix Panacis Quinquefolii
(英) American Ginseng
别名 洋参、花旗参。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 的根。
植物形 态多年生草本。茎圆柱形,高约25cm。掌状5 出复叶,通常3~4枚,轮生于茎端,小叶片广卵形至倒卵形,长4~9cm,宽2.5~5cm,先端突尖。伞形花序;总花梗由茎端叶柄中央抽出,较叶柄梢长或近于等长;萼片绿色,钟形,先端5齿裂;花瓣5,绿白色。浆果扁圆形,成对状,熟时鲜红色。花期7月,果熟期9月。
 原产于北美;我国亦有栽培。
采制 选取生长3~6年的根,于秋季挖来,除去分技及须尾,晒干;也有撞去外皮,硫磺熏之,晒干。
性状 主根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长2~6cm,直径0.5~1.1cm,无芦头、支根与须根,未去皮者表面淡棕黄色或类白色,去皮者色白,有密集的细横纹,顶端纹更密集而呈环状;折断面平坦,淡黄白色,有暗色形成层环,并散有多数红棕色树脂管。质轻。气微香,微甜苦。
化学成分 含人参皂甙Ro、Rb1、Rb2、Rc、Rd、Re、Rg1以及假人参皂甙F1(pseudoginsenosideF11),尚含精氨酸、天冬氨酸等18种氨基酸。
性味 性凉,味甘、苦。
功能主治 补肺阴,清火,养胃生津。用于肺虚咳血、潮热、肺胃津亏、烦渴、气虚。


根类—百部—直立百部
(, 下载次数: 92)
百部—直立百部 Radix Stemonae Sessilifoliae
(英) Sessiie Siemona Root
别名 药虱药、一窝虎。
来源 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sessilifolia(Miq.)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茎直立,不分枝。叶常3~4片轮生,卵形或椭圆形,长4~6cm,宽2~4cm,先端渐尖,主脉3~5;叶柄短或近无柄。花小,多生于茎下部鳞状叶腋间,有细长花梗,直立或向上斜生;花被片4,淡绿色;雄蕊4,药隔膨大并突出而有披针形附属物;子房卵形,无花柱。蒴果扁卵形。花期4~5月,果期7月。
生于山坡灌丛或竹林下。主产安徽、江苏、湖北、浙江、山东。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性状 块根纺锤形,上端较细长,皱缩弯曲,长5~12cm,直径0.5~1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深纵沟及细皱纹,断面平坦,淡黄棕色或黄白色,皮部较宽,中柱扁缩。质脆。气微,味甘、苦。
化学成分 含直立百部碱(sessilistemonine)、霍多林碱(hordorine)、对叶百部碱(tuberostemonine)和原百部碱(protostemonine)等。
性味 性微温,味甘、苦。
功能主治 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劳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蜕虫病、阴痒症。


根类—百部—对叶百部
(, 下载次数: 84)
百部—对叶百部 Radix Stemona Tuberosae
(英) Tuber Siemona Root
别名 大百部、野天门冬根、山百部。
来源 为百部科植物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攀援草本,高可达5m。茎上部缠绕。叶通常对生,广卵形,长8~30cm,宽2.5~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浅心形,全缘或微波状,叶脉7~ll条;叶柄长4~6cm。花腋生;花下具一披针形的小苞片;花被片4,披针形,黄绿色,有紫色脉纹。蒴果倒卵形而扁。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向阴处灌木林下、溪边、路边及山谷和阴湿岩石上。主产湖北、广东、福建、四川、贵州。
采制 同直立百部。
性状 块根较粗大,长10~26cm,直径1~2cm;表面淡灰黄色,纵皱纹较浅;质较坚实;味苦。
化学成分 含对叶百部碱(tuberostemonine)、异对叶百部碱(isotuberootemonine)、次对叶百部碱(hypOtubcro6temonInc)、氧化对叶百部碱(oxytuberstemonine)、斯替明碱(stemine)、斯替宁碱(stenine)等。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直立百部。


根类—百部—蔓生百部
(, 下载次数: 88)
百部—蔓生百部 Radix Stemonae Japonicae
(英) Japanese Stemona Root
别名 药虱药。
来源 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Bl.)Miq.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茎长达100cm。叶2~4(~5)片轮生,叶柄长1.5~3cm;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9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带微波状,叶脉5~9条。花单生或数朵排成聚伞花序,总花梗完全贴生于叶片中脉上;花被片4,开放后向外反卷;雄蕊花药顶端有一短钻状附属物。蒴果卵状,稍扁。种子深紫褐色。花期4~5月,果期7月。
生于阴坡灌木林下或竹林下。主产浙江。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性状 根与直立百部类同,两端稍狭细,表面淡灰白色,多不规则皱褶及横皱纹;味较苦。
化学成分 含百部碱(stemonine)、次百部碱(stemonidine)、异次百部碱(isoste-monidine)、原百部碱(protostemonine)、蔓生百部碱(stemonamine)、异蔓生百部碱(isostemonamine)等。
性味 性微温,味甘、苦。
功能主治M 同直立百部。


根类—当归
(, 下载次数: 86)
当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英) Chinese Angelica
别名 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来源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带紫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2~3回三出或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3浅裂,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叶柄有大叶鞘;茎上部叶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伞幅9~13;小总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细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侧棱有翅。花果期7~9月。
生于高寒多雨山区。主产甘肃、云南、四川;多栽培。
采制 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 本品近圆柱形,下部有多条支根,长15~35cm。表面黄棕色至棕竭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直径1.5~4cm,具环纹,有紫色或黄绿色茎、叶残基,主根表面凹凸不平;支根直径0.3~lcm,上粗下细,多扭曲。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棕色油点。气特异,味甘、辛、微苦。
化学成分 含基本内酯(ligusiilide)、正丁烯酰内酯(n-butylidene phthalide)、阿魏酸、烟酸、蔗糖和多种氨基酸,以及倍半萜类化合物等。
性味 性温,昧甘、辛。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根类—关白附子
(, 下载次数: 82)
关白附子 Radix Aconiti Coreani
(英) Korean Monkshood Root
别名 黄马技花、百步草、白附子。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Levl.)Raipaics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茎直立,单一,疏生反曲微柔毛。叶互生,掌状3~5全裂,最终裂片线形。总状花序顶生,密被反曲微柔毛;萼片5,淡黄色,外面密被微柔毛,上萼片盔状;花瓣2,距极短;雄蕊多数;雌蕊3,密被白色微柔毛。骨突果3,毛茸较小。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灌丛或高山草丛中。主产辽宁、吉林。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细根,晒干;或制用。
性状 母根长圆推形,长5~10cm,直径0.6~1.3cm,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沟纹及横长突起的根痕,顶端有茎基。子根呈卵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0.6~2cm,表面棕黄色,有细纵纹,顶端有芽痕。质坚硬,断面类白色,粉性,中柱部分导管呈星点状。气微,昧辛辣麻舌。
化学成分 含下乌头碱(hypaconitine)、关附素A~H(guan-fubase A~H )等。
性味 性温,味辛、甘;有毒。
功能主治 祛寒湿,止痛。用于腰膝关节冷痛、头痛、口眼歪斜、冻疮。



根类—防风
(, 下载次数: 86)
防风 Radix Saposhnikoviae Divaricatae
(英) Divaricate Saposhniovia Root
别名 关防风、东防风。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单生,二歧分枝。基生叶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披针形,叶柄长2~6.5cm;顶生叶简化,具扩展叶鞘。复伞形花序;无总苞片,少有1片;伞幅5~9;小总苞片4~5;花梗4~9;花黄色。双悬果矩圆状宽卵形,扁平,侧棱具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草原、干燥山坡。主产黑龙江、吉林、内蒙、河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细根,晒干。
性状 根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15~3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有纵槽,并有横向皮孔及点状根痕。根头部密集环节,上有棕竭色毛状残存叶基。体轻质松,断面不平坦,皮部深棕色,有裂隙、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及甘露醇。
性味 性温,昧甘、辛。
功能主治 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风湿瘙痒、破伤风。


根类—羊蹄
(, 下载次数: 85)
羊蹄 Radix Rumicis Japonici
(英) Japanese Dock Root
别名 牛舌头、土大黄、野大黄。
来源 为蓼科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m。茎直立。基生叶长椭圆形,长10~25cm,宽4~10cm,基部心形,边缘具波状皱折,叶柄长;茎生叶较小,基部楔形,托叶鞘筒状,膜质。花序为狭长的圆锥状;花两性,花被片6,2轮,果时内轮花被片增大,卵状心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齿,全部生有瘤状突起;雄蕊6;柱头3。瘦果宽卵形,具3棱,黑褐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于山野、路旁或湿地。分布华东、中南及四川。
采制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状 根类圆锥形,长6~18cm,直径0.8~18cm根头部有茎基残余及支根痕。根部表面棕灰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样疤痕。质硬易折断,折断面黄灰色颗粒状。有特殊香气,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 含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physcio-n)、酸模素(nepodin)、鞣质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通便。用于皮肤病、疥癣、各种出血、肝炎及各种炎症。


根类—麦冬
(, 下载次数: 96)
麦 冬 Radix Ophiopogonis
(英) Dwarf Lilyturf Tuber
别名 沿阶草、麦门冬。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叶丛生,窄长线形,长15~40cm,宽1.5~4m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稍扩大并在边缘具膜质透明的叶鞘。花葶比叶短,长7~15cm;总状花序穗状,顶生,小苞片膜质,每苞片腋生1~3朵花;花梗略弯曲下垂,常于近中部以上有关节;花被片6,披针形,淡紫色或白色;雄蕊6,花丝极短;子房半下位,3室。果实浆果状,球形,熟后暗蓝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林下或溪旁。主产浙江、四川;现大量栽培。
采制 夏季采挖,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去须根,干燥。
性状 块根纺锤形或长圆形,两端略尖,长1.5~5cm,直径0.3~0.7cm。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皱纹。质柔韧,断面类白色,半角质样,中柱细小。气微香,昧微甜。
化学成分 含麦冬皂甙A、B、B’、C、C’、D、D’(ophiopogoninA,B,B’,C,C’、D,D’)、麦冬酮A、B(ophiopogononeA,B)、甲基麦冬黄酮A、B(methy-lophiopogononeA,B)、二氢麦冬黄酮A、B(ophiopogonanoneA,B)等。
性味 性微寒,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 养阴生津,润肺清火。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


根类—麦冬—阔叶麦冬
(, 下载次数: 90)
麦冬—阔叶麦冬 Radix Liriopis Platyphyllae
(英) Broadleaf Liriope Root
别名 大麦冬。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阔叶麦冬Liriope platyphylla Wang et Tang 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株丛生;根多分枝,常局部膨大成纺锤形或圆矩形小块根,块根长可达3.5cm,直径约7~8mm。叶丛生,革质,长20~65cm,宽1~3.5cm,具9~11条脉。花葶通常长于叶,长35~100cm;总状花序长25~40cm,具多数花,3~8朵簇生于苞片腋内;苞片小,刚毛状;花被片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约3.5mm,紫色;花丝长约1.5mm;花药长1.5~2mm;子房近球形,花柱长约2mm,柱头三裂。种子球形,初期绿色,成熟后变黑紫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地林下,或山谷潮湿处。主产华东、华中。
采制 同麦冬。
性状 块根呈矩圆形,两端钝圆,长1~3cm,直径6~12mm。表面棕竭色,有宽皱折,凹凸不平。质硬,断面土黄色,角质样,中柱明显,不易折断。气微,味微甜。
化学成分 含甙元为鲁斯可皂甙元ruscogenin和薯蓣皂甙元的多种阔叶山麦冬皂甙(阔叶山麦冬皂甙A、B、C、D、E、F、G、H)。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麦冬。


根类—麦冬—湖北麦冬
(, 下载次数: 86)
麦冬—湖北麦冬 Radix Liriopis Proliferae
(英) Creening Liriope Root
别名 土麦冬、山麦冬。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Thunb.)Lour•var.proliferaY.T.Ma 的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株有时丛生;根稍粗,近末端处常膨大成矩圆形,纺锤形小块根;根状茎短,具地下走茎。叶基生,禾叶状,长20~45cm,宽4~6mm;先端急尖或钝,具5条脉,边缘具细锯齿。花葶通常长于或近等长于叶,长20~50cm;总状花序长6~10cm,具多数花,花2~5朵簇生于苞片腋内;总状花序在花后于苞片腋内长出叶簇或小苗;苞片小,披针形;花梗长约4mm;花被片矩圆状披针形,紫色;花丝长约2mm;花药长约2mm;子房近球形,花柱长约2mm;柱头不明显。种子近球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林下,多为栽培供药用,主产湖北。
采制 同麦冬。
性状 根呈纺锤形,长1.2~4cm,直径4~7mm。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细纵纹。质硬脆,易吸湿变软,断面黄色,角质样,中柱细,不明显。气微,味甜,有粘性。
化学成分 含甙元分别为鲁斯可皂甙元和薯蓣皂甙元的多种山麦冬皂甙,钠、钾、钙、镁、铁、铜、钴、铬、钛、锰、铅、镍、锶、钒和锌等微量元素,BETA-谷甾醇等。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麦冬。


PS:只整理这些,剩下的要慢慢弄,发帖的时候有图片和文字的最麻烦,所以整理的很慢。再多罗嗦一句,请勿擅自配药,否则后果自负!

作者: nikki    时间: 2010-10-29 04:33
楼主真强大~
作者: 影月    时间: 2010-10-29 22:18
洛洛乃太勤快鸟~~
作者: ailiersg    时间: 2010-10-30 16:10
本草~
作者: 玄素    时间: 2010-11-7 17:53
学习来了·~




欢迎光临 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http://www.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